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LA访谈 | 许健宇 | 新时代风景园林师在城市设计及城市更新中的角色与担当
    建筑师

    风景园林杂志 · 2022-04-15 09:33:41

北京北林地景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北林地景)近几年紧跟国家政策在城市设计和城市更新方面作了不少探索和实践,对此,《风景园林》杂志对北林地景许健宇院长进行了采访。许健宇院长曾主持过北京市东郊森林公园、郑州龙子湖滨湖公园和洛阳伊滨公园等公园的规划设计,从2018年接触雄安启动区城市设计项目开始,许健宇院长及团队从风景园林专业角度对城市设计及城市更新做了更多的实践。

本次采访主要聚焦北林地景所主持和重点参与的城市设计与城市更新项目:雄安启动区城市设计项目、雄安晓月公园项目和郑州三大公园拆墙透绿项目,意图通过许健宇院长的解读更加深入了解项目的概念形成、设计构思和落地实施。许健宇院长从提升城市品质和提高人民福祉的角度对新时代风景园林师在城市设计及城市更新中的角色与担当进行了思考并分享了自己的体会。

许健宇

北京北林地景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Q

您认为风景园林师在城市设计及城市更新中需要怎样的担当?

许健宇:古今中外,人类一直在营城的各种实践和理论中探索人与城市、城市与环境、环境与人的协调问题,一直在向更加开放和共享而努力。我想,我们风景园林师要从每一个活在当下的城市居民的角度出发,进行功能考量,去研究“人、城、园”的依存关系,并找到最具有在地性的实现途径。

首先,风景园林师对土地的认知和领悟具有专业与生俱来的敏感度,我们需要在城市文脉、城市生态、城市美学研究方面贡献力量,准确地把握城市的根和魂,把握城市的尺度和温度,挖掘最具有城市魅力的部分,明确城市设计的发展方向。城市是故事发生的地方,故事的主角就是每一位公民,我们应当尊重公众需求,也有义务去引领和创造高品质且公平的城市开放空间。大家可以感受到,在新冠疫情之后,人们有更加强烈的意愿走到室外,去晒太阳、跑步、唠家常,去感受自然,这就需要我们站在一个使用者的角度去考量什么样的城市公共空间是舒适、好用、体贴、周到的,这应该成为我们努力的方向。如何做呢?我想,我们在谋划新城建设或开展城市更新的工作中,设计师首先要做到“无我”,其次才是“有我”,“无我”即抛弃设计师身份,抛弃主观与执念,站在街坊邻居的角度去思考;但又要及时回归到“有我”,以设计师的身份去完成专业性的工作,如此来看,完成任何一项设计工作就是在完成一个调查、倾听、梳理、整合、研究、创造的过程,而我们设计的场所就是故事发生的地方。

其次,要发挥风景园林专业所长,风景园林学科对城市的地域特点、生态环境拥有科学完整的研究分析方法,比如生态敏感度分析技术、低影响开发技术、参数化技术、智慧园林技术等等,这些是我们要带到城市设计或城市更新工作里去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去找到自然与城市有机共生的联系,从而发展为一个新城的基本形态或是解决旧城中的痛点。我本人对学科的理解是认知自然、学习自然、创造自然,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摸索和总结出基于生态视角且能够指导顶层设计的理论体系和实施路径。我们在近些年参与的各类城市设计工作中感受到,这些生态领域的技术与方法不仅能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等专业形成互补,往往还能成为项目的亮点。

另外,风景园林专业既涵盖了时空和情感的维度,也跨越了宏观到微观的尺度,既可以展宏图,也掌握绣花功夫,并拥有将美好蓝图落地实施的能力,所以我们可以把实施经验反馈到城市设计及城市更新之中,让其工作更具有可操作性。

Q

您对风景园林师在城市设计及城市更新中的角色是怎么定位的?

许健宇:十九大以来,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从两山理论到公园城市理论再到“双碳”目标如何实现,都离不开风景园林师的使命与担当。以往,风景园林师在城市设计中的工作像是在做各种填空题,是幕后的工作。而当下和未来,生态优先、实现“双碳目标”是城市设计的重中之重,风景园林师将迎来更大挑战,我们是否做好了准备?我想,风景园林师有责任也有能力在城市设计和城市更新中发挥“摸本底、创理念、定格局、理文脉、优空间”的作用,更多地走到城市发展的谋划阶段,走到台前。

