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登录
- 小程序
- APP
- 档案号
建筑档案 · 2019-12-24 17:47:27
“此次去佛罗伦萨我觉得我们有必要学习他们对于文化的自豪、对城市的尊重、对生活豁达的态度和热情。”

“在我的认知体系里,对佛罗伦萨有一个戏剧化的转变。佛罗伦萨圣母百花大教堂,文艺复兴的标志,我对这朵报春花的认知起点是建筑史的课本。但是大学时读的外建史的插图是黑白的,所以在我的认知里佛罗伦萨大教堂一直是庄严而肃杀的。直到2002年第一次到佛罗伦萨,才发现它是彩色的!各种颜色的大理石镶嵌在一起!那种黑白色彩形成的肃杀的刻板一瞬间崩塌,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世俗而温暖的欢愉。

在那个特定的历史阶段,它关上了中世纪的大门,推开了文艺复兴的大门。这座城市的街道充满了热情,让人感到很愉快,耳边甚至会响起轻盈的旋律。文艺复兴时期很多大师的作品的保留,把艺术和文化的表达力推向极致,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传达了对生活的热爱。”

佛罗伦萨呈现出的彩色是经济与文化的繁荣,亦是这个国家公民对艺术的共同追求。不由得想到中国的南宋,资本主义经济萌芽状态下经济达到顶峰,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巅峰时期,宋词的曲调演绎,文字丰富而多元的表达。
与罗马在历史中给我们遗留的厚重感不同,佛罗伦萨这件艺术品在文艺复兴时期就已经被雕刻到了极致,并延续了文艺复兴时期的物理状态,正因为文化力量的驱使让它一直充满活力。

今天的佛罗伦萨依然享受着历史留下的荣光,这样的一段历史、这样的一种对文化的敬畏与追溯确实不失为一个城市该有的精神宝藏,然而,这座城市的子民们在历史的瑰宝面前显得有些放松和慵懒,似乎并没有找到这个城市与当代新的生命力。对于固有文化的热忱和持守也注定了像斯卡帕这样的意大利现代主义大师会诞生在威尼斯这座开放又进取的城市,而非佛罗伦萨。

佛罗伦萨之行给薄宏涛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人对生活的一种放松的态度,他们甚至无法理解我们城市化进程中的快节奏生活模式。他们深厚的文化积淀,使每一个市民都有文化自豪感油然而生,他们也不会觉得没有时速350公里的高铁是一件很low的事情,他们过着他们该有的一种属于他们的一种生活。

“如果让我去过那种生活我会疯掉,喝红酒和晒太阳是他们的热衷也同样是我喜爱的生活,但是如果这是生活的主旋律,这在我的人生哲学里就是浪费生命了。当然从另一个角度讲,也许正是因为这种慢节奏的生活方式才使他们保有了对文化遗产的深深敬意。”
“参观由意大利著名建筑师斯卡帕设计建造的布里昂家族墓地,这个作品和中国园林设计有异曲同工之妙。在这之前便心仪已久,迫不及待要去现场看一看。建筑本身从主题上就对我有很深的吸引,以建筑的方式思考生与死的永恒课题。夫妇两人的石棺设计采用了动态的手法,两个平行四边形的石棺相离相向,呈现出一种西斯廷天顶画中人与神的一指间的向往,阐述着生与死的永恒主题。墓地中回转起伏的廊道、默默流淌的细流和绽放的莲花,微澜之下生命感的延伸和蔓延,寓意生命的不息循环。”

以万神庙为代表的古典主义建筑往往能拥有震撼心灵的力量,除了柯布、康等几位大师作品呈现出的对神性的追求与演绎,这样的力量感在现代主义建筑中常常难于企及。“上帝存在于细节之间”,作为细节大师的斯卡帕,其作品拥有高超的总体到局部一致性操作,作品细腻如柳永的词,润物无声,却呈现出了此地无声胜有声的具有穿透力的力量感,直指人心。

这一次佛罗伦萨之行
嗅到了古典主义的味道
跟随自己的脚步
寻访每一条街道
谛听每一曲旋律
一座城市给我们的美好
往往是生活、历史、文化、艺术的细节
需要用心去感知
特别声明
本文为自媒体、作者等档案号在建筑档案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建筑档案的观点或立场,建筑档案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5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