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登录
- 小程序
- APP
- 档案号
阿客工坊 · 2020-11-24 15:43:30
柏振琦
裸筑更新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始人及主持建筑师
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
后于以色列建筑师Haim Dotan事务所工作
参与设计了世博会以色列国家馆改建,张家界玻璃景观桥, 复旦大学视觉艺术学院音乐剧梦工厂,印尼AlarmRaya住宅片区改造, 西班牙阳光塔改建等国际项
2016年,柏振琦创立裸筑更新建筑设计事务所,事务所将城市更新、整体规划、旧区重塑等问题作为研究主线,目前设计项目涵盖城市更新、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及工业设计等多个类别。
自裸筑第一个城市更新项目“米域 · 有光”联合办公空间发表之后,立即获得了世界范围内的媒体关注,包括Dezeen,FRAME,Domus China,World Architecture,Hospitality Design,AD安邸,ELLEDECO家居廊,INTERIORS,Archdaily,Gooood等众多专业杂志、线上媒体的报道。
作为创始人的柏振琦被Domus China杂志评选为“2017青年100设计师”之一; 并入选2019福布斯中国30岁以下精英榜 (30 Under 30)。
头发梳高、眉眼凌厉、嘴巴不羁地朝向右边紧抿......如果第一次见到建筑师柏振琦的形象照,大概率都会留下这样的印象:眼神有光、满身锐气。
在了解过他的履历后这种印象还会进一步加深:2019年福布斯中国30位30岁以下精英榜(30 Under 30)他榜上有名;成立事务所“裸筑更新”5年来,已经凭借米域 · 有光、米域 · 礼和、永年菜场等一系列作品在行业内崭露头角。
设计作品: 米域 · 礼和
但等到他本人出现,预设的“狠角色”形象被彻底打破:比照片圆润不少的体型显得有些憨态可掬,周身环绕的可爱光环将锐利消解,讲述设计时的声音充满了腼腆的少年感。
是才华横溢的行业新锐,还是个性反叛的设计顽童?在他的建筑世界里,价值取向、自身定位究竟为何?无法凭借第一印象做出决断的当下,我们只有怀着强烈的好奇去观察这位年轻建筑师的剖面,期望从中找寻到一些蛛丝马迹。
最简单的事
“我觉得做设计主要是靠实践和自己的‘领悟’。”
位于上海市黄浦区制造局路833弄的联合办公空间米域 · 有光,是柏振琦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设计作品。
原本破败昏暗的废弃铆钉厂被他将2、3、4层楼板打穿,通过偌大的开放式穹顶将自然光线引入进来,弧形楼梯上旋直指天窗,宛若圣经中指引人们走向自由和光明的天梯。
这个设计很快凭借“颜值”迅速走红,柏振琦的设计理念也非常契合项目品牌自身定位:崇尚共享、自由,希望让被繁忙生活包围的人们,可以很体面地迎着光走向办公室。
设计作品:米域 · 有光
如何挖掘建筑的在地性和场域感、如何灵活运用已有结构、如何在设计中保留精髓……对于柏振琦而言,这些判断往往可以准确恰当到近似直觉。他最新完成的一个“打破记录”的项目是位于嘉兴王江泾的陶仓艺术中心——从推敲设计到汇报完成,只用了4天。
可能外行人眼中这个速度有些令人咂舌,但在柏振琦脑中每一次的快速推导都是合理的,当被问及为何选择建筑这个行业时,他坦率回答:“因为对我来说这件事情最简单。”
陶仓艺术中心手绘及设计图
柏振琦从小喜欢琢磨绘画,由绘画赋予的空间想象力令他可以游刃有余地体察空间的尺度和美感。“这些是他从小骨子里就带来的东西。”合伙人郁颖评价。加入裸筑之前,她拥有多年广告、地产行业从业经验,见识过太多缤纷美好的设计,却依然在第一次走进米域 · 有光时被深深震撼。“只要是和建筑产生联系,他的设计触觉总会特别敏锐。”
陶仓艺术中心实景图及细部纹样设计
这份从属于设计的敏锐和灵气同样也打动过柏振琦建筑师职业入门的师傅——上海世博会以色列馆的主设计师Haim Dotan。
