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字在田野:写作工作坊》回顾丨拥抱春天,走向城乡新未来
    建筑师

    构筑空间 · 2025-05-08 16:57:05

 
《字在田野:写作工作坊》回顾丨拥抱春天,走向城乡新未来

 

01 《字在田野:写作工作坊》

当文字走进田野,它是否会生长?

青年共创 / 文化激活 / 城乡流动

 

《字在田野:写作工作坊》回顾丨拥抱春天,走向城乡新未来

龙游瀫(hú)畔·8090青年创造季始于2022年,旨在汇聚青年力量与智慧,在龙游瀫畔实现城市规划、建筑设计、艺术策展、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创新表达,打造城乡流动、交融和中国县域现代化的青年文化创新样本。三年来,其始终坚持“群创介入城乡”“青年助力未来”的品牌基因,在积极发扬并拓展“设计、艺术、文化实践哺喂城乡”之精神内核的同时,为“青年与城乡关系”的对话注入新的流动性与创造力。

如今,龙游瀫畔·8090青年创造季已逐步搭建起从空间实验到文化生态的平台,并荟集了一批80、90后建筑师、设计师、艺术家和主理人,组成青年创作群体。他们相信文字与田野的碰撞,能够激活更多可能性——于是,在三年持续记录的深度积累基础上,当龙游瀫泛起春日里的第一圈涟漪,行走、交谈和创作便已被赋予充足的理由。

《字在田野:写作工作坊》回顾丨拥抱春天,走向城乡新未来

此次《字在田野:写作工作坊》活动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风语筑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创,共有十三位创作者参与。这是一场超越常规的创作实验,在预热见面、 直播行走、即兴创作、田间朗读四个环节的动态变化中,创作者们漫步在龙游的韶光淑气里,收获了对乡间色彩、气味、声响、湿度和氛围无可替代的具身感知。

身体与精神的双重性消弭了个体之间的隔阂,创作不再局限于个体,人们思考、对话和交锋,创造了一个思想自由流动的场域,使智识在交融中获得更蓬勃的生命力。而当线下的行走体验转化为线上的直播图像时,观众亦被邀请进入这场头脑风暴,参与到乡野间的共创之中。正如我们的期许,言语和文字、体验和记录、个体和群体、私域和公共之间的界限皆被打破,一切坚固的结构都被重组为动态的活水,为青年与城乡的互哺生长注入了全新的想象力与可能性。

《字在田野:写作工作坊》回顾丨拥抱春天,走向城乡新未来

 

02 观念同构

一场直奔主题的见面会

创意集群 / 活动预热 / 共谱蓝图

4月11日 14:00–15:00

 

规划师、设计师、策展人、文化学者、写作者、媒体人、运营者等围坐一堂,在瀫石光的放语空围坐共话。

《字在田野:写作工作坊》回顾丨拥抱春天,走向城乡新未来

 

周天璐

龙游瀫畔·8090 青年创造季 总策划

《字在田野:写作工作坊》回顾丨拥抱春天,走向城乡新未来

 

青年是未来的主角,思想在动态中产生

“我们希望通过工作方式和文字生产方式的创新,不断深化对龙游瀫畔·8090青年创造季的纵深建构。龙游瀫畔的运营、建筑、景观和文字内容生产,都是对中国现代化进程极具生命力的表达。创造季最特别之处,就是它的一切都以80、90后为主角——有青年对未来的看法,才有真正的未来。

对谈、行走和即兴写作等动态组合方式,能够产生更丰富的在地体验,为创作者提供更多叙事角度和价值维度。因此,我们特别组织了walk & talk,试图将场景、话语和文本融合起来,并把这一创作过程转化为公共事件,让众人参与共创。”

 

任越

写作者 资深艺术编辑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博士候选人

《字在田野:写作工作坊》回顾丨拥抱春天,走向城乡新未来

 

江边田间,艺术如何生长?

