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匠心说 | 龙卫国:循证木构
    建筑师

    建筑档案 · 2025-03-06 15:52:03

匠心说 | 龙卫国:循证木构
匠心说 | 龙卫国:循证木构匠心说 | 龙卫国:循证木构

龙卫国

中国建筑集团副总工程师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龙卫国木结构创新工作室领衔人

 

以“循证木构”为思想线索

承接木与竹

自然、文化、历史的底色

融合现代科技与设计手法

赋予木构建筑新生

不断探索、突破

将其推向更广阔的舞台

 

亲自然的木构

绿色、低碳的自然建造

 

人类的亲自然本性,是我们基因中的深刻烙印。木构建筑以其自然的纹理、温润的触感和传统文化的连接,受到人们的青睐。木构的回归,不仅是一种材料的复兴,更是对传统与现代、自然与人文的深刻对话。他满足了人们对于自然的热爱与向往,也是一种价值观的觉醒,预示着设计的未来将更加注重自然、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在追求低碳环保的今天,木构建筑以其可再生、低排放的特性,成为践行绿色发展和双碳战略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支持发展木结构建筑,木结构在公共建筑、城市更新、乡村振兴等领域应用也越来越多,已建成了一大批涵盖了会展、体育、文博、社区中心等领域的现代木结构建筑,既有大型公共建筑也有建筑小品。

匠心说 | 龙卫国:循证木构

△ 天府农博园青苗

 

砥砺前行二十载

我国木构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中建西南院作为木结构设计规范的管理单位,开展《木结构设计规范》的编制工作。西南院同时也是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木材及复合材结构专业委员会的秘书处挂靠单位,组织国内竹木结构相关标准制订工作,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作为国际标准组织木结构委员会ISO TC165国内技术对口单位,参与木结构相关的国际标准的修订工作。

2000年以前,我国木构建筑还是以传统木构为主,与北美、北欧的先进技术相比有所不足。着眼全球视野,秉承 “先引进,后发展”的思路,自2000年初起,西南院开始编制中国木结构规范与标准,引领传统木结构向现代木结构转变。历经二十载的砥砺前行,西南院共主编了木结构相关国家标准6部、行业标准1部,多本团体标准,以及1部设计手册,完整搭建了中国木结构设计标准体系,对我国木结构发展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

匠心说 | 龙卫国:循证木构

△ 中国木结构设计标准体系

 

《木结构设计标准》

是木结构工程中最重要的基础标准,规定了木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木材材质分级、设计指标、构件计算、连接计算以及防火设计和耐久性设计等要求。这本标准对我国木结构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在编制本标准时,编者采取“先引进后发展”的理论,引入国外的先进技术,推动工程实践,推动技术发展。

《胶合木结构技术规范》

填补了当时国内胶合木结构技术空白,适用于建筑工程中承重胶合木结构的设计、生产、制作和安装,确定了胶合木产品的强度等级和设计指标,规定了胶合木构件设计、连接设计、防火设计以及胶合木构件加工制作时的基本要求和生产制作质量控制要求。

《多高层木结构建筑技术标准》

是国际上第一本专门针对多高层木结构建筑的技术标准,适用于多层木结构民用建筑、高层木结构住宅建筑和办公建筑的设计、制作、安装、验收与维护。在消防层面,该标准将木结构的可建造高度由3层提高至5层,同时规定了可建造高层木结构的结构体系及结构层面其最大高度限制:结构上最高可以建造18层,56m。

《装配式木结构建筑技术标准》

与装配式混凝土、钢结构标准共同构建了我国的三类装配式建筑体系,提出了建筑、结构、设备、内装等一体化设计建造的依据。适用于装配式木结构建筑的设计、制作、施工、验收、使用和维护。

《木骨架组合墙体技术规范》

是针对木结构建筑中的非承重木骨架组合墙体的专用技术标准,当木骨架组合墙体用于住宅建筑和办公建筑的房间隔墙和非承重外墙时,不应超过6层;作为房间内隔墙时,可用到高度不超过54m的建筑。

《轻型木桁架技术规范》

是针对木结构建筑中采用金属齿板进行节点连接的轻型木桁架的专用技术标准,为轻型木结构中木桁架的设计、安装提供技术支撑。

匠心说 | 龙卫国:循证木构

△ 科技获奖

 

技构未来,延续文脉

当代中国木构的创新实践

 

近年来,中国木构建筑不仅在体量上有所拓展,对于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也使其在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中不断前行,展现出独特的魅力与发展潜力。作为国家标准木结构规范管理组的管理单位,西南院在木结构工程设计实践上也一直在不断探索,完成了多个大型木结构项目的设计。

天府农博园青苗项目是国内最大规模的木结构办公建筑之一,它不仅体现了文化在地性的表达,也展现了技术创新的成果。该项目采用胶合木拱形结构,创造出层次分明的群拱布局。胶合木拱从“青苗”主题出发,向四周延展,形似叶片的脉络。

