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凌博 | 从外企建筑师到vivo零售运营部形象策略总监的转型之路
    建筑师

    那小海 · 2022-06-20 10:03:45

To be or not to be an architect,

it is a question.

跨界转行,是寻觅新的其他可能;

而坚持专业,就一定是留守围城?

跨界嘉宾

凌博

vivo

零售运营部形象策略总监

嘉宾简介

•凌博先生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与巴黎ESA建筑学院建筑系。

•曾就职于全球顶级事务所Foster + Partners 及Gensler,担任建筑师 ,代表建筑作品有Apple三里屯全球旗舰店 。

•跨行后加入德国品牌体验公司Avantgarde,担任创意设计总监。曾负责大众/保时捷/Audi/Genesis 等大型试驾活动策划及新车发布会策划;

•目前在vivo负责洞察线下零售趋势解读,统筹线下零售界面形象及体验策略。

跨界经历

Apple 三里屯,中国首家单体旗舰店

大众汽车品牌SUV家族全系驾驶体验活动

捷尼赛思之家车主试驾活动

Q: 建筑公司Gensler 和 Foster&Partners的经历,为你转行加入广告行业,打下哪些基础?

A:建筑行业和广告行业相差很大。在Gensler,整体工作氛围很开放。我在公司有机会参与大型项目的概念设计,在前期可以摆脱规范和成本束缚,天马行空的想象,思路开阔,奠定了开放思维的基础。加入Forster&Partners后,培养了我对细节,材质,质量的把控。F的设计是在伦敦做的,中国团队负责的是项目落地,将各个方面的资源打通。两家顶级设计公司的经验和背书,给了我加入Avantgarde的契机。

当时,Avantgarde希望探索新型体验店的设计领域,比如新兴品牌的零售门店的设计,所以有良好建筑背景是个很好的优势。另外,Avantgarde的业务,也包括一些品牌发布会的策划,大部分是汽车品牌。虽然获得了创意总监的职位,算是有很好的开端,也是需要我对相关知识进行恶补,转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综上所述,在设计公司中锻炼的思维的拓展性,和对项目落地时候细节的严格把控,为我的转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帮助我在广告行业,将品牌方的要求能顺利落地。

Q: 你的转型之路,是顺势而为,还是提前计划的?

A:我还是很热爱建筑设计的。当初做建筑师的时候,工作是非常投入的。直到现在,我对建筑的喜爱一直没有磨灭。我的转行是基于理性的考量。

加入Foster&Partners的时候,我加入了苹果设计组,参与北京三里屯的苹果旗舰店,项目的尺度相对来说比较小。我当时就思考,经历过这个项目,虽然对细节把控,对施工技艺,对项目落地实施等各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但是,如果离开后重新回到宏观的大尺度的建筑项目,我的履历将缺少相应的建筑项目作为背书,这将限制我在行业内的发展。当然,从好的地方考虑,在参与苹果项目中,我发现很多友商即使模仿了苹果的设计风格,仍然没有达到相似的效果。于是我就思考,为什么消费者就认苹果的品牌,是因为苹果从品牌端口就开始有宏观的战略认知,从战略到策略,引导着消费者的空间体验,关注消费者心理,而这远不是单纯的空间、色、型、材造就的品牌空间所达到的成功。

于是,我关注到,设计背后要思考商业行为,要从客户、使用方思考,将功能性延续,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激发了我对品牌端口的好奇心,希望能从品牌角度出发去思考,所以,当有广告公司的机会降临的时候,我就果断的抓住了。在广告公司的工作中,我学习和了解了品牌布局、市场营销、线下门店/旗舰店,从整体零售端口、终端端口、视觉形象露出等各方面加以学习,为下一次跳跃,打下基础。

Q: 如何以行业新人的身份获取广告公司老板的信任,并获得总监职位?

答:Avantgarde是一家德国公司,也是外企进入中国的第一家专门以汽车活动、品牌体验为主要业务的公司,承接国内保时捷的80%的业务。德国老板当时看中了我在苹果旗舰店设计上积累的经验和能力。同时他也质疑,苹果店的经历,会不会使得我太关注细节,而在创意上会有思维受限,想法不够活跃不够大胆。

当时面试有个快速设计的测试,15分钟勾勒一个客户线下体验店,不仅要考虑空间形象,更要思考顾客体验品牌的各种触点,通过快速勾勒体验店的草图设计,表达品牌进入中国开启不同篇章的需求,即区分这家店和其他品牌的差异性,给消费者带来全新的活动展示。通过快速设计,德国老板认可了我的思维活跃性,双方形成了初步的信任关系。在后续项目中,我参与各个项目的策划、设计、落地,跟着德国老板慢慢从0开始学习,双方自然而然地愈加信任和默契。

Q: 作为一个空降总监,如何保持信心,并带领团队?

