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李忠观点丨创新跃迁!全球城市滨水区更新的最新趋势
    建筑师

    华高莱斯 · 2020-06-18 17:50:15

纵观全球城市滨水区发展的背景,滨水区的发展过程,会因全球城市职能的转变而转变。也就是说,全球城市每次城市职能的转型,都带来了城市滨水区的创新跃迁。

最早的时候滨水区为什么值钱?就因为两个字——贸易,没有贸易就不会有今天的滨水区。大部分“全球城市”在上一次从“全球贸易中心”向“全球服务中心”的转型中,其内部滨水区基本上也从“商品聚集区”更新跃升为“商务聚集区”,这是城市和滨水区跃迁的第一个层级。

最典型的几个例子,比如伦敦的金丝雀码头,由过去的工业港口迭代为金融商务中心;比如纽约长岛市滨水区,过去是一个典型的滨水工业区,后迭代为纽约最具活力的多用途商业社区;再如更典型的新加坡,新加坡河有一个克拉码头,曾是传统贸易区,衰败废弃后经20余年的改造,迭代为顶级休闲地标,成为新加坡著名的旅游目的地和城市商业休闲生活的集聚区。

新加坡克拉码头

当下,新一轮科技革命已经成为改变世界发展格局的重要力量,全球城市,都正在抢抓机遇,积极转型“全球创新中心”。科技创新已经成为 “全球影响力城市”的核心指标。

如,纽约将科技发展作为打造全球中心的最重要竞争力。纽约市市长比尔·德·白思豪(Bill de Blasio)曾说:“纽约市要成为21世纪的全球中心,科技将发挥特别重要的作用”。

,伦敦将科技创新作为城市发展战略。伦敦市长萨迪克·汗曾表示:伦敦是真正的全球科技中心,科技领域提供了无数高质量的就业机会,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富有竞争力和创新性的人才。

再如,巴黎依托“创新重塑经济增长 ” 战略,发展数字经济。今天的巴黎已经不只是大家理解的时尚之都,而是被公认为最有可能成为“下一个硅谷”的地方。法国政府特别提出以数字经济引领法国工业复兴,打造“法国科创”(La French Tech)科技生态体系。而巴黎正是法国科创的最重要科创承载地。

还有,东京依托国家《新成长战略》,打造东京都高科技产业集群,创建全球创新中心。日本更将东京及周边地区设立为“亚洲经济总部特区”,以吸引全球化科技企业在东京建立亚洲总部或研发总部,聚集信息通信、医疗健康、电子及精密仪器、航空等相关产业为目标。

今天我们谈到的依然是发展,要发展就一定要发展科技。北京副市长卢彦曾说过,什么东西能赚钱,大家看一组数据,“产值搞到100亿,首钢用71年,联想用了17年,而小米用了短短不到3年”,高新技术产业对全市经济总量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

数据来源:Bay Area Council Economic Institute

换句话说就是,没有高科技就没有高效益,这已经成为了一个共识。科技对北京经济增长贡献是巨大的,2016年北京的科技创新贡献率达到了60%。

在这种科技创新趋势下,全球城市的滨水区,已经开始新一轮更新——从“商务聚集区”跃迁成为“科技聚集区”!

我们再看上海,上海有两个发展愿景,一是要打造成为“卓越的全球城市”,二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我觉得这个定位非常明确。在《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中,上海明确提出“迈向卓越的全球城市”的发展目标,要打造以“科技创新、金融、文化、先进制造”为主的全球城市核心功能。

在这个框架之下,我想提四个建议:当我们提到滨水区改造的时候,要考虑到四个方面的功能,一是滨水科技金融区;二是滨水科技文化区;三是滨水科技制造区;四是滨水科技场景试验区。我们不是讨论它的“壳”,讨论的是“瓤”,也就是里面装什么内容。

一、打造滨水科技金融区

首先,上海的金融业非常有优势,特别是上海已形成以陆家嘴、外滩为核心的金融功能集聚区。并且上海2035规划也提出要“提高国际金融功能影响力”。

有一点要强调的是,我们不只做金融,更要做金融科技。这是个什么概念呢?我们现在很多人理解的金融科技,一说就是IPO、比特币,其实不是这么回事。它最重要的是要借助高科技,提高金融的竞争力

