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三宝蓬艺术聚落——新中式审美语境内的建筑意象
    建筑师

    Freegan · 2021-09-25 12:30:45

在过去的时间里,承担中原文脉的文人门阀面临巨大的变化,古代人文画的文化成就更显得曲折隐晦,很难有人从中发现真正的意义。单就绘画领域来说,就产生了很多误解。例如高居翰(James Cahill)先生说,元朝时期的绘画“正酝酿着一场空前的革命”(高居翰,《隔江山色——元代绘画(1279-1368)》,三联书店出版社)。“革命”这个词如果用在“五四运动”之后的中国画改良,甚至是“85美术新潮”前后的中国画改造,我想更加合适。因为当时的学者或者画家,对于中国传统绘画的厌恶显而易见,只是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五四”文人对中国画的批评是醉翁之意不在酒。①

中国传统绘画首先是一个精神内敛的作品,它与文化的联系相对于西方艺术来说更加紧密,不仅仅是一种工艺。庄子说“道也,进乎技矣”,紧跟着又说“得鱼忘筌”,两者其实是一个本质,只是侧重点稍有不同而已。

三宝蓬艺术聚落©️

瓷板画其实是一门古老的艺术,鲜为人知的是,它还是中国特有的艺术形式。瓷板画是在平整的素面瓷板上通过彩绘、上釉,经过高温烧制而成的一种平面类陶瓷艺术品。简单来说,就是在瓷板上画画。②

在明朝时,瓷板画的烧制工艺已经成熟,到了清朝中期,瓷板画的创作走向了巅峰,种类极其多样,有青花、五彩、素三彩、斗彩、粉彩、墨彩、浅绛彩等;图案题材则包括人物、山水、花鸟等;形制则有长方形、圆形、椭圆形、扇面等多种形状。传统瓷板画通常以多屏形式出现,装饰在室内空间,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三宝蓬艺术聚落©️

王豫明是一名跨界的艺术家,喜欢摄影也热爱画瓷,王豫明从来就没有把瓷板画当做是工艺品,而是纯粹的艺术创作,瓷板画里带着文人画的高逸格调,既古雅又很“现代”。

此次,王豫明老师作为策展人,在三宝蓬美术馆呈现的双个展《器境风华》或可理解为这样一种殊途而同归,悬殊的是基于个体性走向不同向度的表达,而最终的交界在于切近自我真实性的创作共同构建和检验着陶瓷作为一种独特媒介的韧性空间。③

三宝蓬建筑档案草图 图片来源:三宝蓬艺术聚落

王豫明立足于河南(故乡)——中原文化的源头,借此双展览的契机,向每一个来到三宝蓬艺术聚落的观者,展释出工艺和中原文化之间的空间动态画面,空间精神的载体“文”随时处于变化的状态之下,保持着“中”的状态。“中”就是道心,就是文化核心。

麻汇源—时间秩序 万物生长

「时间是一道光锥,里面住着有情众生。」

时间是万物生长的容器

人类文化,就是指一切自然现象,也就是由阴阳、刚柔、正负、雌雄等两端力量交互作用而形成的错综复杂、多采多姿的自然世界。

所谓人文,就是指自然现象经过人的认识、点化、改造、重组的活动就称为人文活动。

人类文化内容涵盖人类群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工具,附属物、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文学艺术、规范,律法,制度、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精神图腾等等。

器型

礼器的这种功能,在奴隶制繁盛时期最显著。随着奴隶制度的衰微,“礼崩乐坏”,青铜礼器逐渐失去了这种作用。每一种器类又可分为十几种或二十几种器名。每一种器物由于王朝的更替,典礼制度的变化、习俗的相互影响,乃至生产技术的进步,又会演变成很多种形式。麻汇源老师的作品里有很多细节传统,青铜器型和自然纹理,能看见麻汇源老师将这些中原文化元素揉碎了重组,甚至把器型结构翻新,每种基本器形,又有许多变化繁衍的式样,这些式样大的有几百种之多,就组成了一个庞大的器物造型瓷板画体系结构。人类每种日用器形的发展,一般规律是从简单到复杂,在铸造技术上由不合理到合理,这是一个不断创造的过程。

麻汇源老师此次展品灰色基础调很适合去辅助表达三宝蓬建筑,自然纹理与日用器型就是相辅相成的,小桥流水的影子,一个建筑物质客体的结构的呈现,中国人所讲究精神景观,小山小水,见知微著的镶嵌在古老的哲学体系里,人人跟自然是同步和谐共处,新彩和颜色釉,绘画的方式有很多,艺术对话的种类也有很多,自然“物”属性不一样,“材料”属性跟着不一样,材料属性对目前服务的属性不一样,灰色背景是麻汇源来到三宝蓬开始创作,因为它(三宝蓬艺术聚落)整个状态空间环境,它就是这种偏重阴影灰色的一个状态。陶瓷艺术跟人类学跨域关联。