“龙游瀫畔吸引我的地方,是它的时间性。它将‘现在’作为一个具体的时空锚点,我们向内里、向过往看,能挖掘出龙游这座城市的历史文脉;向外部、向未来看,则能‘不拘一格’,把出类拔萃的一众青年人聚集于此,从他们的视角出发,开拓未来的愿景。

有别于传统公共艺术作品对‘纪念碑性’的追求,在这里,建筑师和艺术家的作品共同坐落在江边田间,给予人们想象空间,让大家能在漫步的过程中从容地思考:在县城和乡村的交接地带,这些作品落地之后会如何持续驱动社会关系的生产?它们的生命不是在开幕之后就永远定格,而是在田野中留有非常广阔的生长空间。”

 

张炎

瀫石光运营主理人

《字在田野:写作工作坊》回顾丨拥抱春天,走向城乡新未来

 

瀫石光的愿景是“文艺青年的延安”

“有一句话让我深受感动:‘要把瀫石光做成文艺青年的延安。’我想这就是瀫石光的愿景——要让年轻人都愿意来这里打卡、体验甚至创业,带动当地的产业发展和居民生活改善。在这个愿景里,我们会越来越坚定。”

 

钱坤

[城市备忘录]主理人

塔科玛城市设计合伙人

《字在田野:写作工作坊》回顾丨拥抱春天,走向城乡新未来

 

人是龙游瀫畔最大的价值

“龙游瀫畔更大的价值在于对未来的人、对未来的思想的培育,这不仅仅局限于龙游瀫本身。‘瀫’特指衢江流经龙游的这一段,恰恰是地域上的唯一性,使它对我们这个时代有了更广泛的影响。”

 

使徒子

B站建筑UP主

《字在田野:写作工作坊》回顾丨拥抱春天,走向城乡新未来

 

交流思想、碰撞火花、赋能公众

“如何提高国民的审美素质,乃至整个国家的审美水平?从当下直至未来,这都将赋能我们的其他产业。我希望能在龙游瀫畔与更多人交流,从中获取灵感,碰撞出有意义、有趣味的内容火花,再对它们进行面向大众的包装和传播,助力大众审美的提升。”

 

许彤

一级作家 资深媒体人

《字在田野:写作工作坊》回顾丨拥抱春天,走向城乡新未来

 

现代艺术与历史文脉交辉

“龙游的历史比衢州还长,衢州尚未建州时,龙游就已建县,它的历史底蕴非常丰厚。龙游瀫畔-8090青年创造季诸多精彩作品创建矗立在城乡大地、田野江边,如果能紧密融合和庚续龙游的文脉,我相信,必将会产生巨大的效能。”

 

邵兵

建筑档案主编/创始人

城市记录者发起人

《字在田野:写作工作坊》回顾丨拥抱春天,走向城乡新未来

 

新的生活方式为艺术注入活力

“我们有在龙游瀫畔扎根的空间,有机会成为一个‘新乡土人’。问题是,我们该如何与土地共处?这里有新人、旧人,有村中人、城市人,他们怎样交往、融合,创造出乡野间全新的生活方式?我想,这种新的交互空间会给我们的艺术、建筑和创意注入更具活性的力量。”

 

陈宇森

龙游瀫建管中心 代表

《字在田野:写作工作坊》回顾丨拥抱春天,走向城乡新未来

 

艺术让龙游文化重焕生机

“龙游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拥有众多宝贵的文化财富。龙游瀫畔·8090青年创造季为青年人和龙游文化之间搭建了一座沟通的桥梁,通过创意十足的多元活动,让古老的龙游文化在现代语境下重新焕发生机,也为青年人提供了一个创作与体验的平台。

在数字技术的加持下,现代科技、潮流元素与龙游文化巧妙结合,龙游的历史古迹和自然风光以艺术景观的形式被呈现出来,不仅美化了空间,还提升了乡村的氛围感,这为艺术赋能城乡建设带来了新的启示。”

 

李臻

龙游瀫建管中心 代表

《字在田野:写作工作坊》回顾丨拥抱春天,走向城乡新未来

 

在龙游,创意没有标准答案

“龙游瀫畔·8090青年创造季让我们青年人能在这条28km长的艺术生态长廊里尽显才能。在这里,创意青年没有标准答案,我们可以在田野上‘撒欢’,可以让老房子‘说话’,还可以让更多有趣的事在龙游‘瀫’来。”

 

吕凝珏

龙游瀫畔·8090 青年创造季 总执行

《字在田野:写作工作坊》回顾丨拥抱春天,走向城乡新未来

 

让更多人看到瀫石光的美

“三年来,瀫石光从无到有,我们也愈加了解龙游瀫畔这片土地,了解这里的人们与生活方式。时代和城乡在发展,青年人自身也在成长,我们应持续思考:初具成果的瀫石光应该如何继续前进?新的艺术设计、空间和建筑,应该怎样被更好地使用?如何让更多人看到瀫石光的美?”