案例:金融科技公司:Health IQ

我想举一个保险科技的例子,保险是目前金融中非常重要的领域。我跟一个做人寿险和健康险的资深人士交流过,他说中国的健康险为什么不赚钱?是因为我们很难对一个人的健康进行判定。我们现在卖出去的保险,时常处于一种需要不断支出保费的状况。

如何对一个人的健康进行判断呢?美国有一家金融科技公司,叫Health IQ,翻译过来叫“健康智商”,他们借助一个简单的高科技工具做了一个能答题的产品,让你在60秒之内回答问题,由于回答时间短,既不可能去谷歌搜索,也不可能问别人,只能靠着本能去答,他用快速答题来测定用户对健康的常识。如果你答对的问题多,它卖给你的保险就便宜,为什么呢?说明你的健康意识很高。如果你答错的多,它卖给你的保险就贵。

说到这里,我多说一句,很多人都觉得自己对健康有常识,其实不少人对健康有很多误解。

图片来源:医学界神经病学频道

这里问大家一个问题:“多梦”是有益还是无益呢?

国际睡眠医学将睡眠阶段分为五期:入睡期、浅睡期、熟睡期、深睡期、快速动眼期。前四个也被称为非快速动眼期。而快速眼动睡眠,也是我们做梦最多的时期,能够降低阿尔茨海默症患病风险,当你在快速眼动睡眠做梦的时候,你的脑脊液是在加速流动的,它能清除脑神经胶质单元中的β-淀粉样蛋白,而且,越是侧卧且做梦的快速眼动睡眠,清除的效果就越好。

所以一个人晚上经常做梦,尤其是那种大片级的梦,这对这个人的记忆力是很好的,相当于大脑在进行大脑碎片的磁盘整理。所谓的“多梦无益”,其实是长期以来的误解。

回到刚才的话题。在经过Health IQ测试之后,通过数据跟踪有两大发现:第一,答对题越多的地方,得肥胖率的比例越低,换句话说,越懂得健康知识的人,越不容易得肥胖症;第二,答题正确率越高的人日后看病,包括用医疗保险的机会更少。

备注:Health IQ 所使用的模型已经拥有超过百万人的样本,在2014年美国疾病防御中心CDC的全国健康排名中,肥胖率超过30%的州,它的分布和Health IQ分比较低的地区分布基本一致。

因此,他们把这个软件做了很多捆绑:第一,监测睡眠。保持早睡早起好睡眠,保费会打一定折扣;第二,监测运动。如果每天走到一定步数,保费又有折扣。如果有人能拿到一个 “铁人三项”证书,保费能够打大幅度的折扣。也就是说你越健康,给的折扣越多。这就使得你有了Health IQ以后,人和手机之间形成了非常良性的互动关系,每天不是奖励积分,而是奖励实实在在的钱。

所以现在有很多公司、大银行都在投资金融科技。

案例:伦敦泰晤士河科技金融带

上海发展金融科技,可以借鉴伦敦泰晤士河科技金融带。

2017年,德勤发布的《联通全球科技金融:2017科技金融中心临时报告》中,全球44座科技金融城市里,伦敦名列榜首。传统金融中心伦敦,依托科技的赋能,成为世界级的科技金融中心。

现在泰晤士河南北两岸是打通的,借助这个打通,伦敦科技金融的范围,已由“金融城”泛化至“泰晤士河科技金融带”。不得不提的是,“泰晤士河科技金融带”的兴起,得益于对科技创新人才需求的精准把握。

懂金融的人都知道,金融是人脉产业,人熟不熟很重要。靠着人熟,相互之间可以背书、可以同业拆借,倚重的是一种强关系交往;而搞金融科技的人,是弱关系的交往。他们发现,越是跟自己不同行的人,越是跨界的人,往往能带来更多的启迪。比如我是做高科技的,遇到一个搞金融的人,我们俩在一起产生碰撞,这样的关系叫弱关系。根据美国社会学家马克·格兰诺维特(Mark Granovetter)的研究,只有弱关系才有可能告诉你一些你不知道的事情——不相熟的人交流知识就会产生新知识。因此泰晤士河科技金融带特别强化交往空间的打造。