王清丽——生命情态 蓬勃向上

「盖花卉之至清」

2007年王清丽首次走入西南雨林,热带雨林原始、野性、生生不息的力量深刻震撼、感动了她。此后,王清丽开始了她的“雨林”系列创作。这些画面布满了被藤蔓缠绕的硕大的古榕树、茂盛挺拔的棕榈、自然野性的芭蕉林,枝叶繁密,绮丽多姿,雀鸟穿梭其中,灵动多情。面对这样的复杂场景,提炼形象结构就显得尤为重要,艺术家需要通过主观处理来把握枝藤走势,使其疏密有致,层层相生,借用最终物象与画面传达其对生命和自然的态度。

在繁密构图、精致用色之外,是审美趣味的多元选择与调和。首先,不可忽视的是大俗大雅的民间趣味传承,如《柿柿如意》系列,瑞雪压枝头,红柿兆如意,《榴石图》中开口石榴喻多子多福,经典吉祥图案铺陈于瓷板之上,体现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生命脉脉相传的蓬勃之感。④

绘画的多样性,通过饱满的画面叙事语言显得生机勃勃,作为女性艺术家,王清丽诚于内而形于外;绘画形式是根据绘画者的价值观而变化,并服务于此的,以写意,或以写实论画,在我看来,都有些不妥。万物有无相生,难易相成,绘画也是如此。它本来就是造型艺术,不能脱离形式,也不可完全是形式,应该是虚则实之,实则虚之,一文一武,虚实相映,如此,笔墨语言才可表现画道之真谛。

元代李衎善于画竹,尝试了很多方法。后来鲜于枢建议其以色代墨写竹,竹子是绿色的就用绿色画,结果他发现这样画出来的竹子接受不了,太俗。为什么用颜色画的竹子反而不像竹子,用水墨画的竹子反而更像竹子呢?因为人们往往会因为颜色而忽略竹子的清气,也就是汤垕说的“花卉之至清”的品质,一个人丧失了精神,纵使肉体还在,都会觉得不是原来那个人,何况是花鸟万物呢?

王清丽是至诚之人,她了解世界万物之真性情,创作精神与天地之气相融合,通达人之性情。

中正礼序——汤正庚 游园

源自江南古典园林的空间动线

园林,古代文人的精神家园,

园林,现代人的心灵栖息地,

一古一今,一悠远,一当下,

古与今的对话,就在汤正庚游园画卷里展开。

江南之美,古典园林占去大半,园林布局是四时流转,如“循环之无端”,并无南北上下之分,是转圈写转圈,文人画所以也只能转圈读,方向取决于观察者的定位和循环的起点。

汤正庚围绕着颜色釉材料的诸多特性创作的系列《园林》题材的作品,这系列作品中从原来较为抽象的青花水墨作品衍变而来,从原来作品的平面性试图架构出作品的空间感,这种空间不仅是由画面直接呈现的空间感,而是对“园林空间”的再架构,事实上是作一种减法,更多是呈现由此激发和观想的一种心理空间。⑤

山形水系更是因借自然与画理而设,掇山理水曲折婉转,变化有致,“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甚为巧妙。承载人活动的园林空间与物象意境之间的物我共情共鸣,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造园之精华。常见以远山、近水、残阳、明月、清泉、倒影、植物等物象为题梳理园林空间,进行“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营造“物情所逗、目寄心期”的园林意境,以文思敏捷的心性,如水草般的釉料流动与空间营造,此情此景物象交融的体验,足以让人览胜抒怀。

①《元代绘画十讲》陈文璟 中信出版社

②「以画入瓷,永不褪色的它成了现代家居新宠」《收藏拍卖杂志》

③展讯|物性与人的辉映之间 【器境风华】——王清丽 麻汇源双个展下周开幕 撰文:程小雨

④艺评| 瓷上花鸟的清丽之美——读王清丽作品有感撰文/林夏瀚

⑤专访|汤正庚:研究 作为一种创作的方式 撰文/程小雨

阅读:1334
2021-09-25 12:30:45

特别声明

本文为自媒体、作者等档案号在建筑档案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建筑档案的观点或立场,建筑档案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11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建筑设计
Freegan
建筑空间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档案号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