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听见未来建筑的声音 | 汤海涛:不画空中楼阁,专筑一砖一瓦
    建筑师

    建筑现场 · 2025-06-30 14:35:51

听见未来建筑的声音 | 汤海涛:不画空中楼阁,专筑一砖一瓦
听见未来建筑的声音 | 汤海涛:不画空中楼阁,专筑一砖一瓦

导语:青年代表着活力和未来,青年洋溢着蓬勃向上、创造性精神。接过前辈的接力棒,中建西北院青年骨干们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投身全面深化改革,建功立业、展示才华,谱写青春乐章!

值此建院73周年,中建西北院融媒体中心开设“听见未来建筑的声音”特辑,选取院“1+2+N”业务领域青年代表,展示他们在建筑创作、新质生产力培育等方面的创新创造实践,也期望这一次思想的交流和情绪的交融,持续激发青年创新创造的活力,推动企业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向新而行。

首期集结13名青年建筑师,以深度对话的形式,邀请他们分享工作、学习、生活中的思考与感悟,带您近距离聆听他们的故事。

 

对话汤海涛

“不画空中楼阁,专筑一砖一瓦。”

 

听见未来建筑的声音 | 汤海涛:不画空中楼阁,专筑一砖一瓦

汤海涛

屈培青工作室

执行总建筑师

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汤海涛,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专业。2021年入职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现任中建西北院屈培青工作室执行总建筑师。曾先后获得中建西北院优秀设计奖一等奖、亚洲教育环境设计奖校园更新改造金奖、Active House Award中国区建筑设计竞赛二等奖、中建西北院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在职业生涯初期,是否有让您至今难忘的导师或项目经历?这些经历如何具体影响您后续的设计理念和工作方式?

职业生涯初期,我有幸在陕西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屈培青老师主持设计的西安市第五保育院项目中承担设计深化工作。这段经历,尤其是屈老师的言传身教,对我影响至深,奠定了我从业的根基。

第五保育院是个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的城市更新项目,涉及新建、改建、加固等复杂内容。对我而言,它更是一次珍贵的 “全过程实战洗礼”——从方案深化、报建、扩初、施工图,到全程驻场配合直至竣工验收,我深度参与其中。期间,我们反复推敲构造节点的比例尺度,严苛比对每一块材料的色彩质感,为了一处细节的完美落地与施工方反复沟通协调。等等这些实践经历教会我:建筑的真实生命力源于对落地性的极致把控。这段经历重塑了我的认知——建筑师的战场不仅在绘图板,更在施工一线。“不画空中楼阁,专筑一砖一瓦”的信条,正是那时在工地上深深烙印在我心里的。

听见未来建筑的声音 | 汤海涛:不画空中楼阁,专筑一砖一瓦

△ 在西安市第五保育院分院项目现场

如今看来,一套幼儿园图纸或许寻常,但对当时的我而言,这段 “从无到有” 的全过程亲历,是无比宝贵的财富。它不仅赋予我面对复杂项目的实战信心与勇气,更重要的是,职业初期就能在屈老师引领下见证作品落成,那种强烈的建成体验与正向反馈,如同点燃了一团火,持续燃烧着我日后对设计创作的无限热忱。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城乡建设工作的奋斗目标。作为新时代建筑师,您认为应通过哪些创新工作方法,将这一愿景转化为可触摸的建筑空间?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是我们设计工作的终极追求。这份向往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优质的教育空间正是其最基础的载体之一。

研究生期间,我师从李志民教授,深耕社会福祉建筑特别是中小学领域的研究,深刻理解了空间、功能、环境对教学效率、安全及学习心理的直接影响,这为将“学有所教、幼有所育”转化为设计语言奠定了基础。工作后,我有幸加入屈培青工作室中小学研究中心,将理论研究融入一线实践,始终聚焦“人”的真实需求。

