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李忠观点丨文化赋能特色小镇建设(一)
    建筑师

    华高莱斯 · 2022-11-22 16:35:52

李忠观点丨文化赋能特色小镇建设(一)
近日,2022北京城市副中心文旅产业峰会暨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论坛在位于通州区张家湾镇的北京国际设计周永久会址成功举办。华高莱斯董事长兼总经理李忠先生出席峰会并发表了《文化赋能特色小镇建设》的主旨演讲。
现将李忠先生在本次论坛上的观点整理发布,以飨读者。
李忠观点丨文化赋能特色小镇建设(一)
我今天跟大家分享的题目叫做 《文化赋能特色小镇建设》 。
我们先看一件事,就是 特色小镇本质上并不是行政建制,而是一种思维方式。 特色小镇最早由浙江省提出,是一种创新发展、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2017年12月,国家发改委、国土部等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各地区可结合产业空间布局优化和产城融合,循序渐进发展 “市郊镇”“市中镇”“园中镇”“镇中镇” 等不同类型特色小镇;依托大城市周边的重点镇培育发展卫星城,依托有特色资源的重点镇培育发展专业特色小城镇。由此,就可以说明特色小镇它不是一个地域概念。
李忠观点丨文化赋能特色小镇建设(一)
古北水镇
但是,大家要注意, 特色小镇的建设,一定要防止千镇一面和房地产化 。 换句话说, 特色小镇必须要有产业,培育产业动力是特色小镇的立镇核心。
李忠观点丨文化赋能特色小镇建设(一)
李忠观点丨文化赋能特色小镇建设(一)
拈花湾禅修小镇
新时代,新思维,在新经济时代下,对于北京通州区而言,要做好特色小镇的话,我觉得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就要要践行最新赋能路径——要从“城-人-产”的发展逻辑转变成“文-旅-城-人-产”的发展逻辑。也就是说, 要进行文 旅赋能。
那么,什么叫“城-人-产”的逻辑?
美 国著名地理学家乔尔·科特金在《新地理-数字经济如何重塑美国地貌》中说过,“过去是谁靠近港口、公路、铁路或原材料产地等等,谁就能获得更快的发展;今天,重要的资产已不再是自然资源,而是获得高技能劳动力——尤其是科学家、工程师及其它主导新经济的专业人士的能力 。”
我将之总结为三句话, 就是“ 哪里宜居,知识分子就会到哪里居住;知识分子到哪里居住,人类的智慧就会在哪里聚集;智慧在哪里聚集,人类财富最终就会在哪里汇聚!”
李忠观点丨文化赋能特色小镇建设(一)
智慧在哪里聚集,人类财富最终就会在哪里汇聚!
所以说,今天,一个城市是不是“好吃”“好玩”就变得特别重要,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地区生活质量”。而且,在众多选址的因素中,地区生活质量的高低,远比其他传统因素更重要。 可以说, “地区生活质量”已经成为创新人才聚集的磁石。

李忠观点丨文化赋能特色小镇建设(一)

