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浴火重生的波茨坦广场:从一片废墟到柏林最具代表的城市中心
    建筑师

    TOP创新区研究院 · 2023-03-20 11:11:43

浴火重生的波茨坦广场:从一片废墟到柏林最具代表的城市中心

文章来源 | 《城市地理》杂志

特别鸣谢:“Top创新区研究院”公众号对本文的大力支持

图片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小唯

一个世纪前,柏林最繁华的商业中心波茨坦广场,因一场战争变成了无人敢靠近的“死亡地带”。数年后,它身负使命,再次回归大众视野,以全新的面貌,带动整个城市的复兴,也为深受战争伤害的市民带来精神上的安慰。

1914年,德国表现主义画家凯尔希纳画过一幅高2米、宽1.5米的布面油画——《波茨坦广场》。画中背景正是彼时繁华热闹的柏林波茨坦广场,前景为两个女子,一个戴着黑面纱,穿着黑色丧服;一个神采飞扬,身着普鲁士蓝时髦外套。她们面朝不同方向,代表着衰老与年轻,避世与自强,也象征着波茨坦广场甚至是德国的美丽与不安。

浴火重生的波茨坦广场:从一片废墟到柏林最具代表的城市中心

Ernst Ludwig Kirchner - Potsdamer Platz- Wikimedia Commons

位于城市中心的波茨坦广场,被庞大的叙事裹挟到时代的洪流中——它见证了普鲁士的荣光、工业革命的繁盛;经受过二战的摧残、冷战的撕裂与消沉。两德统一后,它又一次站到时代舞台中央,用新的面貌寄寓人们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浴火重生的波茨坦广场:从一片废墟到柏林最具代表的城市中心

波茨坦广场重启

波茨坦广场的历史要追溯到18世纪。最初,它只是前往波茨坦旧道路上的五角十字路口,因此处恰好矗立着通往波茨坦的波茨坦门,故而得名“波茨坦广场”。由于当时并没有专业的城市规划方案,波茨坦广场周边仅以随意的方式在发展。1838年,柏林波茨坦火车站建成,紧邻火车站的波茨坦广场也在短短几十年时间内发展为城市交通要塞。

19世纪后期,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与商贸的繁荣,全欧洲铁路交通蓬勃发展。波茨坦火车站更是成为柏林最繁忙的货物转运站,各色商店、酒店和餐厅将它包围,波茨坦广场逐渐由一个城市中心变成了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新中心。

据统计,1900 年,每天有超过 10万人,2万辆汽车、马拉车和手推车,以及数千辆自行车通过波茨坦广场。20年后,汽车的数量又迅速飙升至 6万辆。巨大的交通流量促使波茨坦广场成为德国第一个使用交通信号灯的地方。如果现在去波茨坦广场,还能看到第一座交通灯的复制品矗立街头。

浴火重生的波茨坦广场:从一片废墟到柏林最具代表的城市中心

1920年代的波茨坦广场照片

浴火重生的波茨坦广场:从一片废墟到柏林最具代表的城市中心

第一座交通灯,但其实它并非原版

然而好景不长,1945年,残酷的二战让柏林地区遭到重创,广场及周围地带被严重轰炸,一夜之间,波茨坦广场几乎变成废墟。二战之后,是长达44年的冷战。

因地处英、美、法、苏管辖区的交界处,波茨坦广场被拉锯撕扯,尤其在1961年,一堵柏林墙横穿广场,将广场隔绝为两半,往日繁华的市中心彻底沦为渺无人烟的军事禁区与传闻中的“死亡地带”。

浴火重生的波茨坦广场:从一片废墟到柏林最具代表的城市中心

1961年被柏林墙横穿的波茨坦广场

直到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被推倒,东西两德统一,柏林新都亟待重建。在德国迁都柏林伊始,政府便决定重建波茨坦广场。


