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地域性的文本策略 | 四川美术学院虎溪校区图书馆
    建筑师

    建筑档案 · 2019-09-24 15:16:50

项目名称:四川美术学院虎溪校区图书馆

项目地点:重庆

用地面积:28635.96㎡

建筑面积:14259㎡

建筑高度:29.25m

设计/建成时间:2006/2008

曾获奖项:

2014 WA中国建筑奖WAACA 2014 建筑成就奖

2013年香港建筑师学会两岸四地建筑设计大奖 卓越奖

2013 中国建筑设计奖(建筑创作)金奖

参加展览:

2012 首届中国设计大展

2015 CHINA 1000展 

*本文节选自《建筑与文化》2011年7月刊《地域性的文本策略——关于四川美术学院虎溪校区图书馆》 作者汤桦

《巴别图书馆》 1962年英文版 插图

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Jorge Luis Borges)说过,他猜想天堂就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大学的时候读过他的一篇小说,叫《巴别图书馆》。文中描述了一个抽象的图书馆,或者说以图书馆来隐喻宇宙,庞大无限,复杂单纯,混乱与秩序交错。其中有无数个六面体的意向,神秘、梦幻,理想主义者、神秘主义者以及形形色色的人穿梭往来,充满故事,无数的书架和永不重复的书籍令人神往。从那时开始,我就对图书馆有了一种特殊的感觉,后来,巴别图书馆成为川美图书馆的文学原型。

©TANGHUA ARCHITECT&ASSOCIATES

时隔多年,二十一世纪之初,在遥远的山城重庆,歌乐山以西,一个叫虎溪的地方,开始建设重庆的大学城。四川美术学院新校区就在其中。受罗中立院长的委托,我为之设计图书馆。

建筑的建造无疑是从地点开始。地点延续的历史及其将要承载的生活是建筑设计的支点。

四川美术学院是著名的艺术大学,西南地区最重要的美术教研机构。图书馆作为大学教育文化活动的中心,其精神内涵和审美取向将构成大学城乃至整个重庆地区人文品质的重要内容。

显然,它凝聚了大学的精神,文化的沉淀,也体现着教化的功能。

如果说大学是人类社会的一个精神性的象牙塔,图书馆则是象牙塔里的象牙塔。

场地原有农业灌溉水渠遗迹

川美校园环境

四川美术学院有着浓厚的乡土情结,总体结构完全没有风靡全国的中国新大学校园程式化的空间模式,而是采用了尊重自然和现状的基本策略,建筑依形就势而建,道路蜿蜒于山水之间,余下的就是校园场地内原有的田地和鱼塘,以及各种各样现存的农业痕迹,悉数保留,被称为“十面埋伏”。因此,在这个校园里,你也许就会在各种各样的艺术作品之间,突然发现有农民在田间耕作,有成群的鸭子在水塘里觅食。春天金黄的油菜花,羊群在山坡上吃草,以及稻田和菜地,田埂和农民的草屋,呈现出农耕文明田园牧歌式的大地景观和乡土意境。场地内还有两处农业灌溉水道的废墟遗迹,由当地的红色砂岩筑成,为连续的拱券,颇有罗马水道的古风。它们是学院领导眼中的宝贝,反复叮咛,一定要精心保留,并结合到设计之中。在后来的设计和施工中,千辛万苦被保留下来,并作为场地景观的重要元素。

图书馆的设计亦立足于这种乡土性。

图书馆的原型取材于四川重庆乡镇地方的类工业建筑文本,如砖窑、粮仓等。它们的空间单一,样式纯粹,尺度宏大,形象直接,几乎是“形式因循功能”的教科书式的诠释。图书馆作为大学校园的重要功能,可以类比上述的建筑原型。建造场地也由于处在校园地图上的几何中心而具备了建造标志性建筑的条件。

重庆乡镇地方的类工业建筑文本

如同大地上的砖窑,也像乡村的教堂,图书馆以一种简洁的形式屹立于山地与田野之中,与校园已形成的中小体量分散布局的建筑物形成对比,凸现其重要地位及象征意义。具有地域精神的建筑形式与刻意保留和设计的农业景观形成有意味的关系,表达对历史纵深的悠久文明的敬意。简明的体型在创造最大化的空间通用性的同时,也暗合了传统建筑单体空间的构成方式。

图书馆顺应山体等高线沿正南北方向布置,较薄的条形体量有利于自然采光和通风,也容易组织视线,在室内形成长卷式的景观画面。在连续均质的通用空间中,间置若干上下贯通的花园,一方面可吸纳外界山地和田园景色,另一方面亦可创造出不同的阅览环境。

©TANGHUA ARCHITECT&ASSOCIATES

图书馆建筑材料的选择除了依据其构造逻辑外,更重要的是考虑到历史逻辑。图书馆外墙的材料是对“民国建筑”这类历史上的文化建筑的响应。外墙在材料选择上为三个基本部分,即水洗石饰面、木材和青色粘土砖。这三种材料的选择意味着以一种积极的情怀向传统致敬。

由于当代技术和材料的使用,以及经济和环境保护的原因,将粘土砖砌体作为承重结构似乎已成为一个过于奢侈的选择。因此,建筑主体的外表皮采用在混凝土承重墙外侧用青色粘土砖叠砌的做法,同时在构件的端部表现这两种材料的构成关系。为使图书馆的外墙砖体真实地表达其非结构的性质,我们设想的做法是让砖砌体匀质地铺砌,并以金属嵌条再次分割,彻底消除在形式上对结构性砖砌体的暗示。并且,作为一种“三明治”式的多层构造,正好可以在两种材料之间敷设建筑保温隔热材料,使其成为建筑技术上的一个重要的理由。由于选用的青色粘土砖为手工制作,其几何尺寸远不如机制砖精密,在墙面排砖的过程中的尺寸公差较难消化,因此采取以两块砖为单元用型钢嵌条进行竖向划分,由屋面到墙身并一直延伸到地面。同时也预期随时间的流逝,型钢嵌条会在一定程度上产生锈蚀,铁锈色与青色粘土砖相互渗透,形成特殊的效果。

©TANGHUA ARCHITECT&ASSOCIATES

内部墙体及梁柱则采用清水混凝土,与外表青砖在色彩、质感上统一且具有变化。在外墙和内部楼梯间上均使用了木材。建筑山墙面和空中花园四周则大量使用玻璃,以使图书馆内部活动能够清晰展示出来。建筑外表的材料是高密度、坚硬和凝重的,而内部材料则倾向于细腻、亲和及木质般的柔软。通过一系列的谐调和对比,希望能够传达出特定条件下微妙的情感选择。在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完成现代功能的空间构筑的同时,传达相应的历史和文化信息,使其成为一个当代的镜像。就像路易.康(Louis I. Kahn)所说,“未来来自于融化的过去”。

©TANGHUA ARCHITECT&ASSOCIATES

主持建筑师:汤桦

项目组:胡铮

合作单位:重庆市设计院

建筑摄影:汤桦 傅兴工作室 戴琼

版权声明

Copyright Statement

本文版权归深圳汤桦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所有

The copyright of this article belongs to Tanghua Architect & Associates

欢迎各类媒体合作,请与我司联系取得授权

You're welcome to share and repost this article. Please contact us before publishing this project to other platforms.

阅读:1000
2019-09-24 15:16:50

特别声明

本文为自媒体、作者等档案号在建筑档案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建筑档案的观点或立场,建筑档案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7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建筑设计
建筑档案
建筑空间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档案号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