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食在广州,于美食的有界与无界间游走穿行
    建筑师

    XCITY城市记录者 · 2023-04-19 10:49:13

 
食在广州,于美食的有界与无界间游走穿行
食在广州,于美食的有界与无界间游走穿行

对广州而言,只有你花了、吃了、享受了,才是“钱”。广州人对待美食,简单而直接,他们会用几十年去打磨属于自己的美食文化,大家不仅享受吃,更能体会其中的美感、新鲜与温度。城市边界的无界社区,因为包容与韧度,加厚了一种“情绪、交流、暧昧”,甚至于更广义上的身份拓展,这里的模糊让大家不被定义所束缚,享受海上来的“开放与自由。”

城市观察员

- 米笑

扉建筑、扉美术馆创始合伙人

- 邵兵

建筑档案主编/创始人

01

模糊地带「紫泥塘」

食在广州,于美食的有界与无界间游走穿行

潮来是海,退时是陆,模糊地带的可能性往往更多,我们在其中打破边界,制造“交集”。

邵兵 (建筑档案主编,以下简称“邵”) 今天的城市记录者是扉建筑、扉美术馆创始合伙人米笑老师,本期主题则是“美食无界,边界游走”。接下来请米老师带着大家去紫泥十二门无界社区和街坊们吃吃喝喝,食在广州。

米笑(扉建筑、扉美术馆创始合伙人,以下简称“米”)“吃”文化里的广州人简单而直接,他们不仅要吃,还吃出了自己的风格。这次就让我们以广州的城市边界为原点,从“吃”出发,在无界、模糊中认识自我,拥抱这座城市的无限可能性。今天我带大家来沙湾,因为这里是广州是与顺德的边界,我们一过河就是顺德了。食在广州,于美食的有界与无界间游走穿行

米 扉建筑办公室,这个设计可能是被大家所熟知的。我们在房子里面又盖了房子,所以会营造一种这是街道,而不是走廊的感觉。

邵 我觉得它是互相杂糅咬合在一起的那种状态。

米 非常像老城区里面有机生长出来的社区。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们找到这个地方,于是在这里做了一个无界社区的实验。实际上我们花了差不多三年时间才做完这里,今天我们就只看其中一小套房子,等一下再带大家见见我们的邻居。

邵 来到你办公室后,我真正感到了一种无界感。这里是真正向城市打开的,像是一个城市的缩影。你们当初是如何设定要去做这种设计形式的?食在广州,于美食的有界与无界间游走穿行

米 现在很多房地产都在做小复式,其实我在想它是不是可以容纳一些更多的事物。我身边有很多朋友都是自由创业者,他们时而在家时而在工作室,那种状态很多时候是混合的。我当时去他们家的时候看到他们的楼梯全都包着软布,就是为了怕小孩子摔,所以我联想到小孩不是很喜欢滑滑梯吗,最后我们就做了一个这样的坡道去联系楼上楼下。食在广州,于美食的有界与无界间游走穿行

米 原来这里的边界也很简单,就是一堵墙。但是我们把它往两边拉长了一下,现在这里是一个阳台。我们做了很多有趣的设计,比方说这个窗户里面是主人房,一打开他就能看到厨房。我们小时候住的老房子也有两三层,大家吃饭喊一下就行了,在当时的环境下是有很多直接沟通的。但我们现在如果住在一座别墅,你很难知道哪个房间有人,这就缺少了沟通的纽带。厨房通常是家里的交流核心,在家里做饭和不在家里做饭的气氛是不一样的。所以谁在那做饭,做饭的人是完全面对厨房,还是说跟家人有交流呢?这是我们在房子里试图去重新寻找的关系。平常院子都是方方的全部打开,而这里则留了一条缝,那是邻居可以跟你“say hello”的地方,他可以探出头来说:“你吃了早饭没有?”我们比较鼓励家人、邻里之间的交流。现在信息发达了,但最近的人有时候可能是最陌生的。