 

祝羽捷

策展人 写作者 文化学者

《字在田野:写作工作坊》回顾丨拥抱春天,走向城乡新未来

 

龙游瀫畔可以成为一代人的精神故乡

“在龙游瀫畔,我们能感受到自然的气息。我们在这里完成28公里的行走,进行的不再是书斋中想象式的写作,而是体验的、具身的写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获得的是超越AI的真实感受。

我们这一代人缺乏乡愁,因为经历了祖国三十年来的高速城市化,始终处于流动状态,几乎失去了故乡。但现在,许多80、90一代的青年人却愿意付出热情和生命力,去寻找精神的故乡,而龙游瀫畔正有成为他们精神故乡的潜力。”

 

王群力

文化学者 资深媒体人

[城市秘密]创办人

《字在田野:写作工作坊》回顾丨拥抱春天,走向城乡新未来

 

用更高维的艺术逻辑赋能龙游

“瀫石光具有超越时代的实验性,这是其之所以能走到今天、之所以还有未来的无限可能的原因。三十年前,人们用神话来创造龙游石窟的传奇;而在今天,我们用更高维度的艺术逻辑推动龙游的发展。其中的意义是多元的,只有仔细去行走、去体验,才能看到个中妙处。”

 

朱荣远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原副总规划师

《字在田野:写作工作坊》回顾丨拥抱春天,走向城乡新未来

 

青年,作为连接当下与未来

“在中国面向未来发展的时间节点,当代青年人的价值取向、问题观点和应对能力至关重要。“瀫石光”正是面向中国80、90后青年的一次具有社会学意义的实验:现在,能否将时代的部分责任和权力交予青年?龙游瀫畔的“瀫石光”计划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观察机会,中国青年们在这里成为主角和焦点,展现他们的所思、所想、所能,既反映当下的现实性,也代表未来的可能性。”

 

03 大地行走

在春日的诗意中漫游

直播行走 / 谈天说地 / 终点接力

4月11日 15:00–18:20

 

《字在田野:写作工作坊》回顾丨拥抱春天,走向城乡新未来

走出放语空,龙游瀫畔微风拂面,田野生机勃勃。这片大地已被三年来的艺术实践所浸润,在城乡与青年的互融中生长出新的生命脉络。写作坊成员们分为四组,走入田野、接力行进,在春日中体验、思索、对话,试图突破静态写作的空间限制,实现在地化的动态共创。

 

第一程

 

龙游瀫平波如镜,岸边的油菜花田一望无垠,花草掩映之间,一条小路延伸向田野深处。王群力、邵兵和张炎漫步其上,说起了瀫石光的秘密。

《字在田野:写作工作坊》回顾丨拥抱春天,走向城乡新未来

王群力:“瀫石光的秘密,从专业维度去理解,就是‘缝合’城乡。把艺术品从展览馆里搬到了大地上,农田依然是农田,但同时也是一块画布、一个展厅。艺术和土地相互成就,这片大地也会变得更加非凡。这样,就能在一个城市和乡村刚性隔断的物理空间里,实现城乡的跨越和思想观念的溢出。”

张炎:“展厅只能让艺术装置被表达出来,我们看到装置本身很酷,获得一种感官体验。但是在乡村里、在大地上,艺术装置与人的互动形式完全不同。在瀫石光,我们从来不限定空间的可能性:它可以是农田,可以是咖啡馆,也可以是一切形式,本地人和城市人对它的体验也会有所差异。在不加限定的时候,它往往能带来更多惊喜。”

邵兵:“要充分打开瀫石光的大门,通过新媒体手段广泛传播,让做音乐、餐吧、市集等等行业的年轻人涌进瀫石光,允许每一个人‘跨过门槛’,参与到这里的大地艺术当中,获得充分自由的艺术体验。”

 

第二程

 

