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登录
- 小程序
- APP
- 档案号
风景园林杂志 · 2022-10-14 20:12:22
5年不舍昼夜,5年励精图治,“绿色、低碳、宜居、智享”的雄安画卷徐徐展开。从一张张经过反复研讨论证的规划蓝图,到新时代“未来之城”的逐步落地,坚守始终的是北林地景与雄安新区全体建设者们努力创造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标杆的信心与决心。
在雄安,北林地景坚持“以大情怀引领大格局,以大目标实现大作为”,坚持设计引领,坚持技术创新,不遗余力助力雄安生态建设。
2018年5月
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组织国内多家顶级建筑设计及风景园林设计机构合作开展启动区城市设计深化研究工作营。北林地景被委以重任,负责牵头启动区蓝绿空间研究、风貌特色研究及中央绿谷概念性规划。
2018年7月
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针对38平方公里的启动区,面向全球开展了《河北雄安新区启动区城市设计方案征集》活动,全球超过200家设计机构报名,北林地景作为全球唯一的中方园林规划设计团队与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组成联合体从96个有效应征单位中脱颖而出,成为最终入围的12个机构之一。应征方案中我院创新性提出“未来城市发展新境界——城市即公园”的理念及“绿蔓城市,林荫生活”的构想。
2019年12月
多部委联合印发的《河北雄安新区绿色空间专项规划》由北林地景牵头,联合上海市园林设计研究总院、杭州园林设计院共同编制,并领衔上报中央。这项规划也是雄安新区十大重点专项规划之一。
规划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统筹城水林田淀系统治理,针对全区1770平方公里中70%的蓝绿空间进行分层次、系统性规划。
针对全区以淀为心、以廊连片、蓝绿成网提出 “一淀、三带、九片、多廊”的生态空间格局,构建新区全域绿色空间体系;针对起步区提出“一环一心、两轴八廊、绿网蔓城、公园均布”的绿色空间结构并进行落地布局,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生态主城区;针对特色小城镇和美丽乡村提出“城乡一体、全域美丽、生态宜居”的总体绿色空间布局要求。
规划为新区各类绿色空间的规划建设管理提供依据,为实现建设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和新时代生态文明典范城市提供有力支撑。
从“纸上”落到“地上”,自2017年起,北林地景一直受邀为启动区城市设计的综合优化提供景观专项支撑,持续助力新区规划设计。
2017年11月13日,从“千年秀林”种下第一棵树开始计算,目前雄安新区已累计造林45.4万亩、2300余万株,绿色基底初现规模。北林地景作为唯一牵头单位规划设计的新区最大单体落地项目——雄安郊野公园(公园占地17平方公里)已于2021年开园纳客,一园一景、城林相映;晓月公园作为雄安新区高铁站门户景观,首次在雄安探索下沉公园的营建,公园一期于京雄高铁开通之日正式完成亮相;位于中华文明轴之北、悦容九园最北的大师园——松风园也将以“抱朴守真、研古求新”的规划理念,展现松林环抱、青丘幽趣、随性质朴的隐逸“朴”境;不久,先行实践了BIM技术在雄安园林景观设计中应用的未来公园也将作为雄安新区的精品示范公园建成运营……
1
雄安郊野公园
雄安郊野公园位于雄安新区的城市轴线,属于晾马台、南拒马河大型近自然林地斑块,占地2.68万亩,是雄安新区北部生态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雄安新区建设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是当代留给未来的礼物。
在山水格局上,依据“有水则湿、无水则绿“的原则:形成三河、四湖、多溪的水系格局。同时,消纳新区建设过程中数百万方无处可去的基坑土,土方集中在城市轴线两侧、河湖溪流两侧。在蓝绿空间上,确定了“大林小园,先林后园,片上造林,点上留痕“的规划原则,营造14个森林与城市共生的城市林。在公共服务方面,坚持与周边优质公共资源共建共享,以人民为中心,科学合理布局公共服务设施,构建全龄友好、绿色健康的优良人居环境,形成层级合理、生活便利、智能共享的城市生活圈,实现公共服务供给优质、共享、均好,展现“雄安质量”。在中华文化方面,雄安郊野公园的总体规划设计致力于将五千年中华文明融入现代生活,游客在沉浸式游园的同时,可领略上古传说,也见证当代燕赵风流。
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塑造“中华风范、淀泊风光、创新风尚”的城市风貌,雄安郊野公园以“生态雄安”为主题,坚持“雄安质量”,统筹规划整体格局和蓝绿空间布局,全面提升城市空间品质和人居环境质量,集中体现大型林地的生态屏障、水源涵养、休闲游憩功能,突出自然野趣,强化生态、自然、人文特色,在雄安新区北部规划建设以林为体、以水为脉、以文为魂、古今辉映、蓝绿交织的郊野公园。
留给未来的礼物——雄安郊野公园总体规划设计
2
雄安郊野公园主场馆