李忠观点丨文化赋能特色小镇建设(一)
“好吃”“好玩”就变得特别重要
所以,在知识经济时代,我们要改变一下思维方式,在传统经济时代,城市发展的逻辑是“产-人-城”——城市发展路径遵循先“引产”,再“聚人”,后“造城”,“引产”是新城建设最为关键的环节。而在新经济时代下,城市发展的逻辑已经变成了“城-人-产”——城市的发展先“造城”,再“聚人”,后“引产”。城市围绕人才的需求而建,产业因人才的聚集而聚集。
李忠观点丨文化赋能特色小镇建设(一)围绕人才的需求而建
换句话说, 过去是“乐业带动安居”,今天是“安居带动乐业”。安居带动乐业已经成为世界城市、产业发展的共识逻辑。 但是,“安居带动乐业”这个事,放到现在的“Z世代”身上是不够的,尤 其是对特色小镇来说,我们都知道小镇本身就没有多大,不可能对它进行我们所说的职住的分离。
李忠观点丨文化赋能特色小镇建设(一)
安居带动乐业
在《新地理》的逻辑中,“城市魅力”是招商引智,创新产业发展的前提条件。所以,特色小镇的创新发展,更要坚持魅力营城,兑现“小而精”的核心优势。 简单点说, 就是 特色小镇一定要进行高度融合,要做成“社区商务城市”。
李忠观点丨文化赋能特色小镇建设(一)
中粮祥云小镇
社区商务城市的核心逻辑叫做:“和一起生活的人一起工作,和一起工作的人一起生活。”也就是说,现在的从业精英更注重工作与生活的平衡,需要更为丰富的城市功能予以支撑。而让“工作与生活的积极融合”创造足够的交流空间,就是创造产业价值。
李忠观点丨文化赋能特色小镇建设(一)
工作与生活的积极融合
如今,年轻人选择城市的逻辑已经发生改变:不是利益导向,而是生活导向。对于今天的年轻人来说,他们要奋斗,但不要艰苦奋斗。爱好是刚需,事业是补充。好玩成为最大吸引力,户外成为必选项。
李忠观点丨文化赋能特色小镇建设(一)
好玩成为最大吸引力
以成都为例,近十年来,成都常住人口增加581.89万人,是诸多新一线城市中,人口净流入最多的城市。2021年3月,成都市体育局推出了共计110个成都体育消费类场景,青年游客占比超过了60%,迅速占据了年轻一代消费者心目中的C位。很多年轻人都觉得成都很酷,就是因为成都市一个“好吃”“好玩”的地方,所以它才能吸引这么多的年轻人到这里来。

李忠观点丨文化赋能特色小镇建设(一)