泰晤士河两岸的规划都遵循一个原则:一切有空间的地方皆能停留,一切有停留的地方皆能交往,一切有交往的地方皆有效益。因此在这里,达成了很多有目的的交往。

滨水区域,是都市各种交往空间中最受欢迎的区域。根据Nathan Yau利用移动装备所描述的运动轨迹,在22个世界主要城市中,“临水的地方或者公园,最受欢迎”。人们既喜欢在水边散步,又喜欢在水边停留。泰晤士河科技金融带也着力打造滨水区域,尤其体现在两大节点:一个是金丝雀码头的level 39办公空间,一个是伦敦的塔桥城。

案例:金丝雀码头level 39办公空间

Level 39是金丝雀码头“One Canada Plaza商务综合体”内的创新社区空间。从外观看,这个商务综合体还是传统的金融大楼,但内里则有点像中关村创意大街,或是美国的硅巷,是创意办公的地方,里面设计了很多开放空间。这样的空间出现在金融城可能让大家意想不到:传统认知里的金融城,里面的人穿西装打领带,是非常严肃的状态;现在改成开放办公,释放了很多创意出来,并且能提供很多非正式的休闲交流场所。

伦敦金丝雀码头

另一个是伦敦塔桥城(London Bridge City),这里的空间改造非常成功,内部有很多创新办公空间,并且打造了多个户外休闲交往场所,让人们可以停留。同时,这些户外空间引入了以前不太多见的表演,使得这个地区有了很多人停留,而且有了很强的文化属性。

市政厅与伦敦塔桥

以金丝雀码头和伦敦塔桥城为代表,伦敦金融城向泰晤士河沿线拓展延伸出了一条超级金融走廊。这个可以启示我们,利用陆家嘴金融中心,可以向南和北两个方向做金融科技的延续。这是我的第一个想法。

二、打造滨水科技文化区

上海不但强化文化聚集,还打造了上海媒体城。现在世界各大媒体城非常重要的发展趋势是流媒体,什么叫流媒体?Netflix CEO里德·哈斯廷斯说过,“所有电视都会在20年内转移到互联网上,传统的电视网络则会和固定电话一样逐渐消亡。”现在80后、90后已经习惯了“无弹幕不看剧”,这就推动了一批新的媒体剧组的产生。由于流媒体的带动,大量的媒体人和自媒体平台开始出现。这个趋势在北京已经非常明显,所以沿CBD向东,有了一个依托传媒大学发展起来的“北京·CBD——定福庄传媒产业走廊”。

还有一个更好的案例,是曼彻斯特的“英国媒体城”(Media City UK)。

英国媒体城

大家听到英国媒体城都会觉得它在伦敦,其实不是,它在大曼彻斯特的索尔福德码头。2011年BBC整体搬迁,将五个部门一次性搬到了曼彻斯特,这个地区也成为了世界水岸改造最成功的地区之一,非常漂亮。BBC搬过来后带来了很多英国一流的数字媒体企业,使得长期荒废的码头得到振兴。现在在伦敦以外拍摄的剧集,有四分之一都是在曼彻斯特拍摄的。

而且由于数字媒体产业的带动,使得曼彻斯特获得了新的增长。曼彻斯特工业城曾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受到转型困扰,但是在新媒体产业发展的带领下,呈现出昂扬向上的经济势头,为年轻人创造了一片就业的乐土。

这是怎么做到的呢?曼彻斯特正是抓住了新一轮产业革命浪潮,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笼络B端,另一方面收复C端,创造了以英国媒体城为核心引领的科技触媒家园。

从笼络B端来说,这里的房价只有伦敦的三分之一,索尔福德码头经过重新改造后,为媒体企业搭建“共享产业平台”,实现了服务共享、设备共享和人才共享。

同时,创造出无边界的“Work Lifestyle”的办公空间。这种非常有格调的办公空间“没有任何一个东西是钉在地上的”,意思是所有的东西都是不固定的,可以做各种更新改造。

