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梦想加EDGE观察 | 时代焦虑处境下办公空间的精神内生 | Part5 变中求”稳”
    建筑师

    梦想加EDGE空间研究院 · 2021-01-18 09:13:21

如同古代的雅典公民步入神庙前需要登高一样,那是一种从世俗中通向疏离世俗的高贵精神空间的仪式感。在当今社会中,穿过街道的车川人海,密不透风的地铁“罐头”,进入办公大楼和办公空间的过程中,是否可以给予员工一种穿越纷繁与错杂,进入美好办公场景的感觉,这对于提振精神的作用是十分显著的,在此我们需要关注到办公空间的过渡空间设计。

过渡空间想给人以什么感受,设计师在过渡空间传达什么,体现于人们走过这个空间的仪式感。

对单体的办公楼而言,过渡空间体现于建筑与其外部环境之间的灰空间,如建筑的大厅、地铁入口等。对于室内办公空间而言,电梯厅,前台缓冲区,凡是进入办公空间前的过渡区都可以作为设计师格外考量的部分。

美秀美术馆,“桃花源记”式洞口缓冲区

SUN,Philip Schütte

SUN,Philip Schütte

苔 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自然入室」

对于灰空间的考虑是尽量的模糊室内外的界限,消除了内外空间的隔阂,成就了空间的连贯性和设计的统一性,给人一种自然有机的整体感觉。对于一些处于闹市区的建筑,则可以通过建造庭院、空中绿色露台、光线入室等诸多手段去体验一种亲自然的力量。

根津美术馆

Surrounding greenery 绿景围合的空间

Second home co-working

Second home co-working

冥想的行为可以溯源至东方的宗教的内观以及禅修等行为,在冥想的过程中我们通常是向内观测,通过漫长的觉察和修行,逐渐得到灵魂的开悟和升华。在如今充斥着高强度竞争与不确定性的时代中,人们的生活方式被大量的处理繁琐事务和应对外界环境变化所占据,因此甚至无法挤出特定的时间用于心理修复,思维的“定”被大量的繁琐事务所冲淡,乃至被无视,焦虑丛生。但通过在办公空间植入冥想室的方式。让员工得以在日间高强度的办公间隙,获得冥想时间,这对于工作者的个体精神会产生极大的补给和正向促进。

根据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显示,冥想目前成为美国增长最快的健康趋势,冥想者的数量在2012-2018之间的增长超过3倍。

近些年,各类实体的冥想空间及冥想类app都在不断涌现并壮大。独立的冥想工作室在纽约和洛杉矶等城市开放。苹果、特斯拉、Twitter等公司都设有冥想空间。

 

环境智能 —— 通过环境交互和调控建立情绪响应的空间

环境智能(Aml)指的是对在场人员的行为进行敏感反馈的电子环境。通过将生物传感器连接到物理空间,测试什么类型的反馈可以产生对人有益的作用。

UNStudio与SCAPE事务所的杰夫·普洛和一个由多学科专家组成的团队合作,在2017年开发了一种浸入式、模块化的装置,探索办公空间的科学减压。

©UNStudio

RESET 装置舱提供佩戴设备(大脑和心脏传感器)以提供生物反馈,跟踪每个用户的感受并找出最合适的减压方法。装置开发了一个专有的计算方法,可以结合大脑和心脏的数据来分析参观者的心理生理状态,测量抗压能力等级并根据使用者的反应推荐适合的减压方法 。

传感器将被连接到物理环境,使得数据更好地反映人们在舱内的个体体验。通过数据反馈,空间进行自主的机器学习,在不同的用户进入空间后,环境会因人作出改变。打造最适宜的灯光、声环境(音乐),为用户提供最适宜的减压舒缓解决方案。

©UNStudio

©oddproduzioni

纯粹、质朴的裸露材质——踏实、安全感与沉静 

透过建筑的表皮,直接可以窥探到当地最常见的地质构成。在取自当地地缘与未经矫饰的裸露材质中,人们更能够感受到一种原始的召唤与永恒的力量。在日本「侘寂」(wabi sabi)美学中,所强调的缺、拙、涩的意境即是如此。一种纯然质朴,乃至不可避免的缺憾正象征着我们人本身生命体验的一个本真状态。在纯粹的材质所构成的纯粹空间中,可以试图摒弃消费主义时代和科技爆发所带来的精神上的负面入侵,产生人与空间、时间的深层共振,并产生慰藉。

长谷川奈津 碗

Vitra Conference Pavilion, Tadao Ando, Weil am Rhein / Germany. ©Vitra, by Richard Bryant

我们身处于宇宙中——而生命的诞生要有光 

我们凝视着无限的空间和光,思考着我们在宇宙中的位置。

丰岛美术馆咖啡厅

秦皇岛海边,沙丘之内的沙丘美术馆,open,李虎 ©吴清山

Pantheon,Roma ©Su

艺术疗愈, 利用“世俗化宗教”提振精神力量 

The Weather Project, Olafur Eliasson 

Skyspace, James Turrell

Walter De Maria, ‘Time, Timeless, No Time’, (2004). Chichu Art Museum, Japan. Image © Mitsuo Matsuoka

Convent of San Marco ©️Su

声音环境与降噪处理 

将办公区的噪音隔绝于外,建立静谧的冥想场景。

Google office 沉浸式空间吸音板

佩戴降噪耳机后,街道变成自由的狂想曲

「Stroll」Airpods pro降噪耳机广告

包裹感 —— 柔软的边缘,狭小但亲密的空间尺度 

柔滑边缘的圆润边角处理,形成温暖的包裹感,形成无压力的冥想空间。

○ 一个尽端仿佛消失的圆润房间,就如同大雾弥漫后边界消隐了

CRS STUDIO, Clouds Architecture Office

○ 婴儿的襁褓,亲密的尺度

撰文/  梦想加EDGE空间研究院 苏青青

阅读:2717
2021-01-18 09:13:21

特别声明

本文为自媒体、作者等档案号在建筑档案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建筑档案的观点或立场,建筑档案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19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建筑设计
梦想加EDGE空间研究院
建筑空间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档案号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