本科念书时,柏振琦精于操作各类设计软件,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遇到了Prof.Haim Dotan,“他觉得我特别能理解他的设计想法,并能迅速地根据要求把设计完成给他。”
硕士期间,柏振琦跟随Prof.HaimDotan开启了他们的建筑实践之路,从2010上海世博会以色列馆改建开始,他们奔赴于世界各地。西班牙阿尔梅尼亚阳光塔(aora-solar),印度尼西亚AlarmRaya联合住宅,张家界玻璃桥,德稻音乐剧演艺中心......这些项目经历使柏振琦对建筑、结构、节点、文书、国际地域、建筑格局都有了更深层次地思考。
柏振琦在旅行中拍摄
工作的同时,他也不断前往欧洲大陆探索,借助大师们的作品领悟、积累。历经千年滋养了犹太文明的以色列建筑群、完美融合了现代与伊斯兰风格的雅加达城市丛林、维港两岸鳞次栉比的香港城市建筑……这些诞生于不同文化语境下的城市空间和建筑都给柏振琦带来了更多设计想法,“实践完我最开心的状态就是看完建筑回来自己画,画完我再出去看。”
这个习惯一直被他保持到今天,只要工作以外有空闲时间,都会马不停蹄地奔走于各地,并非作为寻常游客观光游览,而是真正当成一种设计的“吸纳”和“修炼”,“我所有的和现代主义相关的想法都是自己旅行看回来的,我觉得做设计主要是靠实践和自己的‘领悟’。”
柏振琦拍摄的蓬皮杜艺术中心
去法国,柏振琦在蓬皮杜艺术中心前的广场上站着看了一天,第二天睡醒了再去,满脑子都是构造节点,“这座四十多年前设计建造的建筑,即使放到现在的国内也无比领先,太令人震撼。”回国后柏振琦就完成了“保利时光里 · 光廊”项目——一个“雨棚罩子”,他和团队花了四五个月时间设计出的钢结构-点支玻璃幕墙体系结构构筑,迄今为止仍是他个人最喜欢的作品之一。他总随身携带一本很厚的手绘本,每一两个月就会“消耗”掉一本,许多项目都是从这本本子上的手绘稿里生长出来的。
他始终心无旁骛地完成着这件对他来说最简单也最快乐的事,“过往的经历都在帮他可以快速地判断出建筑物的生命力或魅力点在哪里,设计也就相对信手拈来。”郁颖补充道。
设计作品:保利时光里 · 光廊
菜场与墓地
“ 我不知道菜场会变成什么样子 ,但我知道菜场不会变成什么样子。”
两三年前的一个晚上,郁颖和柏振琦喝咖啡聊天时问道:“你最想做的项目是什么?”她设想的答案可能会是办公、商业或者酒店之类,但柏振琦却回答:菜场和墓地。
郁颖当时就愣住了,同样作为土生土长的上海人,菜场他们再熟悉不过了。“我小时候家门口就有一个菜场,我觉得这地方又脏又臭又乱,有什么好改的?”
当时柏振琦给出了理由:这里是最贴近生活、最具烟火气的场所。“菜场是一个很具有情怀的地方。城市中,我们只会在菜场里接触到自然农作物。”这个掺杂着鱼腥味和肮脏泥水的嘈杂空间更像是一条通路,让城市记忆与人生百味紧密相连。
他很快获得了一个改造机会,就是永年菜场。
“这样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大家日常都会去使用的民生项目,该怎么改呢?”这是柏振琦接到项目时首先抛给自己的问题。
设计作品:永年菜场
永年菜场位于上海的一条老马路永年路上,自诞生起已经服务了周边民众四十多年,岁月在这里留下了烙印,但邻里间的生活节奏却始终未变。柏振琦和团队用一组词诉说了一段属于永年菜场的情怀:熙熙攘攘,人来人往,市巷街道,烟火弄堂,百态人生,永年菜场。
“我不知道菜场会变成什么样子,但我知道菜场不会变成什么样子——一定不会变成盒马鲜生。”在一次设计交流活动中柏振琦这样说,“我们不希望用‘迎合这个时代审美’的设计语言,来挖掘这座菜场的‘网红属性’。”
回归到“让菜场只是一个菜场”,柏振琦和团队针对菜场使用中会遇到的:采购环境不清洁、摊位陈列无秩序、店招残破、光线昏暗、地漏天花使用受限等现实问题给出解决方案,为菜场主要使用人群老年人重新规划合理动线,用石棉瓦、麻布材料重新制作内外店招,以“干净,卫生,美观,经济”组成设计逻辑的“关键词”。
重新开市后的永年菜场
另一个距离永年步行只要十分钟的蒙西菜场,柏振琦在原本的改造策略上增加了“菜场与周边街道关系”的思考。他每天六七点就等在菜场门口,观察来来往往买菜的老年人,“除了买菜他们在这里还会做什么?”
