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在研究 | 爷爷的家
    建筑师

    在建筑 · 2021-08-16 09:59:49

前段时间回了一趟石家庄,给即将要拆掉的老房子拍了一些照片,爷爷生于1938年,房子是在1965年前后建的,2021年拆除,存在了56年,爷爷奶奶在这里度过了一生的大部分时间。

爷爷很早就决定把自己住的这套房子留给小叔,去年爷爷去世后,小叔一家就开始张罗着建房,今年4月份,小叔突然说马上就要动工了,我赶紧回去拍了一些照片,房子里的家具,都已经全部清理了,只有房子的主体在那里。

爷爷奶奶生活了几十年的老房子

老房子东侧,比周围邻居矮了好多

院子内部

卧室采光的花格窗,以前是贴的纸,后来换成了玻璃

当时农村建房,只需要花买材料的钱,至于人工,村民会互相帮忙。房子主要采用青砖和土坯建造,基础、挨着地面的部位、转角和门窗两侧主要的受力部位采用青砖,其余地方采用土坯,土坯外面再抹一层熟石灰保护层,并在里面添加棉花或者秸秆以增强抗拉性能,熟石灰硬化后就会形成一层结实的保护层,几十年而没有损坏。

熟石灰在当时是常用的建材,砖的灰缝也是用的熟石灰。我小时候还见过石灰的加工过程,挖一个大坑,大约四五平米,深约两米,旁边用砖砌一个小一点的方形池子,有一个小口连通,在砖池里给生石灰加水,融化后流到土坑里,土坑里会形成厚厚的一层熟石灰,使用的时候再取。

屋顶室内部分是木梁、木椽再上面是竹席子,然后铺土,土是可以起到找平和保温的作用,接着做防水,最上面用矿渣做面层,如此屋顶就完成了。屋顶在墙外一侧用水泥椽子出挑几十公分,这样防水比较好。

窗子是木窗格,记得小时候是窗户没有玻璃的,每年冬天爷爷都会用白纸把窗户重新贴一遍,夏天就把白纸撕掉换成窗纱。为了贴纸贴的结实,窗格比较密,间距大约15公分。白纸是透光不透视线的,特别薄,形成的一种朦朦胧胧的感觉,冬天风大的时候,在室内会听到风击在纸上产生的声音,哒哒的,我一直担心会不会把纸吹坏,也不记得什么时候换成了玻璃,就再也没有听到过这种风声。后来爷爷又一个人扩建了东房,重修了入口。

能过滤光线的花窗

对这个房子,我有一个特别深刻的场景记忆,大概在中午左右,中间堂屋,阳光穿过木板门上方的方格窗进入室内,屋内刚做完饭的时候,烟雾和尘土弥散在空气中,把透过方格窗的阳光轨迹给刻画出来,小时候常对着这些光线发呆,看尘土飞舞。

烟熏火燎了几十年的屋顶,依然可以清晰的看清构造层次

报纸吊顶和土炕

由于屋顶在席子上面铺了大约10几公分的土做保温层和找平,室内有时候会从屋顶往下掉土,所以当地会在卧室屋顶做一层吊顶,简单点就用报纸,都是成捆买来的往期报纸,豪华点的就用布,报纸过个几年就会发黄,那就再换一次,施工也比较简单,用手指粗的竹子做一层龙骨,报纸是用面粉做的浆糊黏上去的,我小时候就常常躺在炕上看天花板上的报纸。

炕是北方必备的,北方有句俗语:老婆孩子热炕头,用来形容生活幸福。可见其重要性,以前没有暖气和空调,冬天室内全靠炕来提高室内舒适度了,炕一端连着灶,做饭产生的烟会先通过炕然后再通过烟囱排到室外,如果还是冷的话,炕的一边留了一个小口,可以往里面放点玉米轴,烧了取暖。炕总体是挺好的,有一点不舒服的是,爷爷奶奶为了暖和,经常把炕弄的热热的,于是就盖不住被子了,可是卧室的空气又是冰冷的,在被窝里热,把身体露一部分在外面又觉得冷,有点冰火两重天的感觉。

