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无影阁 —— 空间的透明性
    建筑师

    建筑档案 · 2021-04-21 09:37:17

无影阁,

浙江金华一隅,

现象的交叠,空间与景物的互借,

用无影的手法增加界面的透明性。

无影阁,

非亭,非台,非楼,阁。

阁,一种架空的小楼房,

四方、六角或八角,

中国传统建筑物的一种。

“阁”弥散着一种说不清道不明、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精神性。

重屋为楼,四敞为阁,以楼阁为代表的中国古建筑,以它独特的结构、优美的外形屹立在世界建筑之巅。其所营造出来的感觉、意境,让人身心放松,自在其中。

纯白的楼阁飘于静谧的水面,传统中式建筑与现代材料构成的完美融合,享受无影虚无的世界。

设计策略

1.  最小单元竖向组合

杆件的落位、合理的布局

燕月阁共三层,内部通高,总高约13m。

首层占地9m*9m,

底部外圈由37根100*100mm方管和68根直径40mm圆管组成。

主体由360余根40*40mm竖向方管按间距200mm组成。

屋檐由直径60mm的圆管按一定曲率弯压并按间距200mm排列,总计648根。

在以一种“最小单元竖向组合”的方式介入场地之后,它们也使得这一地点与其周遭变得不同:它从一片自足的场地成为了风景汇聚的场所。而实现这一转变的建筑的手段,恰恰如画一道线或标一个点一般,纯粹而简单。

2.   模糊建筑与城市意象边界

建筑对自然环境、场地有所回应,并通过对这两者的回应,产生与建筑共鸣的景观。

中国园林里有“巧于因借,精在体宜”的说法。“因”讲的是在园内景物之间的借用关系。而“借”则是指园内外的互借联系。而无影阁的“借”更像是城市维度的拼贴与空间渗透。

容许光或空气透过,在视觉上呈现的效果就如戈尔杰·凯普斯在《视觉语言》中描述的那样 :“如果一个人看到两个或多个图形叠合在一起,每一个图形都试图把公共的部分据为己有,那这个人就遭遇到一种空间上的两难。为了解决这种矛盾,他必须假设一种新的视觉形制的存在。这些图形被认为是透明的 ;也就是说,他们能够互相渗透,同时保证在视觉上不存在彼此破坏的情形。”

燕月阁将传统阁楼的墙体和屋檐转译为白色纯净的杆件,整体以竖向方形杆件和弯曲的圆管组成,采用了通透的立面使得自然渗透其中。

3.   建筑空间界面透明

柯林·罗在《透明性》一书中在物理层面和现象层面对与空间的透明性(Transparency)描述式的解读隐隐有一种对应的关系。

《透明性》认为建筑的透明性一方面是物质的物理属性,比如透明度,产生“互渗”的效果 。

另一方面可能是空间秩序或者称之为“组织关系”,表现为现象的交叠,从“透明性”概念出发来理解传统建筑中的空间表达手法,让我们跳出了原有的框架,更加自由和抽象地针对现代功能的需求来重构和演绎“因借”。

因此,当建筑空间界面透明时,内外空间能够保持彼此的完整性不被破坏且产生空间互相渗透互相作用的效果,吻合无影阁空间原型中对于“因借”手法的运用。

无影阁,

以小见大,广阔无垠。

感谢所有为无影阁努力付出的人们。

项目名称:无影阁

项目地点:浙江省金华婺源区大南山生态旅游区

业主单位:金华市婺城区燕语湖综合开发有限公司

建筑面积:82.84㎡

建筑设计:上海大椽建筑设计事务所、禾易设计

设计团队:洪东涛(大椽建筑)、胡平(禾易设计)、刘征、张泽威(大椽建筑)

景观设计:上海新空间工程设计管理有限公司

建筑摄影:胡义杰

本文来源:大椽设计,版权归作者所有。

阅读:3341
2021-04-21 09:37:17

特别声明

本文为自媒体、作者等档案号在建筑档案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建筑档案的观点或立场,建筑档案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22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建筑设计
建筑档案
建筑空间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档案号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