邵 原来我们都在一个公共界面活动,大家聚集在一个甬道里长廊里,它承载了你在这里所有的生活和成长岁月。突然一天你也有房子了,自我就被抽离出来,你就会发觉是不是缺少了点什么。我对你们在边界上下的功夫特别感兴趣,沿着黑色的甬道进来,可以感受上下的光与光之间是被连接的,你们达成了从没有到有的这样一个界面创造,完善了“我”和主体之间的关系。

米 这种模糊的地带,它的可能性会更多,广州地域的特点就是沿海,我们居住的地方就是海边冲刷出来的湿地城市,它本来就模糊,海潮来的时候它是海,退下去是陆地。食在广州,于美食的有界与无界间游走穿行

邵 其实边界就是这样,它让你有一种不自觉想走上来的冲动。

米 当它是一个黑洞的时候,有求知欲或好奇心的人很想进去,但有的人不确定它是什么,就会感到害怕。其实我在很多建筑里都有加入这种“模糊地带”。比如文立方这个建筑。

邵 我对你这个建筑界面的印象还蛮深的。

食在广州,于美食的有界与无界间游走穿行
食在广州,于美食的有界与无界间游走穿行

二沙文立方 © 扉建筑

邵 在扉建筑办公室个项目里,我觉得你用了景观的手法,主体不需要行使某个具体职能,这让它瞬间变柔和了。

米 我做的时候可能没有太去想它到底是属于建筑的手法,还是室内装修,或者园林的手法。只是在想我住在这里,怎么用会有意思。这其实是不断的去修改自己脑海里面那个场景的过程。

邵 我理解了你的无界设计,这个是核心。没有强烈的围墙和界面感,没有拘束,甚至是专业层面的框架也没有那么明显。

米 关键是它最后拼在一起好用,能够解决问题。

食在广州,于美食的有界与无界间游走穿行

02

斜杠人生「大播浪」

食在广州,于美食的有界与无界间游走穿行

以自娱为起点,先定义自我,再找寻共振、同频。

米 都说“食在广州”,其实是“厨出凤城”,以前粤菜的大师傅都是顺德的,是顺德人教会广州人怎么吃的。这位是荣哥,他就是顺德人,也是顺德第一个艺术空间的主人,做过直播空间、餐厅,是那种很典型的“多斜杠”,一个无法完全被定义的人,他热爱摄影、美食,并且对于盆景和茶道这类艺术也很有研究。

邵 荣哥,平时你私下做的最多的事是什么?

荣 每天在过生活了,我的工作就是生活,每天早上起来会先写一篇字,打打坐,完成了一天的任务,练练乐器,晚上可能就和亲朋好友聚聚会。我希望我每天的工作就是生活,比如我做艺术学校,我知道我50岁以后做的事情,一定要是留得住的,它不是你的钱,而是你带出来的人,你可以帮他们完成心里的愿望。食在广州,于美食的有界与无界间游走穿行

米 荣哥懂琴艺,是一名书法家,同时他还是一位被国际认可的专业摄影艺术家,可以看看他的这些作品。

荣 以道家的思想看我的作品,呈现出的都是有静有动,有阴有阳。

邵 可以看到你传承了一部分段老师的,但是力量感会更强一些。

荣 每一张作品最后做成什么样,一定是源于我们心目中想做成一件事从而借机呈现出要表达的事物,但同时需要考虑到对方。我借我的器材先让我心目中想要的画面以影像呈现出来,产出了原始的素材,再把明暗度压了一下而,远处的从来没有动过,就变成很有意思的一幅画面。

食在广州,于美食的有界与无界间游走穿行
食在广州,于美食的有界与无界间游走穿行

邵 这还是源于你内在对文化的认知。

米 你的心怎样,输出的就是怎样。

荣 其实好的作品不一定要试图让谁去认可你,首先要自娱,我不是为了卖一张作品,也不是为了成为摄影家去做,每天我在哄自己开心,所以我做的东西很自我,我希望身边的朋友认可我。

邵 先自娱。

荣 把自己的心胸扩大,这种扩大不是无限度的,而是和身边的朋友同频共振。之后我的作品会慢慢考虑到哄他人开心,从自娱到小范围的众娱,从点滴做起。食在广州,于美食的有界与无界间游走穿行

邵 这些盆景大部分是低着头的,是有什么寓意吗?

