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LA经典 | 关于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大地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学"学科,并从速发展而建立"地球表层规划"的新学科的教学新体制的建议
    建筑师

    风景园林杂志 · 2021-06-25 10:25:41

2021年是孙筱祥先生诞辰100周年,孙筱祥先生集专业造园大师、教育家、画家、花卉园艺家、建筑师、城市设计师与大地规划师于一身,是中国现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学科的主要创始人与奠基人。

孙筱祥先生(1921-2018年),浙江省萧山人,1946年毕业于国立浙江大学农学院园艺系,主修造园学并获农学士学位;1954-1955年,在东南大学(即当时南京工学院)建筑系刘敦桢教授研究生班进修建筑设计1年;曾师从孙多慈教授、徐悲鸿大师学习油画多年。孙筱祥先生从事风景园林教育、科研和设计多年,留下了花港观鱼、杭州植物园、仙湖植物园、北京植物园、华南植物园、美国爱达荷州植物园中国园、西双版纳植物园、厦门植物园等杰出园林作品,创造了经典的“三境论”造园思想以及“五条腿走路”的园林教育模式,所著的《园林艺术与园林设计》教材是中国该学科的经典教材。孙先生荣获2014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杰弗里·杰里科爵士金质奖,是中国首位获此殊荣的风景园林师。

《风景园林》微信公众号近期将推送一系列孙筱祥先生的文章及采访内容,与大家一同回顾孙先生一生的学术贡献,深切缅怀孙先生在风景园林学科的杰出成就与贡献、传承孙先生的学术思想与精神风貌,以期激励园林学子更好地继承与发扬孙先生的学术思想与精神风貌,共同促进风景园林学科繁荣发展。

关于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大地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学"学科,并从速发展而建立"地球表层规划"的新学科的教学新体制的建议

01

为了人类的生存和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必须把Earthscape Planning(地球表层规划)和Landscape Architecture(大地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学)学科的教育办好

当前,全世界总人口已达65亿,每小时出生人口约为1 5000余人,每天出生人口约38万人,每年出生人口约为1.38亿。严峻的问题是,我们如何养活这些人。

不幸的是:2002年,由野生动物保护协会(WCS)和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地球科学信息网络中心的科学家完成了一份报告,并在互联网上发表了他们所描绘的地图。这份报告中说:人类活动,诸如居住、耕地、采矿和从事渔业以及其他活动的范围,已经扩张到地球表面83%的地区,只留给野生动物很少的原始地区。人类尚未利用的原始地区,只有阿拉斯加、加拿大和俄罗斯的北部森林地区、西藏和蒙古的高原地区以及亚马孙河盆地的大部分。他们的地图提供了有关人口密度、公路和航道入口、电力基础设施以及城市和农田占用面积等各种综合信息。这份描绘了人类足迹的地图,清楚地表明人类对地球的影响,也有助于认识荒野、农村、郊区和城市的生态保护彼此间是如何联系的。

而且地球上现有的1 300万至1 400万种生物物种中,有5  400种动物和4 000种植物正在消亡之中,甚至每天有100个物种在消亡。

关于这个问题,IFLA(国际大地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师联合会)的第一任会长与终身名誉会长——英国杰烈科爵士(Sir G.Jellicoe)在1975年完成了一部著作:《The Landscape of Man》(《人类的大地》)。在这本书中,杰列科把大自然、地球和大地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指The Landscape of Nature,是第一自然,这里说的Landscape泛指地球表层,包括陆地、海洋和大气、行星。第二部分是指The Landscape of Man,是指第二自然,这个Landscape也是泛指地球表层,包括陆地、海洋、大气和行星范围内,由人类建设经营的渔场、牧场、林地、农地、道路、水库、村镇、城市、大都会以及军事基地、战场、坟场、空港、海港、矿山等一切人工建设的地方。换句话说,就是指被人类破坏了的大自然的部分。人类的破坏能力,已经延伸到月球和火星。人类的这种破坏力,是人类生产力的一部分。它虽然为人类带来了财富,但是,很快它将为我们带来恐怖的灾祸。

杰列科提出我们这个学科,第一个大任务,是要把现在还没有被人类破坏的大自然部分保护起来,决不允许再遭破坏,全世界都在致力于设置自然保护区、森林保护区、自然纪念物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国家公园等,都是我们这个学科Landscape Architecture的工作领域。

