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领先半步的机遇 ——访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建筑系副教授、华都设计合伙人张海翱
    建筑师

    APLUSmagazine · 2020-04-02 16:14:24

他的作品时常令人眼前一亮,曾利用车库升降装置灵活分割居室,也曾将简陋的集装箱化身为舒适的办公之家;他的作品可以辉煌大气如“日出东方”,寄情于山水,亦可以不期而遇地出现在转角小巷,用灵动的色彩营造纷扰都市中的“小确幸”;

他经历过大院正统的锤炼,也走过另类的自媒体营销之路;他是斩获德国IF奖、红点最佳设计奖的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也曾与吴彦祖合作,参与策划建筑综艺节目,成为饱受争议的“网红设计师”;他更是一位人文主义者,在备受瞩目后急流勇退,致力于逼仄小户型改造与城市设计,利用专业的空间延展技能把居民从生活的泥沼中拯救出来……

他是张海翱,一位永远领先半步,不徐不急走在时代前列的建筑师。

张海翱 ,一条, 室内空间 ,改造

01

灵感:溯本求源,逐行大师

A+:您的博士论文题目是《小户型住宅的可变性》与《可变家具的研究》,为何选择了这两个题目作为博士论文研究方向?其灵感来自于哪里?

张海翱:我博士阶段的研究方向是有机更新,在这个环节中,家是最小的单位,住宅是最小的单元,就像人体中的细胞一样。假如要研究城市、社区等大环境的更新,首先要思考家庭这个基本单元,城市实质上是放大的家。

博士只是学术研究过程中非常基础的阶段,因此有必要在这个阶段研究细胞的问题。对于人的组成来说,家庭是基本单元,它就像细胞一样,会对外界的刺激产生反应,不断适应周围的环境并进行演变。它不是单一、固定的空间,而是可变的。       

张海翱 ,一条, 室内空间 ,改造

层高6米的“老公房”被巧妙分割为四层空间的“垂直之家”

A+:您的室内改造作品中,有很多细节可以看出对柯布西耶的致敬,例如宠物之家中对于模度理论(Modulor)的应用和内部的配色使用。请问柯布西耶的理论和作品对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张海翱:柯布西耶对我的影响非常深远。年轻时我喜欢他特立独行的个性,他做了很多伟大的规划,和政界联系密切,认为建筑可以拯救世界。但到了晚年,他对人生有诸多反思,不再孤注一掷地坚信建筑师的伟大。人的生死其实局限在一个小小的房间里,最后还是要奉献给上帝。这些反思引导他设计了很多空间紧凑合理的小户型住宅,其基于人体尺度创立的模度理论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未来所作的住宅设计。他对于职业的反思亦十分打动我,我们可能并不相信上帝,但要信仰自然,尊重事物的客观规律,建筑师要对自然与环境怀有敬畏之心。

在无数卓越的建筑作品之外,我非常敬佩柯布西耶奋斗不息的精神以及超越自我的心态。他不是自始至终坚守一种风格和理念,而是每个阶段都在挑战和批判从前的自己,这非常不易。很多知名建筑师,例如密斯·凡德罗,一生都致力于一种风格,但柯布西耶的作品涉猎野兽派、地域主义等多种不同的流派与元素,让我十分敬佩。

张海翱 ,一条, 室内空间 ,改造

改造后的“宠物之家”,原本混乱不堪的环境被重新规划了人猫分割的功能区域

2015年,张海翱敏锐地嗅到自媒体宣传的商机,主动改变设计领域,与微博知名建筑自媒体“一条”合作,拍摄了多个室内建筑改造短视频。

视频获得广泛传播,他也成为阅读量十万加的 “网红设计师”。知名度也帮助他获得了更多优选项目的资格,得以慢慢实现自己的设计理想。

02

自媒体:山重水复,另辟蹊径

A+:在 “日出东方” 项目顺利完成后,您主动拿着这个项目找到 “一条” 自媒体,并在了解该项目不符合其选材意愿后积极调整方向,开始进军更为接地气的室内改造设计领域。请问您是出于怎样的机缘在2015年工作室面临艰难转型的情况下,选择借助自媒体宣传?