放眼望去,花海与林荫一望无垠,数座艺术装置点缀其间,朱荣远、孙君和许彤边走边谈。

《字在田野:写作工作坊》回顾丨拥抱春天,走向城乡新未来

朱荣远:“龙游瀫畔“瀫石光”计划就像在调制一杯‘时光鸡尾酒’,多元的人文艺术与乡村田野的环境相结合,在不同的季节会有不同的视觉感知,这就是在此放置艺术装置的原因。让本地和外来的文化彼此交互,两者观念时空的差异之处在同一个时间、空间里彼此异合或融为一体,就是互为调制鸡尾酒的基酒,形成一个相互交流学习、借鉴共识的过程,。当初“瀫石光”计划让青年们来执行、商量、安排和实践,就是要将责任和权力交给他们,欣喜地看到他们竭尽所能地释放最大的力量,“瀫石光”证明了相信青年,能一代又一代人地将责任和使命接力传递下去。”

孙君:“乡村艺术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叫作‘真情’。艺术和文化的核心就是真善美,年轻人来到这里传递他们的真情,带着一种激动的心情进行艺术创新。这种创新不应该从固有的规则中来,哪怕暂时不完美,也是一种可贵的探索,要给年轻人一个展示能力和想法的平台。”

许彤:“瀫石光是龙游的可贵尝试。我们在宣传报道中最关注的就是所有事件、人物、品牌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和艺术价值,正如瀫石光艺术生态长廊的建设,建好之后能够用起来,火起来,传下去,吸引八方游人,这样就达成了我们最初的美好愿景。

作为鼎力团导师之一,我有幸参与活动的第二季,更是感同身受,感慨良多。龙游以“瀫石光”艺术生态走廊的成功,在乡野大地上作出一份精彩答卷。

中国文学史上最知名的文艺理论家、南朝山东人刘勰,曾任太末县令(今龙游县),在此仁心雕“龙”。如今,当我与1500多年前的偶像再次神奇相遇,我决意穿越时空,把龙游瀫艺术生态走廊看成现代版《文心雕龙》。”

 

第三程

 

在处于瀫石光中心位置的水闸美术馆,吕凝珏、祝羽捷、李晖三人登高远望,艺术生态长廊尽收眼底。走出美术馆,三人再次步入田野,体会瀫石光的大地艺术。

《字在田野:写作工作坊》回顾丨拥抱春天,走向城乡新未来

吕凝珏:“除了各种艺术装置,瀫石光还有许多定期举办的艺术活动。我们发现让人觉得美的、给予人舒适感受的地方,就会在那里加入艺术作品。这些作品会一直留存,就像是在建设一种艺术基础设施,让人在这里的活动有了更多可能性。”

李晖:“此次龙游瀫畔·8090青年创造季,我们特意让建筑师和艺术家进行组合式介入。在大地的尺度上,很多艺术作品都变得十分渺小,连人本身也不过是地上的一个微点,但建筑因其大体量反而能成为视觉的焦点。因此,在田野的环境里,艺术家和建筑师需要向彼此学习,才能相得益彰。”

祝羽捷:“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都忘记了艺术介入社会的功能,常常止于完成美术馆内部的工作,却不能让艺术作用于普通人的生活,从而产生一种隔绝。当我们回归田野,便发现人们已经对艺术的语言不甚熟悉。而瀫石光展现了另一种可能:不受限制地回到生活,完成自由而开放的表达。

“整个瀫石光就像一个大型美术馆,完全是用策展人的思路在运营,不断扩充新的内容、新的主题,试图激发大地艺术新的可能性。它可以盘活整个区域,吸引年轻人前来游玩、开店,形成典型的年轻化多元业态。”

 

第四程

 

直播行走的最后一程,任越、钱坤、使徒子和张晶轩在前往日落酒吧的路上,探索瀫石光艺术与产业的交互。

《字在田野:写作工作坊》回顾丨拥抱春天,走向城乡新未来

使徒子:“大地艺术本就是人类历史中的一段‘整活’史,从复活节岛石像,到英国巨石阵,再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艺术家画出的麦田怪圈,都是对某个特定时期人类精神世界的一种提炼和抽象再现,瀫石光的许多建筑也是如此,它们反映出了这个时代的精神。”

任越:“20世纪末,最早出现在纽约萨拉托加的艺术家驻地原本是为艺术创作者提供一块远离城市喧嚣、能够专注创作的区域。而今天的瀫石光并非是让创作者前来‘避世’,恰恰相反,是鼓励他们与脚下的土地发生联系,在重重复杂的在地条件下寻找某种弥合理念与现实的可能性,从而真正调动大家解决问题的创造力。”

