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建言丨托马斯·赫斯维克】回馈社会,给予欢乐,建筑是最具公众化的艺术
    建筑师

    建筑档案 · 2024-03-05 14:12:53

【建言丨托马斯·赫斯维克】回馈社会,给予欢乐,建筑是最具公众化的艺术

【建言】:建其筑,言其道,Roca艺术廊联合建筑档案,推出的内容栏目。通过视频、图像、声音多重方式展现,聚焦在场的设计言论。专注于城市现象的研究与持续化讨论,结合城市观察者与建筑思考者的洞察,同筑在场设计,共享建设新知。

 

本期嘉宾

 

Thomas Heatherwick (托马斯·赫斯维克) 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设计师之一,2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他的作品丰富多样,并以其新颖、创新和原创性而闻名于世 。

 

Thomas于1994年创建赫斯维克工作室,他打破传统的设计学科分类,将产品设计、建筑与城市规划等实践融合在同一创意工作空间中。Heatherwick工作室跨越多种规模、地域和设计类型,已发展壮大为一支没有任何标志性风格,由250名设计师、制作者和发明家组成的团队。由人文体验而非既定教条作为引导,工作室打造出的场所及物品富具情感,同时将对气候影响降到最低。工作室以伦敦为工作基地,目前在十多个国家开展30多个项目, 其中包括上海的天安千树﹑西岸漩心﹑海南省演艺中心﹑谷歌位于硅谷和伦敦的新总部设计(与BIG合作)以及一种在行驶中能净化空气的电动汽车Ario。Thomas的新书 《Humanise》已于2023年由企鹅出版社出版。

【建言丨托马斯·赫斯维克】回馈社会,给予欢乐,建筑是最具公众化的艺术

对我而言,建筑是最具公众化的艺术形式。因此,它担负着回馈社会的重任,而非冷漠与疏离。虽然这个话题十分严肃,但如果我们始终保持严肃,便无法有效地与人们产生互动。

【建言丨托马斯·赫斯维克】回馈社会,给予欢乐,建筑是最具公众化的艺术
【建言丨托马斯·赫斯维克】回馈社会,给予欢乐,建筑是最具公众化的艺术

▲东京麻布台之丘 © Raquel Diniz

 

让人们热爱建筑,是使建筑最可持续的途经之一。当建筑展现出更多热情,而不仅是形式主义时,人们才会对建筑、对空间充满热情,整个行业才能持续发展,并且保持健康。

在我看来,我们还需要更多关于建筑发展方向的探讨。我希望通过自己的方式促进这些讨论——举办展览就是最优解之一。

【建言丨托马斯·赫斯维克】回馈社会,给予欢乐,建筑是最具公众化的艺术
【建言丨托马斯·赫斯维克】回馈社会,给予欢乐,建筑是最具公众化的艺术

▲2010年上海世博会英国馆 © Hufton + Crow

 

【建言丨托马斯·赫斯维克】回馈社会,给予欢乐,建筑是最具公众化的艺术

在我还小时,建筑和设计展览通常都是相当枯燥的。那些充斥着大量文字介绍和无意义图纸的展览,很难让人感受到建筑的魅力。但在我大约十一岁时,一次在伦敦参观设计展览的经历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那里的设计中心展出了机械臂和一座新城的模型,让我深深地被吸引了。那时我便意识到,这就是我未来想要从事的领域。

【建言丨托马斯·赫斯维克】回馈社会,给予欢乐,建筑是最具公众化的艺术
【建言丨托马斯·赫斯维克】回馈社会,给予欢乐,建筑是最具公众化的艺术

▲“构建灵魂建筑”展览 © 上海复兴艺术中心

 

设计和建筑界一直在谈论设计一个“建筑世界”。但我们应该问的是,建筑是为谁而存在的呢?答案是,建筑是为整个社会而存在的。因此,在“构建灵魂建筑”这个展览中,我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当有孩子们来参观时,我感到非常高兴。我梦想着,二十年后,在中国,有人会告诉我,他们选择从事设计工作,是因为曾经参观过我的展览。这让我感到自豪。因此,来自东京的策展人精心挑选了参展项目,展览的设计也致力于更加平易近人,并富有趣味和互动性。

在此之前,这个展览已经在东京和首尔展出过,在设计和建筑领域吸引了创纪录的参观者。这表明,公众有参与其中的意愿,他们渴望了解如何让城市变得更好。可见,让更多人有机会参与讨论非常重要。

【建言丨托马斯·赫斯维克】回馈社会,给予欢乐,建筑是最具公众化的艺术

▲上海复兴艺术中心 © 上海复兴艺术中心

 