在富阎第一中小学的实践中,我们将设计焦点回归到学生对自然、开放、自由校园的向往。为此,我们摒弃了传统的轴线布局,以自由生长的“树杈结构”组织校园,形成起承转合、尺度宜人的书院意境。为高效容纳多样功能,我们将中学操场整体抬升8.4米,在其下部集约整合风雨操场、游泳馆、报告厅等大空间,形成多功能“校园综合体”。 最终营造出自由、多中心、通透开放的校园环境,鼓励任意探索,有效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个性化活动。

听见未来建筑的声音 | 汤海涛:不画空中楼阁,专筑一砖一瓦

△ 在富阎第一中小学项目

富阎第一中小学的实践,正是通过空间组织的革新、功能的高效立体复合以及空间体验的探索激发,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象化为可触摸、充满自然气息的校园实体。我们期待这样的物理环境能成为滋养创新思维、催化中国教育积极变革的生动土壤。

“城市更新”一直以来备受行业关注,您认为如何使建筑成为人民群众高品质的生活空间?在推进具体项目实施过程中,您有哪些创新性思考或实践建议?

城市更新是当前城镇化发展中后期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方式,存量空间的高效利用成为关键。这一阶段,城市中小学正面临双重升级压力:既要响应教育理念革新,优化功能空间配置;又要化解主城区迫切的学位缺口,在有限用地内实现增容与品质提升。正是这种教育需求激增与空间资源紧缺的尖锐矛盾,直接凸显了通过城市更新手段提质增效的必要性。

未央路小学综合楼建设项目正是应对这一矛盾的典型实践。项目用地局促且不规则,场地内需严格保护既有教学楼,四周被高层住宅紧密包围——如此严苛的约束条件,恰恰是当前城市核心区学校更新面临的真实写照,也对我们提出了极高的设计挑战。

听见未来建筑的声音 | 汤海涛:不画空中楼阁,专筑一砖一瓦

△ 未央路小学综合楼建设项目(左图:建成前 右图:建成后)

面对苛刻的用地条件,常规布局无法满足校方功能需求。因此,我们提出立体校园的策略,将新建教学楼3至5层主体悬挑于跑道上空,以最小占地补充8间功能教室,同时保证下方8米净高,满足球类活动与遮阳避雨需求。为增加学生活动场地,我们对教学楼各层水平错动,生成适宜停留的灰空间,形成由地面、平台到屋顶的立体化外部空间体系。最终,凭借创新性悬挑的手段,在极限用地内高效补充功能、拓展活动空间,成功激活校园活力。

听见未来建筑的声音 | 汤海涛:不画空中楼阁,专筑一砖一瓦

△ 空中学堂,立体乐园(左图:剖透视 右图:插画鸟瞰)

未央路小学的实践表明:面对城市核心区更新中的空间与功能矛盾,建筑师完全可以通过创新设计思维与技术手段,将严峻的挑战转化为提升空间品质的机遇。这不仅是技术层面的解决方案,更是对 “城市更新” 本质,即“在存量中挖掘增量、于限制中创造美好”的一次生动诠释。

当前建筑行业面临周期调整、技术革新等多重挑战,作为青年建筑师,您认为哪些能力将成为破局关键?您正在采取哪些具体行动提升这些能力?

我认为 “全周期服务能力” 是青年建筑师破局的关键。过去的模式是 “接任务书、画图”,但现在很多项目需求模糊,我们必须具备从前期策划就介入的能力。

比如在陇南某山地景区项目中,甲方拥有优质山地景观及风电资源,但对开发方向不清晰。我们主动牵头前期策划,梳理客群与产业,提出 “驭风而起、云海天路、田园牧歌” 三大主题IP,定位绿能开发和体验型度假产品的标杆。为了说服甲方,我们甚至主导构建了财务模型,通过产品类型、景点布局、环线设计推演收益与投资回报率,帮甲方算清经济账。这虽超出传统设计范畴,却是项目落地的基石。

