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登录
- 小程序
- APP
- 档案号
华高莱斯 · 2020-07-29 17:21:25
【李忠金句】多以通俗易懂的句子,一针见血地揭示城市顾问中的常见难题,是李忠先生和他的华高莱斯团队多年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后的总结提炼,因其简洁明白、朗朗上口而广为流传。
与大家熟悉的【李忠观点】不同,观点几乎是万字起步,扎实、解渴;金句则是短小精悍,耐人寻味。
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李忠金句】是:都市中的文化演艺本身要创造效益,核心在于“聚集”
金句阐释:
文化演艺设施创造经济效益,核心在于“聚集”。聚集能带来三方面优势:
1.聚集产生规模,文化设施高度密集形成规模吸金效应,助推产业;
2.聚集产生分工,不同类型和档次的文化设施之间形成品位多元,并实现不同等级文艺演技人才的流动互补,降低演出成本;
3.聚集形成景点,高度密集的文化演艺场所使得区域成为都市旅游中的重要目的地,拉动文化旅游的新形式。
拓展阅读
世界上其他的城市中,顶级的文化资源会进行聚集,无论是休斯顿,纽约,还是伦敦,都会有一个文博区,只不过有的叫文化区,有的叫博物馆岛。
目前中国也有很多城市进行文博区的建设,但建设过程中最大的问题就出在这最关键的两个字上——“聚集”。李忠先生强调,文化设施必须聚集。以传统规划来讲,总是按照千人指标来计算文化设施的数量,所以形成了这个区建个剧院,那个区再建个剧院的局面。但如果这些剧院是分散的,那么它们大多都不容易“活下来”,但是如果他们聚集在一起,它们都活下来的可能性就会很大。
为什么会这样,这里我们来看两个很典型的例子——纽约百老汇和伦敦西区,它们不是曲高和寡的文化孤岛,而是日进斗金的都市聚宝盆。纽约百老汇贡献了全市5%的就业岗位,经济产出占到了纽约的10%,创造的直接消费就有49亿之多。而在伦敦西区,每年为伦敦创造的直接经济贡献达到了10亿英镑,有四分之三的游客为了西区而游伦敦。
因聚集而繁荣的伦敦西区
由此可见,都市文博区的文化衍生产业可以成为城市重要的盈利点。具体来说是指:
首先是因为文化产业本身就具有“口红效应”。口红效应是指,在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大家都愿意去买一些像口红这样的价格不高,又能提振信心的商品。文化产品的性质也如同口红一般,不会产生过多的支出,但同时又能为人们的心理带来慰藉,所以非常具有抗衰性。
备注:“口红效应” 源自经济学家对某些消费现象的描述,也叫“低价产品偏爱趋势”。在经济低迷、政局动荡的形势下,文化产业受到的波动很小,甚至能“逆市而上” 保持增长。这是由于文化产业具有口红的类似特性:价格不高还能带来极大的心理慰藉,因此具有极强的经济抗衰性。
而文化设施一旦聚集了之后,首先能产生的是门票经济,2017年伦敦西区的票房收入是7亿英镑,而纽约百老汇每年的票房收入都在10亿美元以上。除了门票经济以外,文化产业还能带动巨大的衍生消费。纽约百老汇每1美元的票房收入,都会带来3美元的附加消费,和4.3美元的经济价值。而伦敦西区每1英镑的票房收入,会带来2英镑的附加消费,和4英镑的经济价值。
因聚集而繁荣的伦敦西区
那为什么聚集的剧院会带来如此多的衍生消费呢?这里有两个原因。一是从剧院的收益来说:一旦当剧院密度大了,人们的选择会很多,比如你可以看《狮子王》,我可以看《歌剧魅影》。高密度的剧院让人们到百老汇去无论如何都可以看一场音乐剧,游客不会失望,并且还会继续消费,这就是剧院的高密度聚集带来的客户群的叠加。二是从剧院间的协同来说:如果大家去过这些剧院的话,会发现剧场不仅上座率高,并且会发现百老汇路上带妆走路的人很多。其实就是演员唱完了在这个剧的男一号,可以继续去下个剧唱男配。这样剧院的成本可以降低,但收益可以提升。这样,通过借助很多赚钱的大剧场,可以把很多非盈利的小剧场给养活。
百老汇这样的文化产业甚至会激发一种新型旅游,叫做Staycation(居家度假)。什么叫Staycation?比如,我是上海人,我能用两天时间,在不离开上海的情况下也能旅游,其实就是指我利用时间把平时不去看的歌剧都看一遍。在越经济低迷的时候,往往这个需求会越旺盛。
所以,我们说聚集才是城市的本质,聚集使文化演艺设施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姓名和作品名称。
不得擅自修改、歪曲或篡改,侵权必究。
特别声明
本文为自媒体、作者等档案号在建筑档案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建筑档案的观点或立场,建筑档案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1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