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与时间的对决,一名医疗建筑设计师的实践与反思——访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医疗与养老建筑设计院院长荀巍
    建筑师

    APLUSmagazine · 2020-04-15 16:52:53

“在这次疫情中,

所有参与设计救援行动的人员密切配合,

克服了非比寻常的困难,

完成了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荀巍 

01

与时间的对决

5小时完成应急医院的设计策划

2020年2月2日上午9:30

我们接到了南通市人民医院通知。南通市需要建设应急医院,需要设计团队提供200床、400床、500床等3种不同床位规模应急医院的设计策划;

2020年2月2日上午9:30至下午3:00

我们迅速响应,通过视频,组织建筑、机电、结构和概算4个专业、13名工程师,紧急投入设计工作。

2020年2月2日晚上8:00

团队成员多线操作:整理设计资料、拟定技术参数、评估设计需求、编制设计估算和设计策划书。在短短不到5个小时的时间里完成设计任务,提供了完整的应急医院设计策划书和估算书,为南通市政府的项目决策与建设创造了最好的条件,为项目两天后顺利开工奠定了基础。

南通应急医院设计策划封面与目录

 南通市紧急医院标准层平面图

36小时完成应急医院施工图出图

2020年2月2日上午11:30

江苏盐城委托我院设计抗击疫情的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一期建设200床应急临时项目,二期建设500床常设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应急项目于3天后,2月5日开工。

2020年2月2日上午14:30

盐城市领导预定召开应急会议。此时,上海刚刚发布限制人员出差的防控文件,而盐城远在上海400公里以外,总院副院长吴斌代表院领导班子迅速组织协调并安排好车辆,我们随即委派家在上海的项目负责人王冠中,冒着管控带来的不便即刻奔赴盐城。

2020年2月2日晚22:30

设计团队终于抵达盐城。在赶赴盐城的路上,由于高速公路局部拥堵和盐城政府工作安排的调整,我们团队在中途不得不经历了一次折返。

2020年2月3日清晨

项目负责人王冠中参加由盐城市规划局组织的项目协调会,与相关部门踏勘现场,了解用地及周边情况、现场设计,通过视频协调团队成员展开工作。

2020年2月3日晚8:00

我们完成了2套完整的规划方案及场地建设方案供团队主管领导决策。

2020年2月4日晚12:00

通过36小时的紧张工作,我们团队完成了200床应急医疗设施施工相关的第一批图纸。

2020年2月5日凌晨

现场施工顺利开工。 

江苏盐城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方案一效果图

方案一总平面图

方案二效果图

方案二总平面图

总建筑面积:57 539 平方米

床位:500床

设计团队踏勘场地

一期临时医院施工现场

02

“新冠”不期而至

A+:“新冠”来了,突发疫情中,我们分别担任了什么类型的医疗建筑的设计任务?

荀巍:我们主要完成了三类项目:应急医疗设施、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传染病医院)以及综合医院感染科的设计项目。

A+:我们从事的不同医疗类型的项目有何设计上的侧重?

荀巍:应急医疗设施是为临时建筑,病人基本上是同一类的传染病人,这类建筑功能流线并不复杂,主要是解决技术问题:怎样做到快速建造?如何实现床位最多?如何保护医卫人员的安全?如何减少建筑对城市环境的污染?平战如何结合?

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是永久性的传染病医院,有各种类型的传染病人,容易造成人与人之间的交叉感染,包括病人之间、病人与陪护人员之间、病人与医务人员之间,病人与护工之间,传染病的院内交叉感染,其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因此,这类医院的设计要求非常高,功能流线也极其复杂,设计需要重点考虑安全,而且是一个大安全的概念,不仅有人的生理安全,还有人的心理安全,不仅要考虑医院自身,还要考虑城市环境。设计一定要为城市和人打造一个最安全的治疗环境。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江北新院

地点:江苏南京

设计时间:2019年11月

预计竣工时间:2023 年

项目业主:南京江北医学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设计单位: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

总用地面积:178 402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490 790平方米

病床:2 500床

综合医院感染科的设计有两种情况:旧楼改造和新建,这两种情况都需要解决感染科的基本设计问题。相对而言,旧楼改造项目受到的约束条件比较多,包括:各类建筑空间的尺寸、消防、结构、机电等等,每一个项目的情况也不一样,不太容易一概而论,这一类项目在项目开始之前,需要结合项目的具体情况,综合评估一些关键问题:适合改造为什么功能?各专业会有哪些调整?如何减少老建筑的拆改,尤其是结构拆改,既能实现改造目标,又能节省造价和工期。

A+:各地方对医疗建筑的配套设计要求是否类似?有地域性差异吗?

荀巍:各地对医疗建筑的配套设计要求基本一样,因为使用者都是病人。但是,由于这次疫情,武汉的病人数量非常多,医院的床位无法满足病人收治要求,因此,新建了很多临时性医疗建筑——火神山、雷神山、方舱医院等,与其他医院结合,分类收治不同病情的病人。

A+:各专业在紧急救援项目中如何协同作战?

