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9日,第四届河北国际工业设计周中国雄安集团专场需求发布会在雄安商务服务中心召开,华高莱斯董事长兼总经理李忠先生受邀参加,并发表了《设计力,赋能雄安宜游未来》的主旨演讲。
现将李忠先生在本次发布会上的发言整理发布,以飨读者。
我今天给大家分享的题目叫《设计力,赋能雄安宜游未来》。
纵观全球,设计力已经成为城市振兴、吸引人才的重要抓手。
西班牙巴塞罗那曾提出“通过雕塑塑造城市公共空间”的构想,在城市进行微观整治的过程中,凭借设计力,大量植入公共艺术品以快速激活城市空间,提升城市风貌。
Joan Miró作品-巴塞罗那城市雕塑“女人与鸟”
英国利物浦利用设计力激发城市文化,其中出现在利物浦大街小巷的“香蕉羊”,更是通过公共艺术传达了利物浦作为港口城市的“发家史”,俨然成为了利物浦的精神地标。
备注:利物浦港历史上进口最多的是“香蕉”,出口最多的是“羊”。“香蕉羊”这一公共艺术传达了利物浦作为港口城市的“发家史”——不仅融合了城市历史,并以更“色彩斑斓”的形态出现在大街小巷,已经成为了利物浦的精神地标。
利物浦港色彩斑斓的“香蕉羊”
作为一个顾问,我想说,雄安也可充分发挥设计力,形成设计带动城市的“雄安模式”,即:以设计力打造宜游城市,以宜游城市吸引全球人才,以人才助力城市发展。
为什么宜游对人才吸引特别重要?因为,对今天的年轻人来说,“一座城市有没有魅力?”“一座城市是否好玩?”已经成为是否前往旅游或定居的重要衡量标准。
据《河北雄安新区旅游发展专项规划(2019-2035年)》,未来,雄安新区将构建“景城共荣”的全域旅游创新发展模式,打造绿色智慧的“国家客厅”,建成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对此,我想说,雄安是可以做得到,也应该做到的。
雄安新区
在这个逻辑之下,雄安新区利用设计力赋能宜游未来,可遵循三大原则:
原则1:小众高端
《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坚持生态优先,将淀水林田草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进行统一保护、统一修复。
雄安新区
鉴于生态敏感性,雄安的宜游设计,不妨走小众高端,而非大众低端之路。简单点来说,雄安新区发展旅游最好不要靠来10,000个人,而每人只消费100元的大众旅游模式来盈利;而是要瞄准喜欢深度旅游的群体,争取发展为来100人,但每人能消费1000元乃至10,000元的小众旅游模式。
换句话说,鉴于生态保护的使命,雄安发展旅游要靠“人心红利”,而不是“人口红利”。
原则2:年轻客群
雄安新区如果想要吸引好玩的人,特别重要的是,设计要重点面向年轻化的千禧一代展开。
千禧一代多指“80后”“90后”,这一代消费能力高、潜力强,对旅游产业贡献高。去哪儿平台数据显示,在2021年“五一”出游的人群当中,90后占比超过50%[1],是绝对的主力。
备注:“80后”“90后”一般被归为千禧一代,更具体指出生于1981年到1996年间的人群。“千禧一代”成长于我国经济飞速发展时期。他们充分享受到了经济增长的红利,成长中大多没有经历严重的物质短缺,相较于60、70后更具备了消费升级的主观需求。
原则3:雄安特色
雄安新区的设计要处理好城与淀的关系,突出雄安的特点和位势。“城”与“淀”,是雄安的难点,也是雄安的特点。雄安在文旅开发中,需要突出雄安自身独特的自然人文等资源,更要利用好雄安在全国的独特吸引力。
雄安新区
因此,依据这3个原则,雄安未来可紧抓“城”与“淀”,瞄准年轻客群,实现设计力赋能雄安宜游,做到在“城”里,可展望中华千年美好未来;在“淀”中,可回望中华五千年壮丽历史。
也就是说,既要向前看,也要向后看,城中看未来都市,淀中看中华文化,最终,将雄安打造成为城淀共荣的宜游城市。
接下里,我来说说具体怎么打造:城——设计赋能城市宜游
首先来看城。
雄安新区,作为聚焦前沿产业建设的未来之城,正加快推进前沿产业转化进入城市建设,超前布局了区块链、太赫兹、认知计算等技术研发及试验。另外,雄安新区,作为探索未来城市的样板示范,块数据平台建设、自动驾驶技术、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计算机集成制造(CIM)技术等前沿高新技术在雄安先行先试,并发布雄安新区城市大脑框架成果,打造了城市样板建筑示范和城市前沿技术示范。
在这个逻辑之下,其实可以以设计力赋能“城”的空间与产业,将雄安“城”打造成为雄安城·未来城市第一眼。而这里的雄安城·未来城市第一眼包含两个方面,既包含未来生活第一眼,又包含未来科技第一眼。
未来生活第一眼
1.设计与水共生的韧性城市,让未来的生活空间成为宜游风景
水城生活是雄安独特的生活魅力。中国工程院院士、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副组长邬贺铨曾说“放眼全球,目前没有一个大城市能达到雄安新区70%的蓝绿空间占比。新区将展现出迷人的生态魅力”。换言之,如果想做好雄安的旅游,必须做好“水文章”。
