下载APP
李忠观点丨设计力,赋能雄安宜游未来(四)
    建筑师

    华高莱斯 · 2021-11-05 17:07:08

2021年10月19日,第四届河北国际工业设计周中国雄安集团专场需求发布会在雄安商务服务中心召开,华高莱斯董事长兼总经理李忠先生受邀参加,并发表了《设计力,赋能雄安宜游未来》的主旨演讲。现将李忠先生在本次发布会上的发言整理发布,以飨读者。

前文提到,把腰部网红吸引到雄安来以后,可以结合中华文化,通过“一村一文化主题”,将雄安的39个淀中村设计为多主题旅游村落,强化文化旅游品牌。接下来说说文化旅游品牌具体如何打造:

一、紧抓千禧一代,设计多主题旅游村落

首先,打造历史朝代主题村落。

以中华历史朝代为IP,打造如唐村、宋村、明村等。同时,可以邀请相应的朝代粉来自主设计、自主经营。比如说,面向汉服爱好者群体,打造“同袍”旅游文化村落。

西安大唐芙蓉园文化演出

其次,打造历史人物主题村落。

以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人物为IP,打造主题村落。例如以“苏东坡IP”打造“东坡村”,并植入相关的商业业态,如东坡酒楼等。

最后,打造文化遗产主题村落。

以中国经典的文化遗产为IP,如诗经文化、篆刻文化等,打造诗经村、书法村等,并开展相关的文化研学体验活动。

在这里面,注意把握三个逻辑:

一是政府只做规划,不做“规定要求”,只需明确“负面清单”即可,让这些村落“自己去玩”。

二是内容要大于形式,内容要多种多样。换句话说,就是不用要求明朝不一定都是明朝建筑,最重要的是创意性的设计,去做一些年轻人感兴趣的东西。

三是有兴趣的先做,没兴趣的就后做或者不做。

针对主题旅游村落的打造,给大家分享两个非常值得雄安学习的案例:

  1. 面向汉服爱好者群体,打造“同袍”旅游文化村落,如浙江西塘打造的汉服文化周。

西塘古镇

西塘汉服文化周每年十月底至十一月初在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西塘古镇举办,自2013年首次在西塘举办以来,深受各界欢迎,每年吸引超过数十万汉服爱好者、文化传承者参与其中。微博#西塘汉服文化周#话题阅读量超2.3亿,抖音#西塘汉服文化节 话题下有视频2.8万个,播放量达5.5亿次。

如今,西塘汉服文化周已经成为西塘古镇对外交流的最佳文化名片之一,成为了具有广泛影响力和参与度的大型汉服文化活动。

那么,西塘是怎么做的呢?

①【名人效应强带动】圈内名人发起,聚集大量同袍

大V牵引,带动汉服同好者大量聚集。西塘汉服文化周西塘汉服文化节由著名艺术工作者方文山发起,知名演员徐娇领衔,以中华传统服饰文化、礼仪文化的弘扬及传承为根本目的,吸引着众多传统文化爱好者前来,每年带动十余万粉丝参与,人气火爆!

西塘古镇游玩的汉服爱好者

②【文化推广造声势】活动不止于汉服,旨在推广文化

首先,举办朝代嘉年华活动,展示朝代文化,吸引同好参与。朝代嘉年华是古代历代服饰和文化人物形象的综合展演活动,借鉴日本时代祭盛典,用方阵巡演的形式,向观众展示传统文化的魅力。这是非常值得雄安学习的。朝代嘉年华从第一届起,不断加入创新元素,演绎形式更多元,历史人物和情景扮演与真实历史更为贴合,方阵的阵容也更丰富,加入亲子方阵、海外方阵、箭阵方阵、社团代表方阵等,每一年的朝代嘉年华都会让人耳目一新。

其次,举行骑射展演,展示骑射文化。骑射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西塘汉服文化周以展演、比赛的形式,全方位向大家展示传统文化的骑射艺术。如表演“草船借箭”,充分还原“万箭齐发,射满草船,孔明羽扇,笑意而归”的场景。举办中华武备展演,在汉服文化周观看中华武备展演,让人们得以重温“南拳北腿”的行家功夫、感受传统武术文化的魅力。