荀巍:应急项目设计周期短,边设计边施工,设计图纸只有准确及时,项目才能按期完成。而受疫情影响,我们只能远程办公,相比集中办公,远程办公人员分散,工作的同步性也不一定一致,所以协同作战的难度会加大。

我们应对的措施是以施工工序为导向,交叉设计。各专业首先密切配合土建专业出图,把通常后面解决的问题、通常几遍提资拍图才能解决的问题都提到前面。比如:建筑底板需要先出图,各专业一开始就集中精力配合土建专业确定底板设计的技术路线,完成与底板有关的平面、管沟等设计和提资后,再落实各自专业的后续设计,保障项目按期开工。

A+:建筑专业如何体现总协调和项目管理的作用?

荀巍:在这次疫情中,我们负责项目的同志医院设计的经验都非常丰富。

在设计之初,很快就会锁定设计目标,并清晰地传达给设计团队的每一位成员;

在设计过程中,每天都会组织视频会议,使得设计中的问题在过程中都能很快解决;

成果提交前,会留出检查的时间。这些措施,既保障了设计任务的顺利完成,又保障了设计质量。

 团队视频会议中

03

建筑师眼中的问题与反思

A+:作为医疗建筑设计的专业人士 ,本次疫情反映出来的问题是什么?

荀巍:摆在我们面前的有两大问题:

首先,医院防灾减灾的措施不足。疫情初期,武汉各大医院均出现“一床难求”的情况,导致大量病人散布在医院外部,一传十,十传百,疫情越来越严重。从中可以看出,无法对确诊的烈性传染病人实施及时隔离,加速了这次疫情的扩散。

其次,疫情不是始发于我们认为的最危险的区域。这次疫情,官方通报的“疫情上报第一人”是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科主任张继先,张主任也荣获湖北省政府记大功奖励。这所医院是我们设计的,所以记得比较清楚。张主任是在呼吸科门诊发现了疫情,而不是在我们认为的危险区域,传统病医院或者医院的感染性疾病科。

那么,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

城市的公共卫生体系应该如何健全?

医院设计应该如何有效应对突发性的公共卫生事件?

哪些类型的医院,医院的哪些部位,需要采取什么措施,可以让城市在遇到疫情时,医院可以快速应对,及时有效的发挥其社会责任?

绍兴市人民医院镜湖总院

地点:浙江绍兴

设计时间:2019年4月

预计竣工时间:2023年

项目业主:绍兴市人民医院&绍兴市镜湖新区管委会

设计单位: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

总用地面积:121 755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260 108平方米

病床:1 500床

A+:对今后的医疗建筑设计的思考是什么?

荀巍:以上问题确实引发了我的思考。

第一,传染病医院应该成为城市的标准配置。

每一个城市都应该配置传染病医院,不仅如此,还需要根据区域卫生规划合理确定传染病医院的床位规模,提供足够的传染病人的收治能力。此外,传染病医院最好具有预留场地,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有条件快速增建临时的应急医疗设施,在传染病医院内部扩大病人的收治能力。

第二,医疗建筑应该引入并强化针对烈性传染病的防灾减灾设计。这里我从以下四点来谈:

 

  • 第一点:综合医院需强化感染性疾病科的建设。

 

烈性传染病患者通常最早出现在综合性医院,但是目前绝大多数综合医院都不太重视感染性疾病科的建设,感染性疾病科似乎是为了应对检查而存在,定位不清晰、规模小、功能配置不全、流线也马马虎虎。一旦遇到突发状况,感染性疾病科的天然缺陷,使其没有足够的空间实施对病人筛查、隔离、治疗,更无法承担重症病人的救治,还有可能造成严重的院内感染,危及医务人员和其他病人的安全。今后,综合医院的感染性疾病科的建设需要重点关注以下三个方面:

  1. 感染性疾病科的建设标准需要提高,医院需要根据整个城市的区域卫生规划,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感染性疾病科的规模、床位和功能配置。遇到疫情时,综合医院的感染性疾病科可以与传染病医院共同收治传染病人,大大缓解传染病床位不足的压力。感染性疾病科的分区、流线也需要进一步规范。通过分区和流线的优化,细分不同病种的传染病患者,控制确诊病人的动线,避免院内交叉感染,同时为医务人员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保障医务人员的绝对安全。
  2. 感染性疾病科应该结合就诊人群的特点,提供4种类型的病房:发热留观病房、疑似留观病房、普通传染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根据不同类型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灵活收治不同类型的传染病人,应对不同响应级别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对于一般疫情,综合医院只收治留观病人,确诊后转院至传染病医院,发挥综合医院和传染病医院各自的优势;对于重大疫情,综合医院需要收治各种类型的病人,尤其是重症病人,对于这类病人的治疗,综合医院的优势非常明显,因为综合医院的科室齐全,重症医学的治疗水平高于传染病医院。

 

  • 第二点:考虑到烈性传染病患者就诊科室的不确定性,医疗建筑防灾减灾设计的范围需要扩大,溯源并控制每一所医院的“零号病人”。

 