张海翱:人生不同的发展阶段需求会很不一样。在当时那个阶段,我需要媒体来吸引流量,现在可能就不一样了。每次演讲,我总会和听众说我的经历是不可复制的。很多尝试和际遇,只有在那个时刻,那个年代才有存在的必要性。

2015年刚好是自媒体蓬勃发展的时候,它有可能颠覆传统媒体对于话语权的垄断,抓住这个时机利用它是一种相互成就。那时很多建筑师还没有意识到如何利用新兴的自媒体平台,很多事情的成功靠的都是时间差。

我相当于比别人多了一年左右的时间差,利用这个机遇积累了广泛的媒体资源,推动了公司后续项目的顺利开展,很多所谓的网红建筑找我来做,背后有很多企业赞助。但2018年以后,我主动转型不再承接类似的项目,因为整个经济环境没有从前那么好,传统媒体也没有死掉,三年的时间里大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

张海翱 ,一条, 室内空间 ,改造

与吴彦祖一同策划参与综艺“漂亮的房子”并设计“木兰围场”

A+:成为网红设计师之后,相比于在大院成长的常规路径,您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

张海翱:与吴彦祖一同策划参与综艺 “漂亮的房子” 并设计 “木兰围场” ,是我成功踩到的风口,抓住了自媒体最好的黄金期。电视节目能做原创建筑设计类综艺很难,“漂亮的房子”目前是唯一个,这就是所谓的机遇。媒体的力量很大,是对你阶段性的促进,让你有更好的资源和知名度。对于我个人而言,很多事情操作起来更为方便。

对整个行业来讲,它曾经有一个阶段,对所谓的独立建筑师画了一个大饼,或者说一个梦境,好像“野生时代"来临了,但是其实并不是。

张海翱 ,一条, 室内空间 ,改造

与吴彦祖一同策划参与综艺“漂亮的房子”并设计“木兰围场”

A+:您多次提出自己的改造设计是 “以时间换空间” ,使用“百变智能家居”在高密度、高地价的超级城市是一种未来趋势。您认为这样的趋势是对于创意居住空间的追求,还是面对狭小居住空间不得已的一种妥协?在“一条”的微博评论下,诸多网友质疑折叠家具、移动空间的安全性、实用性,您是怎样面对这些争议的?

张海翱:我对于网友的评价并不是非常在意,他们越是质疑,从传媒的角度讲热度就越高。一开始作品饱受质疑时我十分不解,但是“一条”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你的作品肯定要火,有骂就有赞。恰巧我的很多饱受争议的作品最终都成为了高点击率、高传播率的项目。

对于中国的大都市,未来的居住条件是有限的。“以时间换空间”,普及“百变智能家居”是未来高密度核心区域室内改造的必然趋势。假如我们像日本一样居住扁平化,就可以不断辐射化地延伸城市。否则城市资源集聚,必然导致生活用地空间有限,解决方案只能是以“空间换时间”。上海有大量空间逼仄的 “老公房” ,不合理改造空间,就无法解决各种类型的空间使用问题。

张海翱 ,一条, 室内空间 ,改造
张海翱 ,一条, 室内空间 ,改造

利用车库升降装置将32平方米的狭窄空间灵活分割为功能不同的七居室

传播有利的地方是,它能保证设计师在短时间内获得较高的知名度,但弊端是设计也需要为时效性做出妥协,无法保证其深度和广度。

在与自媒体合作获得大众关注后,张海翱将目光转向城市微更新。他用艺术和活动将城市废旧空间串联起来,陆续创作了“粟美术馆”“新华路养老邨”“大上海中的小爱情“等一系列城市艺术公共空间设计。

他试图在这些作品中实现“去节目化”。没有拍摄周期的限制,运用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关心在城市核心区域生活的普通老百姓,思考如何通过社区营造、全民参与实现“人间设计”,满足普通人的需求。

03

城市微更新:纷扰繁杂中的小确幸

A+:在 “栗美术馆” “大上海中的小爱情” 等一系列城市艺术公共空间设计中,您都试图在传统的空间里融入新奇跳动的色彩,并赋予设计人性化的温度。在进行类似尺度的艺术空间设计时,您所追求的是什么?希望通过这样的空间和创意带给来访者怎样的观感?