③【大众参与聚人气】通过丰富的体验活动,强化大众参与

用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比如汉服好声音、河灯祈愿、汉服相亲大会,让汉服进一步融入现代生活。让大众真正觉得汉服和汉文化是有参与感的事项,而不是只能做一个看客。而且,这些活动集观赏性、娱乐性、参与性、专业性于一体,是聚集人气的绝佳活动形式。

西塘古镇游玩的汉服爱好者

④【聚合商家强产业】为企业打造交流推广平台,升级自身业内影响力

西塘汉服文化周通过文化博览会、文创作品展、集市、行业论坛等方式,为行业搭建了一个产品展示和交流的平台,将汉服文化周做成一个链接商家和消费者的窗口,在推动汉服产业发展的同时,打响西塘汉服文化周的品牌知名度。

这是非常值得我们雄安借鉴的,可以体现设计感,还可以带来经济效益。

二、紧抓亲子家庭,打造“课本剧”研学文化村落

雄安还可以面向亲子家庭,打造“课本剧”研学文化村落。

2017年国家教材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强调,教材建设是事关未来的战略工程、基础工程,教材体现国家意志,要坚持党的教育方针,把握正确方向和价值导向。

中小学教科书里记载的那些耳熟能详的故事,才是超级IP,才是最大的全民共识。雄安可以优先选取长期入选语文课本的白洋淀相关文章进行演绎,开展面向青少年的雄安·课本剧之旅,打造文化研学新亮点。比如说孙犁先生写的《荷花淀》,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就作为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的经典篇目,长期占据着不可动摇的位置。还有《华北明珠白洋淀》,也入选冀教版小学语文课文。

白洋淀荷花图片来源:flickr@llee_wu

那么,具体怎么打造这个课本剧呢?可以借鉴安徽滁州。

①设计情景交融的“景区课堂”,为孩子建立深刻的文化共鸣

滁州资源中,有特色的文化资源之一是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为了让课本里的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滁州市开设了“修学琅琊山·研读醉翁亭”的《醉翁亭记》“景区课堂”游学活动,真正将滁州的历史文化与现代教育相结合。

醉翁亭

②以课本剧表演为旅游目的地增加收益

课本剧在亲子家庭中极具传播力,每年都有很多的亲子家庭到这里来。而且,原址环境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引领孩子们去思考和想象,这种学习感受与坐在教室里是完全不同的。来到这里,会有一位“欧阳修”带着游览一番,再细述他是如何写出《醉翁亭记》的。这一天家长很高兴,因为孩子学的效果非常好;孩子很高兴,因为他们觉得是玩了一天;老师也很高兴,因为教学效果很好;景区更加高兴,因为孩子来上课,利用的是周一到周五,不占用周末节假日的旅游黄金时段。

在滁州琅琊山研学的学生

琅琊山自2013年全国首创《醉翁亭记》“景区课堂”模式,让旅游+研学的新业态旅游成功落地。如今,每年有10万左右中小学生来此开启研学之行,其中滁州以外的学生占了70%。按照学生门票票价37元计算,每年景区仅学生可收入370万。

③积极与教育部门对接,将研学转化成学分

雄安想要加快发展课本剧旅游的发展,可以积极与教育部门对接,将研学转化成学分。

首先,对接教育部门,将研学结果逐步纳入学分管理。2019年,河南省教育厅已经将研学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评价结果逐步纳入学生学分管理。

其次,对接各地教育部门资源,使雄安新区成为中小学课本剧研学基地,并将课本剧研学纳入学生的学分管理及综合素质评价管理体系。

以上就是我说的,设计赋能淀泊宜游中文化红线的打造方法。

图片来源:1/6图片工作室

摄影:李忠、李海涛

版权声明

本平台及其中全部作品的著作权及其他相关合法权益归华高莱斯国际地产顾问(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高莱斯)所有,未经华高莱斯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摘抄、改编、翻译、注释、复制、发行、广播、汇编、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等方式使用其中全部或部分内容,否则,将可能承担相应的行政、民事甚至刑事责任。华高莱斯将通过一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阅读:2129
2021-11-05 17:07:08

特别声明

本文为自媒体、作者等档案号在建筑档案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建筑档案的观点或立场,建筑档案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12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建筑设计
华高莱斯
建筑空间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档案号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