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展览预告 | 无限的折叠与蔓生 12相——当代陶艺作品邀请展
    建筑师

    Freegan · 2021-10-18 16:54:14

 

10月16日,三宝蓬美术馆迎来了2021年度最为重磅的一场展览,即“12相——当代陶艺作品邀请展”,这场展览汇集了国内12位优秀当代陶艺家的作品,呈现每个艺术家个体以陶瓷为媒介的不同艺术表达。在此我们会看到陶瓷作为一种独特的材料所存在的多样可能性,又能洞见不同艺术家背后所呈现的观念、思考以及个体经验的丰富面向。同时,这场展览在景德镇的展出,也将向更多的人呈现陶瓷的诸多另类性,陶瓷所具有的语言空间远不仅仅是源自于材料本身,更是来自作为人的智识的驳杂性在此之上所展开的延伸与探究,是自我与世界的镜像所形成的无限折叠、无限蔓生。

戴清泉

作品:《侵蚀的物象》

陶艺作品《形态的重构之——书写》是我对水墨中线条精神的理解和重塑,将传统书写的线条作为一个独立的元素抽离出来,通过手在泥土中的触感去塑造可视化的丰富的形态与意蕴。作品《侵蚀的物象》则是对光与影、时空与观念的某种思考和联想,希望借助作品自身的造型,结合具体展出场域的光来呈现某种投射状态的再拓展和塑造,被侵蚀的物象是关于当下与过往、光明与阴翳的辩证和交融。《城市风景的元素》是通过抽取城市建设空间的某种材料构件,作为观看城市风景的一个视角,是对现代化都市文明的一种沉思,在几百年后,这些承载着建设城市功能的元素是否还具备这种功能?这件作品主要是传达一种关于人类历史与城市可能的变迁背后的一种观念。

金贞华

作品:《方向》侧面图

在当下物质充斥的社会,人在每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境遇,生活中有很多可变不可控的方向选择,有序无序的交织在一起。与泥土接触是最单纯也是最接近内心的一种交流方式,我用泥土通过与手的触摸捏制出片状的转折,来表现对这种不定性方向的感觉。近几年开始了《方向》系列的创作,以及对其艺术形态的探索。好似折纸的方式,折来折去寻找这些不同方向的延展的可能性,不重复,不间断的延续。又在器形中不能脱离,万变不离其宗。开始的时候还在以往的单独的造型形态上寻求变化,慢慢得对于方向的概念诠释有了深入的思考,并尝试以多种装置安装方式呈现,通过光影在作品中的映射形成虚实空间的交错呈现。作品里饱含了我的时间和情感,手工的制作与打磨工艺无疑是一次心灵的历练和修行,在制作作品的行为过程中,我既体会着身体带来的疲惫感,也感受到作品本身带给我的精神上无法言语的愉悦感。

李立宏

作品:《货币战争¥》

在手工制作了多年雕塑作品后,2018年开始尝试陶瓷3D打印。我最感兴趣的是将新的技术融入到实践中,在测试其局限性的同时,又创造出具有新可能性的艺术品。即使有了智能机器,看似统一的雕塑形式仍然很难找到。在3D打印中,每一件作品都通过独特的“泥条盘筑”来表达自己的独特性,在仔细观察之后,重复性和一致性的陈旧观念消散,使我们深深地思考和质疑手工和机器的概念,其实单调也有多样性。这来自数字化的命令,同时又有自由意志。

彭赞宾

作品:《天空下的仪式1》局部

我喜欢沉浸和游动在脱离现实空间的创作状态之中,那些沉醉、痴迷、意外、惊喜、瞬间性、偶然性等等情绪伴随在我创作当中。这些情绪都属于我创作过程中内在的心理活动,这些心理活动也让我在创作过程中充满着愉悦感和幸福感。因为当你沉浸在与创作材料泥巴产生一种情感关系时,泥巴在具有情感诉求的外力影响下会呈现出与你心理情感活动有关联的物质形态和肌理痕迹来。这种物质形态来源于生活中长期积淀下来的情感诉求,也来源于曾经被触动过感动过的情感瞬间,这些感受直接又具力量,兴奋又夹带着柔软与缠绵,苦痛与喜悦。泥巴所具有的无限可能性让我深陷其中。

