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登录
- 小程序
- APP
- 档案号
风景园林杂志 · 2022-10-01 15:07:30
底图©鲁冰、存在建筑
本期热点
数字技术与景观感知
风景园林的领域连接着人工营建与自然体系,核心目标是实现人工建造与自然之间的持续和谐与平衡,强化自然与人文体系的交织。对风景的审美与感知,是人与自然相融合的互动体验。中国风景园林依托独树一帜的宇宙天文观,通过认识、掌握规律,因地制宜利用土地等塑造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景境,实现服务于诗意栖居的人居环境与美丽国土体系塑造的价值。
本期热点导读精选12篇“数字技术与景观感知”相关论文,在研究技术角度上,本期内容不仅包含视听体验评价城市景观质量、人工智能技术挖掘景观感知信息、还有脑科学领域的脑电分析技术对景观情绪进行量化研究;在研究尺度上,本期内容不仅关注中小尺度的城市广场和城市公园也关注了中观和宏观尺度的城市街道与城市线性文化景观。以期通过科学理解与数字技术的结合,创造出更为智慧以及能够主动响应公众需求的景观环境。
新刊速览:
▪ 走向景观感应——景观感知及视觉评价的传承发展 /刘滨谊
▪ 数字足迹支持下的景观视觉感知评价:以秦淮河历史性城市景观为例 /周详 刘子玥 施佳颖*
▪ 城市公园视听感知品质评价研究——以成都环城生态区为例 /邵钰涵 薛贞颖 蒿奕颖 殷雨婷*
▪ 基于场景脑电GRA-TOPSIS模型的景观情绪量化研究——以襄阳卫东厂为例 /李哲 王立亚 高颖 李洁
▪ 城市街道视域景观指数与邻里尺度特征效应 /包瑞清(厄瓜多尔)亚历克西斯·阿里亚斯·贝当古
▪ 数字化背景下人机交互对景观感知的影响 /张洋 葛梦婷 董孟斌 沈熙为*
▪ 基于多源数据与具身循证技术的建成环境审计——以上海临港新城滴水湖站点广场为例 /叶宇 张塨 韩赟 *
过刊精选:
▪ 城市公园声景长时感知模型研究——以加拿大温哥华市3个城市公园为例 /洪昕晨 黄圳 王光玉 刘江
▪ 数字化技术驱动下的交互景观实践与未来趋势 /张洋 李长霖 吴菲
▪ 数字景观技术在中国风景园林领域的运用前瞻 /成实 张潇涵 成玉宁
▪ 自发地理信息(VGI)数据中的宁海国家登山健身步道徒步者景观资源偏好 /孟春霞 何捷
▪ 全景绿视率自动识别和计算研究 /张炜 周昱杏 杨梦琪
走向景观感应——景观感知及视觉评价的传承发展
刘滨谊
摘要:基于笔者40年来的研究与实践,回顾了景观感知及视觉评价在风景园林学科专业中的重要影响及其60年来引领风景园林美学走向科学理性的积极作用。以生命体的视角,提出应从时空、能量、信息三维度重新审视风景园林,进而依据人类2000年来走过的风景园林景观-感知“五阶段”,重新认识、定义景观感知及视觉评价的关键作用;重温景观感知领域研究的缘起、初心及早期的科学研究观与创新成就,借以分析目前该领域研究的关键问题成因:重复性的应用研究有余而开创性的理论探索不足,分析、分解思维方法有余而综合、整合体系的思维方法缺失。论证了以“交叉、综合、体系”理念发展景观感知理论的必要性,提出了景观感应理论的基本思想,阐述了涵盖全景观感应五方面的5个“元素体”及其组成的“三元耦合”ד二元互动”ד主客合一”的哲学主张,由此构建起了一个全面、综合、一体的景观感应体系化框架,旨在推进景观感知及视觉评价研究与应用走向体系化,让景观感应在风景园林学科及其美学领域中发挥更大的引领理论研究与指导规划设计实践的作用。