荣 盆景,我比较喜欢往下走的“素仁格”。什么叫高?人只有跌下来的时候才知道什么是高,所以我希望我的所有作品都从高位往下走,因为那个位置才你是你可以掌控的,退而求其次的生活里的安全感,才是我真正想要的。

食在广州,于美食的有界与无界间游走穿行

03

食茶「茶厅」

食在广州,于美食的有界与无界间游走穿行

以“本我”为坐标的美食文化,去回味,去感知。

邵 荣哥是先对一些事情感兴趣后遇到老师,还是说先遇到一些老师才有兴趣?

荣 先遇到一些我感兴趣的事情。我一直觉得找一个好老师不难,而找一个好学生很难。

米 现在能把内容讲得懂的就是好老师,然后你顺着他的教导会一直向前。

荣 做老师,累在没有找到好的学生,而不累在教学。因为只要学生很认真、很投入地去学,老师可以把一生所知全部无私奉献给你。但这个时代太浮躁了,太多诱惑和选择干扰了他们。可能这半个小时下来被蒋老师老师打动了,那一瞬间很想学,但是明天过后突然改变了初心。其实在我们这个年纪,想做成一件事情很简单——“坚持”,持续的坚持和热爱是非常难得的。食在广州,于美食的有界与无界间游走穿行

米 这位是蒋老师,他也是一位非常著名的摄影师,像是早期号外封面上的大明星,都是蒋老师拍出来的作品。

邵 上次我还看到了蒋老师拍的张曼玉、梁朝伟。

米 像是钟楚红等等,那些早期星光熠熠的明星。同时蒋老师也是对饮食非常有研究的大咖,因为他到过世界各地,所以对于各地的美食和文化,或是把对艺术的理解,他都会把其转化、融入到饮食之中,今天晚上他也会给我们做一道菜。

食在广州,于美食的有界与无界间游走穿行

邵 蒋老师觉得广州和其它地域的美食文化有什么不同?

蒋 广州人喜欢吃,也懂吃,但地域性很强。但美食是世界的,每个地方都有好吃的,非洲菜有很多香料,欧洲菜也很精致。能品尝到不同地方的美食,着本身是非常有趣的。而广州人比较喜欢自己懂的菜,不太有好奇心看人家的菜是怎么样。

邵 大家比较在意自己的。

蒋 人们喜欢拿一个广东菜做为标准来判定好不好吃。

米 这是一种“吃文化”上的自信。

蒋 对,比如吃一只鸡,我东北的同事很不喜欢吃白斩鸡,没有味道还要蘸酱,觉得那种鸡红红的,骨头都没有熟。其实美食真的是有地域性的,但对于我来说什么菜都喜欢。

邵 你没有界限。你懂得美,欣赏每一个地方的好吃的食物。

食在广州,于美食的有界与无界间游走穿行

米 来感受一下荣哥泡茶的技术。

荣 这是岩茶,喝完以后要回味一下口腔进去的味道,再去品反向回来的味道,在你舌头中间、内侧、喉咙、舌底都有不同的感受。

邵 好茶。这么场景化地走了一圈之后,我是有感知的,以前我都没有体味过。

荣:在这一泡茶里,你能体会到兰花的香气、岩石里矿物质的味道,最重要的是岩骨花香。岩石旁边最多的就是腐木,你会慢慢闻到腐木的气息,腐木也有两种味道,早期的腐木味道就是木味和青苔味,再往下很老的已经慢慢转化成泥的时候,那种木跟土之间微微的变化,也能喝出来。它的每一泡的都是不一样。

米 像红酒一样,回味悠长。喝完这泡,我们去隔壁拜访一下画家Pascal先生。

04

混合场「画廊」

食在广州,于美食的有界与无界间游走穿行

在混杂的广州,拥抱温暖与自由。

一幅画,也是我们的一次“邂逅”。

米 Pascal是这家画室的主人,他来广州二十年了。我们画廊十几年前就收藏过他的作品,所以十几年前我们就认识了,但是中间有一段时间失散了,直到后来他搬到这里,和我们成为了邻居。

邵 Pascal先生怎么看中国当代艺术或是艺术家的状态?

