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莫修权:当代文化与教育建筑论坛活动的起源与主题
    建筑师

    建筑档案 · 2019-12-24 15:25:20

这里是建筑档案记录现场

我是档案记录人于佳辉

【记录对象】:

清华大学设计院第三分院副院长

莫修权

文化,建筑,教育,自然

文化与建筑是不可能分割的两个主体,建筑作为文化的载体,需要在建立之初将文化理念注入当中。

文化与教育

文化与教育是相关性极强的概念,因为文化关乎本源,这也是这一联展起名“源”的来由,而教育又关乎源由的传承,中华民族历来非常重视文化及教育,《论语·子路篇》中有写道:“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这代表随着我们国家的繁荣富强,文化与教育事业的提升成为了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人民幸福的不断追求。

文化是教育的内核之一,在特定时空中文化环境、文化氛围,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并发挥着教化功能。而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其双重文化属性体现为一方面它是传承和深化文化的手段。

另一方面文化的实践者,实践本身可以体现文化的特质,使教育成为文化本体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就建筑类型而言,文化建筑与教育建筑是弘扬先进价值观的重要建筑类型,可以作为弘扬文化自信、树立教育强国的重要载体。习近平同志也指出,要注重文化浸润、感染、熏陶,既要重视显性教育,也要重视潜移默化的隐形教育,实现“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的效果,可以说在立德树人,潜移默化方面,文化教育与教育建筑这两种建筑类型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清华大学与东南大学两校的建筑学科,源远流长,建筑思之也交流蔓延,两所大学建筑学科的先贤,杨廷宝先生和梁思成先生早年都留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回国后更有“南杨北梁”之美誉,在文化与建筑教育领域均也有颇多建树,而两校的建筑设计院作为国内知名的高校设计院,同样渊源深厚且交流合作广泛,在文化教育建筑领域均有颇多的佳作。改革开放后,涌现出大批优秀的文化教育建筑的经典作品,从一个层面反映了伟大的祖国近年来的文化教育建设成就,也展现了建筑设计从业者参与国家文化与教育建筑事业建设的奉献与思考。

陆逸康说过一句话:“一棵树下围一堆人建筑就出来了”。从教育的本质来讲,《论语》里面有句话“习礼大树下,传道杏林边”。对于空间环境而言,现在的环境可能过于的僵硬和教条化,孔子曾周游列国,找一棵大树让学生围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教育的空间。对于教育的载体或者空间而言,可能由于继承的传统或者规范,导致了确实比较僵化。

在建筑和空间的规范,以建筑师的角度看,不是一味的等待制度或者等待标准的变化,建筑师的价值就体现在如何在既有的规矩之内,能够有一些创新和一些突破,就像是带着脚镣舞蹈。在这个基础上如果能够突破程式化,加入一些创新的东西,这才是有价值的,对于我们现代的教育空间的塑造应该更加能够起到高校的作用,高校设计院有别于社会上大型的设计集团或私人事务所,它很有价值的一点就是立足于研究的出发点做事情的方式。在这个立足的情况下对于中小学包括高校建筑教育类型能够有一些创新和思考,这无论是清华还是东南,作为高校院里领先的院校,这是有价值的地方。

文化融于建筑

在人们的印象中,文化包含有社会、历史、科技、自然等等多方面的因素,所以文化也被定义为是一种宽泛的概念。所以如何在建筑当中体现文化内涵,尤其在某些特定的建筑类型中更加需要在文化方面多做考量。

首先是关于文化的定义,因为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人类的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在英国《大百科全书》的书中提到智慧群族的一切群族社会现象,是群族内在精神的既有传承、创造和发展的综合,从这两个概念可以看出文化精神的内涵的崇高地位。任何建筑类型,对于文化的内涵都异常看重。

但并不是只有文化建筑类的才要重视文化,非文化建筑类的也会重视文化。只是在文化建筑类型里,无论从业主、到公众,对于它的文化价值的期待和希望得到的这种共鸣会更加的强烈。

尤其是博物馆的建筑类型,作为集文化大成的建筑类型,很多建筑师都比较喜欢做博物馆,因为可以非常充分的对文化有一个的认知,同时和业主有充分的交流,最后展现出一个作品给公众。

在2007年的8月,国际博物馆协会在维也纳的大会上通过一个博物馆章程,博物馆的定义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向公众开放、非盈利的机构,为教育研究欣赏的目的征集、保护以及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及非物质文化的概念。由此可以得知,博物馆与文化是紧密相关的。

人、自然、文化

洞庭湖在人们印象中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的代表,同时也是中国的第二大淡水湖,号称八百里洞庭。洞庭湖水域涉及的面积非常大,洞庭湖周边涉及到的城市也非常的多。在此地有一个在建的洞庭湖博物馆,位于岳阳。岳阳作为一个代表性的城市,尤其是岳阳楼,由于范仲淹的那篇《岳阳楼记》千古流传,所以提到洞庭湖,岳阳在这几个城市里相对更能脱颖而出。

建项目时考虑到洞庭湖的自然生态文化,在自然生态方面有重要作用,包括蓄水功能、气候调节功能、空气净化,包括它还是很多候鸟的栖息地,包括江豚,他们代表性的动物就是江豚。所以自然文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也是文化的一部分,我们不能狭隘的理解为文化好像都是社会、历史,而是与自然友好相处。

在此地的项目在整体造型和外观上,采用的是容器的造型,因为岳阳本身就有一个岳州窑,在当地而言对这个窑是非常自豪的。所以在岳州窑里采取器型的抽象和变化,规划了四个馆合在一起。

建筑在滨水的一侧规划有洞庭湖文化广场,用不同的石材图案,在地上组合出洞庭湖的图案,使荆州、常德、益阳,每个城市都能在上面找到它的位置。虽然博物馆建在岳阳,但是其他城市到这里也有它的归属感,文化的归属可以与观众产生共鸣。

在外装饰方面我们考虑当地的文化特点,在当地有一个湘妃竹的故事,当时舜的两个妻子,娥皇女英,传说舜出去巡视的时候死在半道上,两个妃子伤心欲绝,哭死在洞庭湖的君山岛,所以当地的竹子上面是带着斑点的,传说就是湘妃竹。因此立面材料采用装饰性的混凝土板,用竹模板来做装饰,表达不同的竹纹理的机理,同时把洞庭湖的一些水生生物的残骸嵌入到板里面。因为这个建筑已经非常整了,如果立面再没有一些细节的话可能看起来非常的庞大,非常的压抑,通过这些细节处理让人在远观、中观、微观都能够理会到文化的立意。

在文化角度采用习总书记的一段话总结,习总书记提出来:“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它的文化和教育的功能其实是紧密相连,难以分割的。”而且博物馆是保护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在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方面具有特殊作用。

阅读:1395
2019-12-24 15:25:20

特别声明

本文为自媒体、作者等档案号在建筑档案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建筑档案的观点或立场,建筑档案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5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建筑设计
建筑档案
建筑空间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档案号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