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我不喜欢将“本土”和“国际”加以比较
    建筑师

    那小海 · 2023-08-04 14:50:33

我不喜欢将“本土”和“国际”加以比较

是否(希望)在项目中突出地标性?

Chris: 每个项目的情况不同,这取决于项目本身的条件。比如在伦敦的设计实践,通常你不会致力于建造地标性建筑,而是顺应城市肌理,与城市融合在一起,这是非常英国的设计态度。当然,伦敦确实也有地标,但大多数项目并不强调地标性。

而我们正在设计位于哈萨克斯坦的一个综合性艺术博物馆位于非常重要的市中心地点,设计意在凸显地标性而非融入城市。

因此,我们对每一个项目都是认真回应其设计需求。通常而言,突出地标性和融入城市,两者很难同时满足,如何取舍在于评估当时、当地以及项目的其他要素。如果一个建筑只是一种轻盈的方式很直接的顺应城市肌理,它也不失为一个优秀的设计。

Almaty Museum of Arts

相比较于本土的设计机构,CT作为一个国际机构,具备哪些优势?

Chris: 我不喜欢将“本土”和“国际”加以比较。我们参与过60多个国家的项目,但并不意味着比当地的建筑师知道的更多。当地的建筑机构对地方有更深入的了解,我们所做的只是带来不同的视角,对于相同事物的不同理解,从而可能碰撞并激发出更独特的东西,共同创造一个多样化的城市。

我不喜欢将“本土”和“国际”加以比较

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规划

比如,中国文化有一点让我十分着迷。因为我觉得,在英国,很多人已经失去了历史感。或者说,历史感正在改变。当我在中国做同样的总体规划时,这里所有的团队成员都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包括中国的历史以及对于每一个项目所在地的不同视角,如何将历史知识引入到现代的项目中也是非常有趣。疫情期间,当我坐在伦敦办公室和中国的团队交流的时候,成员们一个个各抒己见,像是进入一部BBC纪录片,让我兴奋不已。 我觉得这得益于这里的教育体系很结实 。我们团队成员也很多在国外接受过教育,能将国外学到的和国内的认知进行的有趣结合,给我们的创意性也带来更多的补充。

我不喜欢将“本土”和“国际”加以比较

Los Cubos 洛斯库沃斯大楼

所以,我一直认为,中国有很多优秀的建筑师,稍微欠缺的是需要在国际上更多的发声和推广。实际上,中国项目的设计和建造水准都是令人惊叹的。我就认识伦敦的朋友,希望大力向英国甚至欧洲推广中国的建筑和建筑师,因为他被国内的建筑师和项目深深着迷了。这和CT在这里的定位并不冲突,就像我前面所说,CT并没有国际建筑事务所的优越感,只是有自己不同的视角,将我们的设计理念和不同城市和市场进行融合,以及如何让建筑与城市形成对话,不是带来欧洲的风格,而是以中国当地的方式,使每个建筑与地块形成对话。

在国内最近进行中的代表性作品

蒋毅:第一个是张江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2b-6综合体设计,这个项目位于浦东张江高科核心的位置,整体的标准都很高,极具挑战性,项目中还有Indigo在浦东的第一个酒店;而且是通过竞争激烈的国际竞赛赢得的,对手都是国际一流的设计团队。其实纵观CT的发展史,获取项目的最大来源还是通过竞赛,尤其是这些年,愈加激烈残酷,我们也从中学到了很多,包括从对手身上,合作过的大设计院,院士和大师们,以及当地的设计力量,每次项目的历练、经验教训,都可以得以总结,为下一次竞赛做更充分的准备。

我不喜欢将“本土”和“国际”加以比较

张江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2b-6

另一个代表性的项目是天津南站的片区规划,跟以往的TOD项目不太一样,它跟城市更新有关,涉及一个老站的改造,并插入一个新的站点,所以在整个布局中,它跟城市的关系引发了很多可探究的问题,也很好的体现CT在地性的设计理念,因为并不像一个新的片区可以完全的从无到有,以干净利落的方式呈现,城市更新和TOD的结合,更像一台精密的外科手术,我觉得非常有意思。

如何选择市场和开拓市场?

Chris: 我们对于市场的根本准则是从人出发。CT选择和开拓一个市场,根据市场的需求来发展团队,再逐渐在当地扎根,毕竟我们不是AI,而是由人构成的商业行为,寻找熟悉了解当时当地市场的人,使其在合适的项目上发掘个人所长。并且,对于市场,我们通过设立办公室,迅速回应客户的需求,以国际视野和水准,融入当地市场,设计好的作品,是一种长时间的承诺。

如今市场日趋竞争激烈,后疫情时代叠加金融危机,行业艰难,全球都是,即使在满是项目的中东同样不容易,因为每个国家和地区有自己的特性和定位,想要在那里获取项目,竞争尤其激烈,需要用最好的设计去竞争,所以一切又回归了设计本身。我们上海的设计伙伴也参与到中东项目,因为我发现他们的设计能力非常适合参与其中。所以说,一切都回归本质,回归到人,无论团队是在伦敦还是上海,最终还是合适的团队,遵循相似的设计准则和路径,一起合作共创,包括在内部形成良好的竞争体系,最终形成更好的设计作品。中国随着这些年的发展建设,建筑师得到很好的锻炼,设计水准也日益提高,他们通过参与世界各地的项目,以自己的视角探索世界。

国内的项目类型是否针对市场变化进行战略性的调整?

蒋毅: 目前我们还是保留以前的分类,包括大型的商业综合体项目,TOD, 因为这本来也都是CT的优势领域,还有办公产业园,酒店等项目。

我们最近在重庆的未来酒店项目是非常有特色的山地建筑,而且是以智能化为特色的栖居自然,面向未来的科技型融合酒店。我们有时候也参与一些文化建筑,包括上海团队也有参与在国外的项目。甚至小到景观桥梁设计,接下来马上要实施的M50园区附近的苏州河上的慢行景观桥就是代表。

项目无论大和小,都是在探究人和城市之间的关系,都是定制化的创作,每个项目都是独一无二,而且是只属于这个场地,只属于这群业主的需求,这个是我们致力的方向。

我不喜欢将“本土”和“国际”加以比较

张江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3-4

我不喜欢将“本土”和“国际”加以比较

重庆礼嘉智慧公园希尔顿格芮酒店

未完待续

阅读:503
2023-08-04 14:50:33

特别声明

本文为自媒体、作者等档案号在建筑档案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建筑档案的观点或立场,建筑档案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17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建筑设计
那小海
建筑空间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档案号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