烈性传染病防灾减设计的范围应从传统的感染性疾病科,扩大至可能发现烈性传染病的所有部位,包括急诊、呼吸科门诊、呼吸科病房、检验科等,一旦发现疑似病人,即刻隔离,从源头实施控制。

 

  • 第三点:平战结合,提高医院防灾减灾功能的日常使用频率,避免浪费。

 

医疗建筑设计需要考虑防灾减灾功能的灵活性,防灾减灾功能规模、功能配置、建筑空间、分区流线和设备设施,可以与医院的相关功能结合,既能在突发公共卫生时间时发挥作用,又能满足平时相关功能使用的要求。

 

  • 第四点:提升医务人员的工作条件。

 

这一点应该是共识,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国家大多数医院对医务人员的工作条件重视不足,医务人员缺少足够的的办公、学习、生活等功能用房,在这次疫情中和之前的媒体报道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医务人员席地而睡,这些与医务人员在疫情中体现出来的伟大精神不成正比,所以,改善医务人员的工作条件,让医务人员有获得感,是医疗建筑设计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一个好的工作条件,不仅有助于提升医务人员对病人的服务质量,还事关医务人员的自身安全,事关在遇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整个国家的医疗救治系统可以有效运转。

湖北省人民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地点:湖北武汉

设计时间:2007年

竣工时间:2015年

项目业主:湖北省人民医院

设计单位: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

总用地面积:16 6667.5 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

病床:1 500床(总规划2300床)

A+:在重灾区的湖北,我们曾经设计的湖北省人民医院东院建筑面积达30万平方米,这种大型的、综合性的医疗项目在疫情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荀巍:我们设计的湖北省人民医院东院这次被政府征用,作为武汉市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定点收治医院,因而也经常能在新闻联播中看到,它也在本次疫情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所医院最大的特点是采用了先进的模块化布局,即将医院复杂的功能设计成为一个一个的模块。当遇到突发状况时,每一个模块都可以封闭起来,形成独立的救治单元,控制传染源对医院其他区域的影响。

建成多年后,这种设计理念到底发挥了多少作用?我们将会对湖北等地的医院进行回访调查,进一步评估设计的效果以及在应对突发性的公共卫生事件上,设计还需要的改进。

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原湖北省新华医院脑科中心综合楼建设工程)

该项目获得2015年度上海市优秀工程设计三等奖、2014-2015年度国家优质工程奖

地点:湖北武汉

设计时间:2009年

竣工时间:2013年

项目业主:湖北省新华医院

设计单位: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

总用地面积:34 936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47 377平方米

病床:400床

A+: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也是我们的设计,它是湖北当地最早上报疫情病例的医院,这家医院建设时有怎样的特点,您对这座医院的设计有什么样的评价?

荀巍:这次疫情中,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同样被政府征用作为武汉市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定点收治医院。同时,这所医院的医生也因为“疫情上报第一人”以及利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冠肺炎患者的病例在新闻媒体中频频出现。

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位于武汉汉口中心城区,用地紧张,但周围环境很好,紧邻武汉市中心唯一的人工湖——菱角湖。当时我们承担的是医院的改建项目。为节约用地,设计采用了集中布局功能模块化的做法,功能在垂直方向叠加。由于单层平面面积大,设计通过纵横结合的水平交通体系把平面切割为明确的功能分区,分别容纳门诊、医技等临床科室。使用中可以根据需要开放不同的功能区满足病人救治的空间要求。

此外,这所医院的排风系统采用了垂直排风系统,排风风机集中在高层屋面上,设计非常有前瞻性。在这次疫情中,医院非常快速地完成了ICU排风风机的改造,第一时间满足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抢救时要求的负压ICU环境。

华建集团华东总院医疗建筑项目全国分布图

复旦大学附属红房子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南京市中医院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山东省立医院东院

南通市医学中心

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医疗与养老建筑设计院简介

华建集团华东总院医疗与养老建筑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医养院”),始建于2000年,是华东总院最早的专项化团队之一。医养院定位于打造研究型的医院设计,参与并完成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复旦大学附属红房子医院、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山东省立医院医院、南京市中医院等100多所在行业内有影响力的医院,获得数十项国家级、省部级奖项。同时,华东总院医养院参编多项国家医院和养老规范、标准。

采访 / 撰文  姜海纳

微信编辑 /《A+》杂志 张应静

来吧,加入我们!

欢迎投稿

版权声明

“AAAPLUS”公众号所发布的内容为《A+》原创,转载请联系我们获得授权,请务必注明出处,若有修改须征得作者同意。请尊重知识产权和我们的劳动成果,谢谢!与时间的对决,一名医疗建筑设计师的实践与反思——访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医疗与养老建

阅读:1154
2020-04-15 16:52:53

特别声明

本文为自媒体、作者等档案号在建筑档案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建筑档案的观点或立场,建筑档案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6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建筑设计
APLUSmagazine
建筑空间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档案号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