关键词:景观感知;景观感应;视觉评价;体系化;风景园林美学
景观感应时空、能量、信息三要素
景观感应理论框架
全文详见:
识别二维码立即阅读全文
数字足迹支持下的景观视觉感知评价:以秦淮河历史性城市景观为例
周详 刘子玥 施佳颖*
摘要:从景观视觉特征的多义性入手,指出景观视觉感知的内隐特征与研究难点。参考“旅游凝视”理论将旅行照片作为视觉表征媒介,研究观察者对于旅游地景观视觉感知的偏向性如何构建。大数据时代数字足迹的普及,使旅行者上传到互联网社交平台的评论信息及地理信息标记照片成为研究景观视觉感知的重要数据来源。基于此,从3个方面展开研究。1)将 2 种类型数字足迹纳入传统景观评价框架,并从物像、视像与心像之间的转化过程及其关联机制等方面对景观视觉感知评价方法进行创新。以南京历史城区范围内的秦淮河风光带为研究对象,通过质性分析工具NVivo对数字足迹文本内容中蕴藏的景观感知要素进行编码识别,使用定性分析软件RQDA对旅行照片进行编码处理。2)融合专家与公众视角,从自然景观价值、历史文化价值与社会经济价值3个维度构建秦淮河风光带景观视觉感知评价体系。3)从景观资源分级界定与分类管控的视角,对该评价体系的应用潜力进行分析。研究指出:基于专家与公众视角融合的景观视觉特征分析及基于景观视觉感知评价的设计思考,对于旅游地景观研究与形象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景观视觉;视觉感知;历史性城市景观;旅游凝视;数字足迹;价值评估;景观评价
数字足迹支持下景观视觉感知评价体系技术框架
景观视觉感知综合价值分级分类界定:景观视觉感知4类价值点空间分布(左);景观视觉感知价值散点图(右)
全文详见:
周详,刘子玥,施佳颖. 数字足迹支持下的景观视觉感知评价:以秦淮河历史性城市景观为例[J]. 风景园林,2022,29(9):18-25.
识别二维码立即阅读全文
城市公园视听感知品质评价研究
——以成都环城生态区为例
邵钰涵 薛贞颖 蒿奕颖 殷雨婷*
摘要:随着城市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人们愈发重视景观所能带来的丰富感官体验,以往视觉环境特征主导的城市公园营造方法难以满足人们的更高需求。视觉和听觉作为人们最主要的环境信息感知途径,探索二者与景观体验之间的关系可为优化城市公园视听感知品质提供新的视角。研究选取了视景感知、声景感知、声源感知和公园功能特征4个维度共计13项指标,对公园城市建设试点城市—成都环城生态区内3类具有不同主导功能的公园视听感知品质进行评价,探索各维度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总体感知评价的影响。结果发现当公园主导功能特征与其视景、声景协调时,呈现的总体评价结果相对较好,且不同功能城市公园视听感知品质的影响因素、影响方式均不相同。研究在揭示案例公园视听感知品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利用视听交互影响间接提升公园景观体验的思路,为优化不同功能城市公园视听感知品质提供科学依据和灵活策略。
关键词:风景园林;城市公园;视听交互;感知品质;景观体验;功能特征
表 城市公园视听感知品质评价体系
表 视听品质主观总体评价描述性统计
全文详见:
邵钰涵,薛贞颖,蒿奕颖,殷雨婷. 城市公园视听感知品质评价研究:以成都环城生态区为例[J]. 风景园林,2022,29(9):26-32.