【建言丨托马斯·赫斯维克】回馈社会,给予欢乐,建筑是最具公众化的艺术

▲“构建灵魂建筑”展览 © 上海设计周

 

而在北美、欧洲,乃至亚洲,公众少有机会参与这样的对话。建筑由市长、建筑师、城市官员、规划师和建筑商决定,公众似乎只能旁观。但相信如果公众能够持续发声,我们能够建造出更好的建筑。因此,在展览的最后,设置了一个长达十一公里的超长卷轴,供公众记录他们对建筑和城市的真实感受和想法。

我希望这次展览能够强调将情感融入我们设计的公共空间的重要性,鼓励社会各界的声音团结一致。这也是我们事务所过去三十年来一直努力实现的目标。

【建言丨托马斯·赫斯维克】回馈社会,给予欢乐,建筑是最具公众化的艺术

▲Vessel © 上海复兴艺术中心

 

【建言丨托马斯·赫斯维克】回馈社会,给予欢乐,建筑是最具公众化的艺术

我将每个项目都看作是成千上万个问题的集合,或许这听起来有些消极。但对我而言,问题才是最激发思考的,思考如何找到最佳解决方案永远能让我兴奋不已。

比如,当需要设计一座新建筑时,但整个街区都面临着越来越同质化的风险,如何解决这一整体性难题?又比如,有2000人需要一个新的办公场所,但每年都有两百万人经过这里,那么谁应该是我们的首要考虑对象呢?对我而言,这些都是好问题。因此,在工作中,我和整个团队始终努力了解这些不同问题的本质,并开始尝试寻找良好的解决方案。因此,解决问题可能听起来有些消极,但实际上这是我们日常工作的核心。

【建言丨托马斯·赫斯维克】回馈社会,给予欢乐,建筑是最具公众化的艺术

▲上海天安千树 © 朱清言

 

我喜欢以他者的视角思考问题。在产品设计以及其他设计领域,通常都是以用户为中心,根据用户的感受和体验来评判设计的成败。因此,在设计时,除个人风格外,我们还会进行多方沟通和对话,以求更全面地设计理解。

我们的日常工作也在很大程度上涉及不断地探讨,需要设身处地地思考问题,比如想象自己是第一次到来,或是每天路过时的感受,这些都是我们经常设想的场景。

【建言丨托马斯·赫斯维克】回馈社会,给予欢乐,建筑是最具公众化的艺术

▲上海天安千树 © 朱清言

 

【建言丨托马斯·赫斯维克】回馈社会,给予欢乐,建筑是最具公众化的艺术

更为重要的是要相信,建筑是在为公众服务的。这样一来,建筑师就是在为公众解决问题。建筑是一种艺术,但它与其他艺术形式不同:因为当你欣赏画作时,你可以离开画廊或展厅;当你欣赏芭蕾舞表演时,你也可以走出房间。但在城市中,建筑涉及数百万人的公共生活,无法回避。因此,建筑必须具有创意,同时也必须理解它们是为社会服务的。

【建言丨托马斯·赫斯维克】回馈社会,给予欢乐,建筑是最具公众化的艺术

▲上海天安千树 © 朱清言

目前,我们的城市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长期以来,城市设计一直由交通主导,而不是以人的聚集为中心。比如伦敦,其狭窄的道路等很多方面都证明了这种以交通为主导的设计相当糟糕。这就涉及如何在公共空间和交通空间之间取得平衡的问题。事实证明,公共空间的问题必须放在首要地位。与不利于良好城市设计的私家车相比,公共交通更能支持这一点。

慷慨地回馈社会也是一个巨大的机遇。在我看来,尽管形势艰难,但中国有着引领世界的能力,在某些方面,部分中国项目已在引领未来的工作方式和方法。

【建言丨托马斯·赫斯维克】回馈社会,给予欢乐,建筑是最具公众化的艺术

▲上海天安千树 © 朱清言

 

【建言丨托马斯·赫斯维克】回馈社会,给予欢乐,建筑是最具公众化的艺术

为建造2010年上海世博会英国馆,我们曾来到中国,这一经历改变了事务所的未来。在中国,我们结识了许多朋友,感受到了一种蓬勃向上的生命力,事务所也以全情投入的设计和态度回应了这片土地,从而促成了这场令人惊叹的对话。

【建言丨托马斯·赫斯维克】回馈社会,给予欢乐,建筑是最具公众化的艺术

▲2010年上海世博会英国馆 © Iwan Baan

 

在设计和建造英国馆的过程中,大部分英国人都并不看好。然而事实上,它的设计和建造都非常用心。当站在英国馆内,你会被6.6万颗种子所环绕。在整个亚洲,它是最具生物多样性的地方之一,它所展现的严肃、专注,以及对资源的高效利用,与人们产生了共鸣。因此,当它获得世博会最高奖项时,我们都激动万分。