听见未来建筑的声音 | 汤海涛:不画空中楼阁,专筑一砖一瓦

△ 陇南某山地景区项目现场

此外,“后评估能力”也至关重要。建筑好不好用,需要实践检验。在未央路小学改造后,我们持续跟踪使用情况,发现精心设计的 “立体活动平台” 使用率很低——校方出于安全考虑,日常将其封闭。当使用偏离设计意图时,后评估提供了关键的反思契机。我们立即与校方沟通,共同寻找安全与活力平衡的优化方案。这种基于实证的反馈和“陪伴式”服务,不仅积累了经验,更深化了业主信任,维系了长期合作关系。这正是全周期能力的闭环体现。

因此,

我正积极从“画图者”向“全周期价值创造者”转型。依托策划引领力及评估反思力,方能精准驱动项目落地、创造可持续价值,最终让建筑真正承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是我笃信的破局之道,也是我持续精进的方向。

 

代 表 作 品

 

_01

未央路小学综合楼

高密度城市语境下的校园更新设计探索

 

未央路小学综合楼在极端用地限制下,以创新悬挑设计化解老城区学位激增与场地紧缺矛盾。新建教学楼西侧悬挑8米,挑空两层,下方则是穿越而过的操场跑道。建筑的“悬空”使完整的操场得以保留,让每一个孩子享有“运动权”。建筑以谦逊姿态介入密集环境,释放地面空间,打造遮阳避雨的立体活动乐园,实现学位供给与校园活力的双重提升。

听见未来建筑的声音 | 汤海涛:不画空中楼阁,专筑一砖一瓦

△ 未央路小学综合楼

总建筑面积: 7100平方米

2024-2025 年度AEEDA 亚洲教育环境设计奖校园更新改造金奖

2024年 第五届Active House Award中国区建筑竞赛 二等奖

 

_02

富阎第一小学及第一初级中学

校园文化性与地域性的设计探索


富阎学校“树形街巷”的曲折空间序列,为整个学校描绘了一幅生动的体验式教学图景。中学操场抬升8.4米,下部嵌入风雨操场、泳池及多功能厅组成垂直校园综合体。本土陶砖与深灰铝板肌理交织,以柿子红碰撞工业灰,在建构纯粹性中诠释富阎地域文脉,塑造兼具文化厚度与当代性的教育容器。

听见未来建筑的声音 | 汤海涛:不画空中楼阁,专筑一砖一瓦

△ 富阎第一小学及第一初级中学

总建筑面积:83742平方米

2024-2025 年度AEEDA 亚洲教育环境设计奖校园建筑设计银奖

2023 中建西北院优秀设计 一等奖

 

_03

西安市第五保育院分院

微型用地中的“木屋村落”幼儿园再生

 

西安市第五保育院是高密度环境下小学更新改造为幼儿园的城市更新项目。考虑到儿童亲近自然的心理,设计以“木屋村落”为理念, 形成U型院落向城市敞开。活动单元落地折角窗与木屋坡顶呼应,赋予儿童家的归属感。白色基调点缀木色,既融于周边肌理,又体现在地温情,于钢筋混凝土森林中营造温馨的童梦乐园。

听见未来建筑的声音 | 汤海涛:不画空中楼阁,专筑一砖一瓦

△ 西安市第五保育院分院

总建筑面积:10556平方米

2023 年第三届Active House Award中国区空间竞赛 金奖

2022-2023年度 “亚洲教育环境设计奖”学前教育 设计银奖

2023 中建西北院优秀工程 一等奖

 

听见未来建筑的声音 | 高令奇:好的设计不是技术的堆砌,是对土地与人情的深度共情

听见未来建筑的声音 | 马列:建筑流动的曲线,赋予空间更丰富的情绪

编审: 党建工作部(企业文化部)· 院融媒中央

图文:汤海涛 文字校对: 王泾丞

责编 :刘思帆 核 校: 周 静

审核: 王 燕

监制: 赵 政

素材: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 · 党建工作部、屈培青工作室 等

阅读:1319
2025-06-30 14:35:51

特别声明

本文为自媒体、作者等档案号在建筑档案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建筑档案的观点或立场,建筑档案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15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建筑设计
建筑现场
建筑空间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档案号评论区
阅读更多内容,狠戳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