识别二维码立即阅读全文
基于场景脑电GRA-TOPSIS模型的景观情绪量化研究——以襄阳卫东厂为例
李哲 王立亚 高颖 李洁
摘要:城市环境高质量发展与存量更新背景下,建成环境情绪感知的精准研判成为当代风景园林科学认知发展与情感测度的研究基础。“唤醒-效价”是环境情绪的科学表征,相关脑电研究经情绪识别、要素解析发展至算法模型阶段,为景观情绪量化解析和客观评价提供核心概念和技术手段。研究建立场景与情绪脑电关联机制,以襄阳市卫东厂为例,归纳典型建成环境观测要素;结合脑电测量实验与数据处理,聚类解析景观要素情绪唤醒、效价水平;集成熵权法、灰色关联度、逼近理想解排序以及因子障碍度等相关算法,建立场景脑电GRATOPSIS模型,获取情绪指数决策矩阵并进行循证分析。相关成果为景观情绪测评提供基础性脑电分析方法与可参考、可拓展技术。
关键词:景观情绪;GRA-TOPSIS 模型;场景脑电数据;观测要素;风景园林
技术路线
32位EEG相关神经活动以及情绪效价和唤醒二维模式
全文详见:
李哲,王立亚,高颖,李洁. 基于场景脑电 GRA-TOPSIS 模型的景观情绪量化研究:以襄阳卫东厂为例[J]. 风景园林,2022,29(9):33-40.
识别二维码立即阅读全文
城市街道视域景观指数与邻里尺度特征效应
包瑞清(厄瓜多尔)亚历克西斯·阿里亚斯·贝当古
摘要:城市街道景观指数提取为城市街景研究量化途径之一。结合已有指数,提出用全景静态图的不同数据类型,分类计算视域景观指数的优化方法;提出基于计算机视觉尺度不变特征转换(SIFT)的关键点邻域尺度区间频数;采用层次聚类分析指数不同的邻里尺度最优簇数、贡献度,确定分布特征重要指数组成;探索不同指数作用于不同邻里尺度的特征效应。研究发现视域景观指数具有不同邻里尺度效应。研究指数中城市街道空间的绿视率和天空开阔度(空间组成层面)、关键点邻域尺度(0,10]和(10,20]区间频数(对象尺度层面),以及色彩丰富度指数(颜色层面)是构成城市街道分布特征的重要特征指数。通过确定不同邻里尺度城市街道特征分布,可以为城市街道空间的景观质量提升、量化管理和城市微更新提供参照。
关键词:风景园林;城市街道空间;特征指数;全景静态图;计算机视觉;层次聚类
全景图预处理数据类型
表 城市街道视域景观指数
全文详见:
包瑞清,亚历克西斯·阿里亚斯·贝当古. 城市街道视域景观指数与邻里尺度特征效应[J]. 风景园林,2022,29(9):41-47.
识别二维码立即阅读全文
数字化背景下人机交互对景观感知的影响
张洋 葛梦婷 董孟斌 沈熙为*
摘要:数字时代背景下,人机交互不断革新人们与环境之间的交互方式,让人们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感知景观。为了系统性厘清人机交互如何作用于景观感知,首先,分析了人机交互对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体验需求的影响。其次,基于人机交互的作用媒介和机制,从多源数据拓展空间信息范围(感知维度)、多通道交互增强感官体验(感知方式)、实时计算强化动态响应过程(感知过程),以及情感计算触发情感反馈(感知效果)4个层面,提出人机交互对景观感知的影响。最后,探讨未来在新信息技术、新交互方式、新智能反馈、新情感触发的背景下,人机交互可为景观感知创造更多的可能性,为风景园林研究方向拓展和设计创新提供参考。
关键词:风景园林;数字技术;人机交互;景观感知;景观体验;交互景观
人机交互对人的思维认知影响
ARC实验室的沉浸式交互体验
全文详见:
张洋,葛梦婷,董孟斌,沈熙为. 数字化背景下人机交互对景观感知的影响[J]. 风景园林,2022,29(9):48-54.