【建言丨托马斯·赫斯维克】回馈社会,给予欢乐,建筑是最具公众化的艺术
【建言丨托马斯·赫斯维克】回馈社会,给予欢乐,建筑是最具公众化的艺术

▲2010年上海世博会英国馆 © Iwan Baan

【建言丨托马斯·赫斯维克】回馈社会,给予欢乐,建筑是最具公众化的艺术

中国人似乎对于各种想法都持着更加开放的态度,或许这是受到几十年来美国和欧洲的影响,因此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开始对西方建筑模式进行质疑,更加自信地进行探索。我们应当在这里谈谈中国独有的内涵,这也是我热衷之处——尝试去做一些具有原创性的项目,不是简单地模仿过去,而是忠于当下、忠于科技、忠于材料。

同时,我们也要将人类情感视为一种重要的功能。在中国,情感交流受到极大的重视,或许这与中国悠久的历史有关。西方建筑往往受到一种智能化方式的引导,这固然令人惊叹,但有时会忽略情感在我们周围世界中的重要性。当我们建造建筑时,我们并不是在为建筑行业服务,我们的热情在于公众。

【建言丨托马斯·赫斯维克】回馈社会,给予欢乐,建筑是最具公众化的艺术
【建言丨托马斯·赫斯维克】回馈社会,给予欢乐,建筑是最具公众化的艺术
【建言丨托马斯·赫斯维克】回馈社会,给予欢乐,建筑是最具公众化的艺术

▲上海外滩金融中心 © Laurian Ghinitoiu

 

然而,对于社会来说,许多西方和亚洲地区的建筑还不够慷慨。它们满足了建筑中人们的基础需求,但却错过了回馈社会、带来快乐的机会。特别是在当前面对经济、环境、健康和战争等挑战时,这变得尤为重要——设计应当传递愉悦。

但对于建筑行业而言,我们显然没有花费足够的时间来审视我们城市中建筑设计背后的科学。这不仅仅是个人兴趣的问题,还涉及到心理健康的层面。如今,社会上对心理健康的讨论越来越多,但对建筑的心理健康层面却没有足够的讨论。

【建言丨托马斯·赫斯维克】回馈社会,给予欢乐,建筑是最具公众化的艺术
【建言丨托马斯·赫斯维克】回馈社会,给予欢乐,建筑是最具公众化的艺术

▲东京麻布台之丘 © Kenji Masunaga, Raquel Diniz

 

事实上,我们的身心健康需要与他人互动。已经有研究表明,当人们暴露在非常重复且无聊的环境中时,皮质醇水平和压力水平会上升。因此,人不能只呆在家里,只通过数字设备与外界联系,无论是在家工作、网购还是网上学习,等等。只有与他人产生联系,我们才能够获得解决更多问题的希望和机会。

我们可以利用技术让人们与周围的建筑产生共鸣,从而结识更多新朋友。当你有机会建造一座平面玻璃大厦或采用数不尽的铝板时,这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去深入了解这意味着什么:当你赋予建筑更多的三维或更多维细节时,这会带来什么差异?多少重复是美感的一部分,多少重复会让人感到无聊,开始让身体产生压力?

【建言丨托马斯·赫斯维克】回馈社会,给予欢乐,建筑是最具公众化的艺术
【建言丨托马斯·赫斯维克】回馈社会,给予欢乐,建筑是最具公众化的艺术

▲东京麻布台之丘 © Raquel Diniz

【建言丨托马斯·赫斯维克】回馈社会,给予欢乐,建筑是最具公众化的艺术

我的事务所有幸拥有位于伦敦和上海两大城市的办公室,这两地常年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上海办公室位于“天安千树”项目的一个美妙空间内,这样的工作环境让我感到非常自豪。疫情期间,我们经历了线上合作的新模式,这使得我们与上海团队的联系更加紧密。因此,我很高兴再次来到上海。

【建言丨托马斯·赫斯维克】回馈社会,给予欢乐,建筑是最具公众化的艺术

▲上海天安千树 © 朱清言

 

与我二三十年前首次来到中国时相比,我觉察到中国建筑正在逐渐找到自己的语言,这是一次巨大的转变。在设计领域,尤其是年轻的建筑师和设计师,涌现出了许多有趣的想法,虽然同样受到西方的影响,但它们显然更具原创性和创新性,正在塑造新的风格。也希望我们的作品和展览能够促进这一趋势

【建言丨托马斯·赫斯维克】回馈社会,给予欢乐,建筑是最具公众化的艺术

▲上海天安千树 © 朱清言

 