对德国人而言,波茨坦广场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历史圣地,重建不仅意味着柏林城市全面复兴的开始,更是用一种象征性的方式,治愈战争带给人民的创伤。

三大设计板块

重塑广场

让一个荒芜地带重焕生机并非易事。为此,柏林市政府在1990年精心编制了重建规划及法规体系,将波茨坦广场定位为一个“统一规划,分区、分期建设,实行综合开发”的整体,希望建设一个以商务办公为主导、重续文化为特色的多功能、高复合的新型CBD。

在波茨坦广场城市设计总体方案的国际招标中,来自慕尼黑的设计师希尔默与萨特勒的方案中标。该方案从18世纪的柏林城中汲取城市特征,延续欧洲城市形式简洁但功能复杂的空间,采取了整齐划一的欧洲传统街块形式,以小的方块建筑作为城市建设的基本单元,在满足城市多层次功能需求的同时,形成以文化娱乐为特色的新型CBD。

该地区被划分为三大部分,每个部分都出售给不同的商业投资者,后者根据总体规划设计建筑群方案,再聘请不同的设计师进行设计。

浴火重生的波茨坦广场:从一片废墟到柏林最具代表的城市中心
浴火重生的波茨坦广场:从一片废墟到柏林最具代表的城市中心波茨坦广场总体城市设计及分区规划↑

第一部分是面积最大的戴比斯群体(The Daimler complex)。

戴比斯群体占地6.8公顷,共包含19 座建筑,囊括办公、居住、购物、餐饮、艺术展览、剧院、酒店等功能,原始开发商为戴姆勒-奔驰集团(现已改名为梅赛德斯-奔驰集团)。1993年 10月11日,时任柏林市长的埃伯哈德·迪普根铲起了工地上的第一块土,这个耗资20 亿美元的开发项目正式动工。

意大利建筑师伦佐·皮亚诺遵循了总设计师的总体规划构想,延续了西南—东北向的原波茨坦大街,让其与新步行街有机联系在一起,同时在地块西南角规划了玛利亚广场,与国家图书馆形成良好对景。

浴火重生的波茨坦广场:从一片废墟到柏林最具代表的城市中心

建筑群的设计带有明显的“皮亚诺元素”,如建筑群外立面的材料——砖块、陶瓷和砂岩经过精心调配,营造出柔和的棕色、赭色等色调,带给观者经典复古的品质感。

浴火重生的波茨坦广场:从一片废墟到柏林最具代表的城市中心
浴火重生的波茨坦广场:从一片废墟到柏林最具代表的城市中心
浴火重生的波茨坦广场:从一片废墟到柏林最具代表的城市中心

熟悉的“皮亚诺”味道

这 19 座建筑包括戴姆勒-奔驰自持的办公总部,一个 21 层高106 米的主塔,也是波茨坦广场新开发项目中最高的建筑;建筑群中还包括PWC公司、由矶崎新设计的柏林大众银行(德国最大的合作银行)、由Rafael Moneo设计的一家五星级酒店等等。

戴比斯建筑群中最引入注目的还属波茨坦广场 1 号,该25层高的建筑为103 米高,由伦佐·皮亚诺团队的成员之一、建筑师汉斯·科尔霍夫(Hans Kollhoff)于1999年完成,故也被称为科尔霍夫塔。波茨坦广场 1 号专门设有“Panoramapunkt”观景台,站在100米的观景台,可以看到勃兰登堡门、德国国会大厦、联邦总理府、贝尔维尤宫、大教堂、大屠杀纪念馆和威廉皇帝纪念教堂等柏林地标建筑。

浴火重生的波茨坦广场:从一片废墟到柏林最具代表的城市中心

第二部分为索尼公司投资开发的索尼中心。

索尼中心占地2.7公顷,位于波茨坦广场北部的一块三角地。

浴火重生的波茨坦广场:从一片废墟到柏林最具代表的城市中心

这是一个极具娱乐功能性的现代化商业区,周边是八栋彼此独立的建筑,中心以一个4000平方米的椭圆形广场为核心,向四周的城市街道辐射出一系列收放有致的步行街,形成了海星状的规划结构,在柏林传统的街区式城市结构与现代科技化图景之间建立了优雅的平衡。

