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中华水塔 三江溯源 | 中建西北院主持设计的西宁曹家堡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T3航站楼及综合交通中心项目正式落成投运
    建筑师

    建筑现场 · 2025-08-08 10:18:09

中华水塔 三江溯源 | 中建西北院主持设计的西宁曹家堡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T3航站楼及综合交通中心项目正式落成投运

8月5日,由中建西北院主持设计的西宁曹家堡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T3航站楼及综合交通中心项目正式落成,并于8月7日进入投运阶段。

西宁曹家堡国际机场是我国民航干线机场、区域航空枢纽,属于4E级国际机场,是青藏高原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支点机场,也是青海省主要的对外口岸,承担着西北地区航空运输的重要职能。

西宁曹家堡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是青海省民航建设史上规模最大的枢纽机场扩建项目,也是青海省和中国民用航空局“十四五”重点工程。项目主要建设与跑道等长的第二平行滑行道,扩建站坪机位总数增至75个,新建16.2万平方米的T3航站楼、17.3万平方米的综合交通中心,同步建设5.3万平方米的机场工作区、1.88万平方米的货运站及相关辅助设施。

中华水塔 三江溯源 | 中建西北院主持设计的西宁曹家堡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T3航站楼及综合交通中心项目正式落成投运

▲ T3航站楼及综合交通中心鸟瞰

随着项目的建设完成,西宁机场将满足本期目标年2030年旅客吞吐量2100万人次的使用需求,货邮吞吐量将达到12万吨,成为国内重要的高原门户枢纽机场,对于推动青海省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建设产业“四地”具有重要意义。

该项目由中建西北院原创设计并作为设计牵头单位,由陕西省首届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建筑大师、中建西北院总建筑师安军领衔设计团队完成设计工作。2018年,中建西北院与兰德隆与布朗交通技术咨询(上海)有限公司组成的联合体成功中标设计方案;2020年,中建西北院与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组成的设计联合体完成项目初步设计;2021年完成施工图设计。

 

西宁机场T3航站楼及综合交通中心

设计亮点

 

场、站、城一体化的设计规划布局

西宁曹家堡国际机场距西宁市中心28千米,距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的平安区城区仅约8千米,地处湟水河畔北侧高台塬上。规划用地地形北高南低,高差近30米。整体规划以现有平安新城河湟新区为依托,采用站城一体设计,从北到南主要包括新建T3航站楼及综合交通中心、陆侧交通系统与规划中的西成高铁站等设施。

设计充分利用现有地形高差,解决各区域道路联系和功能衔接问题。其北端是以T1、T2航站楼,飞行区及新建T3航站楼和综合交通中心为核心的空港区,中部是规划中以西成高铁站为核心的站房区,南端是以现有平安新城河湟新区为主体的临空经济城市区。三区通过一条贯穿南北的主轴线连接为整体,形成了机场依托城镇,空港结合高铁站,空铁联运、站城一体,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场、站、城一体化的新格局。

中华水塔 三江溯源 | 中建西北院主持设计的西宁曹家堡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T3航站楼及综合交通中心项目正式落成投运

▲ T3航站楼及综合交通中心鸟瞰效果图

 

东西进出、立体循环的陆侧交通系统

曹家堡国际机场陆侧交通采用“东进东出、西进西出”的规划设计原则。西宁方向通过西进场路与曹家堡西立交的匝道进行连接;海东方向则主要通过东进场路与园艺场立交的匝道进行连接;平安新城方向主要通过楼前环形道路、工作区道路与民小公路进行连接;货运通道维持现状车道规模不变。

陆侧交通设计内容主要包括1环、2路、4隧。其中1环为新建T3航站楼和综合交通中心前的环形道路高架系统;2路为拓宽西进场路与新建东进场路;4隧为新建西进场路隧道、南北工作区下穿隧道和两处地下人行通道。东、西进场路主线均设计为双向6车道,远期西进场路按照双向8车道进行拓宽,以充分保障机场陆侧交通系统运行的顺畅高效。

中华水塔 三江溯源 | 中建西北院主持设计的西宁曹家堡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T3航站楼及综合交通中心项目正式落成投运

▲ 西宁曹家堡国际机场陆侧交通分析

 