Pascal 我觉得当前的困境是年轻的艺术家,怎么样去把中国的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结合起来。传统的还是当代的都不要紧,重要的是可以让别人看到他是来自哪个国家,传承自哪种文化。

邵  一种文化身份认同。

米 对,年轻人有时候会很想逃离,比如可能我不想让人觉得我是广州的。食在广州,于美食的有界与无界间游走穿行

邵 成长,因为自我不认同,才要出去。每个人的作品所输出的还是自己的成长历程和经验。有时候我们思考问题会有包袱,而这时候我们往往很难放松,包括我的归属、我的来处。不能说这些归处是无用的,只是我觉得那应该处于其后的位置。

Pascal 广州是一个多元的城市,混杂,混合。一般人会认为广州就是“吃”,其实没有那么简单,它有着自己的秩序。

米 广州很包容,他身边的朋友都在这里,他们带他看到了他喜欢的事物。并且他内心本来就喜欢广州那种看起来很混杂的状态,但其实它是很有秩序的。当他们也很认可你的时候,你会觉得非常温暖,所以就比较容易融入到里面。他的朋友把对这个地方美好的认知也输送给他了,身边的人很重要。

邵 是这样,留在一个城市最重要的原因不仅是那个场的物理或空间因素,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是这里有一群牵动着他心的一群人。食在广州,于美食的有界与无界间游走穿行

邵 广州看起来是带有足够的蛮荒特质的混杂的场所,大家可以很自由,追随心性,生活方式不会受到太多的拘束,它是一个对于艺术家或想要生活的人的很好的场所。

Pascal 你怎么看广州,你会愿意搬来这吗?

邵 我眼中的广州,有一种感觉是潮湿而有鱼腥味的市场,我逃离不了那个印象。但我其实也发现了这是一种在自己心里搭建的模糊的情绪。这次行程之后,在我心里有了一些很具体的人,下次来我会觉得有奔头,可以找一些人吃饭聊天,有了和这里更强的内心连接。

米 人和一个地域接触得越多,就越会产生越多牵连。

食在广州,于美食的有界与无界间游走穿行
食在广州,于美食的有界与无界间游走穿行

邵 我很喜欢Pascal的画,好像有某种所向往的存在,代表着光。那种内在的,精神的。

米 每个人都是在没有包袱的时候,才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邵 画也是一种表达方式,或者说一种与他人、与世界交流的手段和媒介。食在广州,于美食的有界与无界间游走穿行

米 他画出了刚刚来到这个国家的一些感受,享受这个过程是很重要的。十几年前我们在做设计时也没有很清晰的路线,也是慢慢地越来越清楚我们想要做什么,怎么去表达自己。

邵 所谓的“感觉”,本身就是暧昧的,消减边界的,它没有那么多的壁垒设置。这里好像是一个形态开放的美术馆,谁路过了可以放下点什么,比如留下几句话,这很有意义。美术馆的存在就是一种当代艺术的形式,这里边有不断的交流,这种交流可能是一组对话、一幅画,亦或是一个具体的城市行动或者文化行动。

05

柴火饭「紫泥鱼庄」

食在广州,于美食的有界与无界间游走穿行

一道菜,几十年;

温度、时间、食材,烩出了广东的文化。

米 我们现在来到的是燕姐的紫泥鱼庄。

邵 这是一家老店嘛?

米 其实在很久以前,燕姐家的几代人都在这里打鱼,后来他们就在这河边开了一家饭庄,只烹饪鱼。但不同的是,我们平时吃鱼都会放很多的葱姜,而燕姐做鱼只放油和盐,十多种不同的鱼,却可以让你品出不同的味道。她也会做一些藕饼之类的传统菜式,我们去参观一下她的厨房。

邵 她们现在还是用这种大锅。

米 这都是用柴火来蒸的,在城里面没有办法吃到了,但在一些乡下地方还可以。之所以用柴火烧饭,可能是因为可以很迅速地把温度提升,而且他们很注重明火的功效。

荣 锅大,意味着蒸汽足。我们自己家里为什么蒸鱼蒸不透,因为锅太小,水蒸气不耐用。食在广州,于美食的有界与无界间游走穿行

米 现在她给我们做姜撞奶。

邵 牛奶先煮一下。

荣 姜撞奶用的奶,一定要油脂很足的奶。

米 一定要全脂牛奶,不能脱脂。

荣 奶皮煮了以后一凉下来,那个奶皮就是有脂的。

食在广州,于美食的有界与无界间游走穿行

邵 是把它拿掉吗?