沈厉

作品:《烈日之下系列之五》

烈日如银,依旧行路。脚下,淤塞支离的大地上,缀满着闪变夺目的化工残渣,遍插着碎裂朽锈的工程断片;身侧,时代耀眼的快道上,奔腾着加速迭代的欲望,闪回着新旧交替的狂想;近旁,众人宿命的尘土里,掩埋着喘息的黑骨和失声的胸膛。烈日之下,大地之上,无处安放——一切都铺陈着,一切被照见着,一切在静默着,一切又装点着、斑驳着、遗失着、堆积着……一切陈列着。作品通过创造性的运用陶瓷工艺技术和材料,并结合其它工业现成品和废料,试图表现当下人类生存环境的多边混杂和生态异化;同时艺术语言,工艺语言和材料语言的偶发性、偶拾性也造就和实现了自然造化和人工造化的相向和并行。

孙月

作品:《等》

陶瓷可以被理解成一种人为烧造的岩石;烧制成瓷的过程是对时间的人为加速。我试图通过作品,尝试运用陶瓷这一传统材料的不同形态,竭力从不同的角度切入,试图冷静的、不带感情色彩的模糊现实与虚拟的边界,探讨概念的形成与认知过程。用我自己的生命做尺丈量时间,陶瓷近乎永恒。作品《等》是通过陶瓷与鲜花的对比让时间可视。我将一朵永久枯萎的白瓷玫瑰放置在鲜活真实的白玫瑰花簇里,借陶瓷材料的“永恒”和流逝的时间共同完成。当鲜活逐渐枯萎,真与假难以分辨,时间的力量在等待中彰显。

王长平

作品:《花开见佛》局部

“枯山水”是日本对中国传统园林的改造再现,从美学意义上延续着中国传统人文精神。作品《枯山水-药》把白石子用“瓷药片”来替代,首先在视觉上带给观者一种惯性突变,更是传达出中国传统人文精神在不同时代、文化的境遇下被异化的景象,引发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下如何进行再认识、再传承的思考。作品“桃花源记”(又名花开见佛)是用陶瓷鸟食罐组合成花的形制装在干树枝上,在鸟食罐上烧印上“你躺平了吗”“我是谁”“我要去哪里”等文字,树根用白瓷做成的药片覆盖,欲表达当下人们在生活中的各种困惑和境遇,也是现实生存中我们必然会面对的“桃花源”式的虚幻美景。

吴昊宇

作品:《新石器NO.11》

人类因为记忆使生命有了厚度,叠加厚度使生命有了重量;因为远古所以我们在探求,不断探求是在叩问生命的意义;路边的石,不知哪壹粒女娲用作补天;脚下的石,也许有壹粒精卫用作填海; 如今邂逅的石,曾与我们的祖先照面,历经水深火热与沧海桑田;面对亘古,我们无言,只能相随如影。《新石器》作品根据石的形态进行再创作,探索回归东方文化在陶瓷语 言转换上的新语境,瓷的“器”与石的“境”产生了强烈的对比,新生 文化与固守、当代与传统都在作品中得到了共生!

许润辉

作品:《空心砖》局部

我当下的创作从早期关注陶瓷的造型形态,材料和工艺到现在把生活中常见的物象作转换,尽量抛开陶瓷工艺的束缚;如果说将早期的创作视为对陶瓷本体语言的探索,那么当下的创作则是将陶瓷单纯的作为材料与媒介呈现我另类的思考。此次参展的系列作品《一线天》、《空心砖》、《黑白》、《12平米》是跨度几年才创作完成的。链条、空心砖、画框和摄像头这些生活中常见并具有极强功能性的物象用易碎和冰冷的瓷来表达期待产生不一样的意义。