到发分流、局部混流的高适应性特色国内旅客流程

新建T3航站楼作为西宁曹家堡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空陆转换过渡的节点。北接机场空侧区域,南联陆侧综合交通中心,通过西连廊与T2航站楼相通。

T3航站楼总建筑面积16.2万平方米,建筑高度44.45米,设计年旅客吞吐量1622万人次。共设置34个近机位和12个远机位。采用主楼+三指廊的构型设计,主楼一次建成,面宽270米,进深120米,指廊宽度38米 ,端部宽度46米。中指廊长约240米,东指廊长约300米,西指廊本期长度约109米,远期将进行扩建,三条指廊长度均控制在300米之内。中转中心位于夹层中心位置,最大限度缩短旅客的步行距离。

航站楼为两层半布局模式,一层为行李提取及到达层,夹层为旅客到达及指廊端到发混流层,二层为旅客值机及出发层,局部地下一层为交通换乘层。考虑到青海当地旅客出行习惯因素,航站楼采用“整体到发分流,局部到发混流”的工艺流程,打造适合当地旅客使用需求且独具特色的航站楼流程空间。

中华水塔 三江溯源 | 中建西北院主持设计的西宁曹家堡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T3航站楼及综合交通中心项目正式落成投运

▲ T3航站楼流程分析

 

中华水塔、三江溯源的航站楼建筑造型设计

青海作为黄河、长江、澜沧江的发源地,是中华民族的生命之源,有着“中华水塔”的美誉。西宁曹家堡国际机场将打造青藏高原第一生态机场,建筑造型设计围绕着“生态与融合”理念开展,响应青海未来发展主题。

新建T3航站楼以“中华水塔、三江溯源”为设计理念,结合主楼+三指廊的航站楼构型布局,以青海省省鸟黑颈鹤的飞翔姿态为象征,既呼应生态发展立意,又凝练出高原隆起、中华水塔,三江归源、泽被华夏的美好寓意。航站楼屋面设计独具匠心,从南向北逐渐错落形成三个自然台阶,三条带型天窗附于舒展起伏的屋面之上,隐喻着自西向东三层阶梯的中国地势特征,以及象征着高原山峦与三江汇聚的浪漫意象。

航站楼造型形态与周围环境空间和谐共融、有机统一,凸显青海的生态保护和文化融合理念,充分体现“中华水塔、三江溯源”的浓郁地域特色。

中华水塔 三江溯源 | 中建西北院主持设计的西宁曹家堡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T3航站楼及综合交通中心项目正式落成投运

▲ T3航站楼及综合交通中心夜景鸟瞰效果图

中华水塔 三江溯源 | 中建西北院主持设计的西宁曹家堡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T3航站楼及综合交通中心项目正式落成投运

▲T3航站楼出发大厅核心景观区

 

适应高寒气候特点,服务机场运营需求的机电设备系统

针对西宁地区冬季寒冷、夏季干热的气候特点,空调冷源采用空气能替代传统电压缩制冷。冷源采用蒸发冷却高温冷水机组,夏季提供16/21℃的高温冷源,配合航站楼内末端地板辐射系统实现供冷;冷负荷较大的内区及常年供冷采用水源式变频多联机系统,夏季供冷、冬季回收热量用于地板辐射供暖。给排水针对西宁降雨量年际变化小,但年内分配不均、夜雨突出的特点,在航站楼的金属屋面采用了高效的网状排水沟和虹吸雨水系统,以适应降雨特点。

适用于高原地区高填方的地基基础设计

新建T3航站楼与综合交通中心依托地形特点呈阶梯式布局,成功实现“少填土、零浪费”的建设目标。在20米地形落差区域,通过设置永久支护挡墙进行合理分隔,显著降低了土方工程量,有效节约了建设成本。

针对高原特殊的地质条件,采用分层碾压结合强夯补强的地基处理工艺,累计完成回填土方约1500万立方米,确保地基稳固。同时,创新运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扩底桩基础,共施打桩基约2500根,并采用桩侧桩端后注浆技术,大幅提升桩基承载性能。实测数据显示,桩基累计沉降量仅为18毫米,远低于安全限制标准,为航站楼提供了坚实可靠的结构基础。