从某种程度上说,我认为自己才刚刚起步。建造一座建筑需要数年的时间,也许即使我们足够幸运,能够再建造一百个项目,但在未来二十年里,这个数字也并不算多。

目前,我们正在完成一系列项目,包括上海的“天安千树”项目,这让我感到非常兴奋,它预计在接下来的两年内竣工;上海的“西岸漩心”项目,这是一个非常慷慨的建筑,因为它将开放给公众参观;海南省演艺中心项目的建设;以及与华润集团合作在西安市中心的街区项目。这些项目都非常令人振奋,它们也呈现出了我们所面临的挑战,即如何打造慷慨大方的公共空间,吸引人们前来,并将社交置于城市设计的核心。

【建言丨托马斯·赫斯维克】回馈社会,给予欢乐,建筑是最具公众化的艺术
【建言丨托马斯·赫斯维克】回馈社会,给予欢乐,建筑是最具公众化的艺术
【建言丨托马斯·赫斯维克】回馈社会,给予欢乐,建筑是最具公众化的艺术

▲上海“西岸漩心”© Heatherwick Studio、朱清言

【建言丨托马斯·赫斯维克】回馈社会,给予欢乐,建筑是最具公众化的艺术
【建言丨托马斯·赫斯维克】回馈社会,给予欢乐,建筑是最具公众化的艺术
【建言丨托马斯·赫斯维克】回馈社会,给予欢乐,建筑是最具公众化的艺术
【建言丨托马斯·赫斯维克】回馈社会,给予欢乐,建筑是最具公众化的艺术

▲海南省演艺中心 © Heatherwick Studio

 

在自然界中,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不同类型的植物和生物相互依存,这使得自然界更加和谐美好。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建筑的多样性对城市同样至关重要。我们需要城市成为慷慨大方的相聚之地。否则,城市又将成为何物?

人工智能即将来临,它将取代许多单调乏味的重复性工作,为我们提供更多时间和空间来培养我们所具有的多种智慧。现在,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相互之间的联结

【建言丨托马斯·赫斯维克】回馈社会,给予欢乐,建筑是最具公众化的艺术
【建言丨托马斯·赫斯维克】回馈社会,给予欢乐,建筑是最具公众化的艺术
【建言丨托马斯·赫斯维克】回馈社会,给予欢乐,建筑是最具公众化的艺术

▲美国加州谷歌湾景城园区 © Iwan Baan

【建言丨托马斯·赫斯维克】回馈社会,给予欢乐,建筑是最具公众化的艺术

我与建筑结缘,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家人的影响,尤其是我的祖母。她是一位衣料设计师,年轻时曾前往设计之都柏林求学。她总是穿得优雅迷人,这无疑为我培养了一种对美的敏锐感

在我年轻的设计师生涯中,帕特里克和扎哈对我的激励、建议和支持给予了我极大的帮助。他们充满创造力和勇气,不断地挑战探索、精进技艺,使城市更具魅力。我非常敬佩他们致力于打造能够与人们产生深厚情感联系的建筑。同时,他们找到了一种方式来向人们展示美的重要性。也许对于世界上几乎每家建筑事务所来说,扎哈·哈迪德的作品都能提供灵感启发。

扎哈本人也带来了另一个启示,她打破了性别、种族、出身、背景等方面的束缚,成为了一个不断激励、推动我们变得更好的榜样。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她既没有学位,也没有建筑资质,但这又有谁在乎呢?实际上,没有人真的在乎资质,关键在于你所做的事情,作品就是建筑师的资质。

并且,从历史上看,推动事物向前发展的通常都是“局外人”。同样作为一名并非传统建筑学出身的建筑师,我的兴趣在于在创新、美感、温暖、工艺和社会慷慨之间找到平衡。我认为将每个项目都视为一次关于如何达到这种平衡的挑战。在未来的项目中,我将继续努力寻找这些元素之间的平衡,以打造更具意义和价值的建筑作品,为社会带来积极的影响。

【建言丨托马斯·赫斯维克】回馈社会,给予欢乐,建筑是最具公众化的艺术
【建言丨托马斯·赫斯维克】回馈社会,给予欢乐,建筑是最具公众化的艺术

▲上海天安千树 © 朱清言

建言思想汇之Thomas Heatherwick

 

【建言丨托马斯·赫斯维克】回馈社会,给予欢乐,建筑是最具公众化的艺术

合 作 方 :建筑档案

阅读:1255
2024-03-05 14:12:53

特别声明

本文为自媒体、作者等档案号在建筑档案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建筑档案的观点或立场,建筑档案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22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建筑设计
建筑档案
建筑空间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档案号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