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解法丨一种谦和的建造
    建筑师

    建筑档案 · 2019-09-25 14:54:44

时空无论是在物理上,还是哲学上,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建筑是眼之所见的实物,汇聚着时间的力量而建筑师是空间的构建者,时间的追寻者

多年来设计、研究、教学并行,这条建筑之路李保峰已走过将近40年,是绿色建筑专家。对于建筑师来说,留下的建筑就像是日记,每个细节都像是文字的记录。
无论是城市形态还是建筑形态,都应找到与气候、生态等自然因素最恰当的关联。只有躬行于不同设计问题的处理,才更明白具体的问题解决方式比语言和想法更有力度。探知土地的精神李保峰对项目的选择比较明确。所设计的十余个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多在灵山大川里面,在复杂的环境中,因势利导的做出一个融入环境的设计,而不是一个冲突的设计。另外一种常做的设计是旅游风景区里的一些旅游设施,如游客中心、度假酒店以及相关的文化设施。

王屋山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

在地质公园博物馆的实践,开始接触是因为机缘,后来的延续是自主选择。李保峰2001年从德国回来后,经过一个朋友介绍得知在河南济源县王屋山,有一个国家地质公园因申报世界地质公园需要建一个高水平的博物馆,李保峰参加了竞赛并且中标。

王屋山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

那时他一到周末就坐火车或者开车去项目现场。一般很少有建筑师周末到现场来的,通常都是打电话解决问题。“现场服务应该是很细致的工作。跟工人商量石头怎么摆,到工厂里看做的字对不对,所有细节都管,尽量做到最好,所以自己也可以叫施工员。”

王屋山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之后还获得了湖北省的优秀设计一等奖,李保峰认为这个项目在他做过的地质博物馆中最有特点。因为经常跑现场,当成自己的孩子来建设,为自己赢得了很好的口碑,便逐渐在这个方向深入。

地质公园博物馆的建设需要哲学和现实的双重视角。建筑离不开土地,空中花园只是一种臆想。建筑师有形无形之中都在探知着土地精神,怀揣一份敬畏和一份责任感去思考地域的本质问题;以专业的身份让生态这个概念更具体,以专业的态度还原更真实的土地面貌,回归到一个人的维度对我们生长的土地进行精神的延展、突破与再造。对自然记忆的审视

湖北郧县的青龙山恐龙蛋遗址博物馆是李保峰的代表作,也获得了很多奖项。博物馆根据恐龙蛋的位置营造的建筑,采光、栈道走向、墙体等全部依据地形和恐龙蛋的位置量体裁衣设计,现代的建筑形式紧密结合了当地的地域特色。

青龙山恐龙蛋遗址博物馆一期

靠近保护区核心的建筑按规定拆除后留下很多老房子的旧瓦片,也被运用到了博物馆的设计中。建筑整体有七十多米长,打成了七八块后由侧窗等结构连接,每一块跟随地势坡度而变化,从远处看建筑像是一堆巨大的石块。

设计中要处理多重关系,建筑的肌理、结构的搭建、功能的联系、环境的融合等,围绕恐龙蛋这一远古遗产进行动态的体系建构;观察原有地形区位、关联阳光、气候等自然要素,顺应自然地探寻建筑整体的肌理轮廓。建筑的表皮分离了内外空间却无法割舍光的联系,内部空间的流线组织带动人们的视线,外部空间尺度和内部空间尺度达成保护的基本诉求。

青龙山恐龙蛋遗址博物馆一期

青龙山恐龙蛋遗址博物馆是一座功能性很强的建筑,空间的连接和结构的创造,都是为达成一种保护的“骨架”,其内容物——恐龙蛋是空间的精神,也是建筑肌理承载的载体意向和人文意向。建筑表达的形式,也是建筑师导入和导出、解构和建构各种信息的基本方式。

对自然可以敬畏,但不需要膜拜,我们去看、去听、去感知远古时代的遗留,而不是供奉。博物馆更多的是对土地精神的一种反应,对自然信息的有力反馈,并和当代的人文精神做连接,而不是远离。以平和的心境,在山谷里使历史落成一种诗意的栖居。建筑信息现代人类如何去看待地球远古时代的信息?

