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12相——当代陶艺作品邀请展·艺术家专访⑧| 吴昊宇:独立自由的表述
    建筑师

    Freegan · 2021-11-23 20:31:27

清华大美术学院陶瓷艺术设计系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吴昊宇

吴昊宇是这一年龄段里面创作成熟,已具风格的艺术家。他的作品常常出现在国际和国内的展览上,也多次获奖。他的作品从材料中,从单纯的白瓷的语言里面深入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那就是他在思考一种感知中的“软”与“硬”,以及永恒与情感之间的关系。这使他的作品导向对石材以及纸张的偏爱,纸张的嵌入使得一种极为独特的视觉语言出现在他的创作系统里,一块坚硬的石头生出这样柔韧的纸张仅仅只是靠肌理的变化就达成了这样一个软硬的综合与链接,这是一个很奇特的角度。

这样的角度里蕴含了陶瓷元素的表达方式和情感诉求,使翻模注浆这样一个极为传统的工艺手法变得更加具有可能性,也使他在这样的语言体系中具有独特的价值。翻模注浆被国内外的现当代陶艺家广泛地运用,凡是对陶艺有所了解的人都能举出许多例子,吴昊宇却显出作为个体认知上的他的价值。

除此之外,他的作品中有瓷质材料挥之不去的儒雅气质,在不同的空间里,既可以独立存在,也可以系列并置。他对作品整体形态的把握又属于他个人的理解方式,他选择的这种工艺手法也天然契合了他的表达,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他在陶瓷的世界里建立起了他个体的价值。

——白明

Q: 吴老师您好,请您讲述一下这次参展作品《新石器》的概念与创作背景?

吴昊宇:对于我来说,作品创作的过程与许多艺术家不同,他们可能有很漫长的推敲过程或关于作品内涵的哲理思考,但我想摒弃了这些繁琐的过程。《新石器》的诞生源于在路上我不经意间看见一颗石头,并发觉有一根线、有一个面或者体可以与它产生一种结合,而通过结合便会带给石头一种新的形式、体验或是诞生一个新的生命体,这便是我思考创作的状态,或者可以说没有过多的思考。

我之前所有的方法不是推论的,也并非在脑内进行推敲式的去创作或去假想主题,也不会在作品完成后赋予空洞的精神,实际上我想表达的是视觉在前、语言在后的作品形式,因为视觉逻辑和语言逻辑是完全不同的,语言对于事物的表达是直观、通俗易懂的,是因为人们认同语言背后的文字词组的排列逻辑,而用视觉语言去表达事物背后的逻辑是和语言逻辑不一样的,没有主谓宾定状补那样的语言逻辑。

Q: 您对语言描述与作品视觉表达之间的关系又有怎样的思考呢?您的创作方式是怎样的?

吴昊宇:很多人说,看不懂作品(视觉艺术)。在“看懂”与“不懂”之间,我认为是没有界限的,是我们的理解观察方式出了问题,当在说出“看不懂”的瞬间就偏离方向,因为你运用的是语言逻辑去评判视觉逻辑,而这种评判是不成立的,正是因为很多视觉艺术无法用语言去表达,所以视觉艺术才独立的存在,只有用心去感受感觉,你才能知道自己是否真的被启迪或触动,我创作的方式就是这样,我用内心去感受一块石头一个物件的状态,而不是刻意计划设定通过它去表达什么,只是简单纯粹地与它对话,不过度思考,是感知的纯粹表达。

经常有人提出看不懂作品的质疑,但实际上语言都是苍白的,语言在视觉面前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为视觉艺术背后的逻辑已经足以表述清楚了,能感知的人,自然就能了解作品背后的故事,这并不是“看懂”的过程。例如对于音乐,所谓的“听懂”无非是音乐背后的故事,但音乐的节奏韵律的变化被听众感知到了,并在倾听完后对此有了自己的感受或是情绪波动,这便是心灵的感知。

吴昊宇作品——《新石器2017-1》

Q: 在不同的系列作品之间创作理念或者形式上会有联系吗?

吴昊宇:有些系列作品是有联系的,但有一些没有必然的联系,从《邂逅》到《新石器》,如果整个创作过程保持高度理性并持续用简洁的线条去构建是会很累的,我就开始思考是否无意识的去捏制一些物件会是一个更加轻松舒适的状态,所以才有了《破/立》,包括像泥土一样,我想尽可能用松的、自我生长的方式去表达,但这个系列作品并没有《新石器》那样被广泛认知,艺术家就是这样,不断地渴望着、找寻着突破自我的状态,却又无时无刻的被束缚,被围困于逃离与束缚之间,在这种矛盾中寻求新的路径,而新的征途并没有过去平坦,但却在探索进程中迈进,艺术家就是要敢于不断的去肯定与否定并不断地创造。

Q: 您如何定义自己的作品呢?是否会将它归类于传统或当代?

吴昊宇:在我概念里,当代和传统没有明显的界限,虽然我的文章里写着当代和传统之间的关系,但事实上每一个时代就在当下,几乎不分当代、传统,例如设计体系里不可能有所谓的传统,它只有当下的生活,现在是一个杂糅的世界,它不是单一的,是一个万物互联互通且共存的世界,所以在我的概念里面并没有风格或者当代、传统的划分,因为一旦有了这些概念,创作则会受到局限,一旦去定义自己,创作范围又狭隘了,为了内心的状态去呈现一种风格,这才是我现在所追求的东西。

现在我保持的状态是冲破自己的局限,也冲破周围环境与氛围的局限,突破性的事物和定义自己是相互冲突的,所以当艺术家去讲艺术的时候是苍白的,他的作品已经代替了他的语言,用视觉的形式将思想与背后的故事传达给观者。

吴昊宇作品——《新石器2017-5》

Q: 您在创作作品时是怎样的一种状态?

