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吴蔚:冯·格康 —— 德国建筑界的传奇
    建筑师

    德国gmp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 2023-02-24 09:32:53

*本文为吴蔚为《寓变于一——冯·格康传》所撰序言
吴蔚:冯·格康 —— 德国建筑界的传奇
 ©  gmp Archiv

曼哈德 ·冯· 格康是德国建筑界的一个传奇。1965年,作为初出茅庐没有任何业绩的年轻建筑师,冯·格康和同学福尔克温·玛格两个人一举夺得了柏林泰格尔机场的设计竞赛一等奖,也由此创建了gmp建筑师事务所。冯·格康39岁便成为德国著名理工大学——布伦瑞克工业大学建筑系的教授;1977年,他在德黑兰巴列维国家图书馆的国际竞赛中,战胜来自27个国家的632个对手,获得第一;1986年和1990年,他分别赢得了汉堡机场、斯图加特机场的设计竞赛;在两德统一后,他先后中标柏林的3个重大项目——中央火车站、奥林匹克体育场改建和新机场的设计;20世纪末的“试水”成功后,他在中国设计建成了大量重要项目,其中包括对国家博物馆的改扩建。至今,冯·格康及其合伙人玛格,在一间办公室里合作、工作已经超过了57年......

吴蔚:冯·格康 —— 德国建筑界的传奇
德国柏林泰格尔机场 ©  Landesbildstelle Berlin 吴蔚:冯·格康 —— 德国建筑界的传奇
伊朗国家图书馆方案 © gmp 吴蔚:冯·格康 —— 德国建筑界的传奇
德国汉堡机场 © Heiner Leiska 吴蔚:冯·格康 —— 德国建筑界的传奇
德国斯图加特机场 © Wolf Dieter Gericke 吴蔚:冯·格康 —— 德国建筑界的传奇
德国柏 林中央车站 © Marcus Bredt
吴蔚:冯·格康 —— 德国建筑界的传奇
德国柏林奥林匹克体育场改建和屋面工程 © Marcus Bredt 吴蔚:冯·格康 —— 德国建筑界的传奇
德国柏林-勃兰登堡机场 © Marcus Bredt 吴蔚:冯·格康 —— 德国建筑界的传奇
中国国家博物馆 © Christian Gahl

冯· 格康的传奇与其敢于在陌生国度的“冒险”和探索息息相关。18岁的他进入汉堡的欧洲学院,那里有很多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恰恰是这个经历使得他之后对异国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不仅常在世界各地旅游,并去了当时有些不寻常的旅游地,例如苏联,而且其在从业后也不断尝试德国以外的各种竞赛和项目——在伊朗、沙特阿拉伯、朝鲜、阿尔及利亚、日本等地都留下了自己的建成作品或竞赛方案。此外,他还先后在日本、南非等地的大学里担任了客座教授。一个偶然的机遇,使得冯·格康和中国结下了20多年的缘分。

1998年,德国联邦建设与规划局举办了北京德国大使馆学校及使馆公寓的设计竞赛,冯·格康在北京最寒冷的季节到访了这座对西方人而言充满了神秘色彩的城市。第一印象是好奇,特别是看到大街上无数的自行车——那时中德经济和社会状况的反差还是很大的,所以他不认为德国学校能够很快建成。在一场饭局上的打赌中,冯·格康押宝该项目在2006年才能完工,而业主方认为是2000年。最后,业主方胜了。

吴蔚:冯·格康 —— 德国建筑界的传奇

北京德国使馆学校 © Jang Chaoying

在冯·格康的北京之行后不久,我第一次见到了他。那是1999年初夏,冯格康64岁,满头银发、声音洪亮、气势逼人。我们在他汉堡的办公室里,一起研究南宁国际会展中心竞赛方案。当我意识到并指出建筑面积严重超出任务书要求时,办公室里一片死寂,因为两周后就要启程回国内交标了(当时还没有成熟的网络传输)。冯·格康沉吟片刻后,直接取消了展厅第二层,面积合适了,功能合理了,整体的比例关系更好了,已经开工的模型和效果图也可以继续往下做了——真是“神来之笔”。正是这个项目的中标,才真正打开了他在中国建设的大门。

