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北京建筑双年展 X 视而不见的城市|征集作品展示
    建筑师

    建筑现场 · 2021-10-09 12:02:26

I N V I S I B L E C I T Y

北京城市建筑双年展

BEIJING URBAN AND

ARCHITECTURE BIENNALE

视而不见的城市

INVISIBLE CITY

2021「北京城市建筑双年展」是北京市首个国际性的城市建筑展,作为北京国际设计周产业合作单元板块,展览邀请北京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智能化设计、绿色低碳的建筑工程共同组成 “未来·家园” 主题展览。

同时,「北京城市建筑双年展」与新诞生公益展览「视而不见的城市」一同以人、建筑、城市、生活为共鸣源点,共创城市影像探寻城市魅力

EXHIBITION

「北京城市建筑双年展×视而不见的城市」UGC摄影佳作展示,领略“视而不见的城市”,看见“另一种存在”。这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一场人文之旅。

#01 孙科

影像创作者

米兰布雷拉新媒体摄影专业在读硕士

”城市是⼈⽂积累与沉淀的产物,美术馆则是城市的灵魂,它与城市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美术馆的美学设计理念与它最终呈现的建筑景观都是城市与⽂化核⼼精神体现。“

“松美术馆“

▲“松美术馆”系列 ©孙科

“美术馆的建⽴推动了中国当代艺术前进的步伐,不断将当代中国包容性、多元化展现在⼤众⾯前。“

▲“松美术馆”系列 ©孙科

#02 徐昕

摄影师

“我每次来北京出差,都会绕着这座巨塔行走,观察这座城市以及巨塔之下人们的生活。”

“白色巨塔“

▲“白色巨塔”系列 ©徐昕

▲“白色巨塔”系列 ©徐昕

#03 顾铮

得当设计合伙人

西交利物浦大学建筑与设计系兼职教师

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系

“运河“

▲“运河” ©顾铮

“笼“

▲“笼” ©顾铮

“框“

▲“框”系列 ©顾铮

#04 马宁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学硕士

MARS星球建筑主持建筑师

“北京双塔“

▲“北京双塔” ©马宁

“城市岛屿“

▲“城市岛屿” ©马宁

#05 郭佳鑫

城市规划师 自由艺术家

余杭纸伞“人间品”品牌长期合作画师

三金艺术工作室创始人

“这一组摄影作品通过不同的人的‘视而不见‘,分别表达使命、艺术、时代、教育、乡愁五个不同主题的人与城之间的关系。”

“保家卫国“

▲“保家卫国” ©郭佳鑫

“达利之眼“

▲“达利之眼” ©郭佳鑫

“虚拟世界“

▲“虚拟世界” ©郭佳鑫

“艺术天地“

▲“艺术天地” ©郭佳鑫

“悠长岁月“

▲“悠长岁月” ©郭佳鑫

#06 朱波

摄影与骑行爱好者

“我善于发现城市人文日常的瞬间,经常以骑行的节奏速度探索不同的街道和空间。”

“城市”

▲“城市”系列 ©朱波

▲“城市”系列 ©朱波

#07 陈洋

城市规划师 自由摄影师

“一直到离开这座熟悉的城市之前,我依然觉得它有太多心里话没有对我讲。城市与我,将捉摸不透的彼此铭记。”

“CBD之光“

▲“CBD之光” ©陈洋

“深秋之光“

▲“深秋之光” ©陈洋

#08 吴斐然

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时尚管理学士

制陶人

”时间的多重曝光附着在那狭长隧道濡湿的内壁阴影中,在等待和忍耐那一簇白脱离隧道的瞬间,牵引着深邃的黑,又最后脱离。“

“染“

▲“染”系列 ©吴斐然

▲“染”系列 ©吴斐然

#09 肖世豪

建筑师设计师 摄影师

“在别人眼中的成都是休闲的,是安逸巴适的,这是大多数人对成都的刻板映像。也有可能我不是土生土长的成都人,完全没有这类感觉。我的照片只是反应我眼中的成都。”

“成都“

▲“成都”系列 ©肖世豪

▲“成都”系列 ©肖世豪

#10 朱润资

职业建筑摄影师、街头摄影师

曼彻斯特建筑学院建筑学硕士

“正如柯布西耶的马赛公寓和法国其他野兽派公寓,分散在北京二环三环的这些句型公寓也是中国上个世纪城市进程下的时代产物,这栋楼是姨妈十多年前居住过的芍药居。“

“巨型公寓“

▲“巨型公寓”系列 ©朱润资

#11 李佳慧

摄影爱好者 旅行爱好者

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毕业生

伦敦大学学院建筑设计研究生在读

“对于城市的摄影是城市记忆的切片,在连续性的时空中短暂的记录下当即摄影者与城市间的情感链接,每每回溯都可以重新建立与那时那刻的喜怒哀乐的情感共鸣。”

“剪影城市“

▲“剪影城市”系列 ©李佳慧

#12 李想

一个酷爱摄影的小财务

“北京“

▲“北京”系列 ©李想

#13 继铭

室内设计师

”特殊视角捕捉城市中两位建筑大师建筑作品的完美融合。“

【扎哈·哈迪德 - 望京SOHO】

与【隈研吾 - 望京凯悦酒店】

“建筑大师间的特殊对话“

▲“建筑师间的特殊对话” ©继铭

#14 万琳艳

毕业于于复旦大学翻译系

”在城市的拆迁地带,试图以影像留下一些时间的切片,过程中越来越多地遇见一株草、一棵树、一墙藤……它们的生长一如既往,甚至因在老屋或废墟之上而更为人注目,以一贯的冷静观察着当下的变迁,仿佛一种不断蔓延的实体形式的记忆触角。“

“这棵树记得”

▲“这棵树记得”系列 ©万琳艳

▲“这棵树记得”系列 ©万琳艳

··· To be continued ···

感谢热情投稿的城市观察者们~!

UGC作品招募持续进行中,我们将会去往更多的城市,看见“视而不见的城市”,链接全球城市的更新脉搏。

【 “视而不见的城市”公众征集

投稿方式:

将作品图片、作品简介信息、

作者个人形象照、个人介绍、

联系方式发送至:

【城市小助理】微信

ID:InvisibleCity0601

添加时请备注 投稿作者名

或发送至邮箱:

info@aptalks.org

欢迎添加小助理的微信

加入城市摄影社群~

一起看见你与城市的故事!

阅读:1386
2021-10-09 12:02:26

特别声明

本文为自媒体、作者等档案号在建筑档案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建筑档案的观点或立场,建筑档案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4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建筑设计
建筑现场
建筑空间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档案号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