浴火重生的波茨坦广场:从一片废墟到柏林最具代表的城市中心

整个建筑群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一个圆锥形屋顶,它由“张拉膜”构成,即通过拉索将膜材料张拉于结构上,形似一顶帐篷,据说建筑师的灵感来自日本的富士山。该屋顶覆盖了直径达102米的椭圆形中央庭院,为人们提供了一处不受风雨限制的大型公共空间。

从内部抬头往上看,屋顶宛如巨帆,又如透明帷幕,倒映着城市的种种繁华。一到晚上,巨大的屋顶还会闪现由艺术家们设计的灯光秀,乐趣与生机十足。

浴火重生的波茨坦广场:从一片废墟到柏林最具代表的城市中心
浴火重生的波茨坦广场:从一片废墟到柏林最具代表的城市中心

白天与夜晚的索尼中心广场

第三部分为Park Kolonnaden公园柱廊。

此建筑群最初由ABB公司投资,故又被称为(A+T综合建筑群),后来几易其主,被一家资产管理公司收购。是一个占地1.7公顷、地上建筑面积约7.5万平方米的综合办公区。

1993 年,米兰建筑设计师格兰西(Giorgio Grassi)赢得了设计竞赛,其他建筑师也参与了个别建筑的设计。

格兰西的设计方案充分体现了对德国建筑传统的尊重,以U状、H状与水滴状的建筑构建五个街区,其中四个小街区均为八层建筑,且均有向附近开放的院落,整体办公建筑群形象统一、色彩一致、开窗均衡。

浴火重生的波茨坦广场:从一片废墟到柏林最具代表的城市中心
浴火重生的波茨坦广场:从一片废墟到柏林最具代表的城市中心

面向波茨坦广场北面的水滴状建筑是主楼,高达45米,其外立面经常被用作灯光和媒体装置,是柏林公共艺术的承载体之一。

浴火重生的波茨坦广场:从一片废墟到柏林最具代表的城市中心
浴火重生的波茨坦广场:从一片废墟到柏林最具代表的城市中心

城市灯光艺术

此外,建筑与地下轨道交通进行了良好融合,柏林地铁的U2线直接在南端进入地下,并设置乘客站点,这种将交通与建筑共同设计、融合建造的方式,可称为是TOD(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模式)的经典案例之一。

浴火重生的波茨坦广场:从一片废墟到柏林最具代表的城市中心

一改封神

波茨坦广场的成功之道

虽然建成后争议颇多,但新的波茨坦广场的确在各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

疫情前,广场每天能吸引约7万名游客,周末则上升至10万人,是柏林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之一。从毫无生机的“禁区”,到最具魅力的城市中心,波茨坦广场的成功之道在于重建时坚持的“旧城新生”理念——既保留了对城市历史的尊重,也在继承中进行了创新。

首先,广场的改造传承了柏林的传统空间特色。


两德统一后,柏林政府通过了《柏林市历史遗迹保护法案》,采取“谨慎城市更新”的策略,注重文化继承与发扬。设计方案在重建街区的划分上充分尊重柏林原有的肌理、尺度和地形条件,保留了古典的“柏林式建筑”,对建筑整体高度、材料与颜色等进行控制,以获得协调统一的街景。

浴火重生的波茨坦广场:从一片废墟到柏林最具代表的城市中心

广场上还刻意保留了柏林墙的部分,提醒人们那段历史

第二,设计师们还为波茨坦广场精心规划了公共空间,从而通过场景营造活力的氛围。

例如,广场内含有大型的娱乐中心,包括柏林最大的室内零售场所,而围绕中心广场的公共活动区,设有带小型喷泉的水池,灵动的水流如薄纱般浅浅滑下台阶,在阳光下形成波光粼粼的表面,为周围居民及游客提供了更多亲水、戏水的乐趣。

