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登录
- 小程序
- APP
- 档案号
建筑现场 · 2023-02-27 17:20:28
囍堂©微风建筑摄影
say architects事务所成立至今仅六年,积累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从小型公建、商业空间到自然构筑等与体验紧密相关且具有先锋性的尝试,例如广州囍堂,杭州隐蔽者旗舰店,杭州phew线下门店等,将地域特征和现代思维融洽结合的设计作品频出,让年轻设计师看到了在延续传统之外,保持设计独创性的可能,原来设计也可以这么的“直接有趣”。表达当然是say architects一直强调的动作,也写在了他们的事务所名字里,如同他们对待品牌空间及其他多元场所时所坚持的主张,则是敢于表达观点,这也反倒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创新力。
say architects的确是一家特立独行的宝藏事务所,屡屡带来惊喜作品之余,在意料YLIAO与创始人张岩和单嘉男的对话之后,更发现他们是将“反内卷”进行到底的人文化公司。除此之外,究竟say architects是一间怎样的事务所,以及他们对创作表达、品牌意识及潮流趋势等如何理解实践,让我们一起在对话中探寻一二。
say architects中的“say”
有没有一些延伸的意义?
张岩: say能够表达我们对于设计中叙述性的关注。
单嘉男:简单来讲,say就是能够直白的让大家感知到我们的设计。
#如何看待内卷
当下新事物变化得太快,
新的空间、品牌、生活方式不断涌现,
你们怎么理解行业当中的“内卷”?
实际上一定程度的“卷”也是对品牌的筛选及养成过程。在这个品牌多样化的时代,设计不仅要理解潮流趋势,也要针对品牌痛点提供具有长期效力的解决方案,不断进行设计思考、方式、技术的更迭。谈到一些成长中的品牌,在与之探讨的过程中,我们能够帮助他们完善品牌构想,进而实现对品牌的明确表述,也逐渐推动一部分合作品牌走向成熟。
单嘉男:随着企业的品牌意识逐渐强烈,不仅是甲方,包括上下游的产业链,都开始注重品牌。这也让我们开始对自己设计事务所品牌上更加投入,可能也是“卷”的一种侧面表现。
面对行业品牌意识增长,
以及碎片化信息爆炸之类,
你们会产生一些焦虑吗?
张岩:我们的焦虑不是互联网时代信息过载带来的,基本来源于项目的推进,这对于设计师来说也是一种常态,其实更多是一种兴奋的状态去面对新的挑战。
不仅限于设计,
最近让你们感觉到成就感和快乐的事是什么?
单嘉男:实际上我们公司核心观念就是希望大家都能够快乐工作,快乐生活。就在最近,我们刚推出“加班申请”制度,通过上级批准才可以被允许加班,初衷也是希望让大家脱离内卷,避免一直反复的陷入无效的工作中。“加班”也会被算作未来年底的考核机制,加班时间短,效率高,则作为绩效考核的前提标准。在全国最卷城市之一的杭州,尤其是做创造力一类的工作,如果自己没有时间,或者感知不到生活的浓度,就没有办法激活创新力,难以把好的想法表达出来,所以我们鼓励大家有更多的非工作时间。
#流量是双刃剑
其实网红也是大众对于快乐浓度的一种聚焦,
你们怎么看自己的作品变成网红?
对于设计师和品牌来讲,流量是一把双刃剑,可以让你短时间获得更多关注度,另外新鲜感也很容易被过度的快速消费掉。
Petit·Yanran法甜空间©汪敏杰
#感知潮流文化
潮流就像是一些闪光点一样,可能不是一种体系化结构化的思考方式。
你们非常重视有趣这一块,为什么?
单嘉男:现在我们在网上刷到的很多新项目,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外化的表达非常相似,所以我们就希望做些差异化的设计。
#深度关联
当拿到一个新的设计项目,
思考过程是怎么样的?
