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互视 | 第七届《设计·互视》演讲嘉宾名单发布!
大家好呀,经过组委会的反复讨论,第七届《设计·互视》沙龙的演讲嘉宾现已产生!
或许是疫情已经让我们太久没有相聚,本次活动我们收到了许多作品投稿,并且涌现了很多跨界跨专业的内容,令人分外惊喜。由于大家提交的作品都十分精彩,再加上学术发起人的推荐提名,经过反复讨论和艰难权衡,在综合评估了专业背景、作品类型、建筑师特色等各项因素之后,组委会通过投票产生最终的十七名演讲者。
在这份名单里,有在这几年作品极为丰富的业界大咖,有在各类竞赛中崭露头角的新秀,更重要的是,本届演讲嘉宾涉及结构、媒体、装配式、室内、平面……有些专业是第一次出现。同时,我们首次邀请了上海和杭州的著名建筑师来和我们一起分享创作。更令人鼓舞的是,为支持本次建筑师论坛,孟建民院士也委托院士工作室的负责人和大家一起交流近年来的创作心得——相信这套“组合菜单”会为已经沉闷很久的建筑圈带来一场学术上的饕餮盛宴。
陈忱 | REMIX临界《跨尺度 – 基于过程的设计》
曾凡博 | 深大本原研究中心《数字化材料的一种重复性建构探索》
陈国伟 | LWK + Partners《"Surreal"移动空间》
由于近期正值新冠疫情高发期,工作团队及嘉宾中有很多人目前正值病程中,按眼下病情蔓延趋势,观众到场参与活动及观看直播也将受到很大影响。
为确保演讲嘉宾和观众们能以更加饱满、投入的状态加入本次活动,经组委会经讨论,本届论坛将延期至春节后的2月11(周六)下午举行,请大家知悉。在此期间,我们也会通过设计互视公众号持续提醒大家,请各位保持关注。
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深圳市龙华区重点区域总建筑师,华中科技大学建筑学院研究生校外导师,深圳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企业导师,首届深圳十佳青年建筑师,深圳市建设工程评标专家,世界华人建筑师协会理事,深圳市立方建筑设计顾问有限公司/深圳市库博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首席建筑师,高级工程师职称。
王浪先生于1997年步入华中科技大学建筑学学习,2005年研究生毕业师从李保峰教授。现任职CCDI副总建筑师,设计副总裁,21设计工作室主持建筑师。为RIBA Charted Member,中国建筑学会资深会员,华中科技大学建筑学系校外研究生导师,深圳大学建筑系研究生校外导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从事建筑专业设计18年,在超高层、产业园、综合体和文化建筑方面有突出业绩。曾获中国勘察协会设计奖(一等奖、二、三等奖),中国建筑学会创作奖,广东省勘察设计一等奖,深圳市勘察设计一等奖,上海市创作奖优秀奖等。
EVERWHARE ARCHITECTS主持建筑师
2008年中央美术学院景观设计(建筑学方向)专业学士/2008年赴美国耶鲁大学学术交流访问/2005年就职于北京4M设计工作室/2006年于北京协伟设计工作室担任项目负责人/2007年就职于北京朱培建筑事务所,担任方案建筑师/2008年获得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景观信息柱国际竞赛一等奖/2008年毕业创作-上海世博会企业馆江南造船厂改造获得万科奖学金/2008年受邀参加美国芝加哥国际平面设计协会(AGI)大会/2010年开始以独立建筑师身份进行社会及建筑实践/2012年创立 EVERWHARE ARCHITECTS 并担任主持建筑师。
陈忱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2010年获得伦敦建筑联盟学院景观城市学专业硕士学位,2013年以优秀毕业生获得哈佛设计学院景观建筑专业硕士学位,并获得当年最高毕业生设计奖。
她的建筑设计和景观城市设计获得过多个国际奖项:美国景观建筑学会优胜奖(2011,2013),瑞士苏黎士迪本多夫机场改造国际竞标第一名(2012),国际景观建筑联盟设计大赛第三名(2011),法国国际可持续建筑设计竞赛一等奖(2008)。多个作品应邀参加威尼斯建筑双年展、鹿特丹建筑国际双年展及法国建筑年度设计展。
陈忱也受邀在清华大学,美国宾夕法尼亚教授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课程。
05 演讲题目:《数字化材料的一种重复性建构探索》
80后建筑师,毕业于美国康奈尔大学,曾任纽约SOM建筑事务所项目建筑师,现任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助理教授,担任深圳大学本原设计研究中心模块化建筑研究所所长,主要的兴趣方向是以模块化概念驱动的多尺度公共建筑设计。
纽约 Link-Arc 建筑事务所创始人,主持建筑师
纽约 Link-Arc 建筑事务所创始人及主持建筑师,2015年米兰世博会中国国家馆主持建筑师。现任清华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于意大利米兰理工建筑学院、美国雪城大学任客座教授;曾获美国《建筑实录》杂志评选的2015年度“全球设计先锋”;曾获2019、2022年亚洲建筑师协会建筑奖金奖,2022年 AIA New York Design Awards 金奖。
林海参与了很多不同类型的项目,包括超高层建筑、大型商业、文化体育等,与不同背景的设计师保持良好的合作,他和团队具有国际的视野,国内的实践,领先的设计技术,确保项目高品质呈现。
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建筑学硕士,于 2017年创立MLA+深圳办公室。
个人作品大多采用手工的方式完成,希望可以带给人从视觉延及心灵的新鲜、生猛、直线的触动,通过有趣、灵性的创意来表达生活探索和社会参与。2016年底,在深圳举办《30》个人设计展览。