地质博物馆可以说是传递这种信息的一个节点。我们对地球的认知需要一种与地球接触的方式连接过去与现在。地质中的遗产概念和人文历史中的遗产概念不同,人文历史是河一样的线条,而地质历史像岩石地层一样层层叠加。青龙山恐龙蛋遗址博物馆的设计没有刻意追求形式,现代科技和古旧的、原生的材料没有冲突,几片旧瓦,竹做墙模,便给予建筑一种厚重的情感。

建筑能存在多久?

对于现代建筑来讲,这似乎是一个技术问题,建筑要严格按照规定的使用年限拆除,设计时也要考虑到种种限制。就地质博物馆来讲,建筑和地质存在的时间如此不对等,无法断定人类的研究保护是否是一种不自量力的行为,但探索认知的过程不会是一厢情愿。建筑是一种方式,在当代的时间片段里,试图探寻过去与未来,以人类几千年的认知去揣度地球几亿年的尺度,截取远古时代的一小段信息,以管中窥豹的方式,探寻人与地球的血缘关系。

这样一来博物馆的形态如何并不重要。在无法干涉的有关地质的时间维度里,人的立场是保留、挖掘和维护自然留下的信息,建筑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更单纯,也更生动具体。
建筑独立精神

很多人会询问建筑师的建筑风格、特点等问题,他的回答是“医生看病不会问病人喜欢什么颜色或风格的药,对症才能下药,建筑设计也不是从风格出发,应该是从问题开始,解决问题出发,风格只是一个结果。”
再小的设计都当从更大的方面去思考,寻找各种启发,在各种制约中发掘可能性。这是一种从外到内的设计方式,找很多制约因素然后去一一解决问题,这在某种意义上和哲学上的现象学比较相像。
“不要带任何成见和前提,很多建筑师和学者提出了诸多的理论需要去学习,但设计的时候要把这些理论搁置,以真实的问题给予启发。能解决问题的一定是客观存在的事物,而不仅仅是某个人或某种理论的指示。”

他最欣赏的一个建筑师是瑞士的彼得·卒姆托。

彼得·卒姆托在瑞士、美国读过书,见过世界之大后来到瑞士的村庄开了自己的事务所,并且一直留在那里,偶尔也有外地的项目,但他坚守内心,在瑞士的守候中做着自己喜欢的设计。他的建筑带有一种禅宗的意味,用场所因素、材料、自然光等营造出纯净的空间。李保峰十分欣赏他这种境界,做建筑需要不为外物所动的气质。

无论是研究地质公园还是城市气候环境,李保峰一路走来始终维持着建筑的独立精神,这是快速复制浪潮下稀缺的理念。

李保峰强调建筑的“在地性”,这关联到一种很谦和的态度。就像荷尔德林的“天地人神”四元结构,建筑也是天地人神的一种产物,在天地之间,具备自己的人性和神性。

他提到“谦和的建造”这一概念。“建筑师应该以一种谦和的态度对待自己的作品和设计,不应该是高高在上的,强势的态度,因为人是渺小的。”即使将人类文明史可以倒背如流,结构设计、工程设备、建造房子这些都可以精通,但总有更多的知识在你背后,在宇宙空间、千百万年的时光之下,渺小的人类必要有一种谦卑的态度,看待我们的眼前身后的事物。

附李保峰设计作品:青龙山恐龙蛋遗址博物馆、江西抚州图书馆、文化园、大剧院、及博物馆、中船重工722研究所、西藏羊八井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福建永安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恩施大峡谷度假酒店、武昌县龙泉山风景区明昭陵复原规划设计、汕头龙湖中心区规划及部分单体建筑设计、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大厦及金融大厦设计、王屋山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武汉市历史风貌区保护及更新规划、郑州黄河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等。

阅读:1355
2019-09-25 14:54:44

特别声明

本文为自媒体、作者等档案号在建筑档案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建筑档案的观点或立场,建筑档案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6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建筑设计
建筑档案
建筑空间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档案号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