吴蔚:冯·格康 —— 德国建筑界的传奇

南宁国际会展中心 © Jan Siefke

2000年之后,冯·格康频繁来往于中德之间,最多的时候一年有15次,而截至2019 年,总计不下100次了。明显能感觉到,冯·格康很喜欢和中国人打交道。他很享受与业主之间的交往,尤其是当业主对他的设计表示赞赏时,而中国的尊老传统和礼仪给予的尊重和关照也使他感受到了特别的温情。“在餐桌上,才是最关键的时刻”——这是冯·格康每次讲述中国经历时必说的事项。中国人在用餐期间除了交流感情还要进行最关键的谈判,对他而言,这无疑是富有刺激和挑战意味的。冯·格康的性格率真、火爆,其在中国行事却不时遇到含蓄且柔韧性十足的对抗和反击,这种情形在德国并不常见。与很多睿智的中国人进行讨论和对话,使冯·格康收获了颇多启发和乐趣。

吴蔚:冯·格康 —— 德国建筑界的传奇
©  gmp

我成为gmp合伙人后,有机会参加高层小范围的会议,进一步领略了冯·格康身上的传奇色彩。也许是因为当年学过一段时间的物理专业,他的数学思维极其敏捷,对数字有着天生的敏感,所以在谈及公司经营方面的话题时,其他合伙人基本上只能跟着他跑。

吴蔚:冯·格康 —— 德国建筑界的传奇

©  gmp

冯·格康给人的第一感觉是严肃的、高傲的,甚至有点“拒人于千里之外”。我在与他一起出差时,常有机会坐在一起喝喝酒、聊聊天,会感受到“另外一个”冯·格康——感性、友善,又有些孤独,而这些感受背后的原因在阅读了德国著名建筑评论家于尔根·蒂茨(Jürgen Tietz)撰写的冯·格康传记——Vielfalt in der Einheit 后得到了答案。整本书最打动我的是冯·格康从出生到创业的坎坷经历,因为之前从来没有系统性地了解过。读着这些文字,还仿佛看到了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及战后的众生百态——这些景象于我而言,大多来自相关的历史影片,而冯·格康则是这段历史的亲历者和幸存者。当得知作者有意将此书在中国出版时,我决意促成此事,因为这本传记不仅仅是冯·格康个人的人生历程,也是从一个特别的角度讲述的德国“二战”后的建筑史。这恰恰再次印证冯·格康的传奇性:一名1956年开始在柏林工业大学建筑系深造的学子,66年后仍然活跃在德国、欧洲乃至世界建筑舞台的镁光灯下。

吴蔚:冯·格康 —— 德国建筑界的传奇

书籍封面 © Jovis吴蔚:冯·格康 —— 德国建筑界的传奇

颁奖典礼现场 © 王友民

2018年,冯·格康获得了中国建筑界的最高荣誉——梁思成建筑奖,这是该奖项第一次颁发给西方的建筑师。这个具有终身成就奖意味的奖项是继他2005年获得德国建筑学会大奖(Großer BDA Preis)之后颇有深意的巧合和延伸。2019年10月,冯·格康偕夫人和三个儿子来北京参加颁奖典礼,国内外的很多朋友都前来捧场祝贺。之后,由于疫情和健康原因,他再没有来过中国,而未来再来中国的希望似乎也越来越渺茫。谨以此书的出版作为与中国暂别的纪念,不论是对于冯·格康还是我们,也许是最隆重、最难以忘怀的吧。

 吴蔚:冯·格康 —— 德国建筑界的传奇

2021年5月18日于汉堡 © Sabine von Gerkan

吴蔚:冯·格康 —— 德国建筑界的传奇

2022年10月5日于上海

阅读:2039
2023-02-24 09:32:53

特别声明

本文为自媒体、作者等档案号在建筑档案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建筑档案的观点或立场,建筑档案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13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建筑设计
德国gmp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建筑空间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档案号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