作品荣获:纽约ADC银方块奖1项、铜方块奖2项,英国D&AD石墨铅笔2支,德国iF奖,德国红点奖,东京TDC提名奖1项,亚洲最具影响力设计奖银奖,GDC Award提名奖5项、评审奖1项,SGDA协会奖、SGDA新人奖。
毕业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建筑学硕士,曾就职于荷兰大都会建筑事务所(OMA),于 2012年与苏亦奇创立直造建筑事务所。2018年荣获 AIA 美国建筑师协会卓越设计奖,同年受邀参加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参与 2019年德国柏林 Aedes 巡展国家艺术基金项目“我们的乡村”,2020年荣获“自然建造·Architecture China Award”评委会特别项目奖。2020年受邀担任雪城大学建筑学院客座教授。2021年成为 RIBA 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特许注册建筑师。
媒体人,有方创始合伙人。曾任南方都市报城市杂志中心首席编辑(2007-2012),并是中国建筑传媒奖(2008-2012)以及中国建筑思想论坛(2007-2011)的发起人及总策划人。出版有《走向公民建筑》第1、2卷。
2005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建筑系,中国建筑学会青年建筑师奖,2009-2019建筑创作大奖获得者。现任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院士创作室主任。广东省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专家库专家,深圳市建设工程评标专家,长沙片区规划特聘专家。
14岁入读本科,少年班毕业,1997-2005湖南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学硕士,2007-2009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学,硕士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深圳市装配式协会专家,深圳市孔雀计划人才。屡次荣获2009年世界建筑节大奖(西班牙巴塞罗那)、第三届中国建筑传媒奖等多项国内外建筑奖项。先后在装配式行业唯二的上市公司(远大住工/筑友智造)历任总建筑师、设计公司总经理和软件公司总经理职位。于2020年7月创立深圳大乐装。在第十一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市决赛中获得优秀奖。在智慧建筑领域拥有数项发明专利。
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RIBA)国际杰出建筑奖、亚洲建筑师协会金奖、中国建筑学会青年建筑师奖、WA中国建筑奖佳作奖获得者。受邀参展第17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军械库主题展及中国馆展,UIA里约/首尔世界建筑师大会展览等。事务所被授予美国《建筑实录》2022全球十大设计先锋等荣誉称号。
原James Corner Field Operations中国工作室总监
清华大学建筑学士,宾夕法尼亚大学景观硕士,深圳大学城建学院校外导师。曾担任field operations 中国办公室设计总监。现任深圳成行工作室(hcs)主持设计师,工作室主要实践方向为融合建筑与景观的弱风格化空间设计。
杨洋毕业于天津大学建筑学院,一级注册建筑师,曾获2012年深圳科技创新标兵,2013年深圳十佳青年建筑师,2020年深圳杰出青年勘察设计师,同时任东南大学、重庆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校外导师。
作品曾获:IAI公共建筑银奖、ICONIC Awards 2020 Winner优胜奖、Active House Award 2019特别表彰奖、中国勘察设计二等奖、广东省勘察设计一等奖、 深圳勘察设计一等奖、深圳注册建筑师协会设计金奖、中国建筑学会二等奖、环球人居设计金奖等。
陈国伟先生成长于香港多元化及高密度的城市空间,后赴英国巴斯Bath大学,毕业后在多间国际知名建筑事务所任职。设计中坚持尝试与创新,特别体现在对信息模型BIM的应用和Parametric design 上。同时陈先生是 LWK Research team 负责人之一,积极参与深圳大学“人因环境与可持续设计硏究中心”研究活动,并在低碳、科技应用上跨行业共创,目前有多个研究课题在进行中。
2023年2月11日(周六)下午13:00-18:00
建筑档案、观筑、方站 CUBE STATION、粒子普拉斯ParticlePlus、archrace、建筑公园、广州设计联、LeTalwork勒拓论坛、ArchiDogs建道筑格、共同设计组、GeniusFactory
《设计·互视》是由深圳建筑师构成的本土社群组织,通常于每年岁末年初举行“野生”沙龙活动,自2016年起迄今已举办六届。该活动由张莉、沈驰、冯果川、朱雄毅四位深圳建筑师发起,每年邀请多名创作者讲述自己年度设计作品,不限类型、无论面积,每人时间8-12分钟。论坛中场还设有俯卧撑、平板撑、拔河等建筑师健身PK活动,热烈程度往往高过分享环节。论坛主要目的是交流大家在本年度内有新意、有想法、多元化的设计作品,共同探讨创作经验、分享思考心得。
目前,“设计互视”已涉足学术活动策划、论坛讲座筹办、设计竞赛组织、建筑自媒体发布等多个领域并发挥积极作用。
阅读:5087
2022-12-25 12:23:45
特别声明
本文为自媒体、作者等档案号在建筑档案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建筑档案的观点或立场,建筑档案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