荣 他已经拿掉了,里面还有很多,牛奶里面的油脂和姜汁会有化学反应,你看这样一打开立刻就凝固了。

邵 尝起来有点辣辣的,也有点甜,比双皮奶更嫩。

米 姜撞奶不要搅,就用勺子一小口一小口地切,你就能体会到它滑滑的、薄薄的感觉,要一片一片来吃。它冻过之后会更好吃,因为它有姜的鲜香,而刚才没有撞的时候那个姜的味道就很浓。食在广州,于美食的有界与无界间游走穿行

米 陈皮、老姜、禾秆草,这是广东三宝。

邵 稻谷的杆叫杆草,为什么它会成为三宝?

米 广东人有吃狗肉的习俗。狗肉一定要用稻谷的杆来烧,用禾秆草的烟来熏,最后烤出来的肉都是黑乎乎的,能够让它达到最美的状态味,故而这是广东三宝之一。

其实这三个宝都是热的,别人可能会觉得很奇怪,天气热不是要喝凉茶吗?其实不是,物极必反,凉是开放性的,寒、邪、风会随之进去,所以我们一定要把热补进去。俗话说,“夏至狗,无处走”,就是这个意思。

荣 现在荔枝也很热的,为什么夏天才出来,其实也是让你剔除阳气,为过冬而用。食在广州,于美食的有界与无界间游走穿行

米 这种餐馆是南方很地道的做法,也没有什么菜色,就那几招很家常的菜品,但却是几十年的功力。比如一条鱼,它的温度,蒸多长时间,什么时间吃,用什么鱼等等,他都会不断的去钻研。

邵 你刚才说的那个也是重点,我们的鱼做好之后拿出餐厅就没法吃了,需要新鲜的感觉。

荣 姜汁撞奶为什么拿出去不行呢,一凉下来奶就会分离,不滑了,而且有点苦味。食在广州,于美食的有界与无界间游走穿行

米 燕姐对做饭很执着,她的鱼只有油盐,甚至连葱花都没有,大家就说要不然拿点佐料、酱油碟、辣椒之类的。但她总是让我们先吃,不要忙着去加佐料。当后来吃到嘴里,大家都信服了,鱼已经足够的鲜美。由此可见燕姐内心对做鱼还是蛮有要求的。

邵 可以理解为地方传统吗?

米 也不完全是,她认为这才是她的标准,她也打破了一般人对吃鱼、蒸鱼的认识。食在广州,于美食的有界与无界间游走穿行

邵 今天还挺感慨的,从一个艺术家的空间到一个饭堂的时候,好像两个世界撞了一下的感觉。

06

不被定义的松弛「无界社区」

食在广州,于美食的有界与无界间游走穿行

社会需要更多的桥梁,那些不强烈凸显的存在,默默地连接了每个人的生活。

米 廖先生是紫泥十二门项目的业主。他30年前就来到了广州做生意,我们的美术馆就是在他的支持才做起来的,我认识的很多艺术家都和廖先生有过很好的文化交流,也受到了他的支持。

邵 扉美术馆这种民间美术馆想做起来是很难的,这就是现实情况。食在广州,于美食的有界与无界间游走穿行食在广州,于美食的有界与无界间游走穿行食在广州,于美食的有界与无界间游走穿行

紫泥十二门

米 廖先生同时也是太古地产、奢侈品PRADA的独立董事,因此他对于地产和时尚界都有很多的了解。

廖 其实我们对于广州都是外来者,对当地的了解并不很深。但在我来了之后,认识的本地朋友越来越多,他们也是有心且有力的去将广州在艺术、美学等方面不断延续,将其生活化。我通过他们的钻研也了解了很多,这很重要。