虞锋波

作品:《生命形态》局部

《对话生命》系列作品的创作方式是我这十几年一直在研究的艺术语言,即运用从平面到立体的推移和剥离方式呈现陶瓷语言的丰富性。在《对话生命》系列作品中,无论是作为背景的平面绘画中隐约、斑驳的意象还是作为立体的手膜造型从画面中的推移和剥离,我希望借助这些象征生命生长的元素,呈现的是一种蓬勃的生命力。作品《生命形态》有两组,我用了自然界中最简单的“圆形”和“方形”的造型,这里面绝大部分是黑色的、扭曲的、残缺的这样一种手膜形式的堆积,以及一小部分是很有秩序感的形式,这样的组合我们可以把它放大成社会形态或生命形态,也可以视为某一种存在的现象,我创作这个作品的初衷是特别想表达即使是有一些堆积的、纠缠不清甚至消极的元素我认为它们都可以和我们成为一个整体,我只是表达一种现状的关系,就像我们的社会一样,如论怎样,它依然是一个正在运行的整体,是一种真实的存在。

袁乐辉

作品:《云游系列之二》

自从2016年九月赴韩国湖南大学访半年,开始改变自己原有陶艺创作的技艺方式,完全摈弃个人景德镇制瓷工艺的某种习性与样式,沉浸于古老且单纯的泥条盘筑技艺手法,开掘“心手合一”的抟泥捏塑方式来塑造人物形象,剥离景德镇印模彩绘的瓷塑粉本样式,渐向涂抹化妆土方式来表现纯朴素净的釉光质色,自然而然地去深掘其表现的种种可能性与理想性。特别近几年,我试图通过早期《人物系列》至《山水系列》、《吻系列》技艺手法逐步完善自我的突破与意义,更是力图走出景德镇制瓷的一流工艺特色,重新回往中国传统的古老抟泥捏塑技艺若干可能性,融入博今的时代观念与文心语式,保障手的盘筑技艺功夫,保持心的纯净审美意趣,渐入“心与手”的一种手艺状态和艺术感知,重写瓷本粉饰的一种表现语言与自我认知,看似离开景德镇的制瓷传统,实则外化区域性的文本模式,或许也是一种久留景德镇的自我艺术实验探索,更是外化游弋的一种审美补偿释放,寻求个人陶艺创作的本心、本真、本味,来叙事本人在景德镇实践创新的文心艺路,与此同时,也是唤醒自我的探求精神与焕发自己的艺术挚爱。

张明

作品:《云语.山水之枯山水》局部

我一直在关注自然、文明、时间与过程。自然是一条河流,人类文明在“自然”这条历史长河中,只是一粒尘埃。但人类一直在破坏自然,创造出所谓的人类文明。

却不知我们一直在模仿自然,而从未超越自然。《云语▪山水》这组作品通过白瓷的质感,光的渲染、影的衬托,用简练的线条表现出中国山水画的意境。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传达独道的东方审美哲学。中国水墨山水画,具有悠久的历史与传承。它使用的材料、绘制方法,历经千年传承,已经拥有一套完整的模式。我试图用陶瓷材料来对话这种传承。中国水墨画讲究墨分五色,这件作品用白瓷来表现,计白当黑。用自然形态作为造型元素,创作出不同的单元白瓷造型。用这些造型作为水墨笔法:皴、擦、点、染。用造型的大小来传达笔墨的轻、重、浓、淡。把单片的白瓷元素不断的重叠摆放,疏疏密密,用光影来渲染它的墨色。最后呈现在白色玻璃展台上,形成淡淡的倒影。一片一片白瓷的组合,就像一笔一笔的水墨笔触。把传统的二维山水,以三维的形式表现。成为传统山水与当代陶瓷水墨山水的一次对话、一次思考。

 

阅读:1165
2021-10-18 16:54:14

特别声明

本文为自媒体、作者等档案号在建筑档案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建筑档案的观点或立场,建筑档案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建筑设计
Freegan
建筑空间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档案号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