雄安郊野公园主场馆位于城市展园的东部展区南部,建筑面积约5.3万㎡,是东部园区最大体量的综合性服务建筑。其主要包含生态展示、主题酒店、高端会议、特色餐饮等服务功能。此次设计着重思考和解决了两大核心问题即在广袤的自然环境中,协调超大体量公共服务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与使建筑与景观更好地服务于人民。
在景观风貌和设计布局上,融山融水,以新时代写意笔触绘就“大地雄心”;在公园内外部,园区以功能为先,建立安全便捷的交通体系;在服务设施上,人民至上,设置以人为本的游憩服务设施;在管理系统上,智慧赋能,搭建数字化、智能化的智慧管理服务系统。
经过两年来的设计与建设,雄安郊野公园雄安主场馆建筑、景观及配套设施已成功落地,并于2021年7月正式对社会开放。“让建筑与自然悄然对话”的规划设计理念是对雄安郊野公园“生态雄安”总体规划理念的贯彻落实,是对雄安新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体现,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与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实践,更是对我国传统“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深入探索。
大地雄心——雄安主场馆景观建成实景
大地雄心——雄安主场馆夜景
3
雄安新区悦容公园松风园
在雄安新区起动区内,城市中轴线上分布雄安最重要的场馆和园林。其中占地百亩的松风园有“三北”之誉——位于城市中轴线北部、悦容公园北苑、悦容九园最北。顾名思义,松风园以“松”为主题,设计团队从我国古代哲学中寻求设计风格,体现中华文化,实现古今交融。
在思考与认识方面,通过对我国先哲思想的研究和对雄安建城理念的学习,设计团队将松风园设计思想确定为“抱朴守真,研古求新”,并以此指导松风园建设。在研古与求新方面,设计团队将百余幅古画中的信息进行凝练,结合古人闲情逸趣,提炼“品画”“寻仙”“观瀑”“参禅”“问茶”“听籁”等松间六事。在空间与活动方面,借鉴中国长卷的叙事手法,以及现代电影的场景转换方式,进行松间六事的事件序列及事件场景的重组和重构,并写出以第一人称视角游历的《松风园记》。通过挖湖、起丘、隐筑、圆境4个步骤,松风园形成东路、西筑、南塬、北丘、中心湖的山水框架。在探讨松风园的美丽与真实方面,松风园的建设目标为真实的自然,而非美丽的园林。园以记事,园以载道,后人可借由时间痕迹,领略设计用心,理解我们所处时代的造园思想。在连绵起伏的地形上,大开大合的松林围湖耸立,成为连接古代、现代、未来的时间廊,连通园子内外的空间域,也是与古人心意相通的精神场——此为我们对新时代背景下“人与自然”关系的答案。
松间六事
空中栈道将“问茶”和“听籁”连接
4
未来公园
雄安未来公园位于雄安新区容城县配套辅助区内,津海大街与正义路之间,占地约6hm²,是高质量建设实验区先行示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展示雄安新区从规划设计到施工、选材及工艺方法等全过程,以及面向未来美好生活场景的理想区域。未来公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重点塑造容东门户区域的空间品质和人居环境,为居民营造可休憩、游览、冥想、交流的滨水生态公园。其还承担展示和检验基因街坊的部分要素——街区风貌、海绵城市、树种设计、城市家具、智能城市管理等功能。公园探索未来的高质量设计及建设方式,利用BIM技术全过程辅助、优化项目设计及建设;多参数化软件辅助、优化设计;进行植被栽植数据管理。
作为高质量建设实验区首批建成的公共空间,未来公园以超前的定位及设计理念、面向未来的公共空间全方位展示、全新的高质量设计及建设方式,充分响应创造“雄安质量”和建设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要求,打造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
未来公园平面
天空之镜节点
5
晓月公园
晓月公园位于雄安新区昝岗组团,紧邻雄安高铁站,总面积10.66公顷,是雄安站枢纽片区最为重要的开放空间之一。依托雄安站城市门户职能,晓月公园即人们抵达后看到的“第一抹绿”。晓月公园是雄安站枢纽片区“一轴、两带、一环、四片”空间结构中“两带”之一,为贯穿片区南北的综合公园带,其用地形态宛如晓月镶嵌于城市网格之间,成为理性秩序中一条灵动诗意的绿色纽带。
晓月公园的设计采用站城一体、园城融合的新理念。设计交通复合的立体慢行网络;功能耦合的绿色休闲纽带以及空间融合的互动活力花园。采用整体统筹,专业协同的新模式,项目团队参与了雄安新区组织的枢纽片区公园设计工作营,整体统筹建筑、市政、地下空间等多专业团队协作完成晓月公园及周边区域的功能布局、建筑风貌、景观系统等专项设计研究,并完成公园景观设计。采用创新方法、智慧设计的新技术,实体与电子模型双校核,通过引入智慧园林技术增强公众互动体验与地域文化表达。采用新优材料、匠心营造的新工艺。晓月公园在空间意象、场景氛围上也积极寻求与城市的融合及与人的互动体验。