A: 我认识到自己虽然在创意上有优势,但是,真的要在广告行业中呈现出一部部好的作品,还是需要团队合力,一步步排除困难,去实现最初的创意。空降后,我不着急表现和证明自己,而是先了解行业。我觉得,建筑师在这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不像艺术家那么感性,建筑师具有较强的理性思考能力。比如我的优势,是可以把感性的词汇进行拆解,比如将“大气”、“高端“拆解成下一步动作的语言。我在跨行后,对行业进行拆解。

作为创意总监,不仅要创意,还要落实到具体的设计。我先固化目标,即:自己能为品牌、公司、团队带来什么价值;然后需要哪些能力,通过哪些手段进行精进。具体到行动上,我会去关注所有的相关资料,比如在youtube上看所有的新车发布会的素材,从模仿开始,将图像,视频等海量的素材进行归类,固化成几十个关键词,比如“赛博朋克”、“中国风”、“风驰电掣”、“现代”等,帮助自己快速了解行业,补足相关的知识和能力;然后通过一两个项目,形成自己的方法论。与团队的交流过程中,不是用行政手段去要求成员服从,而是与团队打成一片,基于基本的汇报流程来合作项目,带领团队通过一个个成功落地的项目,让团队成员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感,感受到付出的值得。

综上所述,作为空降兵,快速了解行业,积累海量素材,整理核心要素,明确目标,固化,与团队合作,磨合,最终通过赢得项目,完成项目,宣传项目,让团队形成合力,去迎接未来更多项目和挑战,使自己从个人的贡献者,向团队管理者进行转变。

Q: 何时真正感受到自己转行成功了?

A:我转行后,就没有过放弃的念头。广告公司与建筑行业的不同。周期非常短,同时进行6-7个品牌的不同项目,时间进度非常苛刻。我刚开始非常不适应。在建筑行业做设计的时候,有时间推敲方案,做模型验证。而在广告公司,时间捉襟见肘。早上的创意,晚上就要进入下一步的深入探索,6-7个项目同时跑。持续3-4个月后,我逐渐掌握了规律,懂得快速将品牌、概念、创意进行定位,压力就逐渐得到了缓解。

第一个项目落成的那天,看着项目从概念设计到现场生成、灯光调试、人员安排、运维统筹。当活动结束,大家一起开香槟庆祝的时候,我对自己能胜任这份工作,建立了信心。

Q: 如今通过哪些途径补充自己在零售行业的知识欠缺?

A:vivo 的 to C 端口并不是我们品牌的强项。我们零售运营部的部长,像狼群中的头狼,带领团队,要把我们不擅长的业务做强,要根据整体市场趋势,加强未来社交型的品牌力。目前我担任零售端口的策略规划工作,有很多知识上的欠缺和不足。在零售端口,我们不关注设计本身,而是将设计作为一种工具,为商业行为提供帮助。所以,我以前的所学所用都非常局限。

如何快速地补充相关知识?首先,vivo公司有很好的合作模式,每周、每月都有管理例会和workshop,大家一起讨论,店铺门店运营,管理中心,企划,品类管理,用户运营,形象规划等各个模块的负责人一起参与思考,如何将体验店和零售场所、界面,包装成整体的产品,给消费者、零售商提供综合解决方案。我通过不同模块的视角,观察、切磋、讨论,补充运营知识,将不同观念的融会贯通。

另外,公司有大师课堂,各大管理院校的老师,零售、管理的专家来开公开课,workshop,合作项目,我们可以从他们身上汲取管理、运营、宣传等方面的知识,方法论。我本人也在投入新的MBA的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从业务 的不同颗粒度,不同角色,不同界面来补足知识,这样,通过不同平台、资源、手段,从设计从业者,希望能转型成零售方面的专家。

Q: 请简单描述一下你的日常工作内容。

A:我在零售运营部,负责形象策略。我们有设计团队,也和设计公司进行合作。很多设计公司有很好的作品和能力,但是他们不了解品牌的战略和构架,需要我们将这些转化为设计端口能听懂的语言,转化成设计,再进行市场推广。所以,我平时工作很大一部分内容,是跑市场。知己知彼很重要,绝对不能闭门造车。我们要关注竞品,以及异类品牌的新动作,包括线下和线上的,比如直播,社群,对各个途径进行了解,作为策略端的素材输入,通过将大量的数据和报告在内部进行梳理,形成一些成果和共识,再根据vivo自己新品上市和门店推广等各方面的需求,转化成设计的任务书,发放到内部和外部的设计团队,让他们根据品牌所在的地位、区域、市场、针对的人群进行相应的呈现。其他时间,我们会有大量的会议,讨论、决策。

所以总体来说,三个方面的工作,1、监测市场;2、策略输出;3、讨论后设计疏导,然后设计完成后推向市场。

Q: 对于想转行的建筑师的建议,什么样的建筑师适合转行?

A: 我觉得,建筑师分两类,一类偏感性,关注社会性,注重精神层面的创意型的设计师。另一类更关注细节,工艺,项目的完成状态。对于后者,我不建议进行大跨度的转行。因为转行所需要的知识面的领域和建筑行业的交集比较少。

不一定所有的转行都能有好结果。第一类的建筑师,如果有探索欲,我觉得可以去尝试。但是也不要一味的武断的进行切换,需要有路径管理,梳理自己的知识储备,设身处地的把自己放到那个位置,了解自己欠缺哪部分的知识,是否有能力去补齐,如果认为自己有能力做到,那么可以尝试。如果感到非常困难,或者不愿意离开舒适圈,那么就在建筑行业内深耕,成为建筑行业的专家。关键就在于自己的兴趣、现状、专业能力,能否覆盖到其他领域,有没有能力将建筑学知识,系统性的思考能力,复制到其他行业。在建筑行业成为被认可的专家,也是很好的选择。

阅读:1181
2022-06-20 10:03:45

特别声明

本文为自媒体、作者等档案号在建筑档案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建筑档案的观点或立场,建筑档案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8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建筑设计
那小海
建筑空间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档案号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