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登录
- 小程序
- APP
- 档案号
那小海 · 2021-02-16 00:13:16
春节快乐!
悄悄更一篇文章。
选择这么冷门的时段更新,
是因为这篇文章主要是自己的读书笔记,
并没有期待能让多少人看到。
这是2021年的第13本书。
本书是由“小马宋”(此人以前没关注过)
采访的他的朋友圈里的13位牛人
(都是成功的年轻人,
都“轻轻松松”不到30岁财务自由),
分享他们的思维方式。
虽然是一本快餐书,
读后还是有不少启发的,
成功不是偶然,思维决定命运。
这些人的共同特点都是
不安分,好折腾。
看到这些年轻人的思维方式,
看似他们的发展轨迹是阴差阳错,机缘巧合,
实际又是水到渠成。
正如他们说的,即使做别的事情,也同样能成功。
小马宋说,有思想的人都寂寞,
但有意思的人不会。
读完这本书还有个心得就是,
我要继续做我的访谈
因为发现,
不少人在前期摸索的时候
都通过找很多前辈或者成功人士去聊
不管是否聊出一些心得,机遇,思路,
至少聊出了人脉
再不济可以出本书咯
(当然我知道,我出的书不赚钱,还可能卖不出去)
以下为读书笔记
人物1:李倩
青山资本董事总经理
成长轨迹:工作两年后,到腾讯一做就是8年,从编辑到外联主管,到内容,然后离职,成为营销圈里最懂投资,投资圈里最懂营销的人。
1、曾经约遍了自己认识的并且觉得有价值的朋友聊天,
继而发现自己事业的机会;
2、她上学的时候,认为的尖子生是聪明灵活,相处舒服,有特长,做事有原则;
3、关于营销品牌的推荐书:
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特劳特《定位》;
凯文-莱恩-凯勒《战略品牌管理》;艾里斯《品牌22律》,
华与华的书,《参与感》等
4、科特勒,特劳特等的祖师级的教科书一定要看,建立知识框架
5、任何行业都有一把钥匙,就是行业规律,先找规律,再丰富资源和认知,再努力思考,才能成为行业的头部的有重要贡献的20%的人。
6、先追求认知效率,再追求技术效率。
7、要先认识和了解行业里面最好的是什么样,先见顶级的人。
8、在互联网的下半场和消费的下半场,大多数项目是品牌和营销驱动型。
9、我的时间精力能力有限,帮别人搞定一件事,而不用自己参与这件事。
10、机会是最重要的东西,好的机会比起拼勤奋,努力更重要。做任何事情,不要为了做而做,要想清楚目的。
人物2:马文亚
1988年出生,12岁开始炒股,15岁开始炒楼,大学里是股神,毕业前财务自由。永远购买价值被低估的东西。
成长轨迹:
少年立志成为巴菲特。初三2003年非典,意外因为数学和作文竞赛双双三等奖,保送,所以半年空闲,天天看《上海楼市》(关键是研究规律,进行总结),天天去各个售楼处旁听,发现一个低估楼盘,与父母合资购买,250%收益。高中三年持续关注楼市,炒楼花,赚百万。大学开始炒股,跟随民间股神上课学习,实践,变成股神。2010年看到北京楼市启动,一年赚500多万。毕业后进入金融机构,机缘巧合参与金融项目研究,后进入战略发展研究部,成为第一批研究股指期货的人。年纪轻轻又成为央企信托公司产品总监。三年后裸辞,开始掌管私募基金。
他对年轻人的建议:
想到一件事的时候,一定要每天做点什么。在想做的事情中,选出最重要的几件,锁定目标,然后大目标化小,每天去做。
人物3:李叫兽
25岁成为百度最年轻的副总裁
企业方面的理论和方法,很多都是从操作层理论开始(比如文案,会计),到中层理论(营销,运营管理)再到高层理论(企业战略)。
战略学是企业理论界的皇冠明珠。
一个企业任何一个环节的改良,不如战略环节改良的重要。
《战略学》:坚持正确的战略,培养长期的差异化的竞争力,是任何战略的基础。
要成为专家,了解诸多理论的同时,需要大量的刻意练习。
推荐书:鲁梅尔特《好战略,坏战略》
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一旦发现有价值的理论,总问自己:还有哪些现象可以被这个理论解释?我的哪些行为可以被这个知识改进?然后尝试探索事物背后的原因。
人物4:脱不花
罗辑思维二把手
成长轨迹:高中毕业,到北京学语言打算出国,然后担心到国外一无所知,恐慌不敢出国,开始打工,先做了公司前台,误打误撞认识刘永好,然后多了一些机会,进入广告公司,偶然路过酒店听到一个培训,机缘巧合自己做了培训。后来,胆子大,培训中拿到奥美北京总经理的名片,在提案前向他请教,然后逐渐在团队中崭露锋芒,后来带队,后来创业,28岁财务自由。瓶颈了,工作之余开始写作,成为专栏记者,媒体曝光,打开业界知名度。然后,碰到罗胖,放弃自己的公司,加入罗辑思维。
人的发展是遵循马太效应,强者越强,弱者越弱,上升到的层级越高,发现机会越多。
长期规律性的写作,不仅克服惰性,同时对事物能有更深度的思考。从功利性的角度讲,写文章是一个人在社会上获得名声的很好的方法。
人物5:马占凯
搜狗输入法提出者
出生河北农村家庭,河北工业大学毕业,到山西一家公司负责机械设计,2005年辞职到北京。当年互联网大热,他觉得有机会,开始行动。给百度写了4封信,说自己有搜索引擎输入法的新想法,没回音,然后转搜狐,加入搜狗团队。执着不放弃的向领导介绍自己的想法,终于推出了搜狗输入法,成为产品经理。后加入360,虽然不太顺利,但360上市成功,他实现财务自由。
现在的状态,
每周1天给美团做顾问,剩下的时间,学习和社交
(和我现在差不多,不过有着天壤之别,人家是财务自由的顾问,唉)
最速训练程序:
宁可在一个技巧或内容上重复10遍,也不要尝试10个技巧,这是收获最大的方式。
多和高层次的人士接触。如果想提升某方面的能力,就结交这方面能力最强的。
人物6:彪悍一只猫的公众号创始人
成长轨迹:2016年以前,是二线城市默默无闻的英语老师。
2015年底,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就到处拜访牛人,参加各种培训,大量买书看书。
给自己定100天,死磕写文,坚持读书,行走,见人,写作。
建立公众号,从0做到70万粉丝。
专注,只见想见的人,主动选择,时间精力高度聚焦,
通过采访,结交优秀伙伴,提升自己的朋友圈质量。
懂得营销。
后记:2021年第13本书了。
以前我的习惯是,开卷就要读完。
今年开始,如果看到1/4--1/3的时候,
发现没什么意义,就会放弃,开启下一本。
正如书中所说,把时间专注于更有价值的事情上。
你们呢?请留言告诉我,你们最近的所思所想感悟,
或者干脆,春节怎么过的?
特别声明
本文为自媒体、作者等档案号在建筑档案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建筑档案的观点或立场,建筑档案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6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