识别二维码立即阅读全文
基于多源数据与具身循证技术的建成环境审计——以上海临港新城滴水湖站点广场为例
叶宇 张塨 韩赟*
摘要:近年来多源数据与具身循证技术的涌现,使得基于大、小数据相结合的精准建成环境审计正逐渐成为可能。以上海临港新城滴水湖站点广场为例,针对基础设施、公共空间品质、场所活力、城市可意向性等方面的问题与需求,创新性地建构了以人为本的系统性技术框架,从访客画像、行为活动及空间感知3个方面开展研究区域的建成环境审计:基于位置服务(LBS)、公交刷卡、兴趣点(POI)及美团数据,开展访客特征与功能需求研判;基于无人机航拍影像和空间句法分析,了解人群如何使用场所空间;基于眼动追踪技术与可穿戴传感器,对人体生理信息进行动态监控,最终从功能要素、空间形态要素、人本尺度景观要素3个方面提出新城更新的设计介入策略。这一技术框架有望为建成环境品质的精准提升与设计导控提供支持。
关键词:多源数据;循证技术;建成环境审计;可穿戴传感器;临港新城
建成环境审计的技术框架
滴水湖站点与松江新城站点、新江湾城站点的进、出站访客流量及周边设施功能对比分析:不同站点工作日每小时进、出站访客流量分析(左1);不同站点一周内日均进、出站访客流量(左2);不同站点周边设施的数量和类型分析(右2);不同站点步行15 min范围内商业服务水平分析(右1)
全文详见:
叶宇,张塨,韩赟. 基于多源数据与具身循证技术的建成环境审计:以上海临港新城滴水湖站点广场为例[J]. 风景园林,2022,29(9):55-61.
识别二维码立即阅读全文
城市公园声景长时感知模型研究——以加拿大温哥华市3个城市公园为例
洪昕晨 黄圳 王光玉 刘江
摘要:为探究循环神经网络(RNN)对长时间模拟城市公园声景感知响度(PLS)和感知协调度(PHS)的适用性,采用具有时序记忆和延迟功能的Elman神经网络和NARX神经网络分别进行验证。将城市公园声景和光景客观指标作为输入层,PLS和PHS作为输出层进行神经网络训练和模拟。研究结果显示:1)PLS和PHS同时与等效A声级(LAeq)、背景声(L95)以及光景客观指标中的直射光(TL)之间具有相关性;2)Elman神经网络对PLS有较好的长时模拟效果,而NARX神经网络则对PHS具有较优的长时模拟效果;3)从输入层各参数的贡献率来看,等效A声级(LAeq)、前景声(L5)、心理声学参数响度(LO)和漫射光(EL)同时在两个RNN模型中体现出了较高的贡献度。该结果表明,循环神经网络适用于城市公园的声景长时感知模型,并为城市公园的声景优化设计提供了有效的评估方法和参考依据。
关键词:声景;光景;循环神经网络(RNN);城市公园;长时模拟;感知响度;感知协调度
人工神经元、NARX神经网络和Elman神经网络简化结构
主客观指标的皮尔逊相关性矩阵
全文详见:
洪昕晨,黄圳,王光玉,刘江. 城市公园声景长时感知模型研究:以加拿大温哥华市3个城市公园为例[J]. 风景园林,2022,29(3):86-91.
识别二维码立即阅读全文
数字化技术驱动下的交互景观实践与未来趋势
张洋 李长霖 吴菲
摘要:近年来,风景园林领域开始关注数字技术,并探索其与风景园林行业结合的可能性:其一体现在数字化技术作为工具辅助设计的过程;其二体现在对景观空间的数字化增强,创造新型的人与环境的动态互动方式,即交互景观。目前交互景观在风景园林行业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但缺乏对其系统性研究。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进展,从交互模式上将其划分为3种主要类型:行为感知交互景观、环境感知交互景观、虚拟交互景观。针对每个类型的交互机制、交互特征、应用场景等方面进行系统性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提出交互景观是数字化技术驱动下,对风景园林要素中人、空间、环境之间关系的新探索,为风景园林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关键词:风景园林;动态交互;行为感知;环境感知;虚拟交互
公众与行为感知交互景观的互动关系示意
北京G-PARK能量公园互动雾喷装置
全文详见:
张洋,李长霖,吴菲. 数字化技术驱动下的交互景观实践与未来趋势[J]. 风景园林,2021,28(4):99-104.