用侧面切成三角形的砖砌筑的拱券

房子一侧爷爷写的装饰用的文字

后面加建的厨房

可能是马上就要拆了,拍照的时候发现了一些平时不太留意的细节,入口大门是爷爷自己砌的,爷爷把每块砖都切成了三角形的形状然后再起的拱券,看这些带着装饰的结构,竟然一点都不觉得违和。

入户铁皮门也是爷爷自己做的,门上的凸状凸起是用小锤子一个一个敲出来。

后面还在房子的两侧发现写了字的砖,想着房子就要拆掉,试着能不能拆下来,可能是时间太久了,一用力砖就会裂掉,只能拍张照片了,一侧的字是革命,另一侧明明记得拍了,回来却找不到,真是后悔莫及。文字下面还有两个用砖磨的小柱子装饰。

一个房子里凝聚这么多房主自己的心血,这在当下这个时代几乎是不可能的,除非是自己设计。新农村建设如何保证房子的设计质量和体现个人特点,我想老房子提供了一个思路,在结构体系、空间布局、立面语言上不做创新,在一些小的节点上,可以加入业主自己的思考。

通向屋顶的梯子

以前需要扛着几十斤重的粮食,通过这个梯子运上来

临时存放玉米是平屋顶最主要的功能

当地原来大都是平屋顶,主要用来晒粮食,在过去粮食是农村最重要的资源,在没有其它更有价值产品的情况下,粮食是小偷的重要目标,一家人辛苦半年才能从田里出产那么一点粮食,那自然是视若珍宝,将粮食暂时存放在屋顶是当时最为安全可行的办法。当地主要生产小麦和玉米两种农作物,以前小麦是收割后在田里直接脱粒,然后运回家里保存,玉米则是带轴运回家,放到屋顶上,待晾干后在屋顶上脱粒处理。所以平屋顶是以前是极为重要的。修楼梯肯能是一件难度比较大的事情,当地使用一种比较陡的木梯或者钢梯来解决上下交通问题,陡是陡了点,注意点问题也不大,我小时候也爬了好多年这种直梯。夏天太热的时候,还可以在屋顶纳凉,有的人家直接就在屋顶上面睡觉了,大部分父母是不允许小朋友这样的,担心打滚滚下来。

爷爷家邻居的老房子

这些老房子建成年代差不多,大约也就有六七十年的历史,再之前村里的房子是什么样子,就不知道了。小时候村子里这样的房子挺多的,很多跟爷爷奶奶岁数差不多大的人都住这样的房子,也没觉得这样的房子有什么特别之处。高中之后开始住校,在家里的时间越来越短,对村子也越来越陌生。一直到后面我为父母设计房子才开始意识到老房子的好,它可能没有南方民居那么有层次的空间效果,但是在建造层面上是一样好的,都是在有限的材料选择上,智慧的解决了一系列气候、结构、构造、功能问题。

可惜的这样的房子在村里越来越少了,这样的好,也不被当代村民所认可,大家都高高兴兴的拆老房建新房。

爷爷在这里生活了大半辈子,我的很多记忆也在这里。对于普通人来说,家可能是个人生活痕迹保留最多的地方,房子拆掉意味着这些记忆的空间载体将会永远消失,仿佛将一个人的生活痕迹永远抹去,重建绝无可能。而且我深信老房子肯定比新房更有设计质量,跟叔叔聊了聊,发现他们有明确的目标,不太接受与自己所想不同的居住体验(比如把老房做加固处理之类的),所以也就只能拍一些照片作为纪念,我拍照的时候,叔叔还问,拍这些做什么?我说拍下你生活了将近20年空间,等你什么时候想家了,还可以看看。

村里爷爷的同代人已经不多了,老房子也所剩无几,属于他们的时代很快就会被遗忘,抓紧时间做一些记录。

阅读:1094
2021-08-16 09:59:49

特别声明

本文为自媒体、作者等档案号在建筑档案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建筑档案的观点或立场,建筑档案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3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建筑设计
在建筑
建筑空间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档案号评论区