这种观察很快有了答案:买菜的叔叔阿姨总能在菜场碰到相熟的人,他们花费很长时间拉家常,或者什么也不做就靠在路边抽支烟歇一歇。
“野竹篱”元素的内外店招
柏振琦使用了根植于老上海们记忆中象征浪漫氛围的“野竹篱”作为主要元素,沿着菜场的外围长廊做了一道S型曲线围栏,在围栏凹凸的地方安放了小吧台和小坐凳,“人们买完菜就可以将袋子放在桌上整理或者休息一下聊会天。”
柏振琦坦言最早也设想了可以促进人们社交的设计,“但我们发现这似乎是个‘伪命题’,许多时候我们刻意设计让人们‘硬社交’,而事实上他们只需要一个椅子坐一坐或者一张桌子聊天时放一会菜就结束了。”
野竹篱坐凳和吧台可供买菜的人休息、放置物品
经过改造的两个菜场都获得了超出预期的反响,许多上海阿姨们买完菜出来都连连夸赞“蛮好呀蛮好呀”,“可能她们也说不出来究竟好在哪里,但我们觉得这就足够了,不会让她们觉得和过去的生活失去了联系。”郁颖解释说这就是裸筑一直追求的“归于本质的创造”。之后还有许多类似项目接踵而来,但都被他们拒绝,“有的就是为了在商场内生造一个‘菜场’出来,但脱离了场域只是搭布景其实会更难。”
改造后的菜场设施被周边街坊很好地使用
如今,郁颖早就可以全然理解柏振琦的想法了:追求设计深处的逻辑自洽。“他还有一个最想做的是墓地,因为会委托墓地设计的业主,我觉得一定要是在精神上能产生极度共鸣的。裸筑期待这样一个人的出现,这会是完全‘形而上’的享受。”郁颖打趣道,“售楼处和样板间完全不肯做,因为设计逻辑很‘拧巴’,柏工觉得售楼处的存在很没有意义,住宅样板间完全是个人化的东西,并不需要裸筑这样属性的事务所来介入或干预。”
“但正是因为跟随创始人的性格来塑造,裸筑的灵魂也是蛮清楚的。”
“面对世界,我是一种无知的状态”
“在项目实践过程中,一直探索设计的未知,并且乐此不疲。”
在裸筑更新官网的解释中:“裸,是本质。筑,是建造。”“以建筑思维引导城市更新”作为切入点,“更新”是他们在当代建筑语境下的顺势而为。
而在同事们的讲述中我们发现,作为创始人的柏振琦,对待设计与他人也同样具有这种回归本质的最纯粹的直接。
设计作品:海信未来展厅
他有些“行事冲动”,为了海信未来展厅项目,下午从上海直接坐飞机来到青岛,踩着很高的脚手架将头伸进顶灯灯槽里观察光照效果,然后果断地说要撤掉三条灯,确定完是自己想要的最佳效果后又立即飞回上海;也不太懂“人情世故”,对自己坚持的设计想法会在会议上发脾气,有时甚至不惜代价去完成一个项目。
“面对世界,我是一种无知的状态。很多事情我不知道要怎么做,只能用发脾气这种最原始的方式来处理,随后等待一种结果。”柏振琦诚恳地剖白自己。
设计作品:南京老门东泰合玺
他的天赋同样在于这份直接。作为相识多年的合伙人与战友,这些性格特质都是郁颖眼中的“稀缺性”,“有灵气、坚持、脾气差,偶尔也蛮可爱的。正因为他不太受束缚,所以在设计上才不会有那些条条框框。”
就像是个对建筑充满了好奇心的顽童,柏振琦正在带领着“裸筑更新”满世界奔跑,一心想要把内心对未知的渴求填满。“我们不太愿意变成自己过去项目的复制,而是追求多做一些有意思的项目,力图每一个新项目都是有探索价值的。”
所以这种奔跑究竟有没有尽头呢?谁知道呢,或许本就跑不到终点。
但就像他们自己说的,“至少在项目实践过程中,可以一直探索设计的未知,并且乐此不疲。”
- END -
文字版权归阿客工坊所有
图片由柏振琦提供
编辑整理:Snowball
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
“与阿客同行”互动群已成立
欢迎添加微信号i_archer加入我们
如果你是设计师,你有动人的故事,丰富的经历,执着的爱好,欢迎和我们分享!
投稿邮箱: i_archer@126.com
特别声明
本文为自媒体、作者等档案号在建筑档案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建筑档案的观点或立场,建筑档案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5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