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风景园林》2022-S1 刊首语 | 贺风春:“双向生长”的中国园林——根深以叶茂,时美以时新
    建筑师

    风景园林杂志 · 2022-05-21 10:04:33

全文刊登于《风景园林》2022年增刊1 P3

“双向生长”的中国园林——根深以叶茂,时美以时新

Bidirectional Growth of Chines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 Deep Root of Traditional Culture Gives Rise to Flourishing Leaves of Eternal Beaut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中国园林是有生命的文化艺术,体现着不同时代中国人对理想世界的探索和创造,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文化基因最美的表达。它像一棵大树,根植于中华文化的沃土,在中华大地乃至世界范围开出了绚烂的花,结出了丰硕的果。它向史而生,根脉绵延,在保护恢复过程中不断完善中国园林艺术基因库;它向时而生,枝繁叶茂,在传承创新中探索新时代中国园林的发展。

童寯先生曾说:“中国园林在世界园林中有其独特的风格和高度的艺术造诣,而江南园林则荟萃了中国园林的精华。”苏州园林设计院有限公司作为苏州园林的“嫡系”传承人,深受江南文化的浸润与感染,静水流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我愿称之为江南园林人的“初心”。她包含着对中国美学思想的坚守传承、对高品质人居环境的极致追求、对多元文化的包容气度、对变化环境的高度适应力以及充满人文关怀的价值理想。她在变化的时代中形成了一股笃定而持续的生命的力量,与中国园林共同生长。

向史而生,根脉绵延

1980年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里明轩落成。这是新中国第一个出口园林,既开近代东西方园林文化交流的先河,也为苏州园林设计院构筑了最初的人才结构和技术特色。40年来,苏州园林设计院致力于江南园林的理论研究和传承实践,不断挖掘多姿多彩的古典园林艺术,探究传统园林的营造思想和方法,把握江南园林发展的整体脉络,以期通过保护和修复江南名园来完善中国园林艺术基因库,形成了《苏州园林》《江苏古典园林实录》等系列理论研究成果。在项目实践方面,团队坚持江南古典名园的修复设计工作。常熟的静园、虚廓园被列入“新中国七十周年优秀勘察设计项目”,荣获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铜奖;苏州可园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2019年度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杰出奖;上海的古猗园、曲水园,湖州的莲花庄以及赵孟頫故居等,成为延续江南园林文化基因的典范。作为文化交流使者,苏州园林设计院先后在美国、加拿大、马耳他、瑞典、新加坡等国家创作40多处经典园林佳作,在国际语境下,通过中国园林之美来展示中国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同时,这些出口项目建设和使用过程中也催生了新的艺术形态,触发了园林技术的革新,创造了“中西合璧”的园林生活,让世界与中国“美美与共”。

在刚刚落成的雄安新区的悦容公园项目中,我们尝试以中国园林的发展历史为脉络,营造一个面向未来的中国园林大讲堂,探索新时代中国园林的“营造法式”,用现代的设计语言讲好中国故事,将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园林写在雄安大地上,将中国园林之美融入城乡规划建设中。

向时而生,枝繁叶茂

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园林体系。在新时代背景下的中国园林传承,需要更注重挖掘传统园林形式背后的造园逻辑,关注“中国园林”与“中华营城”的内在联系,与时俱进地从多维角度探索其价值的延展,及其在生态格局构建、城市风景营造和城市文化环境塑造等层面的重要意义。秉承着“人与天调”“天人合一”的中国园林哲学思想,我们已踏上构建青山绿水、万物生灵和谐相处的风景共同体的新征程。

40 年来,苏州园林设计院紧紧跟随着“美丽中国”建设事业的脚步,从“小而美”的苏州园林,走遍了祖国大江南北,走向了世界五洲。我们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多学科合作的原则,承担社会责任,探索以风景园林之道解决城市问题这一命题,同时赋予现代人居环境以中国美学特点与人文内涵。我们的作品几乎涵盖了全部的人居环境建设领域,尤其在大型城市公园、生态湿地、人文景观、城市更新、绿地绿道规划、风景园林与城市设计的协同工作等方面形成了显著的专业优势。

我们的江南水乡湿地系列作品,尝试将江南美学特点赋予城市生态功能,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IFLA国际专家评审团在评语中对虎丘湿地公园项目的重要生态意义和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作用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苏州虎丘湿地公园在构建城市“绿肺”功能上展示出了杰出的设计规划,成功地保护了该地区城市的生物多样性,为实现绿色发展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在增强城市生态平衡体系和可持续发展上充分体现了创新性。

守正创新,共同成长

从1982年到2022年,苏州园林设计院在40年的设计实践中,创作出了一大批广受认可的设计作品。从理论研究到项目策划,从规划设计到施工建设,完整的全过程设计咨询服务产业链保证了作品的质量,构建了企业的品牌信任度。在本刊中,我们挑选了40个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加以回顾,邀请亲身参与项目的设计师们,从传承中国传统园林精华、创立现代风景园林新境、构建城景交融风景体系、营造文化特色建筑风貌4个方面,分享我们一路走来的心得体会和经验积累,与大家一同探讨风景园林师如何平衡坚守与创新的关系,如何将中国园林的思想与艺术融入未来的城市建设与城市更新中,如何坚持以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为起点和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跨越行业、引领发展、凝聚力量,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为实现美丽中国梦、创造美好新生活提供更大助推力。

40年的感谢与感恩是至诚至真的!我要特别感谢长期关怀、信任我们的各地政府和领导;感谢关心、帮助我们的专家学者和老师;感谢爱护、支持我们的各界朋友;感谢我们的团队一直以来辛勤努力却激情依旧;感谢中国园林无穷的魅力和生命力,给予我们成长的力量!

江苏省设计大师、

苏州园林设计院有限公司董事长、

首席设计师:贺风春

2022年4月20日

完整深度阅读请参看《风景园林》2022年S1期

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店铺购买

 

微信编辑 刘芝若

微信校对 王一兰

审核 曹娟

声明

本文版权归本文作者所有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如需转载请与后台联系欢迎转发

阅读:984
2022-05-21 10:04:33

特别声明

本文为自媒体、作者等档案号在建筑档案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建筑档案的观点或立场,建筑档案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建筑设计
风景园林杂志
建筑空间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档案号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