李忠观点丨文化赋能特色小镇建设(一)
充满烟火气的成都
因此,让一个城市变得“有趣”,变得尤为重要!只有让一个城市变得有趣,年轻人才会向往,因为向往才有可能成为这里的人!而一个地方是不是好玩,是不是有趣,它不是由产业决定的,是由文旅决定的。 也就是说, 让一座城市变得有趣,从而更有吸引力的方式——文旅赋能。
李忠观点丨文化赋能特色小镇建设(一)
城市有没有“趣”,是由文旅决定的
在城市2.0发展时代,光靠曾经的“城-人-产”引才逻辑已远远不够。一座城市光有工作还不够,还需要因“文化变得有名”,再通过“旅游变得有趣”,才能吸引年轻人的到来。 因为如果你不是变得很有名、不是很有趣,大家就不知道你,就不会到你这个地方来。 也就是说,城市的发展逻辑要变成“文-旅-城-人-产”的逻辑。
用一句话概括就是: “城市竞争规律的更迭重塑了旅游价值,各地不只是为了发展旅游而旅游,是为了发展经济做旅游,是为了城市抢人做旅游,是为了塑造城市品牌做旅游!”
李忠观点丨文化赋能特色小镇建设(一)
北京故宫
所以说, 各个地方政府应该扭转旅游局角色定位:未来的文旅局应当有充当二分之一的招商局、四分之三的人才局的行动自觉!
在这个逻辑之下,我们看,目前通州区特色小镇正在结合在地文旅资源多元发展。“十四五”规划也提出,要加快形成“一城一带一轴、四区三镇多点”的发展布局。
李忠观点丨文化赋能特色小镇建设(一)
李忠观点丨文化赋能特色小镇建设(一)
通州宋庄镇
那么,在把握 “文-旅-城-人-产” 逻辑之下,通州特色小镇该如何创新发展?
我想说,通州有三个文化引爆点,一是“大运河”,二是“环球影城”,三是“中关村通州园”。
下面,我就从这三个方面给大家说说:
一、用好“大运河”非遗文化——打造运河文化小镇体系,以全息体验活化IP
先说大运河。
大运河对于中国、对于北京而言,我想说是不必讳言的。大运河是世界建造时间最早、使用最久、空间跨度最大的人工运河。开凿至今1600多年,推动了中国政治、经济的重心东移和南北互动。大运河见证了沿岸城市的成长与变迁,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的兴起均起到了推动作用,可以说大运河是中华主轴。而且,2014年,大运河项目还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大运河是一条“历史长河”,更是沿岸经济的“孵化器”。
李忠观点丨文化赋能特色小镇建设(一)
京杭大运河(通州段)
通州作为“千年大运河”北首,天然具有的标志性非遗IP。现在国家在推动三大文化公园的建设,就包含了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大运河迎来全新发展契机。如今,通州正在正全力打造“运河文明典范地区”。通州“十四五”明确提出打造彰显运河文化的文化休闲旅游带——加强大运河历史文化遗产挖掘展示,打造大运河文旅商融合发展高地,建设大运河沿线文化旅游综合体,精心塑造大运河文化旅游品牌。
李忠观点丨文化赋能特色小镇建设(一)
京杭大运河(通州段邓家窑大桥)
而通州要想做好大运河,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到“活化”——即,在遗产保护的基础下,进一步以全息化体验活化运河非遗IP,释放运河文化时代魅力,讲好“运河北首”的品牌故事。
换言之,我们要从“空间保护”向“文化活化”提升,让文化可感知,可体验! 具体可以从4个方面入手——
1. 数字化赋能“大运河博物馆”
我们看,地标级文化载体——大运河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东馆)已落户北京城市副中心,今年4月已实现外立面亮相,预计2023年底具备开放条件。未来,我们可以通过强化数字化全景体验,赋能通州“河、城、人”共生共荣千年文化历史的传播展示。
荷兰阿姆斯特丹的运河博物馆,是利用数字化讲述运河故事的典范,也是世界上讲“河-城-人”的关系讲得最好的博物馆,是特别值得我们学习的一个案例。
李忠观点丨文化赋能特色小镇建设(一)
阿姆斯特丹运河
如果说有哪个城市是最标准的运河城市,一定是阿姆斯特丹。“以河定城、因水制宜,以河为路、河城一体”,阿姆斯特丹与城市运河体系共生长,保持了内城已有城市形态,形成了古城独特的“运河-城市”空间体系。2010年,阿姆斯特丹运河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不仅承载了城市发展的源动力,也是形成主城区结构的骨架!
阿姆斯特丹运河博物馆有两件事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第一个方面就是利用数字技术活化千年历史——利用多元前沿数字科技,按照历史的脉络,全息展示“河与城”的变迁历史。
首先,利用数字影像,展示运河扩张与城市空间变化。除了展示“运河-城市”空间形态的实体模型之外,还配合数字影像短片,展示城市与运河的历史变化。 其次,利用数字投影展示城市历史与运河发展的黄金时代。运河博物馆内的常设展览,是关于黄金时期(17世纪)阿姆斯特丹运河带的历史。 第三,通过数字投影设置“会动的地图” ,详细演绎与叙述阿姆斯特丹运河环中的3条主要运河的发展。 最后,通过互动性强的交互式电子设备,在实景中讲解阿姆斯特丹运河与城市发展的文化历史故事。
在这里,你可以切换到阿姆斯特丹的某年,它给你的感觉是——运河的故事不是一个固定的故事,而是一个河和城相互伴随发展的故事。
第二个方面, 利用逼真微观模型再现生活性场景,展示“河与人”和谐共生的人文景象。
如运河房屋建造与城市街景的微观模型,不同阶段城市场景的数字动画、居民百态生活的3D动画、“运河环”城市故事的交互电影等。 它告诉每一个去参观的人,身边的一切由于运河变化带来什么变化,使得你有一种非常好的代入感觉。
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未完待续)

图片来源:1/6图片工作室、全景网

版权声明:本平台全部作品的著作权及其他相关合法权益归华高莱斯国际地产顾问(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高莱斯)所有,未经华高莱斯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摘抄、改编、翻译、注释、复制、发行、广播、汇编、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等方式使用其中全部或部分内容,否则,将可能承担相应的行政、民事甚至刑事责任。华高莱斯将通过一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阅读:926
2022-11-22 16:35:52

特别声明

本文为自媒体、作者等档案号在建筑档案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建筑档案的观点或立场,建筑档案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5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建筑设计
华高莱斯
建筑空间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档案号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