中华水塔 三江溯源 | 中建西北院主持设计的西宁曹家堡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T3航站楼及综合交通中心项目正式落成投运

▲T3航站楼及综合交通中心剖面分析

 

高原高寒地区超长、大跨屋盖结构设计

新建T3航站楼屋盖为双曲面超长结构,钢结构正放四角锥网格体系。主楼中心区屋盖最大长度约298米,最大宽度约为234米,结构温度效应敏感。为克服高寒区、大温差温度效应,提高结构受力合理性,结构设计与钢结构施工密切配合,采用两阶段温度效应分析,科学划分屋盖结构合拢时间,极大降低屋盖及支撑结构温度应力。屋盖结构最大跨度54.0米,最大悬挑23.8米,侧窗及撕裂口布置,削弱了屋盖结构整体性,对结构整体承载能力提出了高要求。结构设计从抗连续性倒塌及非线性稳定极限承载力分析等方面进行计算模拟,保证屋盖结构安全适用、经济合理。

中华水塔 三江溯源 | 中建西北院主持设计的西宁曹家堡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T3航站楼及综合交通中心项目正式落成投运

▲ T3航站楼屋盖结构三维轴测图

中华水塔 三江溯源 | 中建西北院主持设计的西宁曹家堡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T3航站楼及综合交通中心项目正式落成投运

▲T3航站楼出发大厅

 

新体系、新材料应用——弦支穹顶铝合金网壳结构设计

三期扩建工程综合交通中心的中庭屋盖采光顶长向跨度62.0米,短向跨度39.0米,平面投影为椭圆形布置。结构设计创新性选取预应力弦支穹顶+铝合金网壳结构体系,发挥铝合金结构自重轻、预应力结构承载能力大的优势,达到建筑空间与结构轻盈形态的完美统一。

中华水塔 三江溯源 | 中建西北院主持设计的西宁曹家堡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T3航站楼及综合交通中心项目正式落成投运

▲弦支穹顶铝合金网壳结构

中华水塔 三江溯源 | 中建西北院主持设计的西宁曹家堡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T3航站楼及综合交通中心项目正式落成投运

▲ T3航站楼及综合交通中心室外

 

结 语

西宁曹家堡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T3航站楼及综合交通中心项目的正式落成,大幅提升了青海民航的运输保障能力,为推动青海省生态文明建设、经济发展和文化旅游事业搭建了更为便捷的空中桥梁,以现代化的枢纽功能推动青海深度融入全国乃至全球交通网络,为区域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这一成果的背后,离不开中建西北院与其他参建单位的辛勤付出与不懈攻坚。从方案原创到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的层层推进,设计团队始终以专业匠心应对高原建设的复杂挑战,促进地域文化与现代建筑巧妙融合,用智慧与汗水铸就这座兼具功能性与标志性的高原航空枢纽,为青海民航事业发展谱写了新时代的华美篇章。

中华水塔 三江溯源 | 中建西北院主持设计的西宁曹家堡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T3航站楼及综合交通中心项目正式落成投运

▲ T3航站楼行李提取大厅

 

设 计 档 案

项目名称:西宁曹家堡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T3航站楼及综合交通中心项目

项目地址:青海省海东市

项目面积:16.2万平米的航站楼+17.3万平方米的综合交通中心

竣工年份:2025年

设计单位: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合作设计: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兰德隆与布朗交通技术咨询(上海)有限公司

主持建筑师:安军

项目负表人:安军 吴宝泉

主要设计人员:郭霆飙 王君 陈磊 尤娟 严震霖 张铭兴 苏忠民 鲍一轮 田会 齐维先 谈昕 周敏 杨春方 阴勇光 朱磊 杨洲 张钧

 

编审: 党建工作部(企业文化部)· 院融媒中央

图文:郭霆飙 文字校对: 王泾丞

责编 :刘思帆 核 校: 周 静

审核: 王 燕

监制: 赵 政

素材: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 · 第三建筑设计研究院 等

阅读:4144
2025-08-08 10:18:09

特别声明

本文为自媒体、作者等档案号在建筑档案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建筑档案的观点或立场,建筑档案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25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建筑设计
建筑现场
建筑空间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档案号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