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登录
- 小程序
- APP
- 档案号
Gensler · 2025-07-14 21:05:32
自2013年首次发布以来,《设计趋势展望报告》作为Gensler研究院的年度旗舰出版物,持续关注并洞察塑造未来建筑环境的全球趋势。每年,借报告发布之际,Gensler全球57个办公室同步举办“设计趋势展望论坛”。论坛汇聚业主、合作伙伴及专家学者,通过深入交流与思想碰撞,结合国际视野与本土实践,将全球趋势洞察与中国市场的独特需求相融合,激发出兼具创新性、前瞻性与本土适配性的观点与解决方案。
近日,2025 Gensler“设计趋势展望论坛”北京站在侨福芳草地侨福讲堂圆满落幕。活动以“设计前瞻:塑造体验、塑造未来”为主题,汇聚来自城市规划、交通、设计、地产、教育等多个领域的专家,共同聚焦“城市品牌”与“空间重塑”两大核心议题。Gensler大中华区联席执行总裁白睿先生为论坛致开场辞,Gensler北京办公室执行总监洪杰廉先生随后以全球五大设计趋势的精彩分享,正式拉开论坛序幕。
主旨演讲
Gensler全球城市发展与设计策略负责人刘泓志先生发表了题为“从应对城市问题到创造城市品牌”的主旨演讲。刘泓志首先通过分享麦德林、丹尼丁和赫尔辛基三个城市的案例,展示了如何建立城市的安全与平等、体现原真与共情,并为人们带来希望与期待。
他进一步从城市资源、城市运营和公共服务三个环节深入探讨了城市问题的本质,并通过供给与需求、成本与效益、资源与资产三组关系阐述了城市运营的任务。此外,他提出了通过资源的质量、可流动性和匹配机制三项要素理解城市发展的路径,以及通过原真、效益以及安全三个层次理解城市实践的目标。
随后,刘泓志先生围绕“设计如何赋能城市品牌”发表主题观点。他表示,设计在推动城市转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能够引导城市从供给导向走向需求导向,从技术驱动迈向体验驱动,从经验积累转向创新引领,进而释放资产价值、功能价值与情绪价值。他强调:“设计不仅是解决城市问题的工具,更是塑造城市品牌、提升生活品质的重要力量。通过设计的力量,城市不仅能够应对多重挑战,更能构建独特且具有持续影响力的品牌价值。”
圆桌讨论一
城市品牌的力量:
可持续性与未来竞争力
圆桌讨论一围绕“城市品牌的力量,可持续性与未来竞争力”的主题展开讨论。交通与发展政策研究所东亚区首席代表刘岱宗先生,德国包豪斯大学中国区负责人马山山女士,Gensler工作室总监张伟先生三位嘉宾分别从交通、设计教育和资源转化的角度分享了对城市品牌的看法,并提出了各自的见解。
刘岱宗先生在发言中引用了Jan Gehl(扬·盖尔)的城市设计理论,强调公共空间与人类需求在塑造城市品牌中的核心地位。他指出:“一个成功的城市品牌与其繁荣发展,离不开人们广泛的参与和长久的居住。” 因此,城市品牌的构建应基于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与对公共生活的全面理解。他同时指出,具备气候适应性的基础设施将对城市品牌的塑造产生深远影响。通过对巴黎香榭丽舍大街改造案例的分析,刘岱宗先生为北京未来城市品牌的重塑提出了建设性建议,强调在提升城市整体形象的同时,应注重交通可达性与人文体验空间的营造。
马山山女士从设计教育者的角度出发,强调了文化和文明在塑造城市品牌中的重要性。她认为:“生活的本质和人性的需求是构建城市品牌的核心要素。” 她提出,城市品牌应具有明确的定位,并特别强调创新与创意的重要性。
张伟先生以其长期生活与工作的城市——成都为例,生动阐述了公园城市与环成都天府绿道生态价值转化对城市品牌塑造的核心作用。他指出,在当代城市发展中,公众感知、公共配套与体验已成为衡量城市品质的重要维度。
图片来源:天府绿道官网
天府绿道依托成都生态环廊,通过生态筑基、场景赋能、城绿相融、体验导向的绿道慢性系统串联城市空间、公共空间与市民的公共生活。同时通过城市运营植入多元消费场景,将生态资源转化为可体验的城市IP,塑造“慢行优先、城景交融”的公园城市品牌形象与公共空间品质。
他进一步提出:“建筑师应具备构建跨专业协同机制的能力,通过突破传统思维边界,实现设计创新与价值重构,从空间建造到体验营造、从专业分工到系统整合。为助力城市品牌的发展提供专业支撑与创新解决方案。”