具体到每一个城市,需要我们系统地阅读城市,做一个地方的项目,一定要去一趟当地的博物馆、文化馆数数家珍,不是说要把古董搬出来,而是去体会一方水土和老百姓的精气神儿。从在地文化入手,因地制宜地解决问题,即是“摸本底”。《园冶》提到“相地合宜、构园得体”,这个道理对于城市设计或城市更新而言也是一样,只有充分了解了城市的自然条件、地域特征才能谋划出得体的城市空间格局。“创理念”即“意在笔先”,是指导实践的根本,就拿“公园城市”来说,这个理念既勾勒出了城市空间的理想格局,又贴合了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需求,它是从城市的角度来解决新时代社会矛盾的切入点。“定格局”是风景园林师落笔的主要任务,就是确定城市的生态格局,这里面涵盖了绿色基础设施、风廊、水廊、生物廊道等等,是城市的血脉与经络,不通则痛。城市是理性与感性并存的,未来的城市将呈现“快城慢生活”的特点,科技的高速发展带来城市通勤、物流、医疗、养老等社会服务的高效化,而最具弹性的蓝绿空间则会引导一个城市诗意的慢生活,提升城市的软实力,铸就城市名片,一旦理清文脉,必将不会千城一面。当下,城市设计、城市更新在中国并不是法定规划,但却是法定城市规划与实操建设方案之间承上启下的重要工具,是优化城市空间的重要手段,实践证明,风景园林师应当更多地参与这类工作,站在城市的角度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Q

在雄安建设中,北林地景起到了什么作用?是怎样考量的?

许健宇:北林地景从2018年10月开始接触雄安的城市设计工作,2018和2019两年间先后参与了包括雄安启动区城市设计深化研究、雄安新区启动区城市设计方案国际征集、雄安新区启动区城市设计深化工作营、雄安新区启动区中央生态绿谷城市设计深化研究、雄安新区启动区工程建设实施方案工作营、雄安新区起步区荣乌高速南侧界面景观设计、雄安新区荣乌快速路走廊综合设计研究、雄安新区启动区中央绿谷及东部溪谷景观设计研究在内的10余项城市设计相关研究工作,2020年我们有幸获得了雄安高铁片区晓月公园的设计权,该项目是我院在雄安落地的第一个城市设计项目,可以说在雄安先期开展的城市设计中我院经历了从前期研究到规划设计再到施工建设的全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个人感触较多的是雄安启动区城市设计的前期研究工作和雄安高铁片区晓月公园的设计工作,这两项工作都是在多专业交叉融合的基础上开展的,我们作为风景园林专业团队有幸从最前期就介入到城市空间格局的梳理和产业发展的谋划之中,并得以站在风景园林专业角度提出见解。城市公共空间需要跨越专业维度的思考,任何专业如果只是站在本专业的角度和语境思考问题无异于设置一道隐形的围墙。

▲ 雄安启动区城市设计研究(研究范围38平方公里)

在雄安启动区城市设计的研究中,我们站在未来城市的角度大胆地提出了“城市即公园”的构想,期待通过“绿蔓城市”的总体格局来实现 “临窗见水、出门入园”的城市意象。采用“绿环”、“绿廊”、“绿楔”等生态要素构建连续性开放空间并设置购物公园、居住公园、高校公园、企业公园、总部公园等,以激活公众生活和工作的社区级共享圈。结合立体城市绿色建筑和折叠城市思维,立体而多层次地塑造绿色街区、口袋公园、下沉花园、屋顶花园等,以激活邻里和街坊级共享圈,实现半小时绿色生活圈。我们倡导蓝绿空间与城市公共空间叠合交融,从宏观到微观逐层递进地渗透到城市的毛细血管之中,通过分级公园道来实现慢行体系的串联,令城市成为一个空间灵动而低碳有机的生命体。这一思想,非常有力地指导了我们后续在雄安高铁门户片区的城市设计研究工作,并在晓月公园项目中得以落地实施。

▲ “绿蔓城市”的总体格局倡导蓝绿空间与城市公共空间叠合交融,从宏观到微观逐层递进地渗透到城市的毛细血管之中,通过分级公园道来实现慢行体系的串联

 

▲ 采用“绿环”、“绿廊”、“绿楔”等生态要素构建连续性开放空间并设置购物公园、居住公园、高校公园、企业公园、总部公园等,以激活公众生活和工作的社区级共享圈

▲ 结合立体城市和绿色建筑思维,复合而多层次地塑造绿色街区、口袋公园、下沉花园、屋顶花园等,以激活邻里和街坊级共享圈,实现半小时绿色生活圈

▲ 从“城市里建公园”向“公园里建城市”转变

2020年我院中标雄安高铁片区晓月公园设计项目,公园系雄安高铁站站前城市公共空间,充分融合了站城一体思想,集合了站前广场、下沉花园的营建及地下空间商业综合开发利用,名为公园,实为站前区域的城市设计。我们作为风景园林师团队统筹了建筑、市政、地下空间等多专业团队协作完成。整个方案设计过程经历了2年的时间跨度,力求在雄安门户创造一个集人流集散、防灾避险、商业开发、休闲游憩功能,多维立体的都市绿色综合体