从收服C端来说,由于新媒体人是有“作秀”基因的,而作秀是需要观众和演员的,所以英国媒体城利用滨水空间为新媒体人打造一片“看与被看”的秀场。也就是说,那里的流媒体不是一家在拍摄,而是家家都在拍摄。

如果你作为游客来这里游玩,一不留神就会被拍到电视剧去,或者被拍到节目里去。并且,索尔福德码头充分的利用了水岸,当地人会在水边进行芭蕾舞训练;水上空间也是最重要的体育直播秀场,众多体育节目和比赛都在户外完成了录制。

所以从事流媒体的人才和企业,都愿意靠近水岸。更何况,当夜色经济和水岸经济结合的时候,它会显得流光溢彩。索尔福德码头每年都会专门举办光波艺术节,把水和光结合起来,吸引了非常多的人。

所以,我们可以借鉴索尔福德码头这个例子,把上海做成真正在文化上有影响力的城市。

三、打造滨水科技制造区

我们的上海制造原来是个金字招牌,我小时候只要听说是上海制造的东西,就觉得一定有质量保证。但今天上海制造其实已经空心化比较严重,不复当年了。上海曾特别提出,制造业是产业之基,要全力打响“上海制造”品牌,尤其需要高端制造业的支撑。而且要瞄准“有没有”的核心技术、聚焦“好不好”的创新引领、着眼“新不新”的品质至上。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上海重振制造业的话,一定要紧抓一种高端制造业——都市制造业(Urban Manufacturing)。

怎么理解都市制造业呢?

都市制造业有三大特点:第一,充分依赖于大都市特有的禀赋资源;第二,具有超高价值;第三,位于市中心。

都市制造业不是做空间强度升级,而是做内容强度升级。人、资本、技术的高协同与高密度是大都市赋予都市制造业的资源基础。通俗点说,这种制造业只有大城市才能做。因为只有都市才能形成高密度的人才,才能聚集高密度的机构,才能找到高密度的产业。这里的筒仓或许不太适合,但是再往北去,比如沪东造船厂,这个地方可以不做文创,而是做都市制造。因为只有高科技的制造,才能有高利润。

做文创不是不好,而是文创有非常大的两个问题。:第一,它的税收密度要比科创这类低的多。第二,文创公司和科创公司不同,科创公司是大公司能赚钱、中公司能赚钱,小公司往往也能赚钱;而文创公司,除了大公司能赚钱,小公司基本赚不到什么钱。比如说做演员,大家可能觉得是个好行业,出名的演员确实是赚钱的,但是像横店的很多小演员是非常艰苦的。文化公司也一样,迪斯尼是赚钱的,但是大部分小公司其实不太赚钱。

所以,我们其实可以通过内容强度的升级在这里发展都市制造业。上海有很多的工业岸线,市政设施、厂房是按照生产标准建设的,原来的工人在这里也是有基础的,不见得要把他们赶出去,我们其实可以做内容升级。

案例:纽约布鲁克林海军造船厂

纽约布鲁克林海军造船厂,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高价值都市制造业的样板,而且是很成功的样板。

这个地方以前也是造船厂,后来通过改造,把过去破旧的厂房变成了一个“New Lab”,改造出了很多现代化的制造业空间,比如绿色制造中心、联合办公。

这里聚集了太空装备、太空技术、纳米技术和机器人技术等一些当今最尖端的科技产业,生产最高级、最赚钱、最小批量的产品;这里不仅有专注于尖端宇航服、太空探测机器人的高科技制造企业,也有研制军事作战装备的军民融合企业。

备注:布鲁克林造船厂,是从海军造船基地蜕变为纽约新型制造业工业园。1801年美国建国伊始,在布鲁克林建立美国海军纽约造船厂,其后,作为美国海军主要造船基地,二战期间发展进入顶峰。上世纪90年代通过更新改造,规划将此滨水传统工业衰败区更新为纽约市新型军民融合示范区。

布鲁克林造船厂从旧工厂到都市科创先锋的战略转型,主要做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超密度的硬件。这里共享最先进的3D打印设备和数控切割机等设备,工厂体积不大,也不产生噪音,但是拥有最精密的技术设备。