张岩:设定好团队之后,会开始团队内的头脑风暴。针对不同地方空间,一般来讲我们会在深入研究品牌特性,其次,就是关联城市或地方特点,提出初步概念,例如之前落地在杭州的项目,我们就会和杭州城市风貌或者文化发生一些联系,将抽象或者具象的元素进行转化,形成变化丰富的场景。再针对概念,进行设计上的深化,再往后在整个设计全阶段,更多的是一些细节上的处理。并且我们非常鼓励团队每一个人的发声。
从一些比较尺度不是那么大的项目中,
你们怎么去探讨一些大的问题?
比较有意思的一点是,现在大家逐渐把宠物作为生活上的伴侣,我们一部分的项目也集中在与宠物友好相关的领域上,感知的尺度因此就发生了变化。
张岩:谈到宠物友好方面,我们之前在每一个项目里面都会植入宠物相关的设计,但是根据宠物主人的反馈来说,他们只需要一些非常简单的设施,因此我们未来也会在宠物友好方面进行1.0至2.0的设计迭代。
古良文化办公总部G-Loop©杨俊宁
现代更大尺度空间的解决方案?
张岩:大尺度项目不仅仅聚焦在具体的问题上,比如说像我们在萧山刚刚有一个2万方的厂区改造(福邸仓库改造),从设计上解决的问题可能更多偏向交通流线相关、功能分区相关。不仅需要解决基础结构化问题,通常甲方遇到的问题也引发我们思考的新方向。
福邸仓库改造©RAWVISION studio
为了实现这个诉求,于是我们需要在这个过程中梳理人群画像描摹,业态功能布局,大小产权,公共区域链接,人流共享空间等问题,一步步推进的过程又会遇到一些其他的情况需要应对。
吴山花鸟城改造概念
#say的语言
如果说设计师
是解决问题的一个角色之外,
你们在艺术等方面有哪些思考?
联想到我们在萧山有个大概20多平方的钢琴教室(LPiano)项目,当时就把这个思维方式用在我们的方案里,当把门关上的时候,教室就只是一个内部空间,当把门打开的时候,就拥有了整个城市。其实这只是一种思维方式,我觉得没有必要去赋予艺术的或者哲学价值,那样反而显得缺乏诚意。
LPiano城市音乐厅©Eiichi kano
我们在做艺术装置的表达的时候,其实也只是对一些社会现象、日常延展,和自我表达,并且在落地的过程中,大家都能够体会到开心,这就是当时简单的一些想法。当我们把装置搭建起来的时候,在场的人互动性很强,非常多的人在对我们的装置拍照,表现出开心新奇的情绪,所以在我们看来它的存在就很值得,不必非得去表达学术或者高深的东西。
#以当下为参考系
say architects成立至今,
逐渐的拥有一些话语权,
会给设计上带来更多自由度吗?
单嘉男:从成立到现在,我自认为我们其实是没有怎么变,从跟业主的沟通方式,或者说是与业主的关系,很多业主成了我们的朋友,我们更多的在项目开始或者在生活上也是有很频繁的很平等的沟通,更多是我们在探讨一个话题,而并非一直主观的输出自己的想法。
跟你们有关的业态品牌,
近些年发生哪些变化?
所以我觉得从商业本质上讲的话没有变,本质上都是围绕这个空间,只不过就是大家所有人都在摸索,随着时代的变化,两三年以前的一些店铺,可能会觉得好像过了十年的感觉,因为互联网虚拟时间速度比真实要快太多了。
接下来事务所想要探索的新方向是什么?
单嘉男:希望多参与一些公共性的项目。
疫情刚结束,设计之外有哪些计划?
张岩:今年会鼓励大家能够多出去走一走,包括公司的团建可能也会频繁一些。
say architects团队合影
谈谈say architects 2023的期望
张岩:健康首先是疫情之后大家更关注的,却不单单指身心,也指员工和公司的良性发展。
- END -
出品:意料YLIAO
特别声明
本文为自媒体、作者等档案号在建筑档案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建筑档案的观点或立场,建筑档案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23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