“水文章”做得非常好的城市之一是荷兰的阿姆斯特丹。
2003年,荷兰政府开始了史无前例的15年国土规划,决定还地于海,大力开发会“游泳”的“漂浮建筑”;2008年的议会会议上,荷兰住宅空间计划及环境部方面提出应该提供更多“居住在水上”的空间。漂浮建筑不仅解决了洪水灾害、土地减少的困境,而且用途多样,景观别致,设计大胆。
阿姆斯特丹“漂浮建筑”
比如,阿姆斯特丹在洪水易发地区设计两栖屋。两栖屋外观看似房子,其实制造原理与船相同,平时位于陆地上,当海水或河川洪水水位高涨漫过堤防时,则会漂浮在水面上,即便水涨得再高也不怕。而且每一栋两栖屋都设计成可以与任何其他两栖屋相互连结,许多两栖屋组合在一起就成了“两栖小区”。“两栖小区”采用“乐高积木”的概念,当洪水来临时,整个小区可以一起安全地漂浮在水面上。这样一来,这些“漂浮建筑”就能跟水进行柔性对话。
更重要的是,由于设计力的加持,这些房子设计的非常酷,以水系作为小区规划肌理,保证户户都可以枕水而居。为了吸引亲子家庭,他们将水院设计成为小区的游乐场,以致很多孩子们都喜欢在这里玩。
阿姆斯特丹“漂浮建筑”
在这个逻辑下,我想说,结合我们的淀水资源,雄安如果能打造这么一种水上漂浮的房子,不但很有魅力,还很有旅游的吸引力。
2.设计与水同乐的活力城市,让未来的生活方式成为宜游风景
当前,运动已经成为精英最热衷的生活方式之一,比如钟南山院士热爱健身,中科院院士施一公热爱跑步。现在很多移动装备和跑步软件,让跑步变得“有迹可循”。根据跑步软件记录下来的轨迹数据显示:“在城市,人们总是更喜欢在临水的地方或者公园里跑步”。
所以,雄安新区可以结合在地的水系资源,打造宜人的滨水运动空间,比如设计滨水运动廊道,满足精英跑步、骑行等需求。
徐汇西岸改造后的滨水运动廊道
另外,雄安可结合自身水系优点,利用安全水域,设计时尚化、多样化的水上运动区。其中,非常值得发力的一个点是做强皮划艇,打造成全国知名的赛艇训练中心。现在,许多年轻人都很喜欢皮划艇这类的水上运动。
奥斯汀水上皮划艇运动
特别是,随着众多高校的引入,雄安可以抓住这个契机,打造独具特色的水上“同城德比”。什么叫“同城德比”?德比(Derby)是体育术语,指两支位于同一地区的某种运动队之间进行的对抗。
多说一句,大家有没有注意这么一个现象:如果一座城市有两所实力相当的大学,比如说复旦和交大,比如说南开和天大,再比如说武大和华科,那这两所学校的学生之间,往往互相“不服气”、相互“较劲儿”。正是有了这种相互间的“不服气”,相互间的“较劲儿”,发生在两所学校之间的比赛,尤其是竞技性质的比赛就更有看点。
牛津、剑桥就是根据这个逻辑,来进行赛艇对抗赛的。每年在伦敦的泰晤士河上举行的牛津剑桥赛艇对抗赛都特别吸睛,尤其是赛艇手深得姑娘们的喜欢。赛艇队中,最难选择的是舵手。舵手不用划桨,但身体要轻,脑子要灵活。史蒂芬·霍金就曾是牛津大学赛艇校队的舵手。
备注:牛津剑桥赛艇对抗赛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学校间赛艇对抗赛。该赛事由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赛艇社在伦敦的泰晤士河上举行,自1829年以来延续至今。1856年以来,除了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与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外,每年举办一次。该赛为两条八人单桨有舵手赛艇之间的对抗,河岸两侧观战的人数多达30万,世界直播观众更是到达2,000万[2]。
以后雄安有这么多的高校资源,就可以结合“同城德比”逻辑,将赛艇赛等水上运动,打造出一张彰显雄安特色的名片。
参考文献
[1]. 前瞻经济学人:《2021年中国“五一”黄金周旅游消费火爆 出游人数创新高、年轻一代为市场增添活力》,2021-5-13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9630390411793040
[2]. 环球网:《牛津剑桥“赛艇对决”200年》,2019-6-5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35461722029790723
版权声明
本平台及其中全部作品的著作权及其他相关合法权益归华高莱斯国际地产顾问(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高莱斯)所有,未经华高莱斯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摘抄、改编、翻译、注释、复制、发行、广播、汇编、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等方式使用其中全部或部分内容,否则,将可能承担相应的行政、民事甚至刑事责任。华高莱斯将通过一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