识别二维码立即阅读全文
数字景观技术在中国风景园林领域的运用前瞻
成实 张潇涵 成玉宁
摘要: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数字景观技术已成为有效解决现阶段风景园林领域所面临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并呈现出愈发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将现阶段风景园林领域所面临的核心科学问题归纳为:生态与形态的协同、人群需求的满足、设计与实践的革新。为寻求出解决上述核心科学问题的对应数字景观技术手段,首先,以Web of Science中2010-2020年发表的5328篇论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知识图谱计算工具Citespace软件展开定量研究;其次,结合文献研究的方式,理清全球范围内数字景观技术的发展方向及新兴技术手段,并探讨新兴的数字景观技术在解决现阶段中国风景园林领域相关问题时的具体作用;最终,提出:“跨学科、跨领域”的技术方法融合以及“全流程、精准化”的设计实践协同,将是数字景观技术在我国风景园林领域的未来发展应用趋势。
关键词:风景园林;数字景观技术;Citespace;运用策略;生态形态;公众需求;设计实施
数字技术归纳
表 引文突现表
全文详见:
识别二维码立即阅读全文
自发地理信息(VGI)数据中的宁海国家登山健身步道徒步者景观资源偏好
孟春霞 何捷
摘要:在徒步过程中,景观感知的体验是影响徒步者线路选择结果的重要因素,所以在步道选线时,了解徒步者的景观感知偏好可以进一步促进步道资源的可持续使用。但在徒步者的景观感知偏好研究中,主流的专家法存在同质化的隐患,也忽略了实际使用者的意见。选取中国国家登山健身步道系统(NTS)中最早投入使用的浙江宁海国家登山健身步道为研究对象,收集包括线路景点坐标和徒步论坛中徒步者共享的轨迹沿途照片在内的步道的自发地理信息(VGI)数据,利用泰森多边形,提取分析步道中照片分布的景点热度,从中选取24个热度最高线路景点,分析宁海步道中具体的景观偏好。进而借助NVivo质性分析软件提取自由节点和归纳树状节点,获得徒步者印象深刻的景观元素。最后对照相应的轨迹沿途照片寻找感知刺激点(PEN),明晰引发徒步者景观偏好的具体景观资源,以支撑对步道的景观资源进行针对性的优化提升。
关键词:风景园林;步道;景观感知;地理信息系统;图像质性分析
VGI照片的拍摄点位分布
表 宁海步道VGI照片主题景观类别频次统计
全文详见:
孟春霞,何捷. 自发地理信息(VGI)数据中的宁海国家登山健身步道徒步者景观资源偏好[J]. 风景园林,2020,27(8):103-108.
识别二维码立即阅读全文
全景绿视率自动识别和计算研究
张炜 周昱杏 杨梦琪
摘要:绿视率是用于绿色空间感知的直观评价标准,传统研究的绿视率多基于平面影像进行计算,不能完全反映三维空间中人对绿量的主观感受。基于全景影像,提出全景绿视率的概念,通过全景相机获取球面全景照片,将等距圆柱投影转换为等积圆柱投影,利用基于语义分割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自动识别植被区域面积以实现全景绿视率自动化识别和计量。通过比较5项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对绿视率的识别效果,显示出Dilated ResNet-105神经网络模型具有最高的识别准确度。以武汉市武昌区紫阳公园为例,对各级园路和广场的全景绿视率进行计算和分析。将卷积神经网络的识别结果同人工判别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使用Dilated ResNet-105卷积神经网络对绿植范围识别的平均交并比(mIoU)为62.53%,与人工识别的平均差异为9.17%。全景绿视率自动识别和计算可以为相关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实现客观准确、快速便捷的绿视率测量评估。
关键词:风景园林;绿视率;全景影像;等积投影转换;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语义分割
全景绿视率原理示意
神经网络模型图像语义分割过程
全文详见:
张炜,周昱杏,杨梦琪. 全景绿视率自动识别和计算研究[J]. 风景园林,2019,26(10):89-94.
识别二维码立即阅读全文
微信编辑 夏晗冰
微信校对 王一兰
微信审核 曹娟
声明
本文版权归本文作者所有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如需转载请与后台联系
欢迎转发
特别声明
本文为自媒体、作者等档案号在建筑档案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建筑档案的观点或立场,建筑档案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11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