吴昊宇:在将近20年的创作时间里,我一直用纯粹的心态去做陶瓷,唯一考虑的是如何将内心最纯净、最干净、最纯粹的部分提取出来交给观众,这就是我创作的状态。

在创作过程中一旦考虑商业价值便会受到很多束缚,而这些束缚一定不动人,那一点细微的心思遐想都会在作品中体现。内心里的波澜壮阔或者处变不惊也一定会得到体现,那样的作品是美好的,纯粹直接,如一把钢刀直插心脏,不留余地,也会让观者共情。好的作品是有提示、引领和启迪思维的作用,而无法达到这种状态的作品并不能被大众所记住,所以摆脱杂念、摆脱束缚的这种改变是需要艺术家不断反省、追求的。

Q: 您的作品创作带有随机性,那人生的某个阶段或者经历是否对您创作有影响呢?

吴昊宇:当然会有,这是必然的。没有充沛感情的作品和无法感动自己的作品都是无法感动他人的,有时在创作时我会放些放松的音乐,在极其放松的状态会将清醒时理性的思考慢慢磨掉,那些感性的情绪和灵感就会被突破并显露出来,被压抑在思维里最歇斯底里的那部分会无限放大,最后迸裂出来。那艺术便是通过虚无的形态呈现真实的、可以被触碰的物体,它一定具有突破性,有记忆点。

吴昊宇作品——《新石器NO.8》

Q: 您对于创作状态不佳或是作品的不好是如何定义的呢?

吴昊宇:不好的作品没有好的DNA,而满意的作品它不需要语言表达,不看签名就能被看出是出是哪位艺术家的作品,因为它的语言代表了艺术家本人,其实作品的重要性远远大于艺术家,只要作品存在就能独立进行自我表述。我也一直在尝试将艺术的语言说透,在没有说透之前我就不想放弃,当有一天你觉得话已说尽,作品就可以算是完成了。

在艺术领域,很少人去运用感知感觉上的语言,因为感觉是有偏差的、抽象的存在,提及之人众多但愿意去深入尝试的却很少。在主题、内容以及形式这看似必要的三部曲中我几乎放弃了前面两个步骤,只保留了作品的形式,这是一种无意识的、抽象的、没有约束的创作方式。

我曾写过一篇名为《思考的冲突》的文章,我觉得人一旦思考就会被限制心性,所有的感觉都会被所谓的常规所束缚,陷于条条框框,畏手畏脚不敢放手放肆创作,而我则尝试着打破创作的规则与边界,改变创作思维与创作方式,享受无意识的创作,穿越陶瓷的壁垒。

创作也与多年的积累有关,我们以前没有收集便大量阅读,疯狂的去实验,在实践里反思,所有的作品都是自己身体力行,从喷釉、装窑到烧窑,甚至连泥土都自己动手,在这过程中,我对泥土、釉料都有了深入的了解,从形态到整个陶瓷工艺都得心应手,所以有得有失吧。

吴昊宇作品——《新石器2018》NO.4

Q: 您在创作作品之余也经营着自己的品牌,您是如何平衡两者关系的呢?

吴昊宇:思维方式完全是不一样的,做作品只是为了表达自己,通俗地讲是为了自我内心的需求,精神上的需要。而商品却全然不同,你不但考虑自己的感受还得考虑到别人的感受,所以设计产品是从物质出发的,在三维空间里,所有的物件是为生活、为物质需求服务的,也是为使用而存在的,但是艺术则是为了精神,它们的出发点全然不同,两者并不冲突,却需要精心尽心的处理与平衡。

我提及穿越陶瓷的壁垒,其实这也是穿越的一种。很多人他能做作品,却不做产品,但是有些人能做产品却无法作出表达自己的作品,我经常会在两者之间不断的来回,也是某种意义上的穿越吧。实际上当代的生活、艺术与设计,这三者之间是有紧密关系的,当代的艺术推动了现代设计的产生,而设计直接影响了生活的每一个细节,这是一个体系,只有融入这个体系,才能体悟三者的联系,才能学会如何创造。万物互联,特别是艺术与设计是互通的,是人的主观意识认为它不同,甚至直接进行自我封闭,但如果自己没给自己设定界限,就可以穿越很多的壁垒。

艺术家介绍

展览名称

【12相 当代陶艺作品邀请展】

策展人&学术主持

白明

中国美术家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主任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艺术系主任,

教授,博士生导师

执行策展人

许润辉 戴清泉 程丽芳

参展艺术家(按照拼音字母排序)

戴清泉 金贞华 李立宏 彭赞宾

沈厉 孙月 王长平 吴昊宇

许润辉 虞锋波 袁乐辉 张明

主办机构

中国美术家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

承办机构

景德镇三宝蓬美术馆

协办机构

安徽大名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安徽名创实业有限公司)

文字统筹

曹棠 程雨英 李刘鸿

视觉设计

段梦婷 江海涛

展览现场

陈雅男 宁露萍 王冰峰

媒体宣传

余虹

展览时间

2021年10月16日-2021年12月16日

开幕

2021年10月26日10:00

展览地点

三宝蓬美术馆

阅读:1270
2021-11-23 20:31:27

特别声明

本文为自媒体、作者等档案号在建筑档案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建筑档案的观点或立场,建筑档案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建筑设计
Freegan
建筑空间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档案号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