第二件事是,超密度的智慧。在这个办公空间中,形成了高级技工和科技人员间最密切的互动——很多高级蓝领和科技人员在这里协同工作,会发生多思想的碰撞,带来了创新。

最后一件事是,超密度的资本。而且这些资本都非常有意思。既有高科技的英特尔,也有制造业的通用电气(GE)。

借鉴这个案例,我们可以利用上海“一江一河”丰富的工业岸线,把他们升级成为全球都市制造业新的产业中心。

四、打造滨水科技场景试验区

场景试验区要做什么呢?——人工智能(AI)。

上海,正全力创建面向未来的智慧城市。智慧城市的发展,必须借助大量真实场景产生的数据喂养

何为数据喂养下的场景驱动?——在真实场景中被“驯化”。

“驯化”,也被称为“深度学习”,即人工智能通过在真实场景中的学习来模仿人类思维,并且不断提高完成各种特定任务的能力。“驯化”的本质是“机器与人打交道”的方式,关键在于人去“教”它。

马化腾说过,在人工智能时代,抓住了场景就是抓住了未来。有了场景,数据自然会产生。人工智能从理论驱动到技术驱动再到场景驱动,我们今天的人工智能,几乎都基于“深度学习”。

今天的人工智能都是以深度学习软件为基础的,深度学习软件就像一个如饥似渴想学东西的好孩子,但是它学什么呢?是由你说了算的。

案例:问问魔镜小机器人

举个例子,有一个叫问问魔镜(Ticmirror)的小机器人,你什么事都可以问他。他相当于一个特别爱学习的孩子,但是还没有受过什么教育。所以在研发过程中负责人就对员工说,你们没什么事干的时候就陪他聊聊天,聊的越多小机器人学得越快。结果等第一批小机器人推向市场的时候发现,问他别的问题,他答的不是特别快,但如果问他如何找餐厅、如何点菜、点菜的时候如何省钱,他的回答是最快的。这到底怎么回事?公司调查发现,由于公司员工比较忙,没人有时间跟小机器人聊天,只有一个扫地的阿姨最有时间,一直跟小机器人聊天。这个阿姨原来是在北京餐厅当服务员的,所以对点菜这件事特别熟,这就造成了这个小机器人不但点菜灵,而且识别北京本地普通话尤其的厉害。

这也说明,任何人工智能都要进行驯化。目前国外很多机器人、无人船、无人驾驶测试为什么都喜欢在港口城市进行,就是因为这个地方多地貌,能够收集到各种数据。八万吨筒仓这个地区也有这个特点,人多、交往多、地貌多,又在交通节点上。所以做人工智能的试验还是有基础的。我们可以利用浦东多地貌的地方,把我们的滩涂、码头、河道都做成人工智能的相关驯化场地。

所以我的第四个建议,就是依托“一江一河” 滨水区,打造前沿科技的试验场,推动上海成为全球智慧城市建设的引领者。

这就是我给上海“一江一河”滨水区的发展在内容方面提供的四个建议——打造滨水科技金融区、滨水科技文化区、滨水科技制造区和滨水科技场景试验区。希望这四个建议,能帮助上海“成就卓越全球城市梦想”。

我今天的发言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彩·蛋

李忠先生全球城市滨水区更新趋势的发言,到这里就结束了。“多说一句”哦,城市滨水区的话题,并没有结束。

根据小编最新打探到的情报,【丈量城市专题系列】——《世界著名城市河岸》,即将步入印刷环节,作为正式出版物,有望金秋时节与大家见面!【丈量城市专题系列】是由1/6图片工作室出品,以精美图片配合精悍文字的主题丛书,《世界著名城市河岸》作为系列的一个主题,将带你共同丈量城市里的美丽河流和河流两岸的美丽城市,发掘他们独特的美!

敬请期待!

《世界著名城市河岸》美图抢先赏

道顿堀

里昂汇流区

奥勒松河湾

新加坡河

阅读:1832
2020-06-18 17:50:15

特别声明

本文为自媒体、作者等档案号在建筑档案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建筑档案的观点或立场,建筑档案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1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建筑设计
华高莱斯
建筑空间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档案号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