钱坤:“我非常期待瀫石光文旅产业配套设施的进一步完善,能让将来我和团队一起来到这里。在这里儿参与到在地的具体环境当中,白天各自工作、夜晚围坐闲聊,在一个远离喧嚣的地方体验并创造。”

张晶轩:“对于我们这些龙游瀫畔·8090青年创造季的组织者、执行者来说,艺术活动的长期运营维护是很重要的。不能只关注艺术品亮相的片刻,还必须看到它如何与所在的土地接触、交互、生发,是否能发挥更长远的作用。”

 

04 即兴创作

一封乡野手札

即兴写作 / 思想交锋 / 非命题创作

4月11日 20:00–22:20

 

日落酒吧夕曛醉人,渐深的夜色散发出微微凉意。结束行走的参与者们暂作休息,在这昼夜之交,回忆起与瀫石光万事万物产生的内在共鸣,并将心灵中被激发的一切铺陈纸上。

《字在田野:写作工作坊》回顾丨拥抱春天,走向城乡新未来

 

05 田野朗读

送给大地的诗

田间 / 树荫 / 瀫边

4月12日 8:00–10:00

 

大地予人清风,我们以言语回赠。瀫石光已与参与者的精神相融,他们高声朗读,让艺术的种子重新回到这片赋予它生命的大地。

《字在田野:写作工作坊》回顾丨拥抱春天,走向城乡新未来

 

06 结尾

 

在这个AI时代,在这个总让向往自由者怅然若失的时代,我们来到了瀫石光——在这里,人与土地渗入了彼此,而在连接我们的纽带上,分明刻印着艺术的纹理。

我们从乡村里的虫鸣鸟唱中汲取灵感,以瀫岸旁的雨露阳光滋育灵魂,在田野上的青草嘉树下焕发新生。我们以自然重新唤醒人与乡村的生命力,在这里探索另一种未来,一种不同于异托邦景象的、致力于重塑人类活力和想象力的未来。我们带着这种思索回到现实,为中国县域现代化提供独一无二的文化样本。

我们邀请更多人一起加入,在瀫石光探索生活的另一种可能,共同完成人类在龙游瀫畔大地上对于激情、浪漫和美的书写。书写本身就是一种生命的表征,正如土耳其文学家帕慕克所说:“没有什么能比生命更加让人惊奇,除了书写,除了书写,是的,除了书写,那是唯一的慰藉。”这种书写,既属于龙游瀫,也属于每一个心向未来的中国县域。

 

07 龙游瀫畔

8090青年创造季

 

龙游是浙江省衢州市的一座小城。流贯龙游县境的衢江(古称“瀫水”,瀫 [hú],水名,义为衢江龙游段)为钱塘江上游支流,将龙游县城分为了两部分——南为烟火县域,北为产业乡野。

2022年,龙游瀫畔·8090青年创造季第一季启动,其产出成果——瀫石光·艺术生态走廊于2024年三月正式开幕。项目以群策、群设、群划的方式,最终形成“瀫岸”“瀫村”“瀫之灵”三大泛艺术板块,涵盖27个项目作品,14个在地艺术单元和1个AR计划(16个点位)。

第二季于2024年9月启动,以“瀫村学社”“崖壁长廊”以及B站综艺“我在江边盖个房”三大板块组成。基于第一季已完成的选点和方案,第二季更加深入探索沿江、腹地、村落,不仅关注场地物质空间,更关注空间背后的社会关系、文化、生态、产业等多维度,以研究/策展/设计/艺术/新媒体等多种方式,持续深度挖掘在地资源,创新年轻化的表达及策划,加强城乡与青年的互动、对话,呈现乡村的场景营造和活力激发。同时,通过运营活动的植入,不断丰富瀫石光·艺术生态走廊观光体验,补齐功能性短板。

《字在田野:写作工作坊》回顾丨拥抱春天,走向城乡新未来
阅读:4002
2025-05-08 16:57:05

特别声明

本文为自媒体、作者等档案号在建筑档案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建筑档案的观点或立场,建筑档案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25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建筑设计
构筑空间
建筑空间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档案号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