食在广州,于美食的有界与无界间游走穿行

米 这就是我说的画家拍的城市印记,这些小广告被反复清理张贴加入日晒雨淋呈现出斑驳感,在油画家眼中就是抽象表现主义的佳作。因此艺术家用镜头纪录了这些城市牛皮癣,问世人「谁是艺术家」。

邵 就像很多叠加的信息和人的痕迹杂糅在里面。

米 廖先生的师妹森迪老师也在这里,她负责太古地产的人力资源,后来也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主要做一些对于高管的培训,是她教会我如何管理。食在广州,于美食的有界与无界间游走穿行

邵 米笑老师,我觉得你好像是一座桥梁,你的建筑也是那种感觉——不是把自己突显出来,而是起到承载和连接的作用,让更多人参与进来。

米 我们这个社会真的是互相支撑,靠很多事物才能搭建起来的。廖先生他就是过度谦虚,这真的很重要。

邵 一件事是一群人在一起的有机组合,但这一群人其实需要一个物质性的纽带,也需要一个思想精神的引领。

米 在这十几年里,毕竟是廖先生给我们提供了很多资源,我们才能坚持做这样的事情。如果他觉得这个事情没有意义,这个事情是不会继续下去的。食在广州,于美食的有界与无界间游走穿行食在广州,于美食的有界与无界间游走穿行食在广州,于美食的有界与无界间游走穿行

扉美术馆

07

多重身份「无界社区」

房屋有多重功能,人也会存在多重身份;

所有角色都值得追溯回最本质的生活层面。

邵 最早接触米笑老师是从美术馆开始,一个围墙的概念,本身也成为一个内容。后来到你办公室我更有这种感觉,它把所有的边界都拓展了。

米 也是重新定义,我们可以换一种方式来做这个事情。

邵 规则重建是设计要面临的一个问题,设计师的规则重建和别的不一样,他带有专业的引领性。我们以前很长一段时间经历了大开发、大城市化、大现代化,但是今天来无界社区看到了另一种状态,你会觉得这不是常规,可能不会带来很强大的经济价值。

米 某一个时间段里,大家会把这个看作是既定的法则,觉得房子就该这么盖,但其实每个人对生活的需求不一样。今天我们的房价那么贵,同时它又是一个很重要的税收来源,所以只能越收越紧。但看看其他国家,像德国柏林,只要你用了一块地两三年,它就属于你了,因为那里有太多地方废弃着,政府巴不得有人去重现活力,这都是源于大家发展阶段的不同。

邵 房子的本质在发生变化,从原来的居住功能变成商品功能。

米 甚至有时候是金融功能。但是我们需要慢慢地回归到生活,需要追求这个过程。就好比我跟朋友在一起做饭和只是打个包回来必然是不一样的,我能果腹,但是我可能没有享受到这个过程。食在广州,于美食的有界与无界间游走穿行食在广州,于美食的有界与无界间游走穿行食在广州,于美食的有界与无界间游走穿行

四海寒舍

邵 对。其实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都没有享受过房子,这就是今天的主题。包括美食这件事,如果去重新理解该什么时候享受房子、享受美食,重新去看待你自己的时间时,当我们不再紧绷在那些规则中时,当我们每一刻都可以沉浸其中的时候,人和城市都会变得更松弛一些。

无界是在消解,显得无用,把我们理解的有用和无用做新的理解和转化。你的办公室室内空间里还有一个电线杆,好像穿过一条街,突然感觉走在一个弄堂里的感觉。

米 因为当时我们同事的梦想就是能够在花园、家门前的院子里办公,所以我们会有一面墙;同时我们是东南向,他们还觉得社区里是有电线杆飞来飞去,然后有树影,阳光一照进来就会映在树影底下。所以说,是大家的需求共同创造出了这样的场景,大家一起在过程中享受,而不是努力去完成一个任务。食在广州,于美食的有界与无界间游走穿行食在广州,于美食的有界与无界间游走穿行

扉建筑

邵 我觉得你有三重身份,美食家这一重,办公室一重,还有美术馆一重。

米 其实每个人都一样,只是我们有的时候过分强调其中某一种身份。荣哥是个很典型的杂家,他很享受生活,每天从睁开眼睛到睡觉,每一分钟都在享受过程,我觉得这是很浪漫的事情,他没有特别追求自己要成为什么“家”,也没有那么渴望要去定义自己,或者说让别人去确认他的身份。