戴姆勒建筑群和公园柱廊之间,也打造了一处宜人的绿地空间——蒂拉杜里克斯公园(Tilla Durieux Park)。

公园两侧平行种植了两排绿油油的椴树,中部设有大型的跷跷板等游乐设施,每到周末,都有市民携一家老小前来游玩。水景、绿地、游乐设施,波茨坦广场被塑造成一个安静的都市绿洲,也成为了市民享乐与生活的平台。

浴火重生的波茨坦广场:从一片废墟到柏林最具代表的城市中心

蒂拉杜里克斯公园的大型跷跷板

浴火重生的波茨坦广场:从一片废墟到柏林最具代表的城市中心

繁忙城市中的绿洲

其三,德国人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性发展上一点不含糊,波茨坦广场就是雨水利用的典范。

由于柏林市地下水位较浅,为防雨水成涝,政府要求商业区建成后既不能增加地下水的补给量,也不能增加雨水的排放量。为此,广场上开发商将适宜建设绿地的建筑屋顶全部建成“绿顶”,利用绿地滞蓄雨水,一方面防止雨水径流,起到防洪作用,另一方面加快雨水的蒸发,从而增加空气湿度、改善生态环境。

对不宜建设绿地的屋顶,或者“绿顶”消化不了的剩余雨水,则通过带有一定过滤作用的雨漏管道进入地下总蓄水池,利用水泵流入户外水景的水池和水渠之中,形成雨水循环。如此一来,净化过的雨水既可融入整个景观设计之中,还能减少建筑内部净水使用量,可谓高效又环保。

浴火重生的波茨坦广场:从一片废墟到柏林最具代表的城市中心

德国柏林波茨坦广场水系景观外部图

浴火重生的波茨坦广场:从一片废墟到柏林最具代表的城市中心

德国柏林波茨坦广场水系景观外部图

浴火重生的波茨坦广场:从一片废墟到柏林最具代表的城市中心

德国柏林波茨坦广场水系景观外部图

浴火重生的波茨坦广场:从一片废墟到柏林最具代表的城市中心

德国柏林波茨坦广场水系景观

最后,一处地标的改造之所以能成功,不单单在于景观与空间设计上的特立独行,更在于它对城市居民生活以及城市发展带来的影响,在文化精神层面也需要着力!

为了全面提升波茨坦广场的吸引力,柏林政府及相关文化组织还在波茨坦广场相继举办了柏林国际电影节、德国爱乐乐团新年音乐会、柏林森林音乐会、柏林灯光节等重大国际文化艺术活动,吸引着全球艺术爱好者的关注。

浴火重生的波茨坦广场:从一片废墟到柏林最具代表的城市中心

柏林电影节,在波茨坦广场的音乐剧院举办

2022年柏林电影节共有3部华语片入围,包括李睿珺导演的《隐入尘烟》

以柏林国际电影节为例,柏林国际电影节是与戛纳国际电影节、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并称为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项是金熊奖。它每年可以吸引来自125个国家和地区的2万多名行业代表前来交流,不仅提升了整个区域的文化档次,使波茨坦广场成为极具艺术与文化气息的全球化空间,也推动了柏林与各国之间的文化联系。

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深厚的历史文化根基,波茨坦广场再次成为柏林闪耀的地标。繁华的广场上,柏林人看似在灯红酒绿中享受生活,实际是在这儿寻到了精神归属——或许这正是城市更新带来的意义。

阅读:3036
2023-03-20 11:11:43

特别声明

本文为自媒体、作者等档案号在建筑档案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建筑档案的观点或立场,建筑档案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32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建筑设计
TOP创新区研究院
建筑空间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档案号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