屋盖结构采用33m跨度的胶合木主拱,实现顶层的无柱大空间。沿曲面布置的纵向主拱与横向次梁,仿佛叶脉一般具有生命感。每一根次梁的末端出挑以支撑屋檐,为了实现轻薄的檐口线条,采用了木梁端部插入钢板肋的做法,上部覆盖铝板,既解决了小青瓦的收边问题,视觉层次也更为丰富。内部空间同样强调自然感,通过外露木梁柱,免去二次装修,实现“结构-室内”的一体化。日光通过檐下进入室内,空间中迷漫着胶合木所特有的暖色光线,温暖宜人。

在每个单元的端部,胶合木主拱支承于斜向混凝土立柱之上,对称的斜向细钢柱支撑着悬挑的木屋盖檐口,形态轻盈,屋盖仿佛鸟翼般打开,庇护着下面的出挑阳台。这里的木材、混凝土、钢——每一种材料构件都清晰地对应着各自的传力目的,表达明确的建构关系,体现出“透明构造”的特征。

匠心说 | 龙卫国:循证木构

天府农博园青苗

稻城亚丁保护恢复项目-蓝月山谷餐厅是稻城县亚丁村保护恢复工作的一部分,亦是木构建筑在地性的创新实践之一。餐厅共两层,一层外墙采用当地石材砌筑,二层则采用胶合木结构层叠构筑,朝向雪山一侧的落地玻璃墙,最大化引入雪山景色与阳光,建筑与山地融合,为雪山冷冽环境增添了一抹暖色。

由于项目地处高原生态保护区,海拔高,工期紧,运输安装条件受限。为解决运输问题,结构设计时采用统一规格的小截面胶合木,层叠组成格构梁柱。这一结构形式丰富建筑视觉效果、降低当地运输安装难度,不仅展示了木构建筑在极端环境下的适应性,也彰显了木结构在创新中的无限可能。

匠心说 | 龙卫国:循证木构

△ 稻城亚丁村保护恢复项目

随着现代木结构建造技术的发展,木结构建造大跨度的大型建筑成为可能,并且逐渐成为了建筑设计师们在设计大型建筑时的首选之一。现代大跨木结构建筑融合了现代科技与木结构的自然美感,为建筑赋予独特艺术魅力的同时,也为城市规划开发提供更环保的建筑解决方案。

成都新川兰花文博园温室-世兰荟,建筑面积4100m²,是一座用于兰花展览的建筑,建筑功能为温室、展览配套。设计巧妙地运用曲线胶合木打造出兰花造型的框架,兰叶形态形成基本结构单元,各枝兰叶高度起伏象征蜀山特色,建筑最高点约20m。屋面及外立面采用高透光超白玻,为建筑内的植物提供了充足光照,同时具有弧线型的胶合木梁柱,从侧面看仿佛生长在公园中的叶片,从正面看叶片沿着公园蜿蜒展开,设计透过直线与曲线的碰撞,传达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

在项目的设计阶段,各专业团队基于统一的三维模型进行了参数化建模,确保了设计的一致性和准确性。施工图纸的编制也达到了较高的深度,为深化设计提供了详尽的指导。因此,深化设计单位能够高效地完成深化设计任务,减少了沟通与协调的时间,从而显著提高了深化加工的效率,并有效缩短了工期。目前,该项目的构件已进入加工制作阶段。

匠心说 | 龙卫国:循证木构

△ 新川兰花文博园

 

“外露显文化,内构成环境”的木结构建筑实践:

 

匠心说 | 龙卫国:循证木构

三亚凤凰国际机场

匠心说 | 龙卫国:循证木构

△ 江西省转化医学研究院

匠心说 | 龙卫国:循证木构

△ 郫县豆瓣博物馆

匠心说 | 龙卫国:循证木构

△ 崇州竹编非遗展厅

匠心说 | 龙卫国:循证木构

△ 合肥八中校门

匠心说 | 龙卫国:循证木构

△ 天府国际机场川航活动中心

匠心说 | 龙卫国:循证木构

△ 新津融媒体中心

匠心说 | 龙卫国:循证木构

△ 都四铁路龙池站

匠心说 | 龙卫国:循证木构

都四铁路映秀站

匠心说 | 龙卫国:循证木构

△ 交子公园金融商务区智慧邻里中心

匠心说 | 龙卫国:循证木构

△ 成都高新未来科技城全民健身中心

现代木结构融合了力学、美学和技术等多方面的要素,其在这些领域的均衡发展是实现创新与突破的核心。当前,我们对木结构的关注已经不再局限于技术本身,更加注重其在文化和未来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

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新型工程木材料、节点连接、数字化设计建造等关键技术,并积极拓展木结构在大跨建筑、模块化装配式建筑以及乡村振兴和城市更新等方面的应用,推动现代木结构在工程实践中的广泛应用,为建筑业的减碳目标和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编审 / 中建西南院融媒体中心

素材来源 / 龙卫国木结构创新工作室 中心工作室管理部

编辑 / 何沅 陈周超

校对 / 陈序 向嫄 刘作卓 欧加加

审核 / 龙卫国 乔晖 刘珂

阅读:4013
2025-03-06 15:52:03

特别声明

本文为自媒体、作者等档案号在建筑档案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建筑档案的观点或立场,建筑档案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28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建筑设计
建筑档案
建筑空间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档案号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