圆桌讨论二
连接未来:
空间价值及空间体验重塑
圆桌讨论二主要围绕“未来空间价值和体验的重塑”展开。北京商办互联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及总经理毕明东先生、中国头部商业咨询服务机构睿意德高级合伙人周雷亚先生,以及Gensler商业设计总监张钧彦先生三位嘉宾分享精彩观点。
在讨论中,周雷亚先生指出,随着社会由生产型向消费型转变,人们愈加关注情感驱动与深层次的体验价值。他表示:“未来空间设计的趋势,应回归人的本真视角,深入挖掘文化内涵与故事表达。”这一趋势预示着空间设计、地产开发、商业运营以及办公场所等多个领域,正重新回归以用户为中心的原点,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全方位重塑。
毕明东先生强调,设计赋能在提升办公产品的使用价值、情绪价值、社交体验与品牌体验方面具有关键意义。他指出:“在增强市场竞争力方面,系统性的战略思维与跨界融合应用至关重要。”他建议,企业应在经济下行周期中以用户为中心调整产品策略,充分运用场景赋能与科技化元素,持续优化用户体验与满意度,从而打造兼具品牌力与产业价值的核心竞争优势。
张钧彦先生从设计实践出发,指出未来设计趋势将更加注重空间的独特性与场景体验,致力于打造具有沉浸感与情感温度的空间环境。他表示:“设计师的角色正在发生转变,应从业主的产品视角出发,深入分析其客户需求,创造具备运营价值与增长潜力的设计成果。” 他进一步建议,设计师应更加关注城市问题,将本地文化和风土人情融入设计中,从而创造具有地域特色和独创性的设计解决方案。
趋势解读
在本次论坛上,Gensler大中华区教育设计负责人丁焰先生深入探讨了教育空间的演变及未来趋势。他指出,未来教育将以学习者为中心,推动教育创新的关键在于打造更加个性化、灵活化的学习环境。围绕校城融合、现有资产的活化再利用、跨学科交流以及学生福祉的提升四大趋势,丁先生结合多个国际实践案例,生动阐述了如何通过建设校园型社区、促进跨界协作、融合多元文化,实现教育环境与城市、商业及社区的深度联动。
他强调:“未来的学校将更加重视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学习场景,课堂之外的创新学习与交流空间的营造,将成为推动教育转型与发展的关键所在。”
威尼斯双年展
Gensler工作室总监沈静涵女士在论坛上向嘉宾们介绍了Gensler参与威尼斯双年展的展陈设计,娓娓道来展映影片背后的创作故事,并深入剖析了未来建筑的发展趋势。她强调,建筑的本质在于其适应性与可调整性。在观影过程中,嘉宾们对“永生建筑”这一主题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与共鸣。
Gensler《永生建筑》亮相2025威尼斯建筑双年展
闭幕致辞
论坛活动在Gensler大中华区联席执行总裁白睿先生的闭幕致辞中圆满落幕。他表示:“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设计公司之一,Gensler始终坚信中国的未来,坚定扎根于中国市场的长期发展。”他高度总结了本次论坛的核心观点,强调回归人本需求是驱动未来设计行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动力。“Gensler将始终秉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关注用户的真实需求与体验,致力于通过设计的力量预见未来,塑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论坛活动精彩瞬间
《2025设计趋势展望报告》
特别声明
本文为自媒体、作者等档案号在建筑档案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建筑档案的观点或立场,建筑档案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21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