08

弹幕印象「无界社区—大厅」

食在广州,于美食的有界与无界间游走穿行

韧度广州,包容万象。

邵 米笑老师今天带我们遇见的人似乎都对广州有着很深切的体悟,最后的时间让大家谈谈对于广州的看法和印象吧。

蒋 广州太亲切了,你可以沉浸生活其中,但要懂得欣赏广州的生活习惯,大家都不要太“认真”。而且广州人其实是很懂得吃的。

森 我认识的广州,是个文化上低调沉稳,且非常朴实的地方。

食在广州,于美食的有界与无界间游走穿行

米 这位是婷婷老师,十五年前采访我的第一位媒体人,现在主要在做时尚和亲自子生活这些领域。

邵 婷婷老师,你眼中的米笑是怎样的?

婷 第一次见她是完全不了解,但是我可以通过她的建筑和设计了解到人。那个时候米笑30岁左右出头,比较年轻就拿了奖,当时她的设计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她是有一定的人生经历和对世界的认知的。十几年了我都还记得,她做了一个“鱼”在屋顶上,底是玻璃的,养了一些锦鲤在里面游,当光线照射在鱼身上的时候,下面那层楼会有一种“鱼在楼”的状态。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讲,便是禅意和水墨画的意境。

邵 光影的水墨画。

婷 当时那个场景给我的印象很深,通过她的设计我感受到了她内在的素质涵养,以及她内心对人文透彻的理解和观察。虽然她平常说话不多,但她内在是非常丰富、很有趣的。我常觉得一个女人最性感的不是外在,而是她的内在和知识含量,这会给你一种非常想和她做朋友的感觉,会希望与她在交流过程中能获取到生活上的乐趣,我觉得这才是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最重要的。食在广州,于美食的有界与无界间游走穿行

邵 你去过很多地方,在你眼中,广州最风情万种的那一面是什么?

婷 可能很多人觉得广州是一个包容的城市,但是我觉得广州最迷人的是,它有自己的韧度在。

邵 韧度是指?

婷 像女人一样,具有包容和柔韧的一面。它能够把所有的东西汇合在一起,变成自己的文化特色,比如广东美食是出了名的。食在广州,于美食的有界与无界间游走穿行食在广州,于美食的有界与无界间游走穿行

米 这道菜是是森地做的头牌之一,三文鱼,用的是也是风干的做法,上面放了香料。

邵 还有茴香。

森 这是比较西式的做法。北欧人因为冬天没东西吃,所以都会把鱼收藏起来,用用盐和糖腌24小时,最后浸在糖、盐和酒里,其中最重要的是香草。

米 其实广州就是各种文化的汇总,你可以通过一个又一个切面去了解到这的人的追求是什么。城市有它的多面性,人也有,每个人似乎都有很多抽屉,就像荣哥、蒋老师、森迪等等,今天你和我聊这个话题,我可能会拿对应的抽屉,明天还有可能拿另外一个,大家不是说只用一副面孔或一种身份去对话,他们的窗口很多,很Q弹,很拼贴。也只有这样才可以看到个体的多样性,一个城市也应该像这样一般丰富。

邵 谢谢米老师带我们见了不同的人,感觉刚刚像是从一个个小世界跨过,好像每个人有自己的领地,但我也可以跟你对话交流,从中我感受到了的热情和大家在一起的那种开放度,而且每个人还保留着自己非常个性的那一部分。再次感谢大家观看我们三个小时的旋转性、跳跃性的直播,这很弹幕,这很广州。谢谢大家。食在广州,于美食的有界与无界间游走穿行

本文整理自「城市记录者丨我们在广州」 2022 年 7 月 16 日的城市行走直播,除特殊标注外,图文及排版均属城市记录者所有。

阅读:3499
2023-04-19 10:49:13

特别声明

本文为自媒体、作者等档案号在建筑档案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建筑档案的观点或立场,建筑档案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2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建筑设计
XCITY城市记录者
建筑空间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档案号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