晓月公园的下沉花园营建是多专业融合设计过程中争论的焦点,市政专业在地下空间的设计中有强条约束,包括交通流量、雨洪排蓄、人防都有严格的规范要求,这些要求落实在设计中具体到疏散通道的宽度、高度,电梯的数量、尺度,地下设施的开口等等一系列内容,作为风景园林师,需要站在满足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功能之上的更为宏观的视角,这包括生态效益、人文关怀和其作为城市地标的可识别性,以及未来城市周边的产业融入与场地的共生关系。

▲ 晓月公园站前区实体模型空间推演

▲ 晓月坊城市设计

(地面层)

▲ 晓月坊城市设计

(地下一层)

▲ 晓月公园站前区城市设计总体鸟瞰

▲ 晓月公园站前区城市设计数字模型空间推演

雄安高铁站的设计灵感来源于淀泊之中青莲上的滴露,作为雄安的景观门户的晓月公园,我们也尤为关注其作为雄安第一印象的地域文化表达,不仅在空间的组织中我们力图运用流线型的植物绿岛分割空间,抽象地转译“淀岛相生”的风貌特色,还在重要位置的公共艺术小品中融入了具有雄安记忆的荷叶、苇编等元素,令人产生穿越时空的乡愁记忆、情感共鸣。日前,晓月公园的建设还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之中,我们期待周边产业兴达之时,晓月公园不只是服务于高铁站迎来送往的匆匆过客,更能成为高铁片区最具活力、聚力的城市开放空间

▲ 设计的过程也是我们从发现雄安记忆到实现雄安门户印象的转译过程

▲ 建设中的晓月公园下沉庭院(应用参数化技术设计的流动的绿岛、荷主题公共艺术是对雄安淀泊风貌的抽象解构与重塑)

Q

郑州城市更新对于城市总体规划有什么重要意义?

许健宇:郑州的老城与新区对比鲜明,郑东新区在黑川纪章先生“共生城市”理念的指引下已基本形成蓝绿交织、城园融合的总体构架,反观老城区,人口密度大、烟火气足,但在绿色基础设施方面缺少大型公共绿地,城市公园在数量和质量上也颇显不足,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城市高速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这不是郑州一个城市的问题,这是大城市的通病,我们应当把这些问题反馈到城市总规之中,提供进一步优化的可能。郑州主城区最具标志性的三个公园不同程度的存在设施老化、边界封闭、人车混杂、休憩设施不足等问题。针对三大老旧公园的更新改造是郑州市在公园绿地提质增效方面先行先试的探索。

▲ 郑州碧沙岗公园、人民公园、紫荆山公园位于郑州市老城区中心,均始建于建国初期,是郑州老百姓最为喜爱的三大公园

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实施是在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之前就着手的,一方面要达成公园的提质增效,另一方面也是在理念和观念层面为郑州未来的城市发展提供创新思路,以期未来的城市公共空间能够具有更多的开放性、包容性,城市空间格局能更为灵动而富有生机。

北林地景所做的郑州三大公园拆墙透绿项目,不仅仅是拆除公园与城市物质界面的行为,更是拆掉各行业、专业间的壁垒,共同去解决长期以来公园因界面封闭所形成的消极问题,去融合绿色基础设施与灰色基础设施,活化城市与公园的界面,能够真正实现“城园共融”、“城园共荣”。我想,如果从城市总体规划的角度理解,也可以认为这次行动是一次“公园城市”理念指引下的实践。

项目伊始,我们通过对场地植被、设施及使用状况进行全方位、全天候的体检,制订了“一条路径、四个愿景、十项策略”,当然,项目能够在短时间内高效落实,也得益于我们在郑州市深耕多年对郑州百姓需求与地方文脉的深度理解。

“一条路径”即一条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路径,项目采用“1+1+N”责任风景园林师机制,即由责任风景园林师单位统筹,地方政府协调,多专业支撑来实现规划设计的高效落地。为什么这么做呢?因为将市政人行道改变为公园道,看似小事,却涉及到多部门条块分割管辖,如果不是地方政府牵头协调,再好的设计也落不下去,所以在整个团队里,政府与设计师的作用同等重要;另一个角度,如果不是多专业的论证,任何单一专业都无法出炉完美的解决方案。

四个愿景,其一,在公园城市理念指引下通过拆墙透绿实现公园融城,城园一体;其二,焕活老旧公园,实现便民利民和街区品质提升;其三,传承历史文化,保护有底蕴的城市活态文化氛围;其四,先行实践全龄友好型公园,智慧创新管理。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牵一发,动全身,即使我们所做的是微改造、微更新,也必须放大到区域甚至整个城市的视角来谋求最合理的解决方案。

