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登录
- 小程序
- APP
- 档案号
德国设计委员会 · 2021-05-12 09:30:34
项目位于杨浦区中心城内,近杨浦大桥,毗邻上海市著名的红房子妇产科医院;业主希望借助这一地理优势,打造一个对接红房子的月子会所。
基地位于杨浦区老城厢;场地狭小曲折,和红房子医院、中医医院、以及数栋老公房挤在同一街坊内; 隔着窄窄的眉州路是一大片老式里弄,横七竖八的晾衣杆、蜘蛛网般的电线、弄堂口整日瞌睡的老人和狗,成为项目杂乱而丰富的底色。
在城市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在城市中心能够有这样一大片“上海的记忆”,可谓弥足珍贵。因此,如何延续里弄文化特色以及塑造新的城市空间特色成为我们设计构思的重点。
邻里关系
业主的需求除了月子会所外,还包含少量商铺和一个小型的医美诊所。经过对场地和功能的仔细研究,建筑介入场地的方式似乎是惟一的。
我们将几种功能集中叠放,整合形成完整的长方体,沿场地长边(眉州路)展开,简洁硬朗的形体在杂乱环境中创造出稳定性和秩序感;
与硬朗的边界相对的是柔软的内里,在场地内侧我们用一片绿地柔化了与三位“近邻”——红房子医院(西)、中医医院(南)、老公房(北)之间的藩篱。
月子会所
月子会所该是什么样的?像酒店?像医院?像住宅?2012年开始方案设计的时候,上海九成以上的月子会所都由经济型酒店改造而来;狭小的客房和公共空间的缺失将产妇、婴儿乃至家属“困于斗室”,长达一个月足不出户的休养仿佛囚禁。
在明白“该是什么样”之前,我们先明白了“不该是什么样的”;为此,我们放弃了常规的“酒店式”布局、“病房式”布局;也放弃了将建筑在场地短边布置成40米高的塔楼去赢得所谓更多的南向采光,因为那将导致月子会所与中医院住院大楼终日的“面面相觑”。
我们将月子会所沿商业顶部铺开,建筑的长度和厚度允许我们在其中创造“街道”、“支巷”和“庭院”,一切围绕着居住单元和单元之间的交往空间展开;仿佛是对面弄堂空间的模拟,又仿佛是紧凑、亲密、活泼泼的巷弄生活的复刻。
建筑体量逐层消减形成更多的露台和庭院,它们给建筑注入了阳光和绿地,使每一个室内空间都明亮而愉悦。
场所文脉的应和
由于区域整体风貌的要求,建筑主材需使用红砖,而周边大量的红砖建筑让我们对材料的“使用度”一直心存疑虑。
我们最终决定让材料变化追随功能:一层商铺和二层诊所共同形成建筑基座,使用灰色铝板饰面;三层到五层是月子会所,使用红色面砖。这种切分方式也有效的消解了形体的压迫感,基座的高度与对面弄堂高度接近,而顶部错落的体量也恰好形成了对里弄空间肌理的应和。
项目概况:
开发单位:上海华谊集团
项目地址:上海杨浦区
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
设计团队:叶琳、杨云、肖平华、黄海文、韩世强、李广、卫青、施晓海、黄玮
项目摄影:梁山
特别声明
本文为自媒体、作者等档案号在建筑档案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建筑档案的观点或立场,建筑档案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11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