张海翱:我们公司的设计理念是既要柴米油盐,也要诗和远方。在当时,我们希望所设计的城市公共空间能呈现“小确幸”的氛围和状态,访客进入这个空间,会被色彩所迷惑,在短暂的几分钟之内,你会幻想自己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

在那个时候,鲜有人这样运用色彩营造空间,老房子里很少融入彩色元素,我们希望形成一种对比、冲击,留下瞬间的美好。而现在很多人都会采用类似的元素,我就不会再策划类似的设计了。

张海翱 ,一条, 室内空间 ,改造

“大上海中的小爱情”城市艺术公共空间设计

上海是国内群众文学、美学素养最高的城市之一,但目前仍然没有达到某些发达国家人们对于美学、艺术的极致渴望,那种艺术已经深入骨髓的感觉。大众群体依然对艺术有普遍的经济性的追求,强调能一次性、多么划算地看多少东西,去一个城市恨不得一天把它逛完,我自己也是这样。

什么时候我们的心态能慢下来,不再盲目地追求GDP飞速增长,接受时代慢下来,城市慢下来,艺术慢下来,才有可能用从容的心态自由地享受艺术。

张海翱 ,一条, 室内空间 ,改造

“新华路养老邨”城市艺术公共空间设计

A+:您曾说自己所有的设计都是在极端恶劣的情况下完成的,时间、造价限制严格,您还说只有在恶劣情况下才做得出设计,为什么?

张海翱:恶劣的情况会对时间、空间和预算有严格的限制,需要在有限的条件下迅速实现可行的方案,对设计师的水平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恶劣的环境会激发思考,让我迅速地完成使命。空旷的环境没有任何限制,反倒令人手足无措,但在恶劣的环境之中,你基本上就会求出唯一解,作品新奇是肯定的,没有其他的可能性,这是恶劣环境对我的增益和激励。

职业生涯的前十年,张海翱都在大院体系中设计项目,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与人脉。然而他相信大院改制是今后的必然趋势,个人与团队的个性IP会在未来的行业领域承担更为重要的角色。

在工作之余,家庭生活对于张海翱非常重要。自参加工作之后,他不加班,少出差,将更多的时间留给了自己挚爱的家庭与天马行空的灵感捕捉。访谈最后,张海翱与《A+》杂志交流了自己如何平衡家庭生活与忙碌的工作,并分享了自己成功的不二法门。

04

领先半步:成功之路的不二法门 

A+:建筑行业从业压力巨大,而您在之前的采访中表示自2000年参加工作,几乎从未加过班,把更多的时间留给了家庭和自己的业余爱好。请问您是怎样做到如此完美地平衡工作和生活的?您怎样评价现在建筑行业整体的生存现状?

张海翱:降低自己的欲望值。首先,建筑从业者要找准自己的方向,盲目加班没有用。每做一件事情,应该先思考要达到什么目的,这个成果是比别人领先,还是仅仅在做重复性劳动。

成功的秘诀在于找到差异化竞争的方向,这能帮你节省很多时间。人与人设计水平的差距其实非常有限,你不需要比别人多走三四步,只要多走半步,就永远领先。别人做什么你跟着做是很难成功的,因为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资源去勉强追上他人的步伐。但假如你做不一样的东西,别人就会跟着你走,当他们达到你的水准时你已经可以更换领域了。

然后,你要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线索,这条线索里的竞争对手很少,你要争取做到领域内的头部资源。做头部资源,就会有马太效应,所有的资源都会被吸引过来,就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你不需要去做一件非常伟大的事儿,也不需要做很多事儿,人生只要能做好一件事情就很难得。对于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要有敏锐的目标,这能保证你在头部领域里做出有意思的作品。

另外一点就是以人为本,实事求是,要分析自己和团队的特点是什么。从来没有万能的路径,成功的方式一定是根据自身的特点和生活习惯去规划,适合自己最重要。最后一点,我认为是运气。人生的运气非常重要的,是老天给的。假如遇到,要及时抓住。

张海翱 ,一条, 室内空间 ,改造

张海翱带领华都设计团队创作的“日出东方”凯宾斯基酒店被选为2014APEC峰会主会场

采访|撰文 / 钱程

微信编辑 / 《A+》杂志 钱程

来吧,加入我们!

欢迎投稿

版权声明

“AAAPLUS”公众号所发布的内容为《A+》原创,转载请联系我们获得授权,请务必注明出处,若有修改须征得作者同意。请尊重知识产权和我们的劳

阅读:2285
2020-04-02 16:14:24

特别声明

本文为自媒体、作者等档案号在建筑档案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建筑档案的观点或立场,建筑档案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12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建筑设计
APLUSmagazine
建筑空间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档案号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