十项策略,一,合理组织慢行交通,实现慢行交通舒适、便捷;二,消零消极空间、还绿于城、让绿于民;三,添彩增绿、融入绿岛、花境等精细化设计实现花园式街区;四,传统市政设施公园化、景观化、生态化;五,融合灰色基础设施与绿色基础设施,实现边界共享;六,增加口袋空间,形成城园共享带实现游人容量提升、增添福祉;七,抓住公园年代感特征,保护有历史、有底蕴的城市活态文化氛围;八,对具有历史记忆的文化标志进行更新完善;九,结合历史文脉的发掘,点滴融入细节设计;十,适老化改造、残障设施更新、打造自然课堂。

▲ 合理组织慢行交通,实现慢行交通舒适、便捷。

▲ 消零消极空间、还绿于城、让绿于民

▲ 传统市政设施公园化、景观化、生态化

 

▲ 融合灰色基础设施与绿色基础设施,实现边界共享

 

▲ 对具有历史记忆的文化标志进行更新完善

▲ 结合历史文脉的发掘,点滴融入细节设计

随着项目的完成,三大公园受百姓欢迎的程度也确实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从使用前后的人流热力图可以直接感受到,公园面向城市的界面成为了城园相依的积极纽带,曾经冰冷的街道,变得人气满满,暖意融融,切实实现了全时、全龄的友好。

▲ 建成后的城园界面实现全时、全龄友好,收获巨大社会效益

结语

面向未来,无论是城市的增量发展还是存量有机更新,都需要我们站在城市发展角度以宏观的视野、区域化的视角入手,城市规划、建筑、风景园林专业间的边界会逐渐模糊,规划设计链条也在不断向前后两端延伸,这对风景园林师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技术专精能力的创新、专业整合能力的破界是对风景园林职业知识体系架构提出的新挑战。

北京北林地景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隶属于特大型央企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交集团)旗下中国城乡控股集团,中国城乡是中交集团落实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工作,全力推动国有企业深刻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全面示范单位”。企业前身为北京林业大学园林规划建筑设计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核准的国内首批风景园林工程设计甲级设计院之一。企业经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目前拥有二百多人的规划设计队伍,专业全面,实力雄厚,在海南、贵州等地均设立有分支机构。

我院依托风景园林双一流专业背景,充分发挥教育科研为社会服务的作用,以提供一流的品质和服务为核心追求,致力打造兼具本土情怀与国际视野的规划设计品牌,作品既融合了传统理念与创新精神,又充满了人文关怀和匠心传承,在业内拥有独树一帜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三十多年来,在全国各地高水平、高质量地完成了3000多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项目,荣获国内外各类大奖300余项。几十年的积淀与发展让北林地景的历史与国家、城市发展的各个时期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新中国建设史上留下了一页页骄人篇章。

代表作品包括:北京绿色空间发展战略研究、北京市平原地区造林工程总体规划、河北雄安新区绿色空间专项规划、北京奥运森林公园北园(含生态桥)、北京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北京市石景山区城市公共空间微更新、北京南海子郊野公园、北京三山五园绿道、北京东郊森林公园、北京城市绿心森林公园(春季景区)、郑州郑东新区CBD景观、北川新县城景观、太原植物园等。

业务范围涵盖规划、设计、研究和EPC四大板块,其中规划设计业务包含各类绿色空间规划及研究、城乡绿地系统规划,城市更新及乡村振兴规划、生态修复、城市景观、城市公园、城市滨水空间、公建环境、道路绿化、居住区环境、传统园林与古建设计等。研究业务包含标准及工具书撰写、园林设计专业软件开发与应用、风景园林新技术新理念研发等。

行业地位: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风景园林与生态环境分会 会长单位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 常务理事单位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高等院校勘察设计分会 常务理事单位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分会 副理事长单位

北京园林学会 常务理事单位

北京工程勘察设计协会风景园林分会 副会长单位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 会员单位

《风景园林》 副理事长单位

《中国园林》 常务理事单位

《北京规划建设》 理事单位

城乡生态环境北京实验室

国家林草局风景园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

北京工程勘察设计协会 会员单位

河北雄安新区勘察设计协会 会员单位

河北雄安新区勘察设计协会景观生态环境分会 副理事长单位

联系方式

电话:010—82601588

E-mail:bldjyl@263.net

网址:http://www.bldj.com.cn

地址:北京海淀中关村东路18号财智国际大厦B-22

微信编辑 申静霞

审核 曹娟

声明

本文版权归本文作者所有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如需转载请与后台联系

欢迎转发

阅读:1266
2022-04-15 09:33:41

特别声明

本文为自媒体、作者等档案号在建筑档案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建筑档案的观点或立场,建筑档案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9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建筑设计
风景园林杂志
建筑空间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档案号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