杰列科又指出,我们在进行大地规划(Landscape Planning)时,必须按“为了全世界各国人民的长远健康、长远幸福和长远欢乐,我们必须与我们的生存环境和谐相处和明智地(永续)利用资源”这个准则进行。为了实现杰列科提出的实现我们这个学科的时代使命,本人对这一学科的人才培养体制,提出一个创新的、改革的体系,供我们党和政府决策部门参考:

当前,破坏地球威力最大的因素,当然是“天灾”,例如地震、海啸、火山喷发、飓风、森林大火、泥石流、洪水等。天灾以外的因素,便是“人祸”,人祸中毁灭性最大的是战争,战争中破坏性最大的是核战争;除了战争之外便是掠夺资源,掠夺能源;还有是在核能利用以后,核废料的处理问题、核污染的处理问题、臭氧层出现空洞问题、温室效应和地球变暖问题、冰山融化、全球性酸雨、沙尘暴问题等。

这些问题,都是全球性问题,如果只是根据每个国家自身的利益来进行国土规划或区域规划,是不能挽救地球的毁灭性人祸的。我们国家,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提出世界上所有科学技术先进的经济大国必须共同倡导“和平”,共同来保护地球。这是本人提出要从速建立“地球表层规划”新学科,和在北京林业大学成立“地球表层规划研究生院”的重要理由。否则我们的国家,在国防、国际政治、经济、外交、贸易、资源保护、国土保护、旅游等活动中,会陷于被动的局面。

为了战备和争夺资源,美国的探测器已经在火星着落了。与此相应,在科学上,美国在原来学科“Landscape Architecture”(大地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学)与职业“Landscape Planning”(大地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职业)的基础上,向前发展,正在形成一种新的学科,这就是“Earthscape Planning”(地球表层规划),它的规划领域包括地球内部地幔以上的平均60公里厚度的地壳、大陆地表上的和海洋中的一切自然资源、能源;以及地球外到达臭氧层的大气层;再向外延伸到火星的轨道,这个宏观领域,便是“地球表层规划”的范围。

现代,在“Earthscape Planning”( 地球表层规划)学科名称之前,我看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以前的“Landscape Design”(景观设计)的老名词,是不是可以收起来了。不,还有大师说,在“景观设计”4个字后面加一个“学”字,“景观设计学”,这个中文译名就可以把英文Landscape Design,变戏法而成为Landscape Architecture了。而他自己就成为这一学科的创始人了。那是蒙骗没有学过英语的人的,所有高喊景观学的先生们,他们的高招,总是不肯把这个学科的英文名称“Landscape Architecture”写出来。

现在本人的第一个建议,是在我们国家建立“地球表层规划”新学科,具体做法,是在北京林业大学原来学科 Landscape Architecture,在“大地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学院”建立一个“地球表层规划研究生院”(The Graduate School of Earthscape Planning)。

这是我要提的第一个建议。

要建立这个学科,首要的任务,是要先办好“大地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学”(Landscape Architecture)这个学科和“大地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Landscape Planning)这个行业才行。要办好这个学科和行业,首要的工作是培养人才。

那么,大家就会说,不是北京林业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都在培养吗?

本人认为,我国以上这几所有名大学培养出来的大地与风景园林学科的毕业生和研究生,都是不能胜任当前这个行业的工作的。于是大家都会指责本人狂妄。

因此,本人不得不提联合国“IUCN”(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与国际“EXXON”教育基金会在1986年3月24—26日与美国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共同召开的“The World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For Landscape Planning”(国际大地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教育学术会议),就是关于如何培养“Landscape Planning”这个职业的人才的国际学术会议。这个学术会议对“Landscape Planning”这个职业的性质与含义是这样说的:

“Landscape Planning is an interdisciplinary field which focuses on issues related to land use and na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 of rural regions, landscape ecology and the urban and metropolitan landscape.”