项目设计从雄安站枢纽片区规划格局入手,统筹考虑晓月公园及周边区域功能定位,实现公园与雄安站及城市的功能联动和风貌衔接,充分落实了“站城一体,园城融合”的设计理念。本次设计形成了从概念构思、专业协同到创新方法、智慧营造、风貌特色等一系列贯穿公园从理念到落地的积极探索,为城市门户区开放空间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公园中段鸟瞰图
晓月公园片区总平面(地面层及地下一层)
6
雄安千年秀林
千年秀林(以下简称“秀林”)位于雄安新区面积最大的森林片区——大清河林地斑块内部,西邻白沟引河,与雄安新区起步区一河之隔;东邻大清河,与东北的昝岗组团和东侧的雄县组团遥相对望;南邻白洋淀,大清河林地斑块的雨水收集净化后,汇入秀林,再排入白洋淀。邻城、邻淀、邻河,千年秀林是雄安新区最重要的生态绿地之一。
设计团队在现场调研后梳理了十五个问题,涵盖了秀林和周边其他项目、秀林的提升规划及现状、过去和未来、临时和永久等诸多交叉问题,须在项目前期的研究中予以系统思考。秀林的提升最关键的环节是“去中心化”,形成广域、可生长、可变化的去中心化系统。在该理念的指导下,数十个特征点自下而上地串联起来,印着时间的烙印和村民生活的痕迹的数十个节点各具特色,最终形成了一弯水,一条路和一片“秀”林。
本轮秀林提升工程接近尾声,但我们和自然的千年之约却刚刚开始。千年之约,是人类繁衍生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景,秀林是我们为了千年之约存进自然的绿色财富。千年秀林已经成为了雄安品牌和雄安质量的代名词,也成为了当代中国的“绿色奇迹”。
雄安千年秀林
万画廊的西侧是白沟引河
这5年,“森林环城,湿地进城,临窗见水,出门入园”的公园城市理念正在雄安新区的建设中变为现实!
这5年,雄安新区用“雄安速度”诠释着“日新月异”!
这5年,北林地景与雄安新区并肩奋战!
今天,北林地景雄安专刊开启,经典落地项目将逐一展现。
这片土地在蝶变,时代大片正上演。
北林地景,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雄安新区,长路漫漫,未来可期!
北京北林地景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隶属于特大型央企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交集团)旗下中国城乡控股集团,中国城乡是中交集团落实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工作,全力推动国有企业深刻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全面示范单位”。企业前身为北京林业大学园林规划建筑设计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核准的国内首批风景园林工程设计甲级设计院之一。企业经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目前拥有近二百人的规划设计队伍,专业全面,实力雄厚,在海南、贵州等地均设立有分支机构。
我院依托风景园林双一流专业背景,充分发挥教育科研为社会服务的作用,以提供一流的品质和服务为核心追求,致力打造兼具本土情怀与国际视野的规划设计品牌,作品既融合了传统理念与创新精神,又充满了人文关怀和匠心传承,在业内拥有独树一帜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三十多年来,在全国各地高水平、高质量地完成了3000多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项目,荣获国内外各类大奖300余项。几十年的积淀与发展让北林地景的历史与国家、城市发展的各个时期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新中国建设史上留下了一页页骄人篇章。
代表作品包括:北京绿色空间发展战略研究、北京市平原地区造林工程总体规划、河北雄安新区绿色空间专项规划、北京奥运森林公园北园(含生态桥)、北京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北京市石景山区城市公共空间微更新、北京南海子郊野公园、北京三山五园绿道、北京东郊森林公园、北京城市绿心森林公园(春季景区)、郑州郑东新区CBD景观、北川新县城景观、太原植物园等。
业务范围涵盖规划、设计、研究和EPC四大板块,其中规划设计业务包含各类绿色空间规划及研究、城乡绿地系统规划,城市更新及乡村振兴规划、生态修复、城市景观、城市公园、城市滨水空间、公建环境、道路绿化、居住区环境、传统园林与古建设计等。研究业务包含标准及工具书撰写、园林设计专业软件开发与应用、风景园林新技术新理念研发等。
内容提供 北林地景
微信编辑 荣琪
校对 李梓瑜
审核 曹娟
声明
本文版权归本文作者所有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如需转载请与后台联系
欢迎转发
特别声明
本文为自媒体、作者等档案号在建筑档案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建筑档案的观点或立场,建筑档案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9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