“Landscape Planning(大地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是一个多学科域领的专业,这个学科的议题是集中于土地利用、自然资源的经营管理、农业地区的发展和变迁、大地的生态以及城市与大都会的规划。”

所以Landscape Planning的英文名词,当然不能译成“景观设计”,它比城市景观包涵的领域和内容,多得多,深得多,广得多,所以它的中文译名,不能在英汉词典上去找,而是应该在上述议题集中讨论的问题的领域与专业工作中去找,所以本人在翻译当时发表的英文论文时,把它译为英汉词典上没有出现过的“大地规划”这个名词。当然大地规划也包括风景园林,但为了不产生歧义,把Landscape Architecture全译为“大地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学”为好。

那么,为什么要召开这次国际会议呢?是因为联合国IUCN等组织认为,当今全世界各国大学所培养的本学科的大学生和研究生,都是不能胜任这项大地规划工作的,包括美国60所大学,以及德国、加拿大、日本所有开设这个专业的大学。那么,我认为中国几所有名大学毕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也是不能胜任这项工作的。

这个国际会议,当时邀请了26个国家82名国际著名学者参加会议,其中特邀17名专家做英语学术报告,本人是报告人之一。最后,这个大会选出了两位学科的国际教育典范,其中一名是中国人,即本人(本人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孕育出来的,荣誉应属于祖国,并不是渺小的本人)。

我在这个国际会议的报告中说:“成为一位大地规划的大师之前,他首先必须是一名‘园林大师’,作为一名园林大师,他必须一人有五条腿,才能挺起胸膛,站起来。第一他必须是一名充满爱心的诗人,唯利是图的商人设计师是不会有良心考虑人民利益的;第二,他必须是一名画家,如果他都不会在纸上画一个伊甸园,那么他怎能在地上造出一个伊甸园来呢?第三,他必须是会栽培种植树木花草的园艺家;第四,他又必须是一位掌握生物多样性,地球上的植物的水平分布、垂直分布,生物与环境相适应,植物群落结构的生态学家。还有,因为园林还有社会效益,园林要作为观光、休闲、文化娱乐、健身、体育、交际等活动(的场所),所以必须要建造一些大型的、小型的园林建筑;又有道路、桥梁、喷泉、瀑布;所以,第五他必须是一名建筑师。”

如果还要提高,成为一名大地规划师,那么,仅仅是一名“园林大师”的水平,那是远远不够的。他还必须有政治、经济、历史、哲学、自然地理、地质土壤、农业、林业、地球发展历史、生命进化历史、社会发展历史、社会心理学、交通规划、城市设计、水文水利、能源等知识,还有航空测量、遥感技术及电脑应用等高新技术。

1858年美国奥姆斯特德(Olmsted,Landscape Architect)和他的合作者Vaux(Architect)在他们共同设计的美国纽约曼哈顿的“中央公园”的设计图上写上了“Landscape Architecture”, 他们认为像曼哈顿这样的中央公园,过去的Landscape Designer(风景设计师、园林设计师或景观设计师)是设计不了的,因为他们的基础知识远远不够了。中央公园的面积有5 000余亩(3.41平方公里),很大,它的四周都是玻璃幕墙的摩天大楼,处于交通、人流、地下基础设施、能源供应、信息、污水处理、给排水、照明、空气污染、水污染现状非常复杂的场地。它是一个长条形公园,中间要穿过5条18公里以上的城市快速道路 (四条车道横穿公园,一条车道以环形贯穿全园),而又不允许把公园分割,所以必须建立园内、园外分离式交通系统(Separate Circulation Systems),并在园内通过利用原有地形高差及桥梁等设计建立立交体系。

所以,在19世纪中叶建立起来的新学科Landscape Architecture的工作,是属于工口的,是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城市化)以前的所谓“景观设计师”(Landscape Designer,属于农口的)做不了的。那个时候,连生态学也还没有出现呢!(所以L.A.不能译为“景观设计”而必须译为“大地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学”)。

但是当时,奥姆斯特德并没有给Landscape Architecture这一学科定下定义。只是他本人,做过全国交通规划、城市交通规划、新城市规划、居住区规划、华盛顿特区首都中心区规划、约瑟米蒂国家天然公园规划、纽约中央公园设计、波士顿园林城市规划、密执安州立大学植物园、哈佛大学阿诺尔德树木园规划、波斯顿墓园设计等,都称为Landscape Architecture。

至于Landscape Architecture这一学科是谁定义的呢?这一学科的定义,是1948年9月,在英国剑桥召开了一个国际学术团体的成立大会,这个国际组织定名为“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ANDSCAPE ARCHITECTS”(国际大地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师联合会),缩写为“IFLA”。IFLA 的第一任会长——杰列科爵士(Sir. G.A. Jellicoe ),在由他主持的IFLA章程中,对20世纪Landscape Architecture这一新学科和职业在其宗旨中是这样描述的:

“鉴于世界各国人民的长远健康、幸福和欢乐,是必须建立在人类与其生存环境和谐相处和明智地利用资源的基础之上的。

又由于增长的人口,加之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能力,导致了人们在社会、经济和物质上对资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又由于为了满足资源不断增长的需求而不致恶化环境和浪费资源,这就要有一种与自然系统、自然界的演化进程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相密切联系的专门知识、专门技能和专门经验。

这些专门的合格的知识、技能和经验,我们已在Landscape Architecture这个专业的实践工作中找到了。”

这就是Landscape Architecture这个学科和职业的现代概念。

更具体一点,作者认为,要担任城市园林绿地生态系统工程的总工程师,他必须要达到这样的水平:必须栽植过1 000种以上的树木花草;必须做过园林中的挖湖堆山、道路、园桥、喷泉、瀑布等工程;建造过茶室、餐厅、别墅、酒吧、俱乐部、展览温室、宾馆、亭台楼阁等建筑,而又能完成田园城市规划工作和现代城市园林绿地生态系统工程的规划工作,他同时又懂农业、林业和生态学。

于是又有人会说,这样的人才,全世界很少。确实很少,因为全世界并没有大学按这里提出的培养目标去办学,所以很少;如果能按本人提出的目标,选拔学生,配备师资,创造学习条件,定向去培养,那么这种人才,便会多起来了。

由于城市园林绿地生态系统工程的工作,单纯的建筑师、土木工程师、城市设计师、工艺美术师、雕塑家、农学家、林学家、生态学家、园艺学家,都是不能胜任的,必须专门培养这种多学科的、多才多艺的综合学者,才能胜任,当然他还要聘请上述各行各业的专家为顾问,或求教于他们。

02

对于办好“大地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学院”(School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与从速发展“地球表层规划”(Earthscape Planning)新学科的具体建议。

(一)在北京林业大学设立“地球表层规划研究生院”(The Graduate School of Earthscape Planning)。或“地球表层规划研究院”(The Institute of Earthscape Planning)。

这个新学科,美国虽然已在探索,但没有正式明确地提出来,因此我们即使聘请外国专家,也很难开头,为此本人愿意以垂暮之年、身体健康、思维清楚之时,毛遂自荐,作为顾问参与培养年轻学术带头人工作。

(二)将原来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发展为两个学院,即把1988年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设立的两个系:

a)风景园林系(Department of Landscape Gardening),属于工口,培养目标为工学士,四年制;

b)园林系(Department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属于农口,培养目标为农学士,四年制。

发展成为两个独立“学院”(School):

a)“大地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学院”(The School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大学本科为五年制,属工口,培养目标为工学士。

下设:

1. 大地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学专业(Department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学生从一年级起便要种树、做设计,一直到五年级完成毕业设计。以做设计为主,理论论文为次。

培养目标:大地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学士,工学士。

2. 城市规划学专业(Department of Urban Design)。

培养目标:工学士。

3. 建筑学专业(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培养目标:工学士。

4.园林工程专业(Department of Landscape Engineering)。

培养目标:工学士。

b)“环境园艺学院”(The School of Environment Horticulture),大学本科为四年制,属农口。培养目标为农学士。从一年级到四年级,必须每年从事现场实习工作到毕业。

下设:

1. 环境园艺专业(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 Horticulture);

2. 园林养护管理专业(Department of Management and Maintenance of Urban Park and Green Space System);

3. 园林植物保护专业(Department of Garden Plants Protection);

4. 园林植物遗传工程专业(Department of Genetic Engineering of Garden Plants);

5. 森林旅游专业(Department of Green Space Tourism)。

如下图表所示:

在学校步行一刻钟内的地方,建设有300亩地的教学植物园、500亩地的花圃苗圃。在北京郊区有1万亩的教学森林(莫斯科林业大学有30 000公顷的教学森林)。在以上基础上,增派留学生,增聘外国教授,加强国际学术交流。

03

学院领导人,应在党委领导下,在学院具有博士学位教授中,由学生对他的教学工作打分,由全体教授、副教授民选产生,或公开招聘,由学术委员会面试择选。

本文刊登于《风景园林》2006年第2期

微信编辑  邵妍欣

微信校对  刘玉霞

审核  曹娟

声明

本文版权归本文作者所有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如需转载请与后台联系

欢迎转发

阅读:1491
2021-06-25 10:25:41

特别声明

本文为自媒体、作者等档案号在建筑档案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建筑档案的观点或立场,建筑档